【核心素养目标】9.1 守护生命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9.1 守护生命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
第九课 珍视生命
第一课时 守护生命
【教学分析】
本课时结合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学生学会从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两方面来守护生命,引领学生既要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培养维护健康、危急情形下自救自护的意识和能力,又要追求充盈的精神生活,满足生命的精神需求。从守护生命方面,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价值观,实现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通过话题讨论的方式切入,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守护生命,一方面要爱护身体,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另一方面要养护精神,过充盈的精神生活,满足生命的精神需求。
【学情分析】
当前,家庭、学校等对孩子的生命教育力度不够,未成年人缺乏必要的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缺少必需的自救自护常识。青少年受伤害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对于处在初中阶段的未成年人来说,他们正处在青春发育关键期,心理情绪变化不定。尽管他们尚不具备独立的生活能力,但急于摆脱成年人的束缚,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出 一些叛逆倾向,并格外倾心于用比较极端的方式释放压力。这种极端方式,既可以是指向外部的暴力行为,也可能是指向自身的行为,如自残或自杀等。
基于以上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确定了“珍视生命”主题内容,旨在教育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对生命负责任,既要爱护身体,又要养护精神。这些内容都是对初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本课在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中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道德修养
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懂得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
健全人格
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重点】
生命健康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教学难点】
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教师课前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了解健康生活方式、自救自护方法、怎样养护精神等方面的内容,做好学科理论知识方面的准备。
(2)教师课前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等了解学生的生活方式现状、自我保护的状况等,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3)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美观、实用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1)查阅相关资料,整理应对火灾、地震、交通事故等灾害或灾难的自救自护方法。
(2)预习教材或教师下发的学案,对疑问和困惑做好记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孕育的,有了生命,我们才能感受四季的冷暖变换、生活的千姿百态、人生的喜怒哀乐。而生命是以健康为基础的,我们要时刻关爱自己的身体,当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时,就要自救自护。怎样才能爱护身体的健康,养成守护健康的精神风貌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相关问题。
二、新课讲授
学生自主学习
爱护身体
1.怎样爱护自己的身体?
养护精神
2.我们为什么要养护精神?
3.我们为什么要守护精神家园,弘扬民族精神?
4.怎样养护精神?
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一)爱护身体
目标导学一 1.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0页“探究与分享” 。
问题研讨: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你的看法和建议。
小组交流、讨论。
提示:看法:我们的生命以身体为基础,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还会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建议:我们的兴趣爱好不能影响身体的健康,应该在保证正常休息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认识到珍爱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努力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目标拓展:学生组内分享日常生活的细节,一起讨论哪些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哪些是健康的。
思考:(1)身体健康与生活方式有何联系
(2)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生思考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总结: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有危害的。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对
生命负责任。
设计意图:目的是引领学生珍爱生命,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
负责任的公民。
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
过渡:关心身体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除了以上那些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还有一些更为严重的行为威胁我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出示中学生受挫折后割腕、跳楼等案例。
思考: 这样的行为会带来哪些危害 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回答。
学生回答:伤害身体,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给家人带来伤痛,等等。成长中的我们,应该
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遇到挫折,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然后再想办法克服。自己克服不了,要及时寻求他人的帮助。
教师引导:成长中的我们,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调控好自己的行为,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中学生不爱惜身体的现象,分析其危害,给学生敲响警钟。
目标导学二 材料 油锅着火燃烧引起火灾时,我们要知道正确的灭火方式;一氧化碳中毒也俗称煤气中毒,是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悲剧性事件。如在家庭中发现一氧化碳中毒症状,紧急状态下比较好的办法是打开门窗等通风换气;溺水是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预防此类事件最好的方法是增强游泳安全意识。
思考:结合材料,谈谈守护生命,爱护身体,我们要做些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回答。
提示:面对生活中的灾害或灾难,学会爱护生命,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明确,遇到灾害或灾难,尽量控制自己的恐慌情绪,依靠理智迅速作出正确抉择,使用恰当救护方法。无论如何都不放弃生的希望,在可能的条件下,运用最有效的方法寻求他人和社会的帮助。
课堂笔记
怎样爱护自己的身体?
(1) 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2) 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
(3) 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二)养护精神
目标导学一 近些年,全国各地中小学陆续将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工程纳人学科日常教学和
教育活动,通过学校课程实施,实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全覆盖。
思考:作为中学生,我们为什么养护精神?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回答。
提示: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活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目标导学二 养护精神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集中营遗存的儿童画作”材料。
思考: (1) 在集中营里,女画家费利德为什么要教孩子们画花卉、人物和窗外的风景?
(2) 人们为什么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回答。
提示: (1)她认为,保护人类内心纯真、善良和美好的世界,保存人的创造欲望和想象力,是最自然和重要的事情。引导孩子们的心灵走出集中营,让他们闭上眼睛,想象过去和平宁静的生活,想象看到过的美丽风景,让自己的幻想飞翔。她带着他们来到房子阁楼的窗口,让他们体验蓝天和观察远处的山脉,画下大自然的呼吸。坚持让自己的精神生活在一个正常的世界里。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就会看到真善美。
(2)身体被囚禁的时候,精神还是健康和自由的。孩子生命中的精神被唤醒了,舒展了,满足了,这就是让孩子的生命得以滋养的精神生活。教材正文通过阐述精神发育与物质追求的辩证关系,教育学生学会养护精神生命,追求真善美,不过度关注物质生活条件。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在苦难中坚守人的尊严、坚持美的创造和智慧的思考,坚持不懈
的精神追求;我们养护精神,要守住自己的心灵,不过度关注物质生活条件。
目标导学三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3-104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你参加过这些或类似的活动吗?说说你的体验和感受。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回答。
提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活都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教育学生养护精神,不
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弘扬民族精神。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守护精神家园。
课堂笔记
2. 为什么要养护精神?
(1) 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2) 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活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3. 如何养护精神?
(1) 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守住自己的心灵,看到真、善、美。积累精神世界的财富。
(2) 守护精神家园,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
三.课堂小结
维护健康,需要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在自然灾害面前,在人为灾难面前,我们要具有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精神生命是我们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
【板书设计】
爱护身体 如何爱护身体
养护精神的原因
怎么养护精神
【教学反思】
本教案围绕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中的自救自护两个重点内容展开,很好地把握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比较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提升了呵护生命的意识和尊重他人生命的意识。同时,帮助学生从精神生活的角度认识生命,明确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是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