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机械运动(含解析) ——2023_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期末复习知识小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机械运动(含解析) ——2023_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期末复习知识小锦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机械运动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期末复习知识小锦
【单元学习目标】
1 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 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3 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4 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思维导图】
【重难知识讲解】
知识点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基本单位:米,符号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纳米(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m=10dm=100cm=1000mm=106=109nm
3、测量常用工具:刻度尺,其他工具: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认】
(1)认清刻度尺的零度线是否磨损,如以磨损则另选一个整刻度线线作为测量的起点。
(2)认清量程,一般应大于待测长度。
(3)认清分度值,分度值即相邻刻度线间的长度。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越精准。
【放】
(1)刻度尺要放正与被测物体的边平行。
(2)有刻度的一边紧贴被测物体,不要用磨损的刻零刻度线。
(3)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度线对准物体的一端。
【读】
(1)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与尺面垂直。
(2)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如图,视线B正对2.4mm刻度线,正确读数为2.40cm。
【记】
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
注意:测量结果必须有单位,没有单位的测量结果无意义。
5.正确估计:普通中学生的身高约2.6m,成年人步长约为0.8m,一层楼的高度约为3m,教室门高约为2m,课桌高约为0.8m,初中物理课本长约为26cm,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mm。
6.特殊测量方法:累积法、化曲为直法、平替法、替代法。
二、时间的测量
1.基本单位:秒(s)。
常用单位:时(h)、分钟(min)。
2.单位换算:1h=60min=3600s。
3.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秒表(停表)。生活中常用钟、表。
4.机械停表的读数
每圈时间 分度值
小圈 15min 0.5min
大圈 30s 0.1s
读数 当分针在前0.5min内时,秒针在0~30s内读数;当分针在后0.5min内时,秒针在30~60s内读数。因此图中所示时间应为3min48.7s。
正确估计:人平静时心脏/脉搏跳动75次的时间约为1min;普通中学生的百米赛跑成绩约为15s;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间约为49s。
【例题】
1.如图所示的是测量一木块的长度。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该木块的长度是______cm,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
1.答案:1.83;1mm
解析: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端与2.00cm对齐,右端与3.83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
2.大国工匠们手工打磨国产战斗机的关键部件,创造的0.00068毫米锉削公差引领我国航空器零部件加工的极限精度。其中0.00068毫米即( )
A. B. C. D.
2.答案:B
解析:长度的单位换算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知识点二 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来源:测量者、测量工具、测量方法等。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校准或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1)误差与错误: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不精确、实验方法粗略、环境因素对测量仪器的影响等客观原因造成的,加上测量者自身的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得误差不可避免;错误是由于测量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读数时粗心大意等原因造成的,是不应该出现的,是可以完全避免的
(2)减小误差的方法:在物理实验中常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另外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实验方法,更细心认真地测量等可使误差减小。
知识点三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作机械运动。
2.参照物
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标准物体作为参照,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所以,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参照物。
【说明】①先确定研究对象,确定参照物,将参照物看作是不动的。②参照物的选择有任意性,除了研究对象本身,都可以选作参照物。③参照物的选择应以方便研究为目的,如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的时候,通常选地面或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例题】
3.某同学坐在行驶的汽车中,看到路边的树木、房屋、路灯都向后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乘坐的汽车 B.树木 C.房屋 D.路灯
3.答案:A
解析:同学坐在行驶的汽车中,相对于乘坐的汽车,树木、房屋、路灯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因此以乘坐的汽车为参照物,看到路边的树木、房屋、路灯都向后运动。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知识点四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一、判断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路程长的物体运动的快。
相同路程内比较时间,时间短的物体运动的快。
二、速度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和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匀速运动中,速度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
v——速度——m/s——km/h
s——路程——m/s——km/h
t——时间——m/s——km/h
变形式:,。
【注意事项】(1)使用公式时,注意“同一性”和“同时性”,即式中的v、s和t对应的是同一个物体在同一时间段内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2)单位换算:
(3)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v是恒定的,与s和t无关,此时s和t成正比;不能根据得出v与s成正比或与t成反比。
公路上行驶的小轿车速度约为120。真空中光速约为。
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情况很多,以其中一种为例)
定义 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物体沿直线且速度变化的运动
频闪实例
S-t图像 相同时间,路程相同 相同时间,路程不同
v-t图像 速度v跟时间t无关 时间t越长,速度v越大
s与t比值 不变 变化
四、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
含义: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2.瞬时速度
含义:表示物体在某一时间或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程度。
【例题】
4.某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前进了500m,已知前4s的路程为40m,那么在第8s时的速度是( )
A.5m/s B.10m/s C.12.5m/s D.62.5m/s
4.答案:B
解析:前4s的速度为
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第8s时的速度与前4s的速度相同,也是10m/s。
故选B。
5.甲、乙两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甲车在乙车前5km的地方,公路上的标志牌如图所示。若甲车的速度如图所示,乙车经过10min追上了甲车。问乙车的行驶速度是否符合该路段的速度规定?
5.答案:不符合
解析:时间为
甲车的速度为,甲在10min行驶的路程为
由题意得乙车行驶距离
乙速度为
乙车的行驶速度不符合该路段的速度规定,已超速。
【单元核心素养对接中考】
1.【2023北京】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图中所示的是火箭上升和此过程中航天员在舱内的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发射塔是运动的
B.以发射塔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C.以舱内的航天员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D.以舱内的航天员为参照物,发射塔是静止的
2.【2023天津】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年累月奋斗在地质勘探的一线,练就了快速、准确丈量的本领.他跨出每一步的步幅几乎是相同的,其步幅合理的是( )
A.85 m B.85 dm C.85 cm D.85 mm
3.【2023安徽】2023年5月17日,我国成功发射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后,以地面为参照物,该卫星是静止的,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选填“相对”或“绝对”)的.
4.【2023河北】2023年3月12日,在首尔进行的短道速滑世锦赛男子5000米接力决赛中,中国队勇夺冠军.如图是比赛时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看台为参照物,比赛中的运动员是静止的
B.加速运动时,运动员的惯性逐渐变大
C.在弯道上滑行时,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运动员用力向后蹬地前行,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5.【2023广东】荔枝是一种岭南佳果,小明拿起一个荔枝,如题图所示,它的尺寸l大小约为( )
A.0.1 cm B.3 cm C.0.3 m D.1 m
6.【2023广西】在行驶的动车上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远山 C.动车 D.树木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发射塔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始终保持不变,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发射塔是静止的.
B(×)火箭发射时不断远离发射塔,所以以发射塔为参照物,火箭是运动的.
C(√)火箭相对于舱内的航天员位置不变,所以以舱内的航天员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D(×)舱内的航天员随火箭一起远离发射塔,所以以舱内的航天员为参照物,发射塔是运动的.
2.答案:C
解析:正常人步行时步幅约为50 cm,李四光练就了快速、准确丈量的本领.他跨出每一步的步幅几乎是相同的,其步幅合理的是85 cm,故C正确.故选:C.
3.答案:相对
解析:地球同步卫星沿着轨道绕地球运动,但以地面为参照物却是静止的,这说明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4.答案:C
解析:A(×)比赛中,运动员相对于看台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故以看台为参照物,运动员是运动的.
B(×)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运动员的惯性不随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加速运动时,运动员的惯性不变.
C(√)运动员在弯道上滑行时,运动方向在改变,说明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D(×)运动员向后蹬地,给地面一个向后的力,同时地面会给他一个向前的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而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5.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的照片,荔枝直径与大拇指的长度差不多,根据生活经验,大拇指的长度大约为3 cm,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答案:C
解析:以地面、远山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都是静止的,A、B错误;一般不选自身为参照物,D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