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年秋中江县教学质量监测(二)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12道德与法治、13-24历史)1尊重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有利于人际关系的融洽和社会的和谐:尊重从我做起, 尊重他人要求我们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②欣赏他人,平等待人③包容他人,放纵迁就 ④换位思考,将心比心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言谈举止要文明有礼,公共场所要文明有礼,邻里相处要文明有礼,出行驾车要文明有 礼,旅游观光要文明有礼,网上交流要文明有礼....这是因为文明有礼①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②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国家形象③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④可以束缚人们的个性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④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求我们做到语言文明。下列属 于用语文明的是①“对不起,打扰一一下!” ②“你耳朵聋了,我叫你几声你都听不见!”③“再见,欢迎下次再来!” ④“听你的还是听我的,叫你怎么弄,你就怎么弄!”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4.诚实信用既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更是我们个人的终生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下列 做法体现了诚信这一品质的是①小明主动向班主任检讨了自己违反班级纪律的错误行为②某商家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补发了交易中漏发的货物件③吴某用十年时间兑现了为儿子偿还生前所欠债务的承诺④小丽发现同学小红偷拿他人物品,答应为小红保守秘密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 19岁的中学生小张骑自行车时不小心撞到一辆轿车的尾灯,小张知道自己应当承担责任, 等了车主一个多小时无果后,他写了一张纸条表示愿意赔偿相应损失,并留下了自己的 联系方式。如果给这则新闻起个标题,恰当的是A.珍爱生命,遵守规则 B-严于律己'宽以待人C.尊重他人,文明有礼 D.践行诚信,勇担过错6.违法行为就在我们身边,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有①谎报险情 ②破坏铁路封闭网湖③侵犯他人民事权利④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A. 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7.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生活在法治社会,公民应该①坚持依法行政②强化规则意识③增强守法观念④学会依法办事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 12岁的学生肖某原本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结识了社会上-群游手好闲的“朋友” 后,他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打骂同学受到学校纪律处分,甚至因偷窃财物被公安机关拘 留。但他没有接受教训仍不思悔改,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伙同两个“朋友”拦路 抢劫,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从肖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案例中警示我们①因为年龄小,违法犯罪不要紧②凡是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③预防违法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④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依法自律,防患于未然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9.网络暴力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严重污染社会风气,打击网络暴力一直是网信部门的工作 重点。在网络生活中我们要崇德守法,文明理性表达.当青少年遭遇网络暴力时,应该A.收集证据,敢于依法维权 B.不理不睬,尽快自我消化C.忍气吞声,防止事态扩大 D.以牙还牙,召集网友反击10.小斌的妈妈找了一份工作,上班15天后被无故辞退,而且公司以试用期未满为由拒绝 支付报酬。小斌的妈妈想要回自己的报酬,可以A.运用法律知识与公司协商解决 B.在网络上夸大公司的错误做法C.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D.依据法律追究公司的刑事责任11.山河无恙,岁月静好,只因千千万万奋斗者负重前行,担当尽责。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 承担相应的责任,承担责任有利于①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 ②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③拥有更加广泛的民主权利 ④获得更加丰厚的物质回报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有人对世界100名各领城中的杰出人士作了问卷调查,其中61人承认他们所从事的职 业并不是他们最喜欢的,至少不是心目中最理想的,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业绩,除了聪 颖和勤奋之外,是责任感创造了奇迹。这份调查说明了①不是自愿选择的责任,人人都能做好②不管是自愿选择的责任还是非自愿选择的责任,都应该无悔地承担③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责任,只要全身心地投入,也能够做得出色④承担不是自愿选择的责任往往比承担自愿选择的责任做得更好A. 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13.鸦片战争以后,我国东南沿海一些地区棉纺织业出现“无纱可纺”“布市消减大半”的局面,机器生产出的价格便宜的洋纱洋布开始涌入中国,不少农家妇女不得不停止手工纺纱织布,原来自己织布解决各家穿着的人,也到市场上买洋布了。这表明鸦片战争使A.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我国逐渐丧失领土主权C.传统的手工业彻底消失 D.清政府和人民负担加重14.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 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 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以华制华”策略产生的影响是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C.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D.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5.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二因此,陈独秀认为救亡图存最重要的是A.发动武装革命 B.政治制度革新 C.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16.《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中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 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 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这两种形势的是A.《南京条约》签订和义和团运动 B.《马关条约》签订和瓜分狂潮C.《辛丑条约》签订和辛亥革命 D.《马关条约》签订和新文化运动17.黄海海战后,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在这场战役中牺牲的是A.邓世昌 B. 丁汝昌 C.左宗棠 D.林则徐18.从“自强求富”到“变法维新”,再到“民主共和”,再至“德先生”与“赛先生”,这 展现了中国社会对近代科学文化的理解和选择。在这一过程中,一以贯之的主题是A.否定儒家正统思想 B.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C.弘扬科学与民主精神 D.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19.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A.师夷长技思想萌发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C.维新变法开始兴起 D.自然经济彻底解体20. 1898年,《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天演” “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渐成为报纸文章的常用语,许多爱国志士爱用这类术语作为子女的名字。这主要表明《天演论》在当时中国的宣传 A.开启了西方学术成果的传播 B.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C.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D.阻碍了传统思想的发扬光大2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一直为这场运动缺乏传统文化支撑、处于浮游漂离状态而苦恼,五四运动令他们眼前豁然一亮,找到了传统价值的立足点。这里的“立足点”是A.尊孔复古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爱国主义22.1914年出版的《单级国文教科书》第八册记载辛亥革命如下:“我国革命之役,起于辛亥之秋,不久临时政府成立。清廷遣使议和,历时未决,内阁总理袁世凯调停期间,隆 裕太后及宣统帝遂逊位让国。临时政府迁于北京。国民以袁世凯有大功,更举为临时大 总统。翌年十月国会选举正式总统,袁世凯当选。政府改组,列邦承认,我国基础由是 始定。”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描述A.全面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 B.突出了革命党对辛亥革命的贡献C.有利于时人正确地认识辛亥革命 D.为巩固袁世凯专制统治提供支持23.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C.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24.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 洗脑”。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自我疗伤”——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B.“温药治疗” ——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C.“猛药重治”——是变革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D.“开颅洗脑”——确立起了民主科学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第II卷 非选择题(共7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共36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某校八年级(2)班的同学最近在班里组织了一次调查实践活动,主题是“中学生诚信 状况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1)上述调查结果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上述调查结果,请你简述学校加强学生诚信教育 的原因.(4分)(2)以诚修身,以信立德,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为此该班向全校学生发出“诚信伴我行” 的行动倡议,请你写出倡议书的内容要点。(6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3年9月初,某校组织同学们召开了一次以法律知识大讲堂活动。假如你也参加了此 次活动,完成下列任务。【预防犯罪】《今日说法》采访李某的犯罪经历,上学期间,他就自由散漫。初中辍学后,他更无规 则意识,①经常借他人财物不归还。②后来因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被公安机关拘留 15 日。③成年后多次持刀拦路抢劫、致人重伤,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判断①②③李某的行为分别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3分) (2)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分)(3)对李某最终的判决结果属于附加刑的是什么?我国刑法规定还有哪些附加刑?(答出 两点即可)(3分)(4)青少年应该怎样预防犯罪? (8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习近平主席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为了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荣昌区某校八年级(3)班组织了以“增强责任意识”为主 题的班会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责任,责任伴随人的一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3分)我所扮演的角色 我所承担的责任我是父母的子女 ①我是中学生 ②我是国家小公民 ③(2)无论是谁,承担责任都意味着付出和回报,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6分)三、非选择题28.(14分)甲午之役,民族之痛。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 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chi,剥夺)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苏新败,并匿不出。……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接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材料二 当中国盛时,一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 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上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6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4分)(3)结合所学知识,对陈旭麓“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4分)29.(14分)报刊是时 代的晴雨表,也是历史的风向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梁启超在戊戌变法时期的重要文章《变法通议》等均发表于《时务报》。梁启超为《时务报》撰写的政论,痛陈爱国救亡、呼吁变法维新,言论新颖,在爱国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开明官僚中引起强烈反响 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因此《时务报》颇受读者欢迎,数月间行销万余份,“为中 国有报纸以来所未有”。——摘编自陈国庆,聂苏秦《中国近代思想史纲》材料二政治上革命今已如愿以偿矣,后当竭力从事于社会上革命。社会革命比政治革命愈属重大,且非兵力所能援助,必须以和平手段从事。中国现有无数荒野地段,未经开垦,故社会革命事业比诸欧、美各国较易达到目的。—摘编自《民报》材料三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至1926年停刊,期间刊登了 许多宣传新思想的文章,按各文类别归类列表(部分)如下:(1)根据材料一,概括《时务报》对戊戌变法所起的作用。(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时务报》能够“数月间行销万余份”的原因。(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在推动政治近代化的同时,还推动了中国 在哪些方面的近代化。(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杂志在宣传主题上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4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报刊宣传内容的变化说明我国近代化探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30.(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从清政府自身的角度来看,洋务运动是一场自救运动。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 看,洋务运动则是一次极低程度的近代化运动。——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①观点明确;②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2023年秋中江公教学质量监测(二)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卷参考答笨及评分细则1-5:(A(AD6-10:BDAA1I-12:A(13.【答案】A【解析】据题干材料说明路片战争后:由于洋布的输入:导致东南沿海筋织业破产,中国论为列强的商品病场和源料产地: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被丁破,反映的是封建自然经济升始解体,故选A项;从材料中得出鸦片战争后手工业和市场的变化:无法看出我国逐斩丧关领土主权:排除}项:路片战争后不少农家妇女不得不特止手工纱织布”,但无法得出“传统的手工业彻底消失”,且这种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从题干材料中可得出科片战争后手工业领域的变化情况,无法得出清政府和人民负担加重,摇除刀项14.【答案】C【解析】900年,为镇压义和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川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线、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了丧权停国的《辛丑条约》沙: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测。结合题月关键“列强‘以华制华:”“彩响”,可知与《半丑条约》的签订相关,故远心15.【答案】C【解析】据“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可知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送知识分子认识到辛亥苹命失败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因此,陈热秀认为救亡阁存最查要的足解放民众息想,〔特合题意。无论是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发动武装苹命还是戊戊变法、辛亥苹命的政治制度堂新,最终都宝告失败,排除AB;陈独秀肯在提出敢亡图存的失败总结,而非学术层而:排除).故选C。16.【答案】C【解析】1901年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符合“甚至整个民族被通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1911卓的辛亥苹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图主义,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苹命,符合“奋起救亡,勇于变苹”,C特合题意.《南京条约》是1842年,《马关条约》是1895年,均不是题千所指二十世纪:排除ABD。故选(17.【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在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故选A项;丁汝昌是在威海卫战役时自杀殉国,排除B项:左宗裳创办祸州船政局,收复新疆,没有参加这场战役:样除℃项:林则徐虎门销烟、领导鸦片战争前期反英斗争,与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无关,指除)顶18.【答案】1)【解析】材料中“自强求富”到“变法雏新”,再到“民主共和”,再至“德先生”与“赛先生”分别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戊戍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戊戍变法,辛亥苹命、新文化运动的共同点是深宗国家掀立与高强,故选)项,八年缴道德与法治、史(答案冫第1项(共4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答案.pdf 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