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复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若要了解北京人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的状况,最可信的证据是其遗址上发现的( )
A.打制石器 B.彩色陶器 C.灰烬烧骨 D.炭化稻谷
2.历史图片蕴涵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组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 )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人面鱼纹彩陶盆
A.元谋人 B.半坡居民 C.北京人 D.河姆渡居民
3.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他采用“疏顺导滞”的方法,把洪水引入疏通的
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材料中“他”是( )
A.尧 B.舜 C.禹 D.李冰
4.历史悠久的汉字文明,是建立文化自信、推进文化繁荣的不竭源泉。2017年12月26日,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是( )
A.甲骨文 B.司母戊鼎 C.《论语》 D.都江堰
5.下列成语和晋楚争霸有关的是( )
A.老马识途 B.退避三舍 C.卧薪尝胆 D.尊王攘夷
6.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
A.晋文公 B.齐桓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7.史书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宗室贵族都有怨恨情绪)。”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 )
A.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B.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C.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8.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墨子
9.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些措施中不包括( )
A.统一文字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以儒学治国
10.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这场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秦朝的残暴统治 B.楚汉之争的发生
C.秦朝的法律严苛 D.万里长城的修筑
11.下图反映的是哪一著名水利工程示意图 ( )
A.都江堰 B.灵渠C.翻车D.耧车
12.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
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 C.楚汉之争 D.黄巾起义
13.汉初统治者主张无为而治,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发展,政治清明,人民生
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 ( )
A.百家争鸣 B.文景之治C.牧野之战 D.民族交融
14."传说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禹治水有
功,得到民众的爱戴,舜年老时让位于禹。"这一传说反映的是 (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5.东汉时期,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工艺的是( )
A.董仲舒 B.主父偃 C.蔡伦 D.王羲之
16.古罗马人以能穿上丝绸为荣,中国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下列事件与丝绸之路的 开辟有关的是( )
A.班超出使西域 B.张骞出使西域
C.佛教东来 D.春秋争霸
17.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出发地是( )
A.咸阳 B.长安 C.杭州 D.苏州
18.在《史记》中不可能查到的历史史实是( )
A.秦灭六国 B.武王伐纣
C.陈胜吴广起义 D.北京人已经使用火
19.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是( )
A.黄帝 B.张仲景 C.华佗 D.郦道元
20.著名典故“三顾茅庐”源自东汉末年。这位曾住在茅庐里的历史人物是( )
A.曹操 B.刘备 C.诸葛亮 D.孙权
二、非选择题
21.文史不分家,名言名句给人启迪,是历史的馈赠。请你结合下列名言名句写出对应的名人。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22.两汉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两汉时期科技、史学方面的五项成就。
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2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再次陷入动荡与分裂的局面。这一时期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历史特征,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示意图(如图)
(1)材料一图示中①和②处分别是什么政权(或王朝)?依据图示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知识结构图,填出图示中改革的著名人物。该图示反映出这一改革与民族融合怎样的关系?
(3)材料三形象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两种情形。想一想,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4)江南经济的开发是这一历史时期的又一重要特征。假如让你来探究这一历史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你将收集哪些类型的材料?
24.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两千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中华文明》解说词
(1)秦朝的建立者是谁?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
1-5CBCAB 6-10BDADA 11-15ABBBC 16-20BBDBC
(1)司马迁(2)孔子(3)孟子(4)陈胜(5)曹操(6)诸葛亮
22.(1)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张仲景编著《伤寒杂病论》;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编出“五禽戏”;司马迁写出《史记》。
(2)原因: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3、(1)①吴;②东晋。政权分立。
(2)北魏孝文帝;互为因果关系。
(3)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内迁和中原汉族南迁。积极影响:促进民族融合;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等。
(4)文字史料、图片等。
24、(1)嬴政。
(2)观点:秦皇汉武共创民族辉煌。论述:秦朝统一全国后,为加强封建统治,巩固统一,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下设县。为了安定北方边疆,抵御匈奴的入侵,秦朝统一后,修筑了一项举世闻名的城防工程﹣﹣万里长城。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汉武帝在政治上,为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在民族关系上,汉武帝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在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由此确立了儒家学说在中国封建社会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