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新闻 教案(表格式) 《大学人文基础(第四版)》(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新闻 教案(表格式) 《大学人文基础(第四版)》(高教版)

资源简介

《大学人文基础》项目教学法教案
活动项目 第七教学项目:写新闻稿 总课时数:4
项目分析 新闻媒体对社会的稳定发展关系重大,在数字技术普及的背景下,一部手机即可是新闻采写的工具,又可是新闻发布的工具。企业和各社会单位中都会有各类宣传手段,但基础是一线的采访和写作。教学重点:抓准新闻点,新闻语言。教学难点:找准受访人,组织采访场面。 首先向学生介绍本次活动涉及到的概念以及本次活动在实际工作中有哪些用途。教师应明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活动目的 1.知识目标:新闻写作常识:①新闻写作的特点;②新闻写作的分类;③消息;④通讯 。2.能力目标:能将身边发生的新闻写成稿件。
活动任务 任务1:了解新闻写作知识;任务2:课堂采访;任务3:写新闻稿。 实际工作中具体问题的描述。项目教学的题目要来源于实践。
设备或工具 学生准备教材、作业本、手机。每人准备一张有新闻的报纸;教师准备多媒体,录音录像设备,报章杂志。
活动内容:
项目分组分工情况 1.由教师帮助学生分组,要求能力强学生和能力弱的学生合理地搭配;男生、女生尽量搭配;不熟悉的学生尽可能在一个组;性格不同的尽可能分到一个组。2.让每个项目组民主产生一位项目负责人。该负责人要负责整个项目,从项目规划,到人员分工,到每个实验情况,到综合测试,直至最后总结汇报。 这样分组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与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这样做培养学生组织整个项目的能力。一般情况下项目负责人实行轮换制,具体每个分工也是轮换制,这样确保每人都有锻炼的机会。
活动方案的确定 1.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组成员集体讨论,分析程序要求,初步确定程序整体方案。2.项目负责人整理大家意见,制订出整体活动方案。3.项目负责人定出整体的实施步骤,并向大家详细说明,大家要认真讨论。4.由项目负责人向指导教师汇报整体的实施步骤和基本过程,指导教师同意后可以开始实施。) 指导教师要耐心听取学生的活动方案,鼓励学生有创新,在思路上引导学生。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示范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1、漫谈当前社会新闻,家乡新闻,学院新闻,班级新闻。2、讲新闻写作常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特点。新闻报道的概念、特点新闻传播媒体主要指报章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反映新近发生的有一定社会意义的人和事的文章、图片、视频叫新闻报道。新闻报道的基本特征是:真实性、新鲜性、传播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灵魂与生命。是新闻制作的基本原则。它要求新闻反映的事实,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细节、数字等准确无误,没有虚构和夸张。新鲜性是新闻的本质特征。从时间上说,是“新近”发生的事;从内容上说,事实必须包含新的信息,能给人新的感觉、新的启发。满足受众了解当下社会的欲望。传播性是指新闻报道是经制作者编辑制作后向社会公开传播的信息。新闻的采写、制作、发布要快,一般在24小时之内的最为珍贵。新闻具有六个要素:事件、当事人、时间、地点、原因以及如何发生,在英语中,这六个要素 分别用 what , who , when , where , why , how 表示,所以又叫“ 5w1h”。汉语中习惯上说“六何”,即何事、何人、何时、何地、何因、何果。二、新闻报道的类别根据内容特征,可分为动态新闻、专题新闻、综合新闻、经验新闻、会议新闻等;根据行业内容,可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军事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等;根据内容的价值取向,可分为重大新闻、重要新闻、一般新闻、奇闻等;一般说来,只出现标题的叫标题新闻或一句话新闻,只出现标题和导语的叫简明新闻,附有新闻背景调查的叫深度报道,连续关注事件发展动态的叫跟踪报道 25分钟25
第二课时 介绍消息的写法。(一)消息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结尾、背景等部分组成。1、标题消息的标题好比是人的眼睛,一则消息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标题。精心制作标题犹如画龙点睛,它既要概况消息的主要内容,又要醒目、新颖、有趣,吸引受众眼球。消息的标题有三种形式:(1)单行标题(2)双行标题(3)多行标题建设山西省高职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省长王君一行亲临我院视察调研省领导高度赞扬马长江董事长“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具有最大的社会责任感”2、导语导语是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通常用简明的文字概括介绍消息的主要内容,揭示消息的主题,使读者有一个总的印象。写导语可用描写的方式,对新闻人物、现场或事实,进行简练的描绘,使受众如身临其境;可用评论的方式,先对消息报道的事实的作一番点评,然后再具体介绍事实;也可用提问的方式,先提出问题,再用事实来回答;还可用引语,引用消息中人物的有特点的语言,以此来点出消息的主题,给人以启迪。导语是消息这一体裁特有的概念,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重要特征。其作用就是通过高度的浓缩和概括,用最简洁最生动的语言,把最新鲜最重要的东西呈现给受众,先声夺人,激发兴趣,使他继续看下去。3、主体主体是消息的主干,是对新闻事实作具体的报道和说明,他是对导语的展开和深化。写消息的主体一般用的有三种方法:时序结构。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这样可使受众对新闻的事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容易确定新闻人物在新闻中的地位。主次结构。把主体部分的最重要的内容放在前,然后再详细叙述。这样可让受众很快了解新闻的核心部分,满足受众心理。逻辑结构。依照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与逻辑关系,如因果、并列、主次、先后等关系,安排层次。4、背景任何新闻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这就是新闻背景。交代背景可以烘托和深化主题,使受众不仅知其然而其且其知其所以然。背景材料一般分为三类。说明性背景材料。用来说明新闻事实产生的原因、条件、环境、政治背景、历史根源,或者交代新闻人物的出身、经历、身份、特点等。注释性背景材料。注释、解释新闻中所涉及的科学技术知识、概念、术语和物品的性能、特点等。对比性背景材料。可以运用今—昔—今,正—反—正的思路作介绍。用与新闻事实相关的比照材料来衬托,凸显新闻的价值。5、结尾结尾是新闻中的最后一句话或最后的一段话,是新闻的收笔之处。写结尾时一般是用简洁的话,阐明事实的意义,或指出事件发展的趋向,给受众一个完整的感觉,也可给读者留下思索的空间。对一些突发事件,消息的作者一般不宜轻下断语,可通过采访群众或权威人士来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2、研读“通讯”案例》(可教师范读,学生范读,多生分段读,或放录音。)约克·伊万斯今天值班本报9月17日电 在德国对英国狂轰滥炸的时候,人们很少有可能想起伊万斯,更不会在他那瘦削的胸膛上挂一枚奖章,即使在他死后也不会。他决不会在一次伴随着低沉的鼓声和嘶哑的喇叭声进行的殡仪中接受人们的致敬。事实上,人们很可能根本不会为他举行葬礼。战争打响之前,他没有做过任何足以使自己为人所知的事情,他在码头上干过活,那里尘土飞扬,对他的肺部有影响。上次世界大战后期,为招募新兵进行的体格检查并不十分严格。尽管如此,由于视力差和其他缺陷,人们拒绝让他入伍。然而,他尽管无声无息,却具有英雄的品格 。可以这样说,艺术家完全应当以他为模特儿,塑造英国精神的形象,就是依靠这种精神,英国才维持到今天。让我们继续讲伊万斯的故事吧。他死前成了一名防空民防人员。他接受了1年训练,学习如何戴防毒面具,如何让昏倒的妇女苏醒过来,怎样把行人引导到最近的防空洞等。在训练中,他的表现平常。这一天夜间,约克·伊万斯值班。过去1个月中,他几乎每夜都要值班,因为每夜都有空袭警报。如果他还活在,那么他日夜都得值班。现在,空袭随时都可能发生。那天夜间11时,他打电话给民防指挥中心,报告说他看到远处有一个亮光。伊万斯的长官听到是伊万斯,就漫不经心地说,那是有人在抽雪茄,不过烟火太亮罢了。伊万斯守候在郊区某地一个公用电话亭旁,敌人轰炸城区时,这里也挨过炸弹。当一枚大炸弹丢下来时,他没有来得及离开……这个炸弹没有爆炸,对此,伊万斯开头很高兴。炸弹是带着撕裂人神经的尖叫声落到地面上的。过了一小会儿,伊万斯想到他应该去看看这枚炸弹,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不是哑弹,在受训期间,他看过不少图片,知道这是一枚定时炸弹,而且是一枚大的。几分钟后,他把这一切向上司做了报告。“炸弹在哪里?”上司问道。“在街心C花园里。”伊万斯回答道。上司命令说:“把无关的人赶走,把附近住宅里的人撤光,让行人不要靠近!”“是,先生!”伊万斯说。我们也许有必要在这里解释一下什么是定时炸弹。对美国人来说这更有必要,因为他们大约从来没有见过定时炸弹。首先,定时炸弹不像老式鱼雷那样,头部装有引信,只要有人用钳子把它拧掉就能使之失效。定时炸弹的结构复杂得多,它装有一个定时装置。其原理是用酸腐蚀金属。被腐蚀的金属板各处厚度不同,因而腐蚀的速度,可以定在1分钟到1个月之间,最后,当金属板被穿透,酸液滴到硫酸泵引信上时,就会把炸弹引爆。伊万斯遵照命令行事。在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内,他把附近几户居民撤走。在这以后,他坚守在岗位上疏导行人。到早上7点钟以前,行人不多。在这以后,上班的工人和各种行人成群结队而至,有的步行,有的骑自行车,有的乘汽车。在连续遭到轰炸的地区,有这样一种荒唐现象,那就是人们对可能造成严重伤亡的事情反而非常好奇。突然,约克·伊万斯发现他一个人得干两个人的事,这枚炸弹落在两条街的交叉口上,使四个方向的人受到威胁。伊万斯想尽一切办法解决这个难题。他把炸弹后面100多码的地方用绳子拦了起来,然后,他把自己的岗位移到十字路口的中间。有数以百计的行人听到他说:“此处有定时炸弹,请走开,请走开。”他们走开了。从这里路过的人中有一位是附近圣公会教堂的神父。这位神父向记者提供了关于伊万斯生命最后一刻的最生动的情况。神父说:“他几乎完全没有必要用手指炸弹在哪里。炸弹就在他身后的草坪上,很明显,他了解这是多么危险,他的面色苍白、憔悴,但是,从他的声音中人们听不到丝毫颤抖。我永远忘不掉这个场面,他吹哨子,呼喊着,要人们离开。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他像中世纪的麻风病人。他摇着铃,呼喊着‘避开我,避开我……’”“我要他用绳子把大街拦起来,然后自己撤离。但是,他却说:‘我的任务是留在这里。请走开罢,不要给别人树立坏榜样。’于是,我只得走开,到电话间打电话向有关方面求助。”9时10分,炸弹爆炸了,把地面炸开一个大坑,伊万斯连尸骨也没留下。(摘自1940年9月17日美国《芝加哥每日新闻报》作者:记者罗伯特·凯塞)评析:‘这是一则优秀的人物通讯。记者选取了一个“具有英雄品格“的小人物来体现二战时期的精神和时代特征,标题显得平常和普通,但在二战期间,这会让人感到奇怪而产生兴趣,人物生动,情节真实,完全没有捏造的痕迹,而且这些事实告诉我们,作者在赞扬什么,批判什么,揭示的主题“在战争中,每个人应该忠于职守”不言自明。这样写完全符合通讯的写作要求。课后阅读“通讯”部分,布置采访活动。 20分钟25分钟5分钟
第三课时 1、讲解本课的内容与活动方式。2、课堂采访。由学生担任主持人,指定一名同学做被采访人。就当前班内校内的新闻事件的采访关联人。 5分钟45分钟
第四课时 继续采访第二位事件关联人。就本次活动写一篇消息或通讯。教师总结。 15分钟30分钟5分钟
活动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教师可实时引导话题。2、可录像,重复播放。(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写出你所完成的部分遇到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你是如何解决的,把判断、分析以及解决过程要记录下来。) 这是活动比较重要的部分,没有遇到问题不一定是好事,活动目的之一就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总结 通过参加有哪些收获,通过活动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另外也是指出你还有哪些地方还不明白,有哪些疑问,等等。 通过总结是把活动进行升华,使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有所提高。
教师总结 根据各项目组完成过程的具体情况,指出做得好的地方,同时还要指出问题所在,另外还要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讲评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回答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总结能力等。
活动作业 阅读教材,写一篇消息或通讯,预习下一项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