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学人文基础》项目教学法教案活动项目 第十一教学项目:中国戏剧欣赏 总课时数:2项目分析 戏剧是舞台艺术,京剧在清末民初走向辉煌,各地都有自己的地方戏,近些年来,虽然不很景气,但作为传统的民族艺术我们有责任保护它,发展它。 教学重点:听、辨各种戏曲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首先向学生介绍本次活动涉及到的概念以及本次活动在实际工作中有哪些用途。教师应明确教学重点与难点。活动目的 1、知识目标:①戏曲一般常识;②京剧。2、能力目标:能辨识京剧与本地及邻省的地方戏。3、情感目标: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活动任务 能唱一段家乡戏,能辨识京剧与几个大的地方戏。 实际工作中具体问题的描述。项目教学的题目要来源于实践。设备或工具 学生准备教材;教师应准备多媒体与课件,影视资料。活动内容: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示范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 师生漫谈自己与地方戏的关系。欣赏几个大的地方戏豫剧、评剧、秦腔、晋剧、黄梅戏,川剧越剧等的片段,本地地方戏。戏剧常识戏剧是一种表演艺术,特点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有一定情节的故事。在中国,戏剧是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的总称;在西方,戏剧仅指话剧。一、戏剧的特点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演出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把发生在不同地点和较长时间里的事情集中在有限的舞台和两三个小时内的演出中表现出来。 2、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矛盾有一定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剧本的情节结构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开端:介绍人物关系和揭示矛盾冲突。发展:描写情节的波澜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步步把矛盾冲突推向高潮。 高潮: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并表现出急剧转化的局面。 结局:矛盾冲突得到解决。 尾声:与序呼应,对剧本的思想内容作启示,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展望。 3、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合乎各自的身份和特征。剧作家通过台词来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揭示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剧本不能直接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所以要求人物的语言必须性格化,不仅要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且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教养、身份、性格和他所处的特定环境。二、剧本的表达手段 1、舞台说明:包括人物表、舞台美术、环境、音响、人物上下场、人物对话的姿态、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 2、人物的对白和唱词:包括独白、旁白、对白,是剧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展开情节、揭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 3、结构形式:可分幕分场。 三、戏剧分类 1、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不同: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歌舞剧、相声剧。 2、剧情的繁简和结构不同:多幕剧、独幕剧。3、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历史剧、现代剧。4、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 5、地域色彩不同:京剧(北京)、沪剧(上海))、豫剧(河南)晋剧(山西)等。 6、演出不同: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10分钟15分钟10分钟15第二课时 京剧常识,一、京剧的形成京剧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是地地道道的国粹。京剧形成于清代。清嘉庆、道光年间, “徽”、“汉”两个剧种合流,吸收“昆曲”、“山陕梆子”、“弋腔”和诸多地方剧种的精髓,根据北京的语言特点,融化衍变,终于在咸丰年间,产生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1927年,北京《顺天吋报》举办京剧旦角 ( http: / / baike. / view / 1595291.htm" \t "_blank )名伶评选。梅兰芳的端庄典雅,尚小云的俏丽刚健,程砚秋的深沉委婉,荀慧生的娇昵柔媚受到观众喜爱,荣获“四大名旦”。并开创了京剧舞台上以旦为主的格局。杨小楼将京剧武生表演艺术发展到新高度,被誉为 “武生泰斗”。老生中的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马连良,被称为“四大须生”。女须生孟小冬 ( http: / / baike. / view / 140576.htm" \t "_blank ),具有高超的艺术造诣,颇有乃师余叔岩的艺术风范。 当代京剧名家有耿其昌 ( http: / / baike. / view / 329100.htm" \t "_blank )、于魁智 ( http: / / baike. / view / 21942.htm" \t "_blank )、孟广禄 ( http: / / baike. / view / 91540.htm" \t "_blank )、李维康 ( http: / / baike. / view / 460676.htm" \t "_blank )、赵葆秀 ( http: / / baike. / view / 476173.htm" \t "_blank )、李胜素 ( http: / / baike. / view / 253386.htm" \t "_blank )、迟小秋 ( http: / / baike. / view / 689937.htm" \t "_blank )、张火丁 ( http: / / baike. / view / 148035.htm" \t "_blank )等京剧的流派习惯上以创始人的姓来命名,各行当被公认的主要流派大致如下:老生:谭派——谭鑫培 马派——马连良;麒派 ( http: / / baike. / view / 2946093.htm" \t "_blank )——周信芳 ( http: / / baike. / view / 31806.htm" \t "_blank ); 小生:叶派——叶盛兰 ( http: / / baike. / view / 285218.htm" \t "_blank ) 旦角:梅派——梅兰芳;程派——程砚秋;张派——张君秋 丑角:萧派——萧长华; 二、京剧的行当行当是对舞台人物的综合、系统的人物分类。他依据的是性别年龄、忠奸善恶、内在气质、外貌特征、社会地位以及舞台上的表现手法等。行当大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角色形象的分类,二是表演技巧的分类。京剧主要可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1、生行老生:指上了年纪的男子。在传统社会,30岁以上便可以蓄须,故老生叫“须生”,也叫“髯口”。老生可分为唱工老生,做工老生,靠把老生(扮演武将),衰派老生(扮演穷困潦倒之人)。唱工老生:唱、念作为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唱腔抑扬婉转,因表演讲究安详,沉稳,因此又叫“安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做工老生:是唱念并重,以动作表演为主来表现人物的行当。小生:扮演青少年男性,人物形象基调是清秀英俊,儒雅倜傥。经常是谈情说爱的主角,所以化妆上带有脂粉气,印堂上经常画上有一个淡淡的粉色过桥,显示这类人物斯文多情的性格特征。小生在唱的方面要求大小嗓结合,所以一般发音比较难。小生唱假声要和旦角相区别,不追求柔美,而追求刚劲华丽。小生分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武生一般扮演武艺高强的将帅和英雄豪杰。武生有靠把武生:身穿铠甲高靴,讲究身段工架之美,以突出大将的风度和气概。短打武生:穿短衣短裤,薄底靴,表演讲究翻扑跌打,突出人物的矫健。 娃娃生扮演儿童角色,一般身穿短衣短袄,头戴孩儿发,说话用真声,念京白。2、旦 行旦角为女性角色。“旦”分青衣 ( http: / / baike. / view / 41713.htm" \t "_blank )、花旦、武旦 ( http: / / baike. / view / 298898.htm" \t "_blank )、老旦、贴旦、闺旦等。老旦: 老旦用本噪演唱,多为中老年 ( http: / / baike. / view / 2204672.htm" \t "_blank )妇女。如《赤桑镇》中的嫂娘。正旦:正旦亦名“青衣”。在舞台上扮演端庄娴雅的中青年妇女,大多为剧中的主要女性角色,身段优美动作妩媚大方,体现人物的端庄典雅。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如《锁麟囊》的薛湘灵。花旦:在舞台上,擅长扮演一些天真活泼的小家碧玉或身份低下的丫鬟侍女等。如《天女散花》中的天女,《西厢记》中的红娘。武旦、刀马旦在舞台上专门扮演提刀跨马、武艺高强的巾帼英雄。这类角色的身份大都是女元帅或将领。如《抗金兵》中的梁红玉。彩旦又称丑婆子,多扮演滑稽诙谐或者刁钻狠毒的中老年女性,如《拾玉镯》中刘媒婆。花衫:旦行中新发展出的一类,融合了青衣、花旦和刀马旦的表演技巧, 唱念做打并重。既有花旦的活泼俏丽,又有青衣的稳重端庄,甚至兼具刀马旦的武功。如《贵妃醉酒》的虞姬。3、净 行“净”也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扮演性格粗犷、性情豪放、形象高大的男性角色。净行中根据人物身份、性格、年龄的不同分为“大花脸”、“二花脸”。大花脸:亦名“黑头”、“铜锤花脸”,在舞台上常扮演地位较高、举止稳重、性格耿直、具有正义感的人物。如《铡美案》中的包公。二花脸:亦名“架子花脸”。为了区别于以唱为主的“大花脸”,故称以做功为主的净角为“二花脸”。在舞台上,大多扮演性格勇猛、豪爽、粗鲁的人物。如《长坂坡》中的张飞。4、丑行丑行一般是在鼻梁和两眼之间画一块白粉,俗称小花脸、三花脸。在舞台上,专门扮演行动滑稽、语言幽默风趣的男性角色。有时也扮演性格奸诈险恶、悭吝卑琐的人物。根据人物的性格、年龄、身份,丑行又分为“文丑”和“武丑”两大类。文丑:有方巾丑,在舞台上大多扮演头戴方巾的文人,如衙门书吏、谋士、儒生,俗称“丑公子”。如《群英会》中的蒋干。还有袍带丑、茶衣丑等。武丑:专门扮演武艺高强、性格机警、动作灵敏的滑稽人物。如《十五贯》中的娄阿鼠。七行:除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之外,还有武行、龙套、上下手三行,共是七行。武行:武打戏中上台翻跟斗、或者跌打翻扑的演员。龙套:是一个演员或几个演员扮演一个集体角色。上下手:也称筋头人,意思是翻筋头的人。与武行的区别是,武行不分敌我,上下手则分敌我双方。代表正面一方的叫上手,反面一方为下手。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 梅兰芳(公元1894—1961年),字畹华,工旦行。出生于梨园世家,祖籍江苏泰州,长期居于北京。八岁始跟吴菱仙学艺,后来带艺搭入“喜连成”“翊文社”科班,后自组剧团,担任主角,声名大震。在京剧表演艺术上精心钻研,勇于革新,创造了很多优美的艺术形象,出演大量优秀剧目,改革与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成为“四大名旦”,之首,世称“梅派”,受到观众的欢迎和喜爱。一九一九年曾到日本,一九三零年曾到美国,一九三五年又到苏联演出,受到世界戏剧界的尊崇。成为蜚声国际的名演员。他一生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一九三七年日寇侵略我国,他在上海八年不登舞台,并蓄须明志,忠贞不屈。他爱憎分明,骨气凛然,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爱国艺人。《窦娥冤》剧本选读教材p京剧片段欣赏 5分钟15分钟10分钟10分钟10分钟活动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必须人人参与。如遇冷场,可和同学们讨论艺术形式的发展变迁。(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写出你所完成的部分遇到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你是如何解决的,把判断、分析以及解决过程要记录下来。) 这是活动比较重要的部分,没有遇到问题不一定是好事,活动目的之一就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总结 通过参加有哪些收获,通过活动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另外也是指出你还有哪些地方还不明白,有哪些疑问,等等。 通过总结是把活动进行升华,使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有所提高。教师总结 根据各项目组完成过程的具体情况,指出做得好的地方,同时还要指出问题所在,另外还要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讲评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回答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总结能力等。活动作业 课后阅读教材,在网上搜寻并下载自己家乡的地方戏,学会一段。预习下一项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