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资源简介

2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第22课,主要讲述了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的历史过程。本课在全书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的热点问题。通过本课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日本侵华的历史背景、局部抗战的历程以及全国抗战的爆发,认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学情分析:本课面向的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等相关内容,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他们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需要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和解题技巧。针对这种情况,本课的教学设计应注重历史事件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日本侵华的历史背景、局部抗战的历程以及全国抗战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必然结果。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史料实证: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影像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日本侵华的历史背景、局部抗战的历程以及全国抗战的爆发。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时间轴的展示和不同历史时期的对比,让学生了解日本侵华的历史背景、局部抗战的历程以及全国抗战的爆发的时间节点和历史背景。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历史解释: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结果等要素,让学生掌握历史解释的基本方法。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展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作用和民族精神的价值。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日本侵华的历史背景、局部抗战的历程以及全国抗战的爆发。这些内容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的热点问题。通过本课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日本侵华的历史背景、局部抗战的历程以及全国抗战的爆发,认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结果等要素。由于本课涉及的历史事件较多,时间跨度较大,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授法是历史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本课教学中,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可以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通过讲授法可以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历史事实和人物形象,为后续的分析和理解打下基础。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在本课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影像等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同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历史场景的模拟和再现,增强学生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照片和影像资料,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二、新课学习
1. 局部抗战的背景和爆发
(1)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日本侵华的历史背景,包括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野心和计划,以及中国内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为维护中国领土的完整和独立,也为把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准备工作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从1932年起,日本先后挑起绥远事件、察哈尔事件和热河事变,侵占了中国内蒙古和华北的部分地区。
爆发:讲解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和华北事变等历史事件,让学生认识到这些事件是日本侵华的预演和铺垫,也是局部抗战的起点。
1932年1月28日午夜,日本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指挥海军陆战队分三路突袭上海闸北,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抵抗,给日军以迎头痛击。日军对我军阵地及民宅、商店狂轰滥炸,发动了四次总攻,却均遭败绩,蒋光鼐指挥军队在闸北、江湾、吴淞、曹家桥、浏河、八字桥一带展开了多次战役,日军先后四次更换主帅,死伤近万人。
2. 局部抗战的发展和抗争
(1)发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和影像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局部抗战的发展过程,包括东北抗日联军、华北抗日联军等抗日武装力量的崛起和斗争。
(2)抗争:讲解中国人民在局部抗战中的抗争和牺牲,包括抗击日军的战斗、群众性的抗日运动等。
3. 全国抗战的爆发和进程
(1)爆发:通过展示历史文献和图片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全国抗战的爆发和进程,包括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件。
全国抗战的开端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在全国人民和各爱国军队的压力下,蒋介石被迫同意了联共抗日的六项主张,从此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团结抗日的新局面逐步形成。在此基础上,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抗战的高潮开始了。
(2)进程:讲解全国抗战的三个阶段——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和反攻阶段,让学生了解全国抗战的过程和历史背景。
全国抗战是从局部抗战向全面抗战的历史性转变,也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游击战争,建立了大小十九块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反“扫荡”、反“清乡”等许多重大战役和战斗,形成了与日军进行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的持久抗战格局。
4. 日军侵华暴行
教师展示相关史料,提问: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犯下了哪些罪行?
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开始了局部的战争,是广义上的抗日战争的开始。14年抗战,干涸血痕,日军罪行累累,先是在各地制造大屠杀,比如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致使30万同胞惨遭毒手。还有细菌战、三光政策等等。
我们不能忘记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强加给中华民族的空前耻辱和灾难,不能忘记日本侵略者用战刀、用枪炮、用细菌战、用毒气战、用一切违反人类道义的最为凶残的手段,对中国人民所实施的惨无人道的屠戮。
三、课堂活动
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局部抗战和全国抗战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等话题,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
2. 课堂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局部抗战和全国抗战的历史资料和图片,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史料实证能力。
3. 课堂评价:让学生对局部抗战和全国抗战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评价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总结本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的历史过程和意义。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作用和民族精神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同时也要指出,虽然我们现在已经远离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要时刻警醒自己,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和影像资料,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并讲解了局部抗战和全国抗战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等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通过分组讨论、课堂展示和课堂评价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优点方面,我能够很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使学生了解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的历史过程和意义。同时,我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历史场景的模拟和再现,增强学生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在不足方面,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加强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同时,我在教学过程中有些环节的衔接还不够自然,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在改进方面,我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更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背景和过程。同时,我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加强各个环节的衔接和连贯性。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