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课件(共1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物理实验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课件(共19张PPT)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高中物理实验》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目录
01
02
03
04
实验仪器及步骤
数据分析及处理
误差分析及讨论
实验目的及原理
05
实验的典型例题
目录
CONTENTS
PART 01
实验目的及原理
实验目的
知道探究中需要测定的物理量。
知道改变弹力做功大小的方法,知道弹力做功大小与橡皮筋的条数成正比的操作,体会取一根橡皮筋所做的功为单位来简化问题的思想。
知道实验中平衡摩擦力的方法。
会选择合适的计数点并计算速度。
能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出实验结论。
体会寻找W-v的关系转向寻找W-v2关系所蕴含的思想方法。
实验原理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原理:需要测量功与初、末两个状态的速度。初、末状态的速度通过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功利用橡皮筋,分别用1根、2根、3根……相同的橡皮筋拉动小车时,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大小分别是W、2W、3W……然后通过图像法找出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实验原理
平衡阻力:实验过程中为了保证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就是总功,需要平衡小车运动过程中的阻力。平衡阻力的方法是将木板一端垫高,让小车自身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阻力平衡,此时轻推小车,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Mgsinθ
f
PART 02
实验仪器及步骤
实验仪器
橡皮筋若干根(材质、长短、粗细均相同)、小车、长木板、打点计时器及电源、纸带、铁钉、刻度尺
实验步骤
1.如图,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一端,纸带的一端夹在小车后端,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将长木板安装有打点计时器的一端适当垫高,调整高度,直至轻推小车后,小车恰能在长木板上做匀速运动为止。
2.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长木板前端的铁钉上,另一端固定在小车前端的钩子上。将小车放置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记下小车的位置,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释放小车。
实验步骤
3.用2根、3根、4根、5根相同的橡皮筋分别代替1根橡皮筋重做实验,每次将小车拉到同一位置释放,即橡皮筋被拉长的长度相等,以保证橡皮筋做功分别为2W、3W、4W、5W。
4.在上述实验中打出5条纸带上分别
找出小车开始近似做匀速运动的点,并分别测量小车匀速
运动时的速度,将实验速度记录在表格中。
5.根据表中的数据,尝试不同坐标,在图纸上作出合适的图像,探究W与v的关系
注意事项
普通橡皮筋存在粗细不均的问题,因此在做实验前要选择合适的橡皮筋。可选择服装上使用的松紧带(内右多股橡皮筋),拆去外层包裹的纱线,将里面的橡皮筋剥离出来作为实验橡皮筋用。
释放小车时,每次都必须在同一位置释放。
计算末状态速度,取匀速部分,以保证橡皮筋全部的能量都转化为小车动能。
PART 03
数据分析及处理
数据处理及分析
【数据记录】
实验 次数 橡皮筋做 的功W/J 匀速运动位移l/m 匀速运动 时间t/s 匀速运动速度v(m/s) V2 V3
1
2
3
4
5
【数据记录】
纸带黏贴处
数据处理及分析
【数据处理】在坐标纸上作出合适的W-v或W-v2或W-v3……
【实验结论】根据图线可得出做功与小车速度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T 04
误差分析及讨论
问题讨论及误差分析
误差分析:本实验中产生的误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阻力没有恰好被平衡,小车受到的牵引力不等于小车受到的外力;
②各橡皮筋不完全相同,做功不是按照W倍数增加;
③刻度尺的测量误差。
问题:为什么要测量匀速阶段的速度?
橡皮筋恢复到原长时,小车的速度最大,并在一段时间内做匀速运动,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该取匀速运动阶段较长的一段时间计算这个最大速度。
PART 05
实验的典型例题
【例题1】“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
(1)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A.打点计时器可以用于电池供电
B.必须平衡摩擦力
C.每次实验,小车必须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
D.可以选用规格不相同的橡皮筋
(2)图乙为某次实验打出的纸带,从中截取了测量小车最大速度所用的一段纸带,已知相邻两点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则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
vm=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实验的典型例题
B
C
0.82
THANKS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