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怀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至第四章;政治;统编版必修1;历史: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至五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热木星是指大小与木星相当,但温度极高的气态巨行星。2023年8月15日,以色列某国际团队发现一个距离地球约1400光年,围绕恒星运行的热木星双星天体系统,其行星温度比太阳表面温度还要高。据此完成1~2题。1.热木星温度极高的原因主要是A.自身质量大B.火山数量多C.距离恒星近D.缺少大气层2.热木星的体积直径一般难以精准判断,主要是因为热木星A.组成物质透明度较高B.受恒星光球层影响明显C.体积较恒星明显偏小D.受恒星色球层影响明显为确保完成2021年度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河北省沧州市2021年深入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十条措施指出;要严控煤炭消费总量,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碳达峰、碳中和部署安排,完成省定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率目标。据此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3~5题。3.图中序号含义对应正确的是A.②大气削弱B.①地面反射C.⑤太阳辐射D.③大气散射4.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A.④B.③C.⑥D.①5.沧州市完成省定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率目标,对大气受热环节的主要影响是A.①增强B.②减弱C.⑤减弱D.⑥增强随着城市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城市内涝对城市健康和安全造成的威胁越来越大,因此许多城市开始着手优化城市雨水排水规划和设计。下图示意某城市设计的水系统,据此完成6~7题.6.该城市最可能是A.乌鲁木齐B.广州C.银川D.兰州7.城市水系统的功能区中①公园增加了雨水的下渗 ②公园减少了地下径流 ③屋顶植被加速了雨水汇流速度④开放水域增加了洪水的蓄积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右图为某海城海水表层水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8.图示①处洋流所在半球及其性质分别是A.北半球 寒流B.北半球 暖流C.南半球 寒流D.南半球 暖流9.图示洋流的影响是A.①洋流可节约北上船只的燃料B.①洋流可使沿岸增温增湿C.洋流交汇处的甲地易形成渔场D.②洋流可能携带大量冰山暑假期间,某校高一年级教师跟随旅游团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甲、乙两图为旅游期间拍摄的部分景观照,据此完成10~11题。10.游览甲地景观时,下列最可能是地理老师对其进行讲解的内容是①组成该地貌的岩石具有可溶性②主要由海浪侵蚀形成③构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是石钟乳、石柱 ④该地貌多分布在降水稀少的地区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11.前往乙地旅游时A.可以看到沙子移动方向较为一致B.随处可见携带大量泥沙奔腾的河流C.需要携带好雨伞、雨靴等用品D.高大植被下是躲避烈日的最佳选择12.到了新石器时代初期,人类过上定居的生活、采用打磨石器工具、植植物、畜养动物、制作陶器,发明了农业,从此人类自己可以生产食物,摆脱了单纯依赖自然的被动局面,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的飞跃,这个飞跃被现代考古学家称为新石器时代革命。由此可见①新石器是人类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源泉②采用先进的生产工具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④由依赖自然向征服自然转变是社会的进步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3.当奴隶制产生以后,战争中的俘虏就不会轻易被杀,他们往往被用作奴隶,从事生产劳动。奴隶主把大批奴隶集中在自己的庄园中劳动,不仅能做更细的劳动分工,而且能够组织更大规模的生产。材料表明①充裕的劳动力是奴隶制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奴隶制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发展③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④庄园规模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夯实了奴隶制根基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4.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马克思指出:“构成现代生产过剩的基础的,正是生产力的不可遏止的发展和由此产生的大规模的生产,这种大规模的生产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一方面,广大的生产者的消费只限于必需品的范围,另一方面,资本家的利润成为生产的界限。”可见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经济危机②经济危机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③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催生生产过剩④重塑生产关系有利于缓解生产过剩现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5.毛泽东同志当年曾指出,“五四运动时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有了觉悟,五四运动发生在一九一九年,一九二一年便产生了中国共产党”,“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这表明①无产阶级的产生是党成立的重要条件②五四运动为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③五四运动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④党的成立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6.共产主义这篇文章,马克思、恩格斯将其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社会主义,下篇是共产主义,革命这篇文章,毛泽东同志也把它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下篇是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①毛泽东思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正确方向 ②社会主义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路径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④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7.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关于“一五”计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一五”计划完成,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已胜利结束③“一五”计划意在进一步调整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④“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所有制结构已发生根本变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8.厦门经济特区于1980年7月正式设立,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厦门已经发展成一座“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和“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勇敢坚毅、吃苦耐劳的当地人民,乘着改革开放的浪潮,用自己的双手把厦门变成了一座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对外交流密切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所走过历程的一个缩影”,是一个“成功的故事”。厦门经济特区的设立①最终促成了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②是把握时代潮流推动现代化进程的伟大创举③是推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大业的重大举措④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新时期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不断稳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使广大农村地区迅速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中国因此创造令世人瞩目的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世界上22%人口的奇迹。据此,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重要体现②是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形式③是改变农户土地承包权的重要举措 ④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益探索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0.1972年,屠呦呦团队发现了青蒿素;1977年,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数论研究中,对“哥德巴赫猜想”问题进行精心解析和科学推算,攻克了数学界二百多年悬而未决的难题……这些成就的取得,其中的推动因素有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已经有了重要进展②我国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动力③社会主义国家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1.鲁迅先生说过:“什么是路 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必须毫不动摇走下去。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①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②是适合我国国情并取得了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③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④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和最深沉的精神追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作出重大部署,为我们加强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基本遵循。这是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全部理论主题②是立足实践,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③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具体方法指导④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新的飞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3.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下列关于“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共性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①都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②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部分③都是根植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①都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4.下表是新石器时代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社会概况。据此可知A.中国南北文化各具特色B.中华文明源远流长C.阶级分化现象已经产生D.区域文化联系密切25.战国时期,魏文侯师事卜子夏,子夏居西河,教弟子三百人;齐威王创建稷下学宫,“学士”数百人;秦以重金招纳客卿。当时诸侯国对士的态度是“合则留,不合则去”,待遇优厚。当时诸侯国的这些做法A.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B.表明古代教育实现了公平公正C.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发展D.为秦朝的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26.《隋书·食货志》载:“(东晋)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立郡县,往往散居,无有土著。”东晋侨置郡县数量之多,一时“侨州至十数,侨郡至百,侨县置数百”。这一情况的出现主要缘于A.生产技术的发展B.官僚势力的膨胀C.经济重心的南移D.北方战争的频繁27.在一夫一妇承担的租额方面,隋朝规定为粟三石。唐初,则变化为“每丁岁入租粟二石”,同时妇女不再作为纳租人口。这一税制变化A.提升了妇女的政治地位B.是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C.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D.有利于促进国家人口的增长28.据《旧唐书·西戎传》记载:开元初,大食遣使来朝,“进马及宝钿带等方物。其使谒见,唯平立、不拜,宪司欲纠之。中书令张说奏曰:‘大食殊俗,慕义远来,不可置罪。’上特许之。”这反映出唐朝A.对外交流的灵活包容B.在朝贡贸易中主张恩威并施C.践行平等的民族理念D.注重与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29.两宋时期质朴洁净之风逐渐盛行。士人多着宽薄的衣衫,颜色也多为清白淡黄;服饰图案造型也多以写实为主,没有过多的渲染或夸张,其结构更是十分产谨。这一现象A.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B.折射出当时纺织技术十分高超C.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表明当时社会风尚发生了变革30.在汉式官僚制度的框架之下,辽朝出于统治契丹等非汉族群的需要,又保留了许多传统的部族官,如南北府宰相、南北院大王、夷离毕等,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出一套北面官系统。这说明辽朝A.重视南北权力的制衡B.利用南北面官制消弭民族矛盾C.实行民族分化的政策D.制度建设具有务实性和灵活性31.下表为明初倭寇侵扰的相关情况记载(部分)。据此可知,明初倭患A.侵占了中国东南沿海的大片领土B.主要集中在福建沿海地区C.威胁明朝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D.成为明朝最大的统治危机32.雍正时期,密奏除中央的文武大臣外,各省的布政使和按察使,甚至经特许的道员、知府、个别知县以至通判等中下级官吏都可以上奏折,还规定同一部门和同一省区的官员彼此之间不许告知上奏及所得批示的情况。据此可知,奏折制度A.提升了政府官员的行政执行力B.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C.实现了中枢权力的制约和平衡D.确保了朝廷和地方间政令畅通33.下表是明清时期的重要科技著作及主要内容。据此可推知,这些著作具有的共同特征是A.保守性和历史性B.流行性和广泛性C.文学性和系统性D.总结性和实用性34.下面为轮船招商局附属招商内河轮船公司面向社会发行的股票,上面写有:“招商内河轮船公司……自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十二月起,招股壹千股,每股规银壹佰两,官利按年八厘,闰月不计。”由此可推知,当时A.军工企业的创办资金捉襟见肘B.洋务民用企业经营方式具有近代特征C.股份制企业成为社会主要模式D.清政府逐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35.右面是西方报刊于19世纪90年代刊登的一幅名为《文明的胜利》的漫画。该漫画描绘了张牙舞爪的小龙手拿来复枪、尾巴卷着鱼雷正与手持双管火枪的巨龙缠斗;而头戴橄榄枝的西方女神则背靠机关枪和大炮,“优雅地”隔岸观火。该漫画描绘的战争A.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B.使清廷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C.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D.标志清朝宗藩体制开始瓦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共160分。36.某水库三面环山,下图为15时左右水库附近的气温(单位:℃)分布图和P,Q两地间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8分)(1)描述图示时刻,水库及周边气温分布特点。(4分)(2)比较图示①②③三地风速的大小,并说明判断依据。(8分)(3)就气压状况而言,P、Q两地气压较低的是____地,就气流状况而言,两地中垂直方向气流为下沉的是_______地,在线段上加上箭头,完成P、Q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6分)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2023年4月6日,我国第39次南极科考圆满完成,考察队返回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共。下面左图示意考察队乘坐的“雪龙2号”科考船返回时部分航线,右图示意甲、乙、丙不同纬度海水盐度随深度变化。(1)描述“雪龙2号”科考船返程时途经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变化特点。(6分)(2)指出甲、乙、丙海域海水盐度随深度变化规律对应右图中的曲线,并说出判断依据。(9分)(3)说出甲、乙、丙三地船舶吃水深度(指船舶浸在水里的深度)最小的位置,并说明理由。(5分)38.下面左图示意亚欧大陆内部某河流三角洲位置变化,右图示意该河流最终注入的湖泊水位变化,湖泊水位的变化影响着三角洲面积大小。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8分)(1)说出形成三角洲的主要外力作用及河口至入湖处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变化。(6分)(2)描述图示时期,该河流三角洲面积变化特点。(6分)(3)结合右图推测,1980~2000年该三角洲面积变化趋势,并说出依据。(6分)3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14分)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4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奇迹般的发展。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例超过四分之一,超越主要发达国家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最强大的一支力量,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可能。我们为创造了人间奇迹的中国人民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1)结合材料,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7分)(2)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改革开放的历程给我们的启示。(6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2023年5月29日,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航天员朱杨柱说道:“要说此刻的感受,其实我内心是激动的,但是更多的是感恩和幸运。感恩伟大的新时代,因为正是中国梦给我们带来了航天梦,我更是幸运的赶上了一个新时代,让每一位努力奋斗的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和价值。感恩所有的相遇,2021年初,我们三批18名战友光荣地加入了航天员队伍,这两年多来我从一名普通的大学老师成长为一名飞天战士,这是事业成就的,更是时代哺育的,所以在这里首先要感谢党的教育和悉心培养,感谢千千万万的航天工作者,是你们的无私奉献和默默托举,铸就了伟大的航天梦想。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深深地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知识,说明航天员朱杨柱的发言内容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启示。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胜利收官,高水平现代化新征程全面开启。十年间,山东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创新发展方式,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到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勇气和坚韧,着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发展新优势不断塑强;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做好能源结构转型“加减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新兴产业,以数宇变革引领全面转型,发展“含绿量”不断提升;着力开发120万个城乡公益性岗位,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全省统一、城多一体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消除中小学大班额,10年以上信访积案“清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结合材料,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知识,说明山东省是如何贯彻落实“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的。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到宋真宗时期,社会经济已经恢复并重新走向高派,商品流通的活跃,为市镇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浙东地区,由于大面积发展粮食生产的条件不足,相应地,经济作物种植和山区林业、潜海渔业则十分发达;地处沿海的越、明、台等府州,盐业市镇十分兴盛;如绍兴府,自六朝以来一直是纸业中心;萧山县西兴镇,位于渐东运河与钱塘江交汇处,与临安城郊的浙江市隔江相望,处于水路交通要冲,商旅往来频繁。从地区发展来看,绍兴府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州府,居浙东首位;从个体发展水平来看,如绍兴府的曹城镇、渔浦镇、龙山市等,年商税额在1000至5000贯,已接近县级城市的水平。这些镇市实际上充当了与县城同一层次的经济中心地的角色,发挥着将远离州县城市的广大农村与城市联系起来的作用。——摘编自姚培峰《宋代浙东市镇的经济形态与社会特征》材料二到了明代初年,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全国各地市镇普遍兴起,从临时的、定期的集市发展为较大规模的工商业市镇,如长江流域的刘家隔,其“始居民十数家,宣德、正统间,商费占籍者亿万计,生凿日繁,贸迁益众,卒成巨镇。”浙江崇德石门镇因榨油业的发达,成为拥有数千家的巨镇;嘉善的甘家窑镇,则是“民多业陶”;江苏吴江的电江市,“居民数百家,铁工过半”。这些市镇的经济活动,有的已超出地区性的限制,而和全国各大都市发生联系,并在一些丝织业市镇出现了“有力者雇人织挽”的现象。——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经济的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浙东市镇经济发展的原因,并概括浙东市镇经济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经济发展的表现。(7分)4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众多,地城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作为与内地密切联系的一部分,中国边疆亦是统一多民族国家长期发展的历史产物。在漫长而曲折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中国古代历代统一王朝对边疆治理的政策也在不断变化。辨其流脉,不外乎两种:一是“因俗而治”,一是边疆内地一体化。纵观历史发展长河,上述两种既矛盾又统一的边骥治理策略始终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并在边疆治理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起到不同作用。——摘编自陈跃《“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中国古代王朝治边政策的双重变奏》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围绕“边疆治理政策”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论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甲午战后,中国民族的群体意义开始觉醒,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姑也”(梁启超)……戊戌政变后,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或警醒于民族危机,使中国人看到了群体的力量,为广开民智而介绍西方的科学知识,并逐渐转化为一般新的政治力量。新式知识分子是“中等社会”最进步的部分,但他们的思想、观念并不是从中国社会里直接孕育出来的,而是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理论,这与他们所代表的社会之间有着某种程度的脱节。——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成成变法兴起于民族危难之时,变法维新思潮的灵魂是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与以前相比,变法维断思潮的爱国主义思想要更加广泛和更为深刻。维新思想家以抵御外国侵略为基点,着重于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改革和经济贸易的发展,从根本上实现祖国的富强,才能彻底摆脱民族危机。维新派所从事的变法宣传和历次上书言事的内容中,无不把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作为当务之急,——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中国清代思想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背景及主要特点。(1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维新派民族主义思想的特点。(8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5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