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导学案 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4.1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导学案 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4节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
第1课时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班级 学号 姓名
1. 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说出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 采用分析与比较的方法,说出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功能。
3. 利用实验,探究绿叶中色素提取与分离的方法。
目标一、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 实验原理
无水乙醇 溶解度 溶解度
2. 实验流程
(1) 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① 取材:称取④ 绿叶,剪去主叶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② 研磨:向研钵中放入少许⑤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再加入 ⑥无水乙醇,迅速、。
③过滤:漏斗基部放一块,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
④ 收集:用试管收集滤液,及时用⑦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2) 制备滤纸条
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宽度略小于试管直径、长度略小于试管长度的滤纸条,再将滤纸条一端,并在距这一端底部⑧ 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3) 画滤液细线→要细、齐、直
用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线。待⑩滤液干后,再重画 一到两次。
(4) 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将适量的层析液倒入试管中,将滤纸条(有 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中,随后用棉塞塞紧试管口。
(5)观察结果——试管内滤纸条上有四条色素带,如下图所示:
3.色素的吸收光谱
(1)光谱:阳光是由不同波长的光组合成的复合光,在穿过三棱镜时,不同波长的光会分散开,形成不同颜色的光带,称为光谱。
(2)色素的吸收光谱
4.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不同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与其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 (√)
(2)分离结束后,滤纸条上的颜色自上而下依次是黄绿色、蓝绿色、黄色和橙黄色。 (×)
(3)叶绿体中构成基粒的类囊体扩展了捕获光能的膜面积。 (√)
(4)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
(5)植物叶片之所以呈现绿色,是因为叶片中的叶绿体吸收了绿光。 (×)
任务一 分析实验过程及结果
(一)色素的提取
阅读教材P98的“探究·实践”,回答相关问题:
1.已知色素存在于叶片的叶绿体中,提取色素时要破碎细胞及叶绿体,使色素充分释放。在酸性条件下,叶绿素分子卟啉环中的镁离子可以被氢离子取代,导致叶绿素被破坏。试分析色素提取时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什么?
 色素提取时,研磨叶片会导致液泡中的有机酸释放出来,破坏叶绿素,碳酸钙可以中和酸性物质,保护叶绿素。
2.研磨时应注意什么?原因是什么?
 研磨时要迅速、充分。这样可以保证色素释放得更加充分且挥发量少。
3.过滤时漏斗基部的尼龙布能否用滤纸替代?原因是什么?
 不能。因为滤纸的吸附性强,会导致滤液中色素的浓度过低。
4.某实验小组得到的色素提取液颜色过浅,请结合实验步骤分析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1)未加入二氧化硅或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2)称取绿叶过少或加入的无水乙醇过多,色素溶液浓度小。(3)未加入碳酸钙或加入过少,部分色素分子被破坏。
(二)色素的分离
1.制备滤纸条时为什么要减去两角?
 减少边缘效应,使滤液同时到达滤液细线,防止层析液在滤纸条的边缘处扩散过快。
2.滤液细线的画线原则是什么?待滤液干后,再重画一到两次的目的是什么?
 画滤液细线的原则是细、直、齐。待滤液干后,再重画一到两次可以增加滤液细线中色素的含量。
3.为何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
 防止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
4.滤纸条上色素带的分布情况说明了什么?
 滤纸条上的色素带分布说明了绿叶中的色素有4种,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慢也不同。同时由于 4 种色素的颜色不同,也说明不同色素吸收了不同波长的光。
(三)结合色素的吸收光谱分析实际问题
1.冬季时,为了增加蔬菜的产量,应该选红色、蓝色还是无色的大棚塑料薄膜?为什么?
 无色。因为太阳光由七色光组成,所以用无色薄膜,植物可以获得更多的光能。
2.阴天时,为了增加蔬菜的产量,在功率相同的情况下,应选择什么颜色(“蓝紫光和红光”或“白光”)的照明灯为蔬菜补充光源?为什么?
 选择蓝紫光和红光。因为在照明灯功率相同的情况下,选用蓝紫光和红光的照明灯补充光源,植物利用光能的效率更高。
1.采用新鲜菠菜叶片开展“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提取叶绿体色素时可用无水乙醇作为溶剂
B.研磨时加入CaO可以防止叶绿素被氧化破坏
C.研磨时添加石英砂有助于色素提取
D.画滤液细线时应尽量减少样液扩散
2.实验材料的选择和不同的处理方式往往对实验结果有很大的影响。下列对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选择衰老的叶片为实验材料,结果最下方的两条色素带宽度变窄
B.若在研磨时没有加入二氧化硅,结果各条色素带均会变窄、颜色变浅
C.若层析时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会使滤纸条上无色素带或颜色变浅
D.若采用92号汽油作层析液层析,会使滤纸条上色素带的位置颠倒
3.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教材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改进,采用水浴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操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
B.可以用蒸馏水代替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C.水浴加热,用玻璃棒搅拌可加快色素的溶解
D.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画好的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
拓展延伸 长句特训 与高考接轨
(1) 能否用层析法提取液泡中的色素?不能。理由是液泡中的色素主要是花青素,花青素易溶于水,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低,提取液中几乎不含花青素。
(2) 若滤纸条上下面两条色素带较浅,最可能的原因是①未加碳酸钙或加入量过少,叶绿素被破坏;②实验材料(如泛黄的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较少。
目标二、 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及恩格尔曼的实验
(一)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
(1)形态:一般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2)结构:
2.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二)、恩格尔曼的实验
1.实验方法和现象:
实验 实验方法 现象
实验一 把载有水绵(叶绿体呈螺旋带状分布)和需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小室内,在黑暗中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 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
实验二 把装置放在光下 细菌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的部位
实验三 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 细菌聚集在红光和蓝紫光区域
2.实验结论:恩格尔曼的实验直接证明了叶绿体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放氧。结合其他的实验证据,科学家们得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这一结论。
任务二 分析叶绿体的功能
1.实验选择水绵和需氧细菌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是: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带状分布,便于观察;用需氧细菌可确定释放氧气多的部位。
2.为何要除去小室中原有的空气?
 选用没有空气的环境,可排除空气中氧气的干扰。
3.在黑暗中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有何巧妙之处?
 用极细光束照射,使叶绿体形成有光和无光部位,相当于一组对比实验。
4.为何把载有水绵的临时装片又暴露于光下?
 和黑暗条件下用极细光束照射进行对照,进一步明确实验结果完全是由光照射到叶绿体引起的。
5.由此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叶绿体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放氧。
6.在恩格尔曼的第二个实验中,大量的需氧细菌聚集在红光和蓝紫光区域,为什么?
 这是因为水绵叶绿体上的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在此波长光的照射下,叶绿体会释放较多氧气,适于需氧细菌在此区域分布。
7.综合上述分析,你认为叶绿体具有什么功能?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并且能够吸收特定波长的光。
1. 为探究叶绿体吸收光能后是否有氧气产生,某学者设计了以下实验:制作载有水绵和需氧细菌的临时装片,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同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在光束照射到水绵之前,应该加三棱镜将混合光分解成连续光谱
B. 临时装片应放置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
C. 需氧细菌起指示作用
D. 水绵的带状叶绿体有利于设置对照实验
2. [2023·湖南长沙高一检测]下图甲是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图乙是从图甲中取出的部分结构放大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生物膜的面积主要靠内膜向内折叠成嵴而增大
B. 图乙所示的结构来自图甲中的③
C. ③中的叶绿素在液泡中也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D. ATP的合成场所只有叶绿体
拓展延伸 长句特训 与高考接轨
(1) 红叶谷生态旅游文化区,每至深秋时节,树叶变红,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试从叶片色素的种类和含量角度分析,秋天树叶变红的原因是秋天天气转凉,气温降低,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下降,液泡中花青素的颜色逐渐凸显出来,此季节花青素接近红色。
(2) 研究发现温度和光照都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请简单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和光照对叶绿素合成的影响。(写出实验思路即可)选取相同的某种植物叶片平均分为四组,分别进行光照和低温、黑暗和低温、光照和室温、黑暗和室温处理,每隔一段时间检测叶绿素的含量。第4节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
第1课时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1. 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说出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 采用分析与比较的方法,说出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功能。
3. 利用实验,探究绿叶中色素提取与分离的方法。
目标一、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 实验原理
无水乙醇 溶解度 溶解度
2. 实验流程
(1) 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① 取材:称取④ 绿叶,剪去主叶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② 研磨:向研钵中放入少许⑤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再加入 ⑥无水乙醇,迅速、。
③过滤:漏斗基部放一块,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
④ 收集:用试管收集滤液,及时用⑦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2) 制备滤纸条
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宽度略小于试管直径、长度略小于试管长度的滤纸条,再将滤纸条一端,并在距这一端底部⑧ 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3) 画滤液细线→要细、齐、直
用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线。待⑩滤液干后,再重画 一到两次。
(4) 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将适量的层析液倒入试管中,将滤纸条(有 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中,随后用棉塞塞紧试管口。
(5)观察结果——试管内滤纸条上有四条色素带,如下图所示:
3.色素的吸收光谱
(1)光谱:阳光是由不同波长的光组合成的复合光,在穿过三棱镜时,不同波长的光会分散开,形成不同颜色的光带,称为光谱。
(2)色素的吸收光谱
4.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不同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与其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 (√)
(2)分离结束后,滤纸条上的颜色自上而下依次是黄绿色、蓝绿色、黄色和橙黄色。 (×)
(3)叶绿体中构成基粒的类囊体扩展了捕获光能的膜面积。 (√)
(4)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
(5)植物叶片之所以呈现绿色,是因为叶片中的叶绿体吸收了绿光。 (×)
任务一 分析实验过程及结果
(一)色素的提取
阅读教材P98的“探究·实践”,回答相关问题:
1.已知色素存在于叶片的叶绿体中,提取色素时要破碎细胞及叶绿体,使色素充分释放。在酸性条件下,叶绿素分子卟啉环中的镁离子可以被氢离子取代,导致叶绿素被破坏。试分析色素提取时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什么?
 色素提取时,研磨叶片会导致液泡中的有机酸释放出来,破坏叶绿素,碳酸钙可以中和酸性物质,保护叶绿素。
2.研磨时应注意什么?原因是什么?
 研磨时要迅速、充分。这样可以保证色素释放得更加充分且挥发量少。
3.过滤时漏斗基部的尼龙布能否用滤纸替代?原因是什么?
 不能。因为滤纸的吸附性强,会导致滤液中色素的浓度过低。
4.某实验小组得到的色素提取液颜色过浅,请结合实验步骤分析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1)未加入二氧化硅或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2)称取绿叶过少或加入的无水乙醇过多,色素溶液浓度小。(3)未加入碳酸钙或加入过少,部分色素分子被破坏。
(二)色素的分离
1.制备滤纸条时为什么要减去两角?
 减少边缘效应,使滤液同时到达滤液细线,防止层析液在滤纸条的边缘处扩散过快。
2.滤液细线的画线原则是什么?待滤液干后,再重画一到两次的目的是什么?
 画滤液细线的原则是细、直、齐。待滤液干后,再重画一到两次可以增加滤液细线中色素的含量。
3.为何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
 防止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
4.滤纸条上色素带的分布情况说明了什么?
 滤纸条上的色素带分布说明了绿叶中的色素有4种,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慢也不同。同时由于 4 种色素的颜色不同,也说明不同色素吸收了不同波长的光。
(三)结合色素的吸收光谱分析实际问题
1.冬季时,为了增加蔬菜的产量,应该选红色、蓝色还是无色的大棚塑料薄膜?为什么?
 无色。因为太阳光由七色光组成,所以用无色薄膜,植物可以获得更多的光能。
2.阴天时,为了增加蔬菜的产量,在功率相同的情况下,应选择什么颜色(“蓝紫光和红光”或“白光”)的照明灯为蔬菜补充光源?为什么?
 选择蓝紫光和红光。因为在照明灯功率相同的情况下,选用蓝紫光和红光的照明灯补充光源,植物利用光能的效率更高。
1.采用新鲜菠菜叶片开展“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提取叶绿体色素时可用无水乙醇作为溶剂
B.研磨时加入CaO可以防止叶绿素被氧化破坏
C.研磨时添加石英砂有助于色素提取
D.画滤液细线时应尽量减少样液扩散
解析:选B 叶绿体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乙醇作为溶剂提取叶绿体色素,A正确;研磨时加入CaCO3可以防止叶绿素被氧化破坏,B错误;加入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从而使叶绿体中的色素释放出来,C正确;画滤液细线时应尽量减少样液扩散,防止色素带之间部分重叠,D正确。
2.实验材料的选择和不同的处理方式往往对实验结果有很大的影响。下列对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选择衰老的叶片为实验材料,结果最下方的两条色素带宽度变窄
B.若在研磨时没有加入二氧化硅,结果各条色素带均会变窄、颜色变浅
C.若层析时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会使滤纸条上无色素带或颜色变浅
D.若采用92号汽油作层析液层析,会使滤纸条上色素带的位置颠倒
解析:选D 选择衰老的叶片为实验材料,叶绿素的含量低,结果最下方的两条色素带宽度变窄,A正确;在研磨时没有加入二氧化硅,则研磨不充分,结果各条色素带均会变窄、颜色变浅,B正确;层析时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会使滤纸条上无色素带或颜色变浅,C正确;采用92号汽油作层析液层析,滤纸条上色素带位置不变,D错误。
3.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教材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改进,采用水浴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操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
B.可以用蒸馏水代替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C.水浴加热,用玻璃棒搅拌可加快色素的溶解
D.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画好的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
解析:选B 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A正确;叶绿体中的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不能用蒸馏水代替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B错误;水浴加热,用玻璃棒搅拌可加快色素的溶解,C正确;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画好的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否则,色素就溶解在层析液中,不会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D正确。
拓展延伸 长句特训 与高考接轨
(1) 能否用层析法提取液泡中的色素?不能。理由是液泡中的色素主要是花青素,花青素易溶于水,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低,提取液中几乎不含花青素。
(2) 若滤纸条上下面两条色素带较浅,最可能的原因是①未加碳酸钙或加入量过少,叶绿素被破坏;②实验材料(如泛黄的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较少。
目标二、 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及恩格尔曼的实验
(一)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
(1)形态:一般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2)结构:
2.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二)、恩格尔曼的实验
1.实验方法和现象:
实验 实验方法 现象
实验一 把载有水绵(叶绿体呈螺旋带状分布)和需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小室内,在黑暗中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 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
实验二 把装置放在光下 细菌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的部位
实验三 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 细菌聚集在红光和蓝紫光区域
2.实验结论:恩格尔曼的实验直接证明了叶绿体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放氧。结合其他的实验证据,科学家们得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这一结论。
任务二 分析叶绿体的功能
1.实验选择水绵和需氧细菌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是: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带状分布,便于观察;用需氧细菌可确定释放氧气多的部位。
2.为何要除去小室中原有的空气?
 选用没有空气的环境,可排除空气中氧气的干扰。
3.在黑暗中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有何巧妙之处?
 用极细光束照射,使叶绿体形成有光和无光部位,相当于一组对比实验。
4.为何把载有水绵的临时装片又暴露于光下?
 和黑暗条件下用极细光束照射进行对照,进一步明确实验结果完全是由光照射到叶绿体引起的。
5.由此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叶绿体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放氧。
6.在恩格尔曼的第二个实验中,大量的需氧细菌聚集在红光和蓝紫光区域,为什么?
 这是因为水绵叶绿体上的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在此波长光的照射下,叶绿体会释放较多氧气,适于需氧细菌在此区域分布。
7.综合上述分析,你认为叶绿体具有什么功能?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并且能够吸收特定波长的光。
1. 为探究叶绿体吸收光能后是否有氧气产生,某学者设计了以下实验:制作载有水绵和需氧细菌的临时装片,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同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在光束照射到水绵之前,应该加三棱镜将混合光分解成连续光谱
B. 临时装片应放置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
C. 需氧细菌起指示作用
D. 水绵的带状叶绿体有利于设置对照实验
解析:选 。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叶绿体在光照下能够产生氧气,而与光的种类没有关系,不需要用三棱镜将混合光分解成连续光谱;为了防止环境中的氧气和光照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应该排除氧气和光照;需氧细菌的分布密疏代表了氧气产生的多少;水绵的叶绿体便于观察且有利于设置对照实验。
2. [2023·湖南长沙高一检测]下图甲是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图乙是从图甲中取出的部分结构放大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生物膜的面积主要靠内膜向内折叠成嵴而增大
B. 图乙所示的结构来自图甲中的③
C. ③中的叶绿素在液泡中也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D. ATP的合成场所只有叶绿体
解析:选 。图甲是叶绿体,主要通过大量的类囊体堆叠成基粒来增大膜面积;图甲中的③是类囊体,图乙含有光合色素,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所以图乙所示结构来自图甲中的③;③中的色素是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与光合作用有关,液泡中的色素是花青素等,和光合作用没有关系;ATP的合成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拓展延伸 长句特训 与高考接轨
(1) 红叶谷生态旅游文化区,每至深秋时节,树叶变红,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试从叶片色素的种类和含量角度分析,秋天树叶变红的原因是秋天天气转凉,气温降低,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下降,液泡中花青素的颜色逐渐凸显出来,此季节花青素接近红色。
(2) 研究发现温度和光照都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请简单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和光照对叶绿素合成的影响。(写出实验思路即可)选取相同的某种植物叶片平均分为四组,分别进行光照和低温、黑暗和低温、光照和室温、黑暗和室温处理,每隔一段时间检测叶绿素的含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