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 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 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蕲春县2023年秋初中期中教学质量监测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试题卷(共8页)和答题卷;全卷32小题,考试时间100分钟,卷面总分为12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1—14题为道德与法治选择题,18—31题为历史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道德与法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请选择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将答案涂写在相应答题卡上)
1.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读书,有“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加快推进“书香吉林”建设,4月19日,2023年“书香吉林”阅读季活动启动。此举有利于( )
①充盈精神世界,滋养精神生命 ②传承人类文明,坚定文化自信
③营造阅读氛围,提升文化素养 ④彰显科技实力,促进文化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2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强调要加强中医药文化研究和传播,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发展中医药博物馆事业,促进中医药博物馆体系建设。做大中医药文化产业,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和企业。这( )
①有利于推动中医药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②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③体现了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表明了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优越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将“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十四五”时期,以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促转型升级的要求更加紧迫,而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将再次提速。在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将再次提速,是因为( )
①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释放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②改革开放深刻改变着中国,使中国成为影响世界的决定性力量
③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④我国还面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2023年5月5日,第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建设教育强国是因为( )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③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④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十四五”规划在编制过程中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这在我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是第一次。这次活动社会反响热烈,累计收到网民建言超过101.8万条。从中我们认识到( )
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②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③人民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社会事务
④这是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6.2023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对抗美援朝精神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B.有利于激励我们在国家危难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
C.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的不竭精神动力
D.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的强大精神动力
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因为法治是( )
①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②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③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④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方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秭归县磨坪乡三墩岩村推行村民说事制度,大到国家政策的解释与落实,小到邻里之间家长里短的倾听与调解,村民现场说出自己的诉求愿望,村干部都会立马组织群众领办和解答。该村的做法体现出( )
①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 ②落实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③鼓励村民参与乡村治理 ④民众的需求皆能得到满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下列知识之间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10.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发案最高、损失最大、群众反响最强烈的突出犯罪。2022年9月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我国专门对电信网络诈骗立法表明( )
①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方式
②法律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杜绝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
③坚持厉行法治要求立法机关推进科学立法
④政府依法行政,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这是因为( )
①抗美援朝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
②弘扬抗美援朝精神能够增强实现中国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③抗美援朝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协力同心的民族力量
④抗美援朝精神是以团结统一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阅读下面的数据,从如何解决问题的角度看,对以下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年份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8年 3678.70亿元 322元 165元
2018年 900309亿元 39251元 14617元
A.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取得了重大成就
B.现阶段我国的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C.要认清现阶段主要矛盾,落实新发展理念
D.要引领人民朝着同步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13.观察漫画,下列说法与之相符的是( )
A.创新无处不在,创新使我们无所不能
B.创新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C.中国已经步入世界科技创新强国行列
D.生活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和丰富多彩
14.右图漫画说明( )
A.我国把发展科技作为中心工作
B.我国优先发展科技创新
C.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关键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D.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共32分)
15.(8分)202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中央认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⑴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出重农强农的信号,体现党和政府的发展思想是什么 (1分)
⑵乡村振兴的意义是什么 (3分)
⑶为解决好“三农”问题,党和政府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2分)
⑷我们青少年应为投身家乡建设做好哪些准备 (2分)
16.(10分)
材料一:【学英雄,传承中国精神】
202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沈忠芳
沈忠芳,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他曾目睹日军轰炸家园,于是报考飞机设计专业,渴望保卫祖国;毕业后,他投身导弹研制,从此隐姓埋名60余载。他说: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的幸福奋斗。
⑴沈忠芳为国投身导弹研制隐姓埋名60余载展现了怎样的中国精神?(2分)
⑵为了让伟大民族精神生生不息,表彰沈忠芳有何意义?(4分)
材料二:【颂家风,践行中国价值】
“我家家规一条条,那是祖传继承的传家宝,德为上、智为高……”岳阳县某校正在音乐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歌曲《家风》,我们班的同学都喜欢这首歌,曲子好听,而且从歌词里可以学到做人的道理,该校的负责人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歌曲是农村音乐课上难得的一份好的德育教材,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知礼明德,净化学生心灵,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你我共行动。作为青少年,写出你的做法?(4分)
17.(14分)【关注法治进程坚持厉行法治】
材料一 202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在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编纂过程中,分别通过在人民网上公开征求民众意见,向有关部门、企业和专家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调研,并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反复研究修改。
材料二 2021年10月11日至17日,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的2021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举办,大力营造全社会共筑网络安全防线的浓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要依法治网,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管理网络空间,我国就要坚持厉行法治。
材料三 2021年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部法律通过制度设计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家庭教育由以家规、家训、家书为载体的传统模式,向以法治为引领和驱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模式迭代升级,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
⑴材料一《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编纂过程,体现了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哪一种方式?(2分)
⑵结合材料二思考,管理网络空间,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厉行法治?(6分)
⑶对于材料三,有同学认为:通过德治就能解决“家事”,以法治形式变成“国事”小题大做。请你对此观点进行辨析。(6分)
历 史 部 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8.下表是古代亚非地区代表性文明成果一览表。据此可知,人类早期文明具有(  )
大河流域 文明成果
尼罗河流域 象形文字、金字塔
两河流域 楔形文字、《汉漠拉比法典》
印度河流城和恒河流域 梵文、佛教
黄可流域和长江流域 甲骨文、青铜器
A.多样性 B.开放性 C.交融性 D.全球性
19.“雅典的外来移民,主要从事工商业和金融业,为雅典提供税收,但没有政治权利和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这揭示了雅典( )
A.社会经济主要依靠移民 B.民主政治有较大局限性
C.民主政治发展到了高峰 D.外邦人与奴隶待遇无异
20.下表是对《汉谟拉比法典》中法律条文的不定全统计
《汉谟拉比法典》中的法律条文 涉及内容归类
第44-47条、第78-88条、第268-272条、第276-277条 租货
第273条、第274条、第275条 雇佣
第35-41条、第71条、第278条、第279条、第281条 购买、交换
第89-96条、第117-119条 借贷
这表明古巴比伦( )
A.法律体系完 B.商品经济活跃
C.民主政治发达 D.社会等级森严
21.美国学者汤普逊在《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中写道:“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论过程是演进的;但论结果是改革的。”这一“改革的”主要体现在
A.市民阶层的形成彰显近代曙光 B.促进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C.加速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 D.农奴逃离加速了罗马帝国的分裂
22.查士丁尼承袭万民法,承认奴隶处于主人的权力之下,主人对奴隶都有生杀之权。但他在立法中又规定,主人不得非法“毫无理由地杀害自己的奴隶”,并且要求主人“善待”自己的奴隶。材料说明查士丁尼( )
A.旨在打压封建奴隶主 B.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地位
C.维护了皇帝专制权力 D.奠定后世欧洲民法的基础
23.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里所说的“整个世界的要求”是指
( )
A.采用新的大机器生产方式 B.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
C.世界由隔绝的状态转向互相联系 D.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
24.“伴随着英国成长的历史,我们看到:17世纪资产阶级政体的建立令它引领潮流;18世纪经济的突飞猛进让它独占鳌头……”材料中“引领潮流”和“独占鳌头”分别指的是( )
A.确立君主立宪制和成为世界工厂 B.确立中央集权制和成为殖民帝国
C.确立民主共和制和成为世界工厂 D.确立民主共和制和成为殖民帝国
25.历史学家赫夫特·奥斯古德认为:“独立战争不是一场革命,而只是一种维护自治权利的运动,假如英国政府不推行侵犯民主自治权利的政策,独立战争是不会爆发的。”作者意在强调独立战争( )
A.颁布了《独立宣言》 B.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
C.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 D.建立了联邦制共和国
26.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发表了一部重要的文献,它成为当时欧洲大陆各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面旗帜。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它是( )
A.《大宪章》 B.《权利法案》 C.《独立宣言》 D.《1787年宪法》
27.法国大革命的到来,不是因为伏尔泰卓越的讽刺散文和卢梭伤感的浪漫小说,而是因为中产阶级已经上升到经济的领导地位,他们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政治权力。这表明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启蒙思想的宣传 B.资本主义的发展
C.财政危机的加剧 D.三级会议的召开
28.“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材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促进世界走向整体发展 B.改变了欧洲贸易的中心
C.为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 D.其动机是对财富的追求
29.英国经过产业革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后,以1846年废除《谷物法》为标志,将原来的保护关税转向自由贸易的对外政策。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
A.促进英国对外政策发生改变 B.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C.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 D.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30.文艺复兴始于意大利,新航路的开辟始于葡萄牙。一个发现了“人”,一个发现了“世界”。他们共同推动了( )
A.大西洋沿岸经济的繁荣 B.基督教思想的传播
C.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欧洲封建势力的强大
31.美国革命实际上已经成了巴黎一种新的信仰,《独立宣言》则是他们的“圣经”。对法国人而言,要寻找“早已遗忘的对神圣权利的绝妙阐述,只需要这本‘圣经’就足够了”。材料反映了( )
A.美国独立战争过程中得到了法国的支持
B.法国要争取平等的政治权利必须依靠美国
C.美国独立战争影响了法国大革命
D.美国独立战争传播了启蒙运动的天赋人权思想
32.【英国的崛起】 (10分)
材料一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最大的关联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摘编自《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材料二 早在1624年,英国法律就明确规定:把专利权授予最早的发明者。到1851年,英国总共颁发了13023项专利,促进和保护了私人发明。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通过自己的实践,沟通了技术和科学之间的鸿沟,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科学和经济的发展需要思想自由……还取决于政治的稳定。从17世纪末起英国就保持稳定,即使是1832年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也是在议会中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的。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美三国发生革命的共同原因。(2分)“三国革命最大的关联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这些诉求体现了人类政治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 (2分)
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成为近代工业文明典范的原因。(6分)
33.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10分)
材料一 到18世纪,(英国)手工工场内部已经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生产过程被划分为一系列的简单操作,生产工具也实行了专门化,使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成为可能。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来的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工人,成为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技术力量。另外,到17世纪中叶,伦敦已成为欧洲科学研究的中心。1662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倡导科学家把兴趣集中于广泛的经济活动领域……这些自然科学成就为英国工业革命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提供了可能的条件。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马克思认为:“第一次工业革命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的每一个人的需求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
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800年,伦敦有近100万人,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1851年,伦敦人口达到 236 万人。1801年,巴黎有将近55 万人,1851年,巴黎人口猛增到100万人以上。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条件。(4分)
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6分)
34.【图片中的历史】(12分)
图片是触摸历史脉搏、感受历史温度的媒介。围绕“图片中的历史”,提取以下一幅或多幅图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图一 瓦特和蒸汽机 图二 马克思与恩格斯
图三 《人权宣言》纪念碑 图四 签署《独立宣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