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笔记练习(pdf版 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笔记练习(pdf版 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一节 杠杆
一、杠杆
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例如:一根硬棒在撬石头时称为杠杆,但
这根硬棒不使用时就不能称为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五要素 物理含义 图示
( )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
( ) 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 )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 )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
( )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
3、力臂的表示与画法
(1)力臂的表示方法:可以用大括号勾出,在上面标出 l1或 l2;也可以在两端用箭头表示,再标出 l1或 l2。
(2)力臂的画法:
(3)力臂的正确作图法: 。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 ,这种状态叫杠杆平衡。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探究方法:首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再在支点两侧悬挂不同数量的钩码,或在支点同侧施加力,使杠
杆平衡,观察并记录数据。
(2)得出结论: 。
3、杠杆平衡表达式
1 动力 阻力臂( )文字表达: ,即 ;(2)公式表达: ,即 。
阻力 动力臂
4、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计算
例题、据《杭州日报》报道,2001年 6月 22日,在杭州动物园内,一位物理老师利用杠杆原理,仅用小小的弹簧测力
计就测出了一头大象的质量,如图甲所示。测量时利用了一根长度为 10m的槽钢作为杠杆,如图乙所示。吊钩固定点
O为支点。弹簧测力计示数 F1为 200N,测得动力臂 l1为 9cm,阻力臂 l2为 6cm。若不计槽钢和铁笼的质量,请估算大
象的质量。g取 10N/kg
三、生活中的杠杆
1、杠杆分类:(1) ;(2) ;(3) 。
2、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的优缺点
(1)使用省力杠杆时, ;(2)使用费力杠杆时, ;(3)等臂杠杆 。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3、三类杠杆的特点
类型 示意图 力臂的大小 力 的 大 小 特点 应用
关系 关系
铡刀、瓶盖起子、手
省力杠杆 ( ) ( ) ( ) 推车、钢丝钳
钓鱼竿、镊子、筷子、
费力杠杆 ( ) ( ) ( ) 理发剪子、缝纫机脚
踏板
既不省力也不
等臂杠杆 ( ) ( ) 省距离,既不费 天平
力也不费距离
第二节 滑轮
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1、滑轮: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轮子。滑轮是 ,因为滑轮可以连续转动,因此可看成是
能够连续转动的杠杆。
(1) :使用滑轮时, ,这种滑轮叫定滑轮。
(2) :使用滑轮时, ,这种滑轮叫动滑轮。
2、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定滑轮特点:使用定滑轮 ;
(2)动滑轮特点:使用动滑轮 。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与联系
名称 实质 特点 分析 示意图
不省力,也不 定滑轮两边的力与轮相切,中心轴为杠杆的支点,轮的直径
定滑轮 等臂杠杆 费力,但能改 可以看成是一根硬棒,动力和阻力作用在直径的两端,动力
变力的方向 臂等于阻力臂
动力臂为阻 省一半的力, 动滑轮由于一边悬于固定点,重物的重力作用线通过滑轮中
动滑轮 力臂 2 倍的 不能改变力 心轴,滑轮的支点位于固定边与轮相切的地方,过支点的轮
杠杆(省力 的方向 的直径相当于杠杆。重物对中心轴的拉力是阻力,人施加的
杠杆) 力是动力,动力臂是直径,阻力臂是半径。
4、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几种情况
定滑轮 动滑轮
图示
表达式
本资料由初中物理史老师精心整理,为广大初中学生提供物理干货,方法、考点、真题一步到位,直击中考! 3
初中物理优质资料平台为广大初中学生提供便捷的学习方法、精准的知识框架、高效的试题练习。扫描右上角二维码加关注!
二、滑轮组
1、滑轮组:把 叫做滑轮组。滑轮组既可以 又
可以 。
2、省力情况:使用滑轮组匀速提升物体时,有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体
重力的几分之一(不计摩擦、绳重及动滑轮的重力),即加在绳子自由端的力 F与物重 G的关系
是 (其中 n为吊着动滑轮的绳子的段数)。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与物体上升高度
的关系为 。
二倍关系绕法 三倍关系绕法
力的关系:( ) 力的关系:( )
距离关系:( ) 距离关系:( )
速度关系:( ) 速度关系:( )
3、如何计算吊着动滑轮的绳子段数
在动滑轮与定滑轮之间画一条虚线,将它们隔离开,只算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
4、滑轮组的组装和设计
G
绳子段数的求解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省力情况,要用 n= 去求,当 G不能被 F整除时,
求段数 F
s
要采用“只入不舍”的方法处理小数位;二是根据移动距离的关系 n= 来求解
h
1
动滑轮的个数 N是根据求出的绳子的段数 n来确定的。当 n为奇数时,动滑轮的个数为 N=
定个数 2
1
(n-1);当 n为偶数时,动滑轮的个数 N= n
2
找起点 绳子的起始端可依据“奇动偶定”的原则来判断。当 n为奇数时,绳子的起始端在动滑轮的挂
钩上;当 n为偶数时,绳子的起始端在定滑轮的挂钩上
画线段 画装配图时,根据“一动一定”的原则画绕线,同时根据要求确定定滑轮的个数,最后得到符
合要求的装配图
5、滑轮组的特殊用法
(1)一般的滑轮组用来提升重物,此时拉力的大小与物重有关;有时滑轮组也在水平方向上拉物体,此时拉力的大小
与物重无关,而与物体和地面间的摩擦有关。
(2)在判断特殊滑轮组的省力情况时,不能只看绳子的段数,要分析受力情况,同一根绳各段上的力是相等的。
三、轮轴和斜面
1、轮轴
(1)概念:由一个 和一个 组成的,能绕共同的轴线转动的简单机械叫做轮轴。
通常将大轮叫做轮,小轮叫做轴。汽车方向盘、辘轳、卷扬机、螺丝刀等都属于轮轴。
(2)实质:是 ,支点在轮和轴的轴线上。
(3)特点:若动力施加在轮上,阻力施加在轴上,则两个力臂分别是轮半径和轴半径,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 。可见,轮半径是轴半径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因此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但要费距离。反之,若动力施加在轴上,阻力施加在轮上,则轮轴费力省距离。
2、斜面:斜面是 的简单机械。对于同样高度的斜面, 。
使用斜面可以省力,但要费距离。盘山公路、螺丝钉的螺纹等都可以看成斜面,当不计摩擦阻力时,斜面长是斜面高
的多少倍,拉力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几分之一。由此可得 。
第三节 机械效率
一、有用功和额外功
1、有用功
(1)定义: ,叫做有用功。例如:提沙子上楼时,对沙子做的功就是有
用功;用水桶提水,对水做的功就是有用功。
(2)有用功符号: 。竖直方向上, 。
(3)在讨论提重物的有用功时,只考虑 ,不管它的路径、方式是否相同。
2、额外功
(1)定义: ,如提沙子上楼时,对桶、动滑轮等所做的功。
(2)额外功的符号: 。
(3)分析额外功,应从“简单机械本身的受力情况”入手。
3、总功
(1)定义: ,叫总功。
(2)总功的符号: 。总功等于作用在机械上的动力与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的乘积,即 。
(3)总功、有用功、额外功的关系: 。
(4)总功、有用功、额外功的单位都是焦(J)。
4、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计算
(1)当利用机械匀速提升物体时,有用功在数值上等于物体重力与升高的高度的乘积,即 。
(2)当在水平方向利用机械匀速提升克服摩擦力做功时,有用功在数值上等于摩擦力与物体移动距离的乘积,
即 ,其中 s为物体移动的距离。
(3)总功等于作用在机械上的动力 F和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s的乘积, 。
(4)由 得 。
5、三种机械功的比较
杠杆 滑轮组(提重物) 斜面
有用功 ( ) ( ) ( )
克服杠杆本身重力、 克服动滑轮重、绳重、摩擦力所做的功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额外功 摩 擦 力 所 做 的 功 (1) ( ) (1)( )
( ) (2)若不计绳重、摩擦力,( ) (2)( )
总功 ( ) ( ) ( )
二、机械效率
1、定义: 叫机械效率。用“η”表示。
2、公式: ,W 总表示总功,W 有表示有用功,η表示机械效率。
3、注意:机械效率是一个比值,它没有单位,通常用 表示。
4、物理意义: 的物理量,机械效率越高,其机械性能越好。
5、机械效率的计算
例题、起重机把质量为 0.5t的重物匀速提升了 3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 3.4×104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g
取 10N/kg
起重机的机械效率一般为 40%~50%,抽水机的机械效率一般为 60%~80%。
6、三种机械效率的计算
杠杆 滑轮或滑轮组 斜面
提升重物 水平匀速拉物体
( )。 (1)( ) ( ) (1)( )
其中 G 为提升重物的 (2)不计绳重、摩擦 其中 f为物体与水平面间的 (2)( )
重力,h为重物升高的 ( ) 摩擦力,F 为拉力,s 物为 其中 G 为物重,h 为斜面
高度,F为动力,s为 其中 G为物重,h为重物上升 物体移动的距离,s 绳为绳 高度,L为斜面长度,F为
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 的高度,s 为绳自由端移动的 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n 为 拉力,f为摩擦力。
离。 距离,n为承担重物的绳数。 承担拉力的绳数。
7、总功、有用功、额外功的计算方法
总功 有用功 额外功
1 W Fs W有 Gh W额 G h,W额 fs总
2 W总 W有 W额 W有 W总 W额 W额 W总 W有
W
3 W 有
W额 W有 W总 W额 W总 (1 )
总 1
三、测量斜面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实验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1)探究方法:将木板用一木块垫起,使其倾斜程度依次变大,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将小车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斜面
顶端,依次记下小车移动的距离,并依次测出斜面的高度 h、拉力 F。
(2)得出结论: 。
2、实验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探究方法:用一滑轮组分别将甲乙重物提起,分别测出拉力 F,弹簧测力计上升的距离 s,钩码重 G,钩码上升
的高度 h。
(2)得出结论: 。
3、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1)机械自身因素(如机械自重、摩擦等);(2)做功对象(如提起的重物),与使用机械是
否省力、是否省距离以及做多少功无关。
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1) 。采用减轻机械自重和加润滑油减小摩擦等方法减小额外功。
(2) 。在机械承受范围内,尽可能多吊起重物,充分发挥机械的作用,提高机械效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