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南山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理科综合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绵阳南山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理科综合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绵阳南山中学高 2021 级高三上期 12 月月考
物理参考答案
14. D 15.A 16.C 17.B 18.A 19.BC 20.AD 21.AC
22. 0.970 ( 2 分) 大于( 2 分) mA m A m B (2分)
t1 t3 t2
s3 s1 f
23. 1 2( ) 10 2分 mgs2 1分 (2) 2分 0.4 2分 (3)A 2分
v v 0
24.解:(1)则小球落到斜面上时的速度为 sin 2分
v
(2)小球的竖直分速度为 v= 0y 1分tan
又 vy gt, 1分
解得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
v
0 2分
t tan
(3)设该星球质量为 M,近地卫星的质量为 m,卫星绕该星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
v Mm v
2
为 1,则有 G m 1
R2
2分
R
G Mm在天体表面有 =mg 2分
R2
v v0R联立解得 1= 2分t tan
25.(1)A从圆弧上滑下与 B碰撞前速度设为 vA,由机械能守恒得
mgh 1 mv2A 1分2
解得 vA 10m s
之后,A与 B发生碰撞并共速 mvA m m0 v共 2分
解得 v共 8m s 1分
(2)之后 A、B与 C三者共速,由动量守恒有
m m0 v 共 m m0 M v1 2分
v1 4m s
C不会与墙壁发生碰撞。在三者到达共速这个过程中,对 ABC整体有
m m0 gs
1
m m 2 1 0 v共 m m0 M v22 2 1 3分
解得 s 4m
则 AB整体距离 C右端距离为 x = L S 1分 x=1m 1分
(3)ABC共速一起匀速运动,C和水池墙壁碰撞而锁定后到 AB整体运动到距离墙壁距离
为 x,此过程由动能定理可得
第 1 页 共 4 页
m m g x x 1 1 0 m m0 v2A1 m m v2 2分2 2 0 1
解得 vA1 2 2x 2
人推出 B过程系统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m0 vA1 mvA2 m0vB 2分
设人推出 B后人恰好运动到 C的右端时,对 A,由动能定理得
1
mgx 0 mv2A2 1分2
则解得 B的速度
vB1 10 2 2x 8 2x 1分
如果 B的速度较大,则人会反向,速度向左,为避免人掉落水中,有
mg L x 0 1 mv2A2 1分2
解得
vB2 10 2 2x 8 10 2x 1分
则 vB的范围是
10 2 2x 8 2x vB 10 2 2x 8 10 2x 1分
34(1)ACD
(2)光线在球面上恰好发生全反射,光路图如图所示
根据几何关系可知,全反射的临界角满足
sinC OB 3 1分
R 2
可得
C 60 1分
1
根据全反射临界角公式可得 sinC 2分
n
2 3
解得 n 1分
3
c
(2)光线在透明半球内传播的速度为 v 1分
n
根据几何关系可知,光在透明半球中传播的路程为
s Rcos60 2R Rcos60 3R 2分
光在透明半球中传播所用时间为
t s 1分
v
联立解得
t 2 3R 1分
c
第 2 页 共 4 页
化学参考答案
7-13 BBDAD CB
26.(共 14分)(1)c(1分) (2) (2分)
(3) + → (2分)
(4)分批、多次加入(少量多次加入)(2分)
(5)与 2-噻吩乙醇钠水解产生的OH 反应,使水解更彻底(2分)
(6)球形冷凝管、分液漏斗(2分);吸收水分(干燥)(1分)
(7)75.0%(2分)
27.(15分)(1)制玻璃(或制光导纤维) Fe(OH)3 过滤 (各 1分)
(2)温度太高会导致盐酸挥发过快,导致盐酸浓度减小,从而使反应速率减小(2分)
(3) (1分) (2分)
(4) (2分) > (1分)
的电离平衡常数为 ,水解平衡常数为 ,
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2分)
(5)27∶16(2分)
28.(14分)(1)①+137②升高温度 减小压强(增大体积)
(2)AC
(3)1-α
(4) 6 :5
35.(1)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1分)
(2)都是金属晶体,Ti原子的价电子数比 Al多,金属键更强(2分)
(3)①sp3、sp2(2分) ②16(1分) ③H<C<N(1分) ④N(1分)
(4 + -)Cu(OH)2+4NH3·H2O [Cu(NH3)4]2 +4H2O+2OH (2分),
(5)正四面体(1分) 50% 2 6 56×6+14×2 30( 分) ( ) 3 3 10 (2分) 2A× 2
36. (1) C6H3N2O4Cl (1分) 还原反应(2分)
(2) 2mol (2分) 硝基、酯基(2分)
(3) (2分)
(4) (2分)
第 3 页 共 4 页
生物参考答案
1-6 BBACD C
29.(9分,除注明外,每空 2分)
(1)碘液
(2)淀粉溶液浓度 有(1分) 在最适温度的两侧,会有两个不同温度对应
的酶活性相同(或:超过最适温度后,会有一个温度条件下,与 A对应的温度条件下
酶的活性相同)
(3)B>A=D>C
30.(10分,除注明外,每空 2分)
(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叶绿体基质
(2)大于(1分)
黑暗开始后,光反应速率迅速降低,O2产生速率迅速下降;暗反应可以利用以前光
反应积累的 ATP和[H],CO2的吸收维持原速率一段时间,待 ATP和[H]含量下降后
才开始降低(划线处的两个要点,任答 1点得 2分,两个要点都答到得 3分)
(3)增加细胞内的溶质微粒数量,增大细胞内渗透压,增强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
31.(8分,除注明外,每空 1分)
(1)神经递质 组织液 大脑皮层
(2)A神经元不能形成动作电位产生兴奋,从而抑制 P物质释放,B神经元不能产生兴
奋而无法引起大脑皮层产生痛觉(3分)
(3)P物质的释放量迅速大量增加(2分)
32.(12分,除注明外,每空 2分)
(1)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和低频性
(2)白花 1/4
(3)P: 纯合红花♀ 白花(甲)♂
BBXAXA × bbXaY
F1: BbXAXa × BbXAY
红花♀ 红花♂
F2: B_XAX- bbXAX- B_XAY B_XaY bbXAY bbXaY
红花♀ 红花♀ 红花♂ 红花♂ 红花♂ 白花♂
6 ∶ 2 ∶ 3 ∶ 3 ∶ 1 ∶ 1
或 F : _ _XAX- _ _XA2 Y B_XaY bbXaY
红花♀ 红花♂ 红花♂ 白花♂
8 ∶ 4 ∶ 3 ∶ 1
(评分细则:每一代基因型全对得 0.5,表现型全对得 0.5;最后的比例写对得 1 分,
写了配子不计分不扣分。汇总得分后,小数点后仍有 0.5 的,四舍五入得整数分。共 4 分。)
37.(15分,除注明外,每空 2分)
(1)几丁质 增大目的菌的浓度 选择培养基
(2)在选择培养阶段,土壤中的几丁质分解菌数量增长的倍数不明
(3)该菌株产生的几丁质酶活性越高(该菌株分解几丁质的能力越强)
(4)细胞壁 (1分) 等量的无菌水 d
第 4 页 共 4 页2023 年 12 月
绵阳南山中学高 2021 级高三上期 12 月月考
理科综合试题
命题人:物理:肖 鸥 化学:胡 婷 生物:吴文兴
审题人:物理:颜佳清 李 毅 化学:黄礼宝 生物:李晓燕 彭婷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7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源于土壤的椰酵假单胞杆菌污染食品后,会产生毒性极强的米酵菌酸(C28H38O7),引发
食物中毒,此类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米酵菌酸会抑制人体细胞线粒体的功能,导致细
胞或机体死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椰酵假单胞杆菌的遗传物质可能是 DNA,也可能是 RNA
B.米酵菌酸不在核糖体上合成,分泌到细胞外也不经过高尔基体
C.米酵菌酸干扰了线粒体对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导致能量供应不足
D.椰酵假单胞杆菌朝着耐高温的方向发生变异,最终适应了高温环境
2.如图表示雌兔卵巢中某种细胞分裂时每条染色体上 DNA 数量的
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B 过程细胞中一定有氢键断裂
B.B→C 过程细胞中一定有交叉互换
C.C→D 过程细胞内核 DNA 数目不变
D.D→E 阶段细胞中有 2 或 4 条 X 染色体
3.原尿中的葡萄糖会被肾小管完全重吸收回血浆。如图表示肾小
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Na+进细胞与葡萄糖进细胞的方式相同
B.Na+出细胞和 K+出细胞的方式不相同
C.钠钾泵兼具催化作用和物质运输作用
D.钠钾泵和 SGLT 作为载体都具有专一性
4.下图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过程。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膜受体与凋亡诱导因子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B.细胞凋亡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但会有新的蛋白质合成
C.机体组织细胞中都有凋亡相关基因,均在机体衰老后开始表达
D.癌细胞可能因无法识别凋亡诱导因子,从而不能启动凋亡程序
5.对比实验一般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
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常被应用于生物学的实验探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对比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的实验结果一般都是未知的
B.对比实验是对照实验的一种特殊形式,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
C.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光合作用释放的 O2 来自 H2O 还是 CO2属于对比实验
D.探究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属于对比实验
6.果蝇 3 号染色体上的基因 L1和 L2分别决定了果蝇的裂翅和正常翅,当 L1 基因纯合时会导
致胚胎不能正常发育而死亡。研究人员培育出多只裂翅雌雄果蝇(作亲本),基因型均如
下图所示,其 3 号染色体上还存在另一对基因 D/d,其中 D 基因也有纯合致死的效应。任
取亲本雌雄果蝇各一只相互交配,后代总会出现一定比例的正常翅。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

A.上述两对基因 L1/L2 和 D/d 在遗传时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果蝇控制裂翅的基因(L1)只能以杂合子的形式连续遗传
C.该品系的后代中出现正常翅的最可能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D.亲本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子代的 L1 与 D 基因频率均会降低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除自然因素外,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
及其携带的颗粒物。
B. 煤通过干馏、分馏等实现了煤的综合利用。
C. 1965 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用化学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
牛胰岛素。
D. 亚硝酸钠是一种防腐剂和护色剂,可用于一些肉制品的生产。
8.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34g 中含有的极性键数目为 2NA
B.通常条件下,46g 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的混合气体中的原子数为 3NA
C.50mL 18.4 mol L-1 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 SO2 分子的数目为 0.46NA
D.在含 4mol Si-O 键的石英晶体中,氧原子的数目为 4NA
9. 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 的单质 m、n、p 在通常状况下均为气态,并有下列转化关系(反
应条件略去):其中双原子单质分子中,单质 m 含共用电子对数最多,甲含有 10 电子,乙含
有 18 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单质 m
A.X 的氢化物中只含有极性共价键 化合物甲
B.元素 X、Y、Z 的原子半径大小关系为 XC.Z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在主族元素中最强 化合物乙
单质 pD.化合物丙是离子化合物,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10.有机物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实验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家庭中使用的菜籽油是一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植物油脂
B.使用添加碱性蛋白酶的洗衣粉洗衣服时,水温越高去污效果越好
C.粗苯甲酸中常混有少量的泥沙和 NaCl 等杂质,提纯它的主要步骤为:加热溶解,趁热
过滤,蒸发结晶
D.聚氯乙烯塑料薄膜的单体是氯乙烯(C2H3Cl),该单体结构中存在 2 种同分异构体,同
时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1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 FeBr2 溶液中通入 Cl2 溶液变黄 氧化性:Cl2>Br2
将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强热,产生的气体
B 溶液紫色褪色 石蜡油分解产物为乙烯
通入酸性 KMnO4溶液中
C 向 CaCl2 溶液中通入 CO2 溶液变浑浊 生成了 CaCO3
第 2 页 共 12 页
在试管装入 2mL 1mol·L-1 MgCl2溶液,
先生成白色沉淀,Ksp:Cu(OH)2< Mg(OH)2
D 先滴加 1mL 1mol·L-1 NaOH 溶液,再滴
后变为蓝色
加几滴 1 mol·L-1CuCl2溶液
12.用可再生能源电还原 CO2时,采用高浓度的 K+抑制酸性电解液中的析氢反应来提高多碳
产物(乙烯、乙醇等)的生成率,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析氢反应发生在 IrOx —Ti 电极上
B.Cl-从 Cu 电极迁移到 IrOx —Ti 电极
C.阴极发生的反应有:2CO2 + 12H+ + 12e- == C2H4 + 4H2O
D.每转移 1 mol 电子,阳极生成 11.2L 气体(标准状况)
13. 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科研和环保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条件,使平
衡向着需要的方向移动。常温时,氢氧化物饱和溶液中 Al3+、Mn2+、Cu2+三种金属离子的
pc( pc lg c,c为 Al3+、Cu2+或 Mn2+的浓度,溶液中离子
浓度小于或等于 10-5 mol L-1时可认为沉淀完全)与 pH 的关
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温下, Ksp[Al(OH)3]=10-32.9
B.若 A 点为含 Al3+、Cu2+的混合溶液,则
c(Cu2+) :c(Al3+) = 10-0.7
C.Cu2+和 Mn2+可通过分步沉淀进行分离
D -.PH=5 时,Cu(OH)2的溶解度为 10-3.7 mol L 1
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
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4.定点投篮时,篮球从同一位置先后抛出后均落入篮筐,运动轨迹如图
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则篮球先后两次
A.入篮时的速度相同
B.入篮前重力的冲量为 0
C.入篮前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同
D.入篮前在空中运动的动量变化量 P1大于 P2
15.打弹弓是一款传统游戏,射弹花样繁多,燕子钻天是游戏的一种,如图所示,一表演者
将弹丸竖直向上射出后,弹丸上升过程中在最初 1s 内上升的高度与最后 1s 内上
升的高度之比为 9:1,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 g=10m/s2,则弹丸在上升过程
中最初 1s 内中间时刻的速度大小和上升的最大高度分别为
A.45m/s;125m B.45m/s;75m
C.36m/s;125m D.36m/s;75m
第 3 页 共 12 页
16.如图所示,质量为 m的小物块 P 和小球 Q 均可视为点电荷,电荷量相同。置于粗糙水平
面上的斜面体倾角为θ、质量为 M,将小物块 P 放在粗糙的斜面体上。当小球 Q 固定在与 P
等高(PQ 连线水平)处时,P 静止且受斜面体的摩擦力为 0,斜面体保持静止,此时经测量
小物块与小球 Q 的距离为 r。设静电力常量为 k,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gk tan .小球 Q 所带电荷量为
r2
B.P 对斜面体的压力为 FN=mgcosθ
C.斜面体对地面的压力为(M+m)g
D.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 0
17.如图(a)所示,太阳系外的一颗行星 P 绕恒星 Q 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于 P 的遮挡,探测
器探测到 Q 的亮度随时间做如图(b)所示的周期性变化,该周期与 P 的公转周期相同。已知
Q 的质量为M ,引力常量为 G。关于 P 的公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 2
A.周期为2t1 t0 B.半径为 ( 1 0)
4 2
3
C 2 .角速度的大小为 t t D.加速度的大小为1 0 1 0
18.如图所示,虚线 a、b、c 代表电场中的三条电场线,实线为一带负电的粒子仅在电场力作
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R、Q 是这条轨迹上的三点。由此
可知
A.带电粒子在 R 点时受力沿虚线向右,电场强度方向沿虚线向左
B.带电粒子在 P 点时的加速度大小小于在 Q 点时的加速度大小
C.带电粒子在 P 点时的速度大小小于在 Q 点时的速度大小
D.带电粒子一定是从 P 点运动到 Q 点
19.如图,水平桌面上,一质量为 m的物体在水平恒力 F拉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物体运动 t0
秒后,速度大小增为 vm ,此时撤去 F,物体继续滑行 2t0 秒后停止运动。则
1
A.在此过程中 F所做的功为 mv2
2 m
3
B.在此过程中 F的冲量大小等于 mv
2 m
C.F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的 3 倍
v
D m.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等于 3gt0
20.如图,固定在竖直面内的光滑轨道 ABC由直线段 AB和圆弧段 BC组成,两段相切于 B
点,AB段与水平面夹角为θ,BC段圆心为 O,最高点为 C、A与 C
的高度差等于圆弧轨道的直径 2R。小球从 A点以初速度 v0冲上轨
道,能沿轨道运动恰好到达 C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从 B 到 C 的过程中,对轨道的压力逐渐增大
B.小球从 A到 C的过程中,重力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C.小球的初速度 v0 2gR
D.若小球初速度 v0增大,小球有可能从 B点脱离轨道
第 4 页 共 12 页
21.如图所示,左侧带有挡板的小车质量m1 2kg,挡板上固定一轻弹簧,弹簧水平且自由端
恰好在小车O点正上方,且离小车右端的距离 L 1.0m,小车上表面O点左侧光滑,小车静止
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m2 1kg 的滑块(可以看做质点)以水平速度 v0 6m / s从右端滑上小
车。已知滑块与小车O点右侧表面的动摩擦因数 0.45,重力加速度 g 10m / s 2 ,整个过程
中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滑块相对小车向左滑行的过程中一直在减速
B.滑块相对小车向左滑行的过程中加速度大小先不
变后变小
C.滑块离开小车后在空中做自由落体运动
D.此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Ep = 6J
三、非选择题:共 174 分。第 22~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3~38 题为
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129 分。
22.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量滑块的瞬时速度并验证两滑块在碰撞过
程中的动量守恒定律。
(1)图甲中水平桌面上放置气垫导轨,导轨上有光电计时器 1 和光电计时器 2,弹性滑块 A、
B 的质量分别为 mA、mB,两遮光片沿运动方向的宽度均为 d,利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
度,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遮光片的宽度 d= cm。
(2)实验先调节气垫导轨成水平状态,再轻推滑块 A,测得 A 通过光电计时器 1 时的遮光时
间为 1,A 与 B 相碰后,B 和 A 先后经过光电计时器 2 时的遮光时间分别为 t2 和 t3 ,实验中为
确保碰撞后滑块 A 不反向运动,mA、mB应满足的关系是 mA (填“大于”“等于”或“小
于”)mB。
(3)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满足关系式 (用(2)中 mA、mB、 1、 t2 、 t3表
示),则可认为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23.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并完成了如下的操作∶
①按如图所示的装置组装实验器材,调整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②将长木板的左端适当垫高,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取下砂桶,开启电源释放滑块,直到在
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均匀的点为止;
③挂上砂桶,并在砂桶中放入适量的沙子,用天平测出砂桶和沙的总质量为 m ,然后将装置
由静止释放,重复操作,从其中选择一条比较清晰的纸带,如图乙所示。
第 5 页 共 12 页
已知纸带中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 4 个计时点未画出,计数点 1、2、3 到计时起点 O之间的距
离如图乙所示,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 f,重力加速度为 g。
(1)若砂桶和桶中沙的总质量远小于滑块的质量,则打下计数点 2 的瞬间,滑块的速度大小
v2= ;在从 0~2 的过程中,细线对滑块做的功为 W= (用题中所给的物理量
符号表示);
(2)如果根据得出的实验数据,描绘出了 v2 -W 图像,如图丙
所示,由图像可知,v2 与 W的关系式应为 (用
题中所给的物理量符号表示),滑块的质量应为 kg ;
(3)该同学在操作时向砂桶中放入的沙子过多,导致滑块的质
量未满足远大于砂桶和沙的质量,则 v2 -W的函数图像应为
A. B.
C. D.
24.如图所示,在半径为 R,质量分布均匀的某星球表面,有一倾角为θ的斜坡。以初速度 v0
向斜坡水平抛出一个小球,测得经过时间 t,小球垂直落在斜坡上的 C点,求:
(1)小球落到斜坡上时的速度大小 v;
(2)该星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 星;
(3)卫星绕该星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 星。
25.如图所示,是大型户外水上游乐活动的模型图,固定在地面上的圆弧轨道表面光滑,质
量M 50kg 、长度 L = 5m的平板 C 浮于水面上,其左端紧靠着圆弧轨道,且其上表面与轨道
末端相切,平板左侧放置质量m0 10kg的橡胶块 B。质量m=40kg 的人 A 从圆弧轨道上与平板
高度差为 h 5m 处由静止滑下,A 与 B 碰撞后立即共速。整个运动过程中 A、B 均可视作质点。
已知人、橡胶块与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0.4 ,水池宽度 d 10m,平板碰到水池边墙壁
立即被锁定。水面平静、平板受到的水的阻力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 g 10 m s 2 。求:(1)
A 与 B 碰撞后瞬间的共同速度 v共 为多大;
(2)假设 AB 与 C 达到共同速度时(C 未与墙壁碰撞),此时 AB 离 C 右端的距离 x 多大;
(3)在 C 被墙壁锁定后,为了避免人碰撞到墙壁,且保证人不掉落水中,在 AB 与墙壁距离
为 x时,人把 B 用一速度 vB推出,B 与墙壁碰后立即被锁定,试讨论 vB的取值范围(答案中
包含 x)。
第 6 页 共 12 页
26.(14 分)2-噻吩乙醇(Mr=128)是抗血栓药物氯吡格雷的重要中间体,其制备方法如下:
Ⅰ.制钠砂。向烧瓶中加入 300 mL 液体 A 和 4.6g 金属钠,加热至钠熔化后,盖紧塞子,振荡至
大量微小钠珠出现。
Ⅱ.制噻吩钠。降温至 10℃,加入 25 mL 噻吩,反应至钠砂消失。
Ⅲ.制噻吩乙醇钠。降温至-10℃,加入稍过量的环氧乙烷的四氢呋喃溶液,反应 30 min。
Ⅳ.水解。恢复室温,加入 70 mL 水,搅拌 30 min;加盐酸调 pH 至 4~6,继续反应 2 h,分液;
用水洗涤有机相,二次分液。
Ⅴ.分离。向有机相中加入无水 MgSO4,静置,过滤,对滤液进行蒸馏,蒸出四氢呋喃、噻吩
和液体 A 后,得到产品 19.2g。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中液体 A 可以选择_________。
a. 乙醇 b. 水 c. 甲苯 d. 液氨
(2)步骤Ⅱ中,噻吩与钠反应的氧化产物为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Ⅲ中反应放热,为防止温度过高引发副反应,加入环氧乙烷溶液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Ⅳ中用盐酸调节 pH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仪器在步骤Ⅴ中无需使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无水 MgSO4的作用
为______________。
(7)产品的产率为_________(精确至 0.1%)。
27.(15 分)研究发现,Cu/Al(OH)3催化剂在工业上有着巨大作用。现以硫酸烧渣(主要成分为
Fe2O3、Al2O3、CuO 和 SiO2等)为原料制备 Cu/ Al(OH)3催化剂,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常温下,①几种金属离子沉淀的 pH 如表所示:
②电离常数 H2CO3 Ka1=4.4×10-7 Ka2=4.7×10-11 ③A 为无色无味气体
第 7 页 共 12 页
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 1”的用途是_______,“固体 2”的主要成分_______(填化学式),“分离铝、铁”的操
作名称为_______。
(2)“酸溶”中,适当加热可提高反应速率,但是要控制温度不能太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a 的范围为_______,“滤液 1”中通入高压氢制备铜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沉铝”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滤液 2”的 pH_______7(25℃) (填“>”“<”
或“=”),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合成催化剂 ,测定 Cu 与 Al(OH)3 的比例:将制得的“催化剂 Cu/Al(OH)3”在空气中充分
灼烧,固体质量不改变,则催化剂中 n(Cu)∶n[Al(OH)3]= _______。
28.(14 分)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 CH4,还含有 C2H6等烃类,是重要的燃料和化工原料。
(1)乙烷在一定条件可发生如下反应aA:(gC) 2Hb6B(g(g) ) cC(2Hg)4 (gd)+DH(g2()g) ΔH,相关物质的燃烧热数
据如下表所示:
物质 C2H6(g) C2H4(g) H2(g)

燃烧热ΔH/( kJ mol 1 ) -1560 -1411 -286
①ΔH=__________ kJ mol-1 。
②提高该反应平衡转化率的方法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
(2) 密闭容器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乙烷和氢气,在等温等压下( p )发生上述反应
aA(g)C 2bHB6(g) CcC2H(g4)(g )+dDH(2(gg))
①可判断该反应达平衡的标志为__________ (填选项字母):
A.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恒定 B.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恒定
C.容器内乙烷和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恒定 D.生成乙烯的速率和乙烷消耗的速率相等
②如果乙烷的平衡转化率为α。反应的平衡常数 Kp=__________ (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
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3)高温下,甲烷生成乙烷的反应如下:2CH4 高 温 C2H6+H2。反应在初期阶段的速率方程为:
r=k× cCH4 ,其中 k 为反应速率常数。设反应开始时的反应速率为 r1,甲烷的转化率为α时的反
应速率为 r2,则 r2 =__________ r1。
(4)CH4 和 CO2 都是比较稳定的分子,科学家利用电化学装置实现两种分子的耦合转化,其原
理如下图所示:
①阴极上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生成的乙烯和乙烷的体积比为 2∶1,则消耗的 CH4 和 CO2体积比为__________。
第 8 页 共 12 页
29.(9 分)图甲表示淀粉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底物充足),图乙表示在图甲中 A 点
对应温度时淀粉酶催化的反应速率与淀粉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图甲所示实验时,可用__________(填“斐林试剂”、“碘液”或“斐林试剂或碘液” )
来检测实验结果。
(2)图乙中 C 点处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图乙实
验的温度升高至某一温度后,重做实验,所得实验结果_______(填“有”或“没有”)可能
与原曲线重合,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图甲和图乙相关实验中的酶量等其他条件一致,那么 A、B、C、D 四点的反应速
率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选用“>”、“<”、“=”等符号和相应字母表示)。
30.(10 分)沙棘耐干旱、耐盐碱、抗风沙能力强,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科研人员利用“间
隙光”(光照 20 秒、黑暗 20 秒交替进行)处理沙棘叶肉细胞一段时间,部分实验结果如图
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沙棘叶肉细胞产生 NADH 的部位有 ,消耗 NADPH 的部位有 。
(2)B 点时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速率。黑暗
开始后实线 DEF 段与虚线 DF 段不重合的原因是 。
(3)研究发现,沙棘细胞内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等物质的含量较多,其意义是
,从而有利于沙棘适应干旱、盐碱的生存环境。
31.(8 分)神经元 A、B 与痛觉形成有关,神经元 C 能释放内啡肽,内啡肽具有镇痛作用,
调节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 神经元的突触小泡中存在的物质 P 是一
种________(填名称),物质 P 与受体的结合
发生在内环境的______(填一种体液名称)中。
痛觉中枢位于_________中。
(2)据图分析:内啡肽与 A 神经元上的阿片受
体结合后,能促进 A 神经元 K+外流,从而导
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最终达到镇痛的效果。
(3)吗啡能产生类似内啡肽的镇痛效果,可作为医用麻醉剂。吗啡也是一种阿片类毒品,
长期使用可使内啡肽的分泌量减少,从而导致机体对吗啡产生依赖;一旦突然停止使用,
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机体会出现更强烈的痛觉等戒毒综合征。
第 9 页 共 12 页
32.(12 分)某种多年生木本植物,其野生型花卉花色为红色。研究小组尝试培育其他花色的
新品种。已知该种植物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花色遗传受两对基因控制,其
中一对位于 X 染色体上(用 A、a 表示),另一对(用 B、b 表示)位置未确定。研究小组对野生
型红花植株用射线多次处理后,经过杂交筛选最终获得一株白花雄株(甲)。利用这株白花植
株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不考虑致死和 XY 同源区段),请回答相关问题:
P ♀纯合红花×♂白花(甲)
F1 ♀红花,♂红花
F2 ♀红花∶♂红花∶♂白花=8∶7∶1
(1)白花雄株(甲)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__。研究小组经过多次处理才“艰难”获得
这一突变类型,从该变异类型的特点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 2 点)。
(2)从 F2中白花植株占比仅为 1/16,可以合理推断:当 a、b 均纯合时,表现型为_________;
其余基因型决定的表现型为另一种花色。在这种推断成立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推断 B、
b 基因不可能位于 X 染色体,否则的话,F2中白花植株占比应为________。
(3)综上,可以推断控制花色的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请用遗传图解的形式写出表
格中的遗传过程。
(二)选考题:共 45 分。请考生从 2 道物理题、2 道化学题、2 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
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 3-3】(15 分)(略)
34.【物理——选修 3-4】(15 分)
(1)一列简谐波在某均匀介质中沿 x轴传播,从 x=3m 处的质点 a开始振动时计时,图甲为
t0时刻的波形图且质点 a正沿 y轴正方向运动,图乙为质点 a的振动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该波沿 x方向传播,频率为 25Hz
B.该波-x方向传播,波速为 20m/s
C.若图甲波形图是第一次出现,则 t0=2.5×10-2s
D.从 t0时刻起,a、b、c三质点中质点 b最先
回到平衡位置
E.从 t0时刻起再经过 t=2×10-2s 的时间,质点 a走过的路程是 10cm
(2)由某种透明材料制成的半球的截面如图所示,O为球心,AO为其对称轴。一单色光从
截面的 B点平行于对称轴 AO射入半球,此时透明半球左侧恰好没有光线射出。透明半球的半
3
径为 R,O、B两点间距离为 R,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c。求:
2
(1)透明材料的折射率 n;
(2)光在透明半球中传播所用时间 t。
第 10 页 共 12 页
35.【化学——选修 3:物质结构与性质】(15 分)
第四周期元素由于受 3d 电子的影响,性质的递变规律与短周期元素略有不同。
(1)镓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 。
(2)已知钛的硬度和熔点均比铝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多酚氧化酶与植物的抗病性有关。配合物[Mn(EDTB)](NO3)2·DMF 是多酚氧化酶的模型
配合物。
①EDTB 中 N 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 。
②邻苯二胺分子中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 。
③EDTB 分子中所含元素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 。
④配离子[Mn(EDTB)]2+中的配位原子是__________ 。
(4)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氨水,首先形成蓝色沉淀,继续加入氨水,沉淀溶解
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蓝色沉淀溶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氮化铝在电子工业上有广泛应用,其晶胞如图 1 所示。N 原子所在空隙的类型是
_________(填“正四面体”“正八面体”或“立方体”)空隙,该空隙的填充率为_________。
(6)铁和氮组成一种过渡金属氮化物,其结构如图 2 所示。直六棱柱的底边边长为 x pm,高为 y
pm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NA,则晶体的密度表达式为_____g·cm 3。
36.【化学——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15 分)
苯达莫司汀(Bendamustine)是一种抗癌药物。苯达莫司汀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1)A 的分子式是 ,B→C 的反应类型为 。
(2)1molD 物质在碱性条件下反应,最多消耗 NaOH 的物质的量为 。F 中含氧官能团的
名称 。
第 11 页 共 12 页
(3)E 的结构简式为: 。
(4)C→D 的方程式为 。
(5)下列关于上述流程中的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
a.A 物质易溶于水
b.C 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有 6 组峰
c.在一定条件下,1mol 苯达莫司汀与足量的氢气反应,最多能消耗 5mol H2
d.一定条件下,F 物质能够发生还原、加成、取代等类型的反应
(6)链状有机物 G 是 的同分异构体,并且 G 能发生水解反应,1molG 发生银镜反应
后生成 4mol 单质 Ag,符合上述条件的 G 的结构有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37.【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15 分)
几丁质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的外壳、昆虫的外骨骼和真菌的细胞壁中。某些微生物能
合成几丁质酶(胞外酶),使几丁质降解为 N-乙酰氨基葡萄糖,然后进一步转化利用。科研
人员试图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几丁质的菌株,通过微生物培养获得几丁质酶,用于生
物防治。回答下列问题:
(1)将土壤样品先加入到以 为唯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目的
是 。然后再从培养液中取样,进行梯度稀释,接种到固体培养
基上,长出菌落后再进行筛选,所用的固体培养基按用途划分属于 。
(2)在某稀释度下,各平板上几丁质分解菌的菌落数都在 30-300 之间。但经过(1)中的
操作后,已不能计算出每克土壤样品中几丁质分解菌的数量,原因是 。
(3)培养所筛选出的目的菌株,计算各单菌落周围的“水解圈直径/菌落直径”的值,比值越
大,说明 。
(4)几丁质酶能分解真菌的 ,从而破坏真菌的细胞结构。科研人员筛选出了产几
丁质酶的菌株 A。将菌株 A 发酵产生的几丁质酶粗提液加入盛有马铃薯培养基的培养皿
中,涂布均匀后分别接种 4 种病原真菌,以 代替几丁质酶粗提液作为对照,结
果见图,该几丁质酶粗提液对编号为 的病原真菌抑菌效果最强。
38.【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 分)(略)
第 12 页 共 1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