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3.9《正确认识广告》 教学设计( 共2课时 )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3.9《正确认识广告》 教学设计( 共2课时 )

资源简介

《正确认识广告》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知道什么是广告,广告的分类、呈现方式等。
2.认识到广告无处不在、无奇不有。
3.了解商业广告的功能。
活动重点:
正确认识商业广告的价值。
活动难点:
学生明白商家为什么要做广告。
活动过程:
活动一:走近绚丽广告
1.播放视频:课件播放“安慕希牛奶广告”,提问:你知道播放的短片叫什么吗?(引出广告)
2.聊聊广告:是的,这就是广告。看了这则广告,你有什么感受?(觉得牛奶很好喝,很有营养、想购买喝等)
3.引出主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聊一聊广告。(板书课题:正确认识广告)
活动二:认识什么是广告
1.知识窗:你知道什么是广告吗?广告是干什么的?
出示学习要求:自主阅读课本65页的阅读角,说说广告的类型及特点。
2.交流汇报:人们做广告是为了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为了卖出更多的产品。消费者可以通过广告了解产品,满足自己的需求。广告分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
3.区别广告:你知道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的区别吗?
4.辨识广告:街头的吆喝属不属于广告?
5.教师小结:是的,街头的吆喝也是宣传自己的商品,让别人来购买,属于叫卖广告。
活动三:广告无处不在
1.显性广告
(1)小组交流:课前老师让大家寻找广告,填写“广告分享卡”,拿出调查表在小组内先交流交流。
广告分享卡
发现广告的地点
广告的内容
广告的类型
我的感受
(2)交流分享卡:小组交流课前填写的“广告分享卡”。
(3)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补充,引导学生将广告分类。
你还在哪里看到过广告?(电视上、公交车上、电梯里、报纸上、微信朋友圈、公交车站、楼房墙壁上、手机上、食品包装袋上等)
你搜集的这个广告属于什么广告?(根据发布广告的媒介分为:报纸广告、杂志广告、电视广告、广播广告、网络广告、传单广告、橱窗广告等;根据广告的内容分为:商品广告、企业广告、服务广告等)
(4)说说感受:广告无处不在。
(5)看图说感受:出示课本64页的图,感受广告的无处不在。
2.隐性广告
(1)播放视频,寻找广告:学生从老师播放的视频中寻找广告。
(2)交流:从书上65页的三幅图中找一找,广告在哪里?生活中还有哪些隐形广告?这些隐形广告有什么好处?(可以从综艺节目、体育赛事、大型活动中、电影作品中等寻找到广告植入的身影)
(3)小结: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广告的形式越来越多,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
3.生活处处是广告
(1)过渡:在我们的生活中,广告无处不在,我们能否做到一天不见广告呢?有个叫余强的同学决定亲自做一个实验,我们来看一下。
(2)小组讨论:你认为余强能成功吗?
(3)教师小结:是的,余强很难成功,因为家里的商品上会有广告,门口会有人在叫卖广告,生活用品上也会有广告等,所以余强很难成功。
活动四:广告功能多多
1.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则广告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设计广告、制作广告到宣传广告,一则广告从设计到诞生,再到被我们看到,广告的费用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有的厂家甚至拿出高达数亿的费用做广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商家要做广告呢?广告究竟有怎样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广告先生对自己功能的介绍吧。
2.了解功能:听“广告先生的介绍”,进一步认识广告的功能。
3.补充:某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时长5秒的广告每天的播放费用是108000元,时长10秒的广告每天播放的费用是160000元,时长15秒的广告每天播放的费用是192000元。
(1)看到这些数字,你有什么感受?
(2)讨论:你觉得商家投入这么多资金做广告值得吗?
4.交流: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有这样的体会吗?(比如自己看了什么广告,了解了哪些信息,受广告哪些方面影响有了购买的欲望等。)
活动五:广告让生活多彩
1.拓展交流:美国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曾经幽默地说过:这个世界是由空气、水和广告组成的。他的这句话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说明了广告无处不在的特点,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的生活等。)
2.发挥想象: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广告,会变成什么样?(购买商品选择困难、对商品缺乏了解,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体验了解等)
3.教师小结:同学们,生活中广告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无奇不有,它指导了人们的消费行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是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广告也是一种文化。
4.拓展应用:请大家上网搜集一则感兴趣的广告,并对照产品看看是否和广告说的一样,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9 正确认识广告
特点 功能
无处不在 传递信息
无孔不入 提高知名度
无奇不有 劝说购买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学生能够理性对待广告,不盲目相信广告,了解广告的“秘密招数”,识别广告,抵御广告诱惑,警惕虚假广告。
2.学会识别广告,不被广告牵着鼻子走,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相关条例,面对虚假广告能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活动重点:
学会抵御商业广告诱惑的方法,增强自己的辨别能力和判断力,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
活动难点:
学会识别虚假广告,谨防上当受骗。
活动过程:
活动一:广告并非都可信
1.生活小幽默,引出话题:
一学生爬墙出校,被校长抓到了。
校长问:为什么不从校门走
答曰: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
校长又问:这么高的墙怎么翻过去的啊
他指了指裤子说:李宁一切皆有可能。
校长再问:翻墙是什么感觉
他指了指鞋子说:特步,飞一般的感觉。
第2天他从正门进学校,
校长问:怎么不翻墙了
他说:安踏,我选择,我喜欢。
第3天他穿混混装,校长说:不能穿混混装!
他说:穿什么就是什么,森玛服饰。
第4天他穿背心上学,校长说不能穿背心上学。
他说:男人,简单就好,爱蹬堡服饰。
校长说,我要记你大过。
学生曰,为什么
校长说:动感地带,我的地盘我做主。
(1)数一数:这个小幽默里有多少条广告?
(2)教师小结:广告无处不在,作为一种文化,它传递信息,传播更高生
活标准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广告,了解广告里藏着的秘密。(板书:正确认识广告)
2.交流小调查:课前,老师让大家填写了一份关于广告的小调查,我们来交流一下。
(1)小组交流:小组长统计下每一项的数据。
(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各小组的交流,统计下每一项的数据。引导学生交流:通过调查,你觉得广告对你有什么影响?你买的东西和广告宣传有差距吗?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说一说。
(3)教师小结:从数据看,大家对广告并不是都持喜欢的态度,对于购买的产品和广告宣传的一致性上也有看法,说明广告并非都可信。(板书:广告并非都可信)
活动二:虚假广告危害多
1.过渡:孩子们,广告的内容不一定都可信,与广告宣传不一致的广告就是虚假广告,虚假广告要么是推销假冒、劣质商品,要么是直接骗取消费者的钱财,这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案例讨论:出示课本68页小讨论图片。
(1)读一读,想一想:学生读一读案例,想一想:这则广告,可信吗?
(2)交流看法:不可信,成绩的好坏和努力的程度有关,如果真的有这种“记忆枕”,那大家就不用努力学习了。(引导学生从真实性、可信度等方面进行交流)
3.交流生活:你还听说过哪些虚假广告?(学生联系实际交流生活中看到的虚假广告或者课前搜集的虚假广告资料。)
4.思考总结:虚假广告有哪些危害呢?(引导学生从商家和消费者两方面思考),完成课本69页的留白。
预设:
对消费者:
(1)误导消费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假冒伪劣商品会对消费者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3)会对消费者造成精神上、心理上的伤害等。
对商家:
(1)破坏了自身的良好形象;
(2)商家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3)商家蒙受经济损失等。
5.教师小结:虚假广告的危害真大!对个人、企业、社会都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正因为法律的规定,有些虚假广告造成严重后果的,还会被依法处理或判刑。
6.案例分析:学生自由读课本68、69页的两个案例。说说他们为什么会受到处罚或者是判刑?
活动三:识别广告秘密招数
1.过渡:虽然国家对虚假广告进行了一定的处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仍然要拥有一双慧眼,了解广告的秘密招数,识别广告。
2.交流“秘密招数”:广告有哪些秘密招数?
(1)简单重复,加深对商品的印象;
(2)名人代言,盲目相信明星;
(3)贪图便宜,看到打折就想买;
(4)从众心理,别人买什么我就买什么等。
3.见招拆招:你能想出破解这些“秘密招数”的方法吗?小组讨论后归纳。
(1)不被商品所左右;
(2)多了解产品的功效,不因为明星的代言就追捧;
(3)多种商品,进行横向比较;
(4)不盲目跟风,要买自己需要的商品等。
4.教师小结:孩子们,面对广告,我们要多一份理性,做理性的消费者。
活动四:抵御虚假有妙招
1.案例讨论:“彩色蘑菇”的诱惑。
(1)学生读一读案例,思考: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小朋友们抵御“彩色蘑菇”的诱惑?
(2)学生把小招数写在留白里。
2.教师小结:让我们拥有慧眼、聪耳,不被“彩色蘑菇”一样的商业广告所迷惑。
活动五:生活践行识广告
1.活动总结:孩子们,面对诱导式广告时,我们要善于识别,不被广告牵着走,做理性的消费者。
2.拓展应用:在生活中用理性的态度选择购买商品。
板书设计:
9 正确认识广告
虚假广告危害多
抵御虚假有妙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