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课件(40页PPT)-中职历史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课件(40页PPT)-中职历史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 中国历史
P-152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在国民政府代表张治忠、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陪同下,乘专机抵达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进行和平谈判。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赴重庆,震撼了重庆全城,受到各阶层民众的普遍欢迎,诗人柳亚子赋诗称颂此举为“弥天大勇”。
新课引入
重庆谈判时的毛泽东
毛泽东向机场上的人群挥手致意
课程导入
1945年9月8日发表在《周刊》的丰子恺的漫画。该漫画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什么愿望?
人们强烈反对内战、渴望和平及民主建国的强烈愿望。
炮弹作花瓶
永远无战争
1945 .8
1949.10
1946.6
1947.6
1948.9
1949.1
1949.4
和谈时期
战略防御
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
渡江战役
人民解放战争的几个重要节点
蒋介石在1945年8月11日下达三命令:
1、国民党军队:各战区战士加紧作战努力,一切依照既定军事计划与命令,积极推进,勿稍松懈。
2、中共领导第18集团军总部:所有该集团军所属部队,应就原地驻防待命。
3、所有伪军:维持治安,只接受国民党部队的收编。
岗村宁次——在华北“扫荡”敌后根据地的经验丰富。后被南京国民政府聘为军事顾问,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军事法庭判其“无罪”。
解放区
国统区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图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内战时局:战与和的博弈
1、建国方针
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中共中央《对目前时局的宣言》(1945年8月25日)
当此长期抗战胜利结束的时期,正是建国大业开始的机会…只要是在革命建国的最高原则三民主义不至动摇,和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法统不致紊乱的前提之下,一切问题无不可以推诚相与,方能求得合理合法的解决。
——蒋介石发表《抗战胜利告全国同胞书》(1945年9月4日)
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成立联合政府,建成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和平民主是人心所向
国民党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未寒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
毛泽东先生勋鉴:
来电诵悉,期待正殷……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特再驰电奉邀,务恳惠诺为感。
蒋中正哿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日
毛泽东先生勋鉴:
未养电诵悉……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兹已准备飞机迎迓,特再驰电速驾!
蒋中正梗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
此去重庆,谈成了对人民有利,对中国的和平建设有利。万一谈不成,蒋介石把我扣起来作为人质,他坚持内战的嘴脸便暴露无遗憾。
——毛泽东
勇敢赴会,争取和平,维护民主
毛泽东:这一次我们要去,去击破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
“我准备坐班房……如果是软禁,那也不用怕,我正是要在那里办点事。现在苏联红军不入关,美国军队不登陆,形式上是中国自己解决问题,实际上是三国过问,三国都不愿中国打内战,国际压力是不利于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所以,重庆是可以去和必须去的。”
——1945年8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
你党应维持国内和平,中国不能再打内战了,若再打内战,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危险!世界要和平,中国也要和平。
———1945 年 8 月 24 日斯大林电报
为争取和平民主新局面,1945年8月底,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抵达重庆。
柳亚子盛赞“毛公乃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安危”
2、重庆谈判
①过程:1945年8月底,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应邀乘专机抵达重庆;重庆谈判历时43天。
②结果:通过谈判达成《双十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建国大计;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等。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和平建国纲领等五项协议
通过和平民主建国的路线
共产党 国民党
只要国民政府军队裁减到120个师,共产党将只保留20-24个师兵力 不同意
保持解放区的现状,由民众选举产生地方政府 不同意
在本身活动的地区接受日本投降 坚持收缴日军武器的垄断权利,后未达成协定
重庆谈判
最终结果: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否决了和平建国纲领。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内战)
①中共军队的合法问题;
②解放区政权的合法问题;
③接收日本投降问题。
重庆谈判时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1945年10月10日《政府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
未达成的协议:
重庆谈判
(1)背景:
假和平 VS 真和平
(2)经过:1945年8月底—10月10日 43天
(4)意义:人民力量的胜利
未达成协议的:
(3)结果
达成协议的:《双十协定》
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
小结
二、全国内战爆发
内战战局:攻与守的逆转
蒋介石声称,只需要3-6个月,就可以取得胜利。
力量对比 百分比
兵力 国民党方面 430万人 3.58
共产党方面 120万人 1
地区面积 国民党方面 731.1720万km 76.2%
共产党方面 228.5800万km 23.8%
城市 国民党方面 1545座(大中城市) 77%
共产党方面 464座(中小城市) 23%
人口 国民党方面 33893.3万人 71.4%
共产党方面 13606.7万人 28.6%
“年余以来,政府要收复什么地方,就收复什么地方。所以在这种交通和军事情势之下,共产党绝对不能流窜幸存。现在共产党还想把政府拖倒,这无异是一个幻梦,某报反而替他们宣传,真是可笑之至!”
——蒋介石
1、全面内战爆发前国共力量对比
国民党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等方面,都明显超过中国共产党。
1、爆发
时间:
标志:
1946年6月
向中原解放区进攻
2、中共
主要目标: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主要作战方法:运动战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战略:
战术:
3、粉碎
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
陕北: 青化砭战役、羊马河战役
蟠龙镇战役、沙家店战役
山东: 孟良崮战役
2、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
中原解放区
谁也无法否认,中国人民已被蒋介石再一次抛入全面内战,其规模之大,是数十年来所未有的,正因为此次内战规模巨大,而且蒋介石已有美国反动派继续援助,因此中国人民绝不能轻视此次蒋介石的进攻,必须团结起来,努力奋斗将这次进攻予以粉碎。
——1946年8月18日《解放日报》社论
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军事上,实行集中优势兵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最有效地打击敌人。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重兵集团进攻鲁中山区,企图同华东野战军决战 ,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5月中旬,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华东野战军积极创造战机,决心从敌战线中央割歼一部;最后,全歼整编第74师于孟良崮地区。
华东野战军在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密集前进的态势下,从战线中央割歼其精锐整编第74师及整编第83师1个团共3.2万余人。这一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鲁中决战”计划,对挫败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具有决定性意义,有力地配合了陕北和其他战场的作战。
山东:孟良崮战役
粟裕等在指挥孟良崮战役
1947年3月19日,国民党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部占领延安后,继续寻找陕甘宁解放区部队决战。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部队在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彭德怀、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的指挥下,以一部兵力诱敌北上安塞,主力则隐蔽集结在延安东北甘谷驿、青化砭qīng huà biān等地待机。21日,胡宗南以整编第1军所属整编第1、第90师共5个旅由延安向安塞方向急进;另以该军整编第27师第31旅旅部率第92团由延安东南的临真镇前出青化砭,保障其主力翼侧安全。23日,西北野战部队以6个旅的兵力在青化砭地区利用公路两侧山地,伏击孤军冒进的第31旅。其中,第1纵队第358旅位于林坪至阎家沟公路两侧地区;第2纵队(辖第359旅、独4旅)及教导旅位于房家桥至青化砭以东地区;新编第4旅在青化砭以东赵家沟以南高地,利用有利地形隐蔽待机;第1纵队独立第1旅集结在青化砭西南地区为预备队,并担负对延安、安塞方向的警戒任务,保障主力翼侧安全。24日,胡宗南部5个旅进至安塞。25日拂晓,第31旅旅部率1个团由拐峁沿公路北进,10时许进入西北野战部队预设的伏击地域。西北野战部队即采取拦头、断尾、两翼夹击的战法,突然发起猛攻,经近两小时激战,全歼第31旅旅部及第92团共2900余人。此役是西北野战部队撤出延安后的首战胜利,打击了胡宗南部的进攻气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斗志。
陕北:青化砭战役
指挥青化砭战役的彭德怀等
三、国民党统治的危机
国民党陷入政治经济危机的原因: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把接收变成“劫收”,大发“胜利财”,从而使更多民众的期望遭到破灭。
国民党政府共接收日伪工厂2411座,价值约20亿美元;接收日本侵占的大量物资、金银等,价值达10亿美元以上。
(2)国民党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巧取豪夺,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
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使个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受到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民族资产阶级受到排挤和打击。
1、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危机
(4)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实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3)国统区财政经济逐渐陷入崩溃的境地。无限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社会秩序混乱,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民不聊生。
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后,单方面宣布召开国民大会,遭到中共和各民主党派的强烈抵制。1946年11月12日,由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暴露独裁内战的真面目,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同盟坚决反对,拒绝出席。
2、在国统区爆发的大规模爱国学生运动的高潮
1945年昆明发生“一二·一”运动,以“反对内战,争取自由”为基本口号。它吹响了国统区爱国学生运动的第一声号角,在全国范围产生了重大影响。
1946年 12 月 30 日,为抗议驻华美军强暴北京大学先修班一位女生,以“抗议美军暴行!”“美军退出中国!”为基本口号的抗暴运动(也称“一二·三〇运动”)在北平爆发。
1946年12月24日夜,北京大学女生沈崇,在北平东单被2名美国水兵绑架到操场强奸,引发大规模反美运动。
第二条战线
1947年 5 月 20 日,南京、上海等地的学生举行反饥饿、反内战、反压迫、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遭到国民党宪警的镇压,多人受伤,这便是震惊中外的“五二〇惨案”。
“五二〇”以后,学生运动迅速扩展到 60 多个大中城市,同工人罢工、教员罢课等各阶层人民的斗争汇合到一起,标志着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正式形成。
3、组织危机:国民党内组织涣散,纲纪废弛,缺乏凝聚力和渗透力。
反抗美蒋的“第二条战线”
四、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946.6-1947.61947.6-1948秋1948.9-1949.11949.4-1951.5粉碎重点进攻粉碎全面进攻内战爆发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追歼残敌解放南京渡江战役北平谈判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最终胜利二、战场上的较量——人民解放战争人民解放战争一、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
1946.6-10 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
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发动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7月时国共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军力 430万人 127万人
装备 飞机+坦克+大炮 步枪+手榴弹
外援 美国 无
1947.3-6重点进攻陕北、山东解放区
1946年7月至10月,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1947年西北野战军(彭德怀 ),3月青化砭战役、8月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孟良崮战役,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标志: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形势图
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
南京


武汉


豫皖苏
豫陕鄂




鄂豫皖




二、战略反攻阶段(1947.6)
“三军挺进,经略中原”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人)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直接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武汉。
“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毛泽东
意义:①直接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武汉,
②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三大战役 主力 结果 影响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三、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
三大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东北
野战军
东北
全境解放
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
华东
野战军
中原
野战军
牺牲最大,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南线国民党精锐已被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解放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东北
野战军
华北军区
第二三兵团
三大战役取得了完全胜利
辽沈战役:1948年9月 历时52天 歼敌47万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 历时66天 歼敌55万
平津战役:1948年11月下旬 历时64天 歼敌和改编52万余人
召开:
1949年春,中共中央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内容:
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两个务必”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作报告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西柏坡会议“为中国夺取全国革命胜利作了政治与思想上的准备”。
四、七届二中全会
毛泽东提醒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告引退,李宗仁代理其总统职务
李宗仁表示愿以中共提出的条件为基础进行和平谈判。
周恩来
张治中
VS
中共代表团
南京政府代表团
迅速结束战争
减少人民痛苦
迫于内外压力
争取喘息时间
谈判破裂
“长江在历史上从来没有阻止过中国的统一。战,他们就要完蛋;和,还可以有出路。当然不是什么'南北朝',而是改造” ——周恩来
统一全国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人民利益!
(一)惩办战争罪犯;(二) 废除伪宪法…… (四) 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五) 没收官僚资本;…… (八)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收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国内和平协定》
五、北平谈判
缓兵之计
结果:国民党最终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
过程: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分三路发起渡江战役,迅速突破长江防线。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
意义:
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六、渡江战役
东北全境解放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获得解放
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人民创造的彪炳史册的伟大胜利。这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一个新中国诞生了!
为什么能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国民党方面:
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丧失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权。
共产党方面:
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故能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国民党 视角 共产党
政治
经济
军事
专制独裁,贪污腐败
滥发纸币,经济崩溃
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政治协商,多党拥护
土地改革,人民拥戴
军心稳定,士气高涨
得民心者,得天下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感谢收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