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变废为宝有妙招》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可回收资源,并明白其回收再利用的价值。2. 初步掌握对可回收资源进行分类、清洁、修复的方法,培养实践能力。3. 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形成节约资源的习惯。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变废为宝”为主题,通过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可回收资源,以及如何对其进行分类、清洁、修复等操作,帮助学生了解废旧物品的价值,培养环保意识,形成节约资源的习惯。三、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对生活中的一些环境问题开始关注。同时,他们在动手操作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本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到变废为宝的乐趣,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四、重难点重点:掌握对可回收资源进行分类、清洁、修复的方法。难点:正确识别可回收资源,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处理。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教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产生垃圾。这些垃圾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废物”。那么,有没有办法让这些“废物”变废为宝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变废为宝有妙招》。(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 了解垃圾的危害。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垃圾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影响吗?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一说。学生1:垃圾会占用大量的土地,污染环境。学生2:垃圾会污染水源,破坏土壤。学生3:垃圾会危害动植物的生长。学生4:垃圾会引发火灾和疾病。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垃圾对我们生活确实存在很多危害。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把垃圾变废为宝,就能减少这些危害。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2. 了解垃圾分类。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垃圾应该如何分类吗?请大家看课本第8页的表格,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干垃圾、湿垃圾等)教师:垃圾分类有什么好处呢?请大家想一想。学生1: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学生2:可以节约资源。学生3:可以减少对动植物生长的危害。3. 垃圾变废为宝的方法。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垃圾的危害和垃圾分类的好处。那么,我们如何将生活中的“废物”变废为宝呢?请大家看课本第9页的表格,了解一些变废为宝的方法。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了解一些变废为宝的方法。例如:废纸可以变成纸浆,制作成纸张;废塑料可以变成塑料颗粒,制作成塑料制品;废金属可以回收再利用;旧衣物可以加工成布料,制作成新的衣物等。教师:这些变废为宝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呢?请大家想一想。学生1:可以节约资源。学生2: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学生3: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学生4:可以促进经济发展。4. 制作环保小制作。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垃圾变废为宝的方法。下面,让我们来动手制作一些环保小制作,将生活中的“废物”变成漂亮的艺术品或者实用的工具。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的材料,开始制作。学生:开始制作环保小制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等材料制作一些简单的艺术品或者实用的工具,如废纸做成的纸花、废塑料做成的笔筒、废金属做成的装饰品等。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更多有趣的作品。(三)、巩固练习。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将生活中的“废物”变废为宝。下面,让我们来回答几个问题,检查一下自己是否掌握了这些知识。1. 填空题:( )是生活中的“废物”,但是通过( )的方法,我们可以将它变成有用的( )。例如,( )可以变成( )浆,( )可以变成( )颗粒,( )可以回收再利用,( )可以加工成( ),制作成( )或( )。这些变废为宝的方法不仅可以节约资源,(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 )促进经济发展。(四)、习题设计1.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可回收资源,并说明其回收再利用的价值。(答案:略)2. 尝试对一些可回收资源进行分类、清洁、修复操作,并写出操作步骤。(答案:略)3. 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减少废物的产生?(答案:略)六、课堂小结本课通过学习变废为宝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到废旧物品的价值,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到变废为宝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对环保活动的参与热情。七、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易于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但在实践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对于如何进行分类、清洁、修复等操作还不够熟练,需要加强实践训练。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操作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