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期末复习敲重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期末复习敲重点

资源简介

地球上的水—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期末复习敲重点
学习目标整合
单元章节 学习目标梳理
水循环 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过程; 了解水循环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理解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 了解海水的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理解海水的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海水的性质
海水的运动
思维导图回顾知识
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一)大气降水(雨水)是陆地各水体最主要的补给来源,其相互补给关系如下图所示:
注:河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水体相互补给关系差异
当河流水位高于湖面或潜水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或潜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水面时,湖泊水或潜水补给河流水。
湖泊对河流径流量还起着调蓄作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延缓、削弱河流洪峰。
人工湖泊——水库更是可以起到人工拦蓄洪水的作用,并按人们的需要来调节河流径流变化。如下图所示:
注: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补给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单向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渔场形成和分布的分析思路
渔场是鱼类汇聚、渔业资源丰富、渔业生产发达的海域。鱼类繁多的原因包括饵料丰富、繁殖条件优越、不同鱼种汇集等。因此凡是能够满足这些条件的海域都有可能形成渔场。世界上的渔场主要分布在以下几类海域:
寒暖流交汇海域
寒暖流交流导致海水搅动,无机盐上泛,鱼类饵料丰富;冷暖水性鱼类汇集,形成渔场。
如纽芬兰渔场位于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北海渔场位于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处;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我国舟山渔场位于台湾暖流和东海沿岸流(寒流)交汇处。
上升流海域
该类渔场大多分布在信风带大陆西岸,这里盛行离岸风,沿岸形成离岸流,近岸海水流向大洋中心,下层海水上升补偿,将深层影响物质带到表层使得饵料丰富、鱼类集聚形成渔场,如南美大陆西岸的秘鲁渔场。
非洲大陆西岸的加那利寒流、本格拉寒流流经海域,澳大利亚大陆西岸的西澳大利亚寒流流经海域,北美大陆西岸的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海域等都可能形成大渔场。
大陆架海域
大陆架海域海水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旺盛,浮游生物繁盛,饵料丰富。
河流入海口海域
在河流入海口海域,有河流带来无机盐和有机质,饵料丰富
温带海域
温带海域季节变化明显,冬季表层冷海水下沉,深层海水上涌把营养物质带到表层。
岛礁分布海域
岛礁分布海域有利于鱼类繁殖和躲避天敌。
试题练习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是综合考虑了降水和温度数据计算得到的表征干旱状态的指数,某区域的SPEI数值越小代表该区域越干旱。图示意我国新疆1961~2015年SPE数值的空间分布。研究发现,1997年后,发源于天山南坡(平均海拔约4000米)的河流径流量变化与SPEI指数呈正相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平均海拔5500~6000米)的河流径流量变化却与SPEI指数呈负相关;同时新疆极端降水增加,约占降水总量的50%,原本植被覆盖较好的伊犁、阿勒泰等地区,出现植被明显退化现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新疆1961~2015年SPEI指数的变化,推测该地区( )
A.地下水位升高 B.荒漠化加剧 C.雪线位置下降 D.气候转干冷
2.1997年后,天山南坡和昆仑山北坡河流径流量变化不同,主要原因是( )
A.河流流向与流程长短不同 B.流经地区土壤性质不同
C.河流补给方式的比重不同 D.流经地区植被类型不同
3.新疆极端降水增加,伊犁、阿勒泰等地区植被退化,主要原因是( )
A.水土流失加剧导致土层变薄 B.降水期与植物生长期不一致
C.土壤含水量饱和使植物缺氧 D.多阴雨天影响植物光合作用
南非的采矿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近几年来,海洋捕鱼业得到迅速发展。下图示意南非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南回归线附近,东非比西非的年降水量多的原因是( )
A.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暖流增湿
B.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暖流增湿
C.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寒流减湿
D.位于中纬西风的背风坡,寒流减湿
5.图中南部甲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有上升补偿流 B.大陆架广阔
C.河流入海口处 D.寒暖流交汇
6.关于南非最南端的气候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1月炎热干燥,7月温和多雨 B.1月温和多雨,7月炎热干燥
C.1月高温多雨,7月温和少雨 D.1月温和少雨,7月高温多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得,“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是综合考虑了降水和温度数据计算得到的表征干旱状态的指数,某区域的SPEI数值越小代表该区域越干旱”,结合图示信息可得,该地1961~2015年SPEI指数总体变小,因此B正确;指数变小,地下水位下降,故A排除;雪线位置应该上升,故C排除;气候变化为温度变高,蒸发量加剧,故D排除。选择B。
2.答案:C
解析:新疆南部地区是我国冰雪径流补给较丰富的地区,在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中,冰雪径流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因此是影响河流径流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新疆自1980年代以来,气温上升趋势明显,1997年后,天山南坡和昆仑山北坡河流径流量变化不同,全球气候变化,温度升高,山地降水减少,高山冰雪融水比重增加,因此C正确;河流的流向基本都向盆地内部,流程差别不大,故A错误;流经地区土壤性质和植被类型一致,故B、D错误。选择C。
3.答案:A
解析:新疆极端降水增加,伊犁、阿勒泰等地区植被退化,这三地主要为山地地形,新疆地区降水量且集中,伊犁、阿勒泰地区降水量的年内分配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因此水土流失严重,故A正确;降水期与植物生长期基本一致,故B错误;该地降水量少,山地排水较好,故C排除;阴雨天较少,故D排除。选择A。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即考查东非比西非的年降水量多的原因。南回归线附近,东非比西非的年降水量多的原因是东非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沿岸有暖流经过,暖流增湿,故降水丰富,B正确,ACD不对。故选B。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渔场的成因—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根据图示洋流方向,图中南部甲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寒暖流交汇。图示该地没有河流入海口,大陆架、入海口不是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故D正确,ABC错误。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察世界气候。结合纬度位置判断,南非最南端受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1月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炎热干燥,7月冬季受西风带的控制,温和多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核心素养对接高考
2023年8月24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入海洋,引发了国际热议。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已过去12年,善后处理仍步履维艰,备受关注的核污染水与日俱增,在反对、担忧、理解、支持等嘈杂声中,超过130万吨经过处理的核污染水被倾泻进入太平洋。
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污水一旦被排入大海会造成什么影响?
首先,日本太平洋沿岸海域将受到影响,特别是福岛县周边局部水域,之后污水还会污染东海。
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指出,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到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后美国和加拿大将遭到核污染影响,10年后蔓延至全球海域。
试题练习
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亚岛弧是东亚地区在西太平洋一带的一系列岛屿的统称,由北向南主要由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菲律宾群岛、东印度群岛构成。
材料二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中国台湾的大陆性岛屿。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不仅蕴藏有大量石油资源,海洋生物资源也非常丰富。
材料三 日本政府从8月24日开始第一批次排放福岛核污染水,目前共排出核污染水7800吨,该措施遭到了本国民众和周边国家的强烈反对。
材料四 下图为东亚岛弧局部示意图。
(1)从板块构造学说的角度,说明图示东亚岛弧的北部岛弧与西部岛弧形成的异同之处。
(2)分析钓鱼岛附近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3)福岛核污染水排放事件引起了本国民众和周边国家的强烈反对,试说明其理由。
参考答案
1、答案:(1)同:均由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在大陆板块边缘形成海岸山脉或岛弧;均为消亡边界。
异:北部主要由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碰撞形成,西部岛弧主要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形成。
(2)纬度低,水温较高,适合鱼类生长;地处浅海大陆架,海水中光照充足;且处于南下冷水与暖流交汇处,易搅动海水、上泛海底营养矿物质,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充足。
(3)①周边国家离日本较近;②海水运动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③海洋生态环境失衡;④危及沿岸渔业资源及相关产业;⑤危及人体健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