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5.1《电阻和变阻器》(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换算、电路图符号。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2、过程与方法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归纳法”对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和表达自己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识。【教学重点】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用具】电池、电阻器、开关、电流表、滑动变动器、电阻率演示器、导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水在水管中流动会受到阻力,那么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会受到阻力吗?导线多是用铜做的,特别重要的电器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铁也是导体,既多又便宜,想想看,为什么不用铁来做导线呢?做一做:比较小灯泡的亮度请说出小实验中,什么量相同,什么不同?归纳总结:在相同的电压下,接入铜丝时,灯泡较亮,表明铜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小;接入镍铬合金丝时,灯泡较暗,表明镍铬合金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大。实验表明:1、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时会受到阻碍作用;2、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探究新知1.电阻【点拨】(1)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字母R表示。(2)电阻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Ω)。常用单位:兆欧(MΩ),千欧(kΩ)。1kΩ=103Q 1MΩ=103Ω1Ω的含义:当导体两端电压为1V,通过的电流为1A,这段导体的电阻为1Ω(3)在电子技术中经常用到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用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如调节收音机和电视机音量大小的电位器,调光台灯的控光旋钮,改变灯的亮度。电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是。结合课件,让同学们阅读信息窗中常见用电器的电阻阻值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提出问题: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a.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关b.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粗细有关c.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形状有关d.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e.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温度有关制定实验计划,设计实验:由于导体电阻的大小跟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在研究电阻和其中一个因素的相互关系时,使用控制变量法,即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观察研究电阻与这个因素之间有什么关系.为此,在温度一定下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a、b、c是三根用同一种材料制成的导线,与d的材料不同。它们的长短、粗细如图。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动手实验,教师给予指导。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线圈,再接入原电路中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给接入电路中的螺旋状的线圈加热,观察电流表指针有什么变化.交流与合作导体越细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导体越长,电阻越大;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有关;一般大多数的导体,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得出结论(1)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2)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少数导体如碳例外)(2).讨论交流:指导学生阅读信息窗“几种长1m.横截面积1mm2的金属导线任20℃时的电阻值”比较几种材料导线的电阻值,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并说为什么不用铁做导线 点拨:几种材料中银的电阻最小,除镍铬合金外,铁的电阻最大,铜的电阻和银差不多,但铜比银便宜,所不用铁做导线,而常用铝或铜.3.变阻器(1)变阻器演示实验(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实验1:出示台灯调节台灯的亮度变化。演示2:出示收音机调节收音机的音量的变化。1)实验完毕请学生思考看到什么现象?听到什么现象?总结:调节旋钮时,台灯和收音机的亮度和音量发生了变化。2)提出问题:刚才我给同学们演示的是两个非常简单的物理现象,针对这两个现象请同学们思考台灯和收音机是采用什么方法使其亮度和音量发生变化的?(学生思考)为了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将通过实验去探索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演示实验出示自制的“直线式变阻器”,移动导线夹改变灯泡的亮度。3)提出问题:“直线式变阻器”中电流的路径;思考它是怎样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的?学生讨论、分析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的合金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从而改变电流的。总结:根据刚才的实验我们很容易解释刚开始提出的问题,刚开始我们看到的台灯和收音机其实就是通过改变与灯串联的电阻的大小从而使其亮度发生变化的。我们就把能够很方便的改变电阻大小的仪器叫变阻器,(2)滑动变阻器1)结构示意图: (如图)2)铭牌:滑片上标出的数字“50Ω2A”,其中50Ω表示最大阻值,2A表示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3)元件符号:(如图)4)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5)作用:调节滑动变阻器可以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从而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6)连接、使用方法:.想一想:在如图所示电路图中把变阻器接入M,N中,共有几种接法?哪些接法能起到改变电阻作用?不能改变电阻接法的实质是什么?点拨:共有6种接法,其中接AC,AD,BC,BD能起到改变电阻作用,而接AB相当于接定值电阻,接CD相当于接电阻很小的金属棒。上述六种接法中,只有前四种为正确接法,能起到改变电阻作用,正确接法为金属棒和合金线各一个接线柱接入。后两种接法都不能改变电阻。滑动变阻器的四种接法:②.议一议: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前要注意什么?为什么?如何操作?点拨:闭合开关前,滑片应处于最大阻值位置,使电流最小,操作把滑片远离下接线柱即可。小结:滑动变阻器使用注意事项:滑动变阻器应串联在要改变电流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前,滑片应处于最大阻值位置(远离下接线柱);正确接法:“一上一下”接法;下接线柱至P为接入电阻。(三)重难点精讲变阻器的使用及其作用;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变阻器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原理(四)归纳小结1、本节课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或设想?2、你还有哪些疑惑的地方?三、课堂小结1.电阻——用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的物理量, 用字母R表示。2.在国际单位制里,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Ω。3.导体的电阻决定于它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与其他因素无关。课堂练习:1、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 )A.欧姆(Ω) B.安培(A) C.伏特(V) D.瓦特(W)2、下列有关电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B.一般情况下导体都有电阻C.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电阻由导体本身决定D.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3、老师想让同学们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需要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有( )A.长度、温度和横截面积B.材料种类、温度和横截面积C.长度、材料种类和横截面积D.长度、温度和材料种类4、一根导线的电阻为R,要使这根导线的电阻变大,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将导体拉长 B.将导体对折C.增大导体两端的电压 D.减小通过导体的电流作业布置:完成课后作业第3题板书设计15.1 电阻和变阻器电阻:导体对电流的作用。电阻的物理量符号:R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为 “Ω”常用单位:kΩ(千欧), MΩ(兆欧)1kΩ=103Ω 1MΩ=103 kΩ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有关,有的还与导体的温度有关【教学反思】本节教材以电阻概念的定义、电阻的大小和单位、常见的电阻器为核心展开,直接给出了电阻单位的名称、简称、符号,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深刻地理会了控制变量法的实质,在探究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依据问题设计电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创造了条件,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搭建了舞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