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追求职业成功 教学设计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第二版)》(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五 追求职业成功 教学设计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第二版)》(高教版)

资源简介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一、课程基本情况
专题名称 追求职业成功 授课课时 4
参考教材 黄必义《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程》
学情分析 学习基础:(1)知识和技能基础:已经接受过生涯规划方法、提升职业素质和求职就业技巧或训练。(2)情感和素养基础:学生们主观上认为生涯规划提升职业素质和对未来在职场发展有很大帮助,但进入真实职场该怎么做,才能算是合格的职业人,如何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做合格的职业人,才能立足未来还处于茫然状态,这就需要教师对准职场人士正确引导,适时激励。学生特点:(1)生源多样性,基础差异大,在教学中需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分层教育,对不同生源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2)学生基本上是2000年后出生的,学生有个性和自张,在学习中能发挥主体作用,有参与课堂的愿望,但是团队合作意识较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学习动力不足,需他人督促激励。(3)学生对公共课的课程学习重视度不够,表现了的学习行为也较为懒散。
设计依据 围绕“追求职业成功”这一问题,以做合格职业人为学习主线。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为思政要素,以“双师”结构的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为主体,以任课教师自编的“十三五”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为载体,借助于清华在线、超星学习通等信息化平台,形成了多样多元的教学模式,有效达到帮助学生掌握职业成功的条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做合格的职业人综的教学目标。
二、学习任务描述
1.顺利实现角色转换
2.用心做好第一份工作
3.做合格的职业人
4.迈上职业成功
三、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认识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区别,了解职业成功的标准
2.技能目标
掌握职业成功的条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做合格的职业人。
3.素质目标
树立追求卓越和职业成功的坚定信念。
4.思政目标
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自信心、事业心和良好的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及执行力。
四、单元教学内容设计
1、通过“追求职业成功”这一问题,以做合格职业人为学习主线,树立职业成功的坚定信念。
2、教学重点:
(1)实现职业角色的转换和做好上岗后第一份工作,做合格的职业人。
(2)养成好的工作习惯,正确看待职业成功。
3、教学难点:
(1)做好由“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2)珍惜工作岗位,争做“三好员工”,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4、思政映射与融入点:从职场典型人物入手,培养学生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做合合格职业人,增强追求卓越和职业成功的坚定信念。通过学生的考勤和参与度,注重强调课堂纪律,强化学生遵规守纪的意识。
5、预期成效:通过教学使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需要的技能,以胜任未来的工作。
五、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课程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拓展三个部分。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做合格职业人”为载体进行教学设计,完成材料收集、归类、分析、总结过程。课堂中采用在线教育平台等多种信息化手段辅助化解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六、单元教学策略设计
(一)教学模式设计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寓教于学、寓学于练、寓练于做,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责任意识,增强团队的合作精神,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
(二)教学方法设计
开展小组讨论教学、案例教学,引导文法、讲授法开展师生、生生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让学生边学边理解边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流程图
课前准备:提前布置任务,线上教师、学生交流。
课堂实施:开展师生、生生互动课堂教学,强化知识点学习。
课后拓展:线上资源拓展。
七、教学支持条件
1.师资条件:(1)授课教师执教能力要求:具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相关素质与要求,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应领域较高的操作技能。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学生沟通;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制定合理、可行的任务计划,能够正确、及时处理任务中遇到的问题;具有与企业交流、沟通和合作的能力;能够给予学生有效的技能操作和管理方法的咨询和指导。
(2)师资队伍配置:均为双师型教师。
2.信息化教学环境
手机教学软件、在线教育平台、教学资源库
信息化教学环境表
序号 教室名称 功 能 配置要求
设备名称 最少数量
1 多媒体教室 支持课件、影音、图像播放、实现无尘书写和无笔操作、实现课上学生互动拾音、对接线上平台等 多功能一体机 1
电子白板 1
吊麦 1
八、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手段(信息化技术应用等) 教学资源(包括思政元素等) 教学方法(行动导向等)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引入新知、布置任务 发放任务点 查找资讯 手机教学软件、在线教育平台、教学资源库 思政元素:你崇拜的人物及身边的榜样人物案例授课课件视频任务点 引导文法、案例分析、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学习通”实现了与学生的互动,“超星在线教育平台”、“教学资源库”则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及课后拓展。
线上学习与交流 引导 小组讨论
课堂实施 案例导入 教师提问:小陈该怎么办。 结合自身经验体会分享观点
(顺利完成角色转换)一、“学校人”和“职业人”的区别 (1)老师安排分组讨论一组讨论好学生的标准,一组讨论好员工的标准。(2)教师布置课堂活动:测试一下你的职业适应能力。(3)。头脑风暴:做好“职业人”的定位,实现角色转换,要特别重视? 学生分享观点。学生迅速做题,并计算出分数,了解自己的职业适应能力。学生感悟角色转换的重点。,
二、融入企业文化 教师案例分析《王翔》,播放视频《94后第一份工作最重要的是什么》再抛出《如何看待初入职场的女生》案例,引发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参与案例分析,观看视频,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体悟出尽快融入单位的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用心做好第一份工作)三、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 (1)教师案例分析《买土豆的故事》。(2)分组讨论:如何用心工作?请小组成员分享 学生分享观点。体验感悟。
(做合格的职业人)四、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教师案例分析《你怎么看老木匠的行为》,分组讨论“谈一谈职场中的好习惯”,让学生归纳总结出良好的习惯包括哪些习惯。并作自控能力测试。 学生积极参与,同时确立“我应该为我工作习惯负责”的态度。
五、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构建和谐的职场人际关系,结合课本谈一谈职场的禁忌。 学生首先聚焦正确处理职场人际关系的原则,生生互动,并进行深入探讨,职场人际交往的禁忌。
六、争当“三好员工” 教师提问,引发同学们的思考。进行分析总结。 结合自身经验体会争当三好的情绪反应。
(迈上职业成功)七、职业成功的标准 教师举例:身边有很多成功人士,你们衡量他们成功的标准是哪些标准为基础的。 参与活动,并联系生活决策的实际,探索成功的标准。
八、职业成功的条件 讨论:职业成功难不难?为什么?结合视频《尼克胡哲》谈职业成功的条件 通过案例思考职业成功的条件。
课后拓展 总结 点评
线上资源拓 引导 自学
九、单元考核评价
1.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以课程学习目标和思政目标为依据,以学生在学习与工作过程中的表现与成果为考核内容,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对各学习专题内容和思政考核成绩综合评定的方式。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方式,采用形式多样的考核办法。考核内容主要体现为能力本位的原则、实践性原则、实用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及可持续性原则。
主要有以下几个评价特点:
1.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学生线上线下实时互动
2.构建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主,教师的主导活动为辅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3.合理设置评价方式,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习评价权重设置
2.课前评价
课前评价(10%):线上平台布置学习任务及作业,视完成情况及质量打分。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分值 得分
网上任务点完成质量 不按时完成,质量差,效果差 1-3
按时完成,质量一般,效果一般 4-7
按时完成,效果好 8--10
3.课堂实施评价
课堂表现(40%):根据学生上课认真程度得分。学习态度端正者10分。回答问题参与互动加2分/次。
4.课后作业完成评价
期末考试+作业(50%)
十、教学效果与特色创新
1.思政教育效果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树立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 具备较好的岗位责任意识和工作适应能力,做合格职业人,追求职业成功。
2.信息化教学效果
通过将多种的信息化平台和手段融入课堂,提高了课堂管理效率、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大教师对学生学习跟踪、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3.特色创新
(1)课程理念先进,内容针对性强
课程突出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人文精神、工匠精神,强化就业权益保护,培养学生法制观念。
(2)课程教学形式多样,特色鲜明
课程采用“项目化”、“模块化”、“信息化”和“案例式”、“互动式”、“线上线下”双融合等教学方式,特色鲜明。针对课程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真正体现“做中学、做中教”。
2021年3月15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