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课件)高中物理实验(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课件)高中物理实验(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高中物理实验》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目录
01
02
03
04
实验仪器及步骤
数据分析及处理
误差分析及讨论
实验目的及原理
05
实验的典型例题
目录
CONTENTS
PART 01
实验目的及原理
实验目的
明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思路。
会结合已掌握的知识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不变量
掌握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
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实验原理
动量守恒定律: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0,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表达式:
实验思路:两个物体在发生碰撞时,作用时间很短。根据动量定理,它们的相互作用力很大。如果把这两个物体看作一个系统,那么,虽然物体还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外力的作用,但是有些力的矢量和为0,有些力与系统内两物体的相互作用力相比很小。因此,在可以忽略这些外力的情况下,碰撞满足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
实验原理
实验方案一: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本实验中,利用气垫导轨来减小摩擦力,利用光电计时器测量滑块碰撞前后的速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可以通过在滑块上添加已知质量的物块来改变碰撞物体的质量。
实验原理
实验方案一: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研究一:弹性碰撞。选取两个质量不同的滑块,在两个滑块相互碰撞的端面装上弹性碰撞架,滑块碰撞后随即分开
研究二:完全非弹性碰撞。在两个滑块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使两个滑块连成一体运动。如果在两个滑块的碰撞端分别贴上尼龙拉扣,碰撞时它们也会连成一体
实验原理
实验方案二:研究斜槽末端小球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研究情形:一般碰撞或近似的弹性碰撞
实验原理:将斜槽固定在铁架台上,使槽的末端水平。让一个质量较大的小球(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滚下,跟放在斜槽末端的另一个大小相同、质量较小的小球(被碰小球)发生正碰。
使入射小球从斜槽不同高度处滚下,测出两球的质量以及它们每次碰撞前后的速度,就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PART 02
实验仪器及步骤
实验仪器
滑块(带遮光片,2个)、游标卡尺、气垫导轨、光电门、天平、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等。
实验方案一: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实验方案二:研究斜槽末端小球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小球(2个)、斜槽、天平、重垂线、复写纸、白纸、刻度尺等
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安装好气垫导轨和光电门,调节气垫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
实验方案一: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2.测得A和B两滑块上遮光片的宽度均为d
3.测得A、B两滑块(包含遮光片)的质量m1、m2
4.向气垫导轨通入压缩空气
实验步骤
研究一:弹性碰撞
实验方案一: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5.在两个滑块(质量接近)相互碰撞的端面装上弹性碰撞架。
6.利用气垫导轨左右的弹射装置,使滑块A、B分别向右和向左运动,测出滑块A、B在碰撞前经过光电门过程中挡光时间分别为Δt1和Δt2。
7.观察发现滑块A、B碰撞后弹开向相反方向运动,测出滑块A、B在碰撞前经过光电门过程中挡光时间分别为Δt1’和Δt2’。
8.将数据填入设计好的表格,计算验证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
实验步骤
研究二:完全非弹性碰撞
实验方案一: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9.在两个滑块(B的质量大于A的质量)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使两个滑块连成一体运动。
10.利用气垫导轨左右的弹射装置,使滑块A、B分别向右和向左运动,测出滑块A、B在碰撞前经过光电门过程中挡光时间分别为Δt1和Δt2。
11.观察发现滑块A、B碰撞后通过粘合在一起运动,运动方向与滑块B碰撞前运动方向相同,此后滑块A再次经过光电门时挡光时间为Δt。
12.将数据填入设计好的表格,计算验证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
实验步骤
实验方案二:研究斜槽末端小球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1.按照如图所示安装实验装置,保证槽的末端水平
2.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3.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位置B,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步骤1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实验步骤
实验方案二:研究斜槽末端小球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4.记录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点O,测出碰撞前后两小球的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P、N与O的距离分别为x1、x2、x3
5.设计表格,记录测量数据分析计算。
6.若两球碰撞时的动量守恒,应满足的关系式:
注意事项
实验方案一: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调整气垫导轨时,注意利用水平仪确保导轨保持水平.
实验前将气垫导轨进行更好的维护,提高平滑度,减少对滑块运动的影响
注意事项
入射球的质量必须大于出射球的质量,两球的半径应相等.
安装仪器时,应使斜面末端保持水平,并使两球的球心等高,且发生正面碰撞.
入射球每次从同一位置滚下.
找小球落地点时,一定要重复多次,找出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其方法是用尽可能小的圆将落点圈在圆内,其圆心就是落点的平均位置.
实验方案二:研究斜槽末端小球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PART 03
数据分析及处理
数据处理及分析
碰撞前 碰撞后 质量 mA mB mA mB
时间 Δt1 Δt2 Δt1’ Δt2’
速度 vA vB vA vB
mv
【数据记录】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研究一:弹性碰撞 挡板d=________;
数据处理及分析
碰撞前 碰撞后 质量 mA mB mA mB
时间 Δt1 Δt2 Δt 速度 vA vB v mv 【数据记录】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研究二:完全非弹性碰撞 挡板d=________;
数据处理及分析
【数据记录】研究斜槽末端小球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实验结论】:若在实验误差范围内,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可验证动量守恒
纸带黏贴处
【数据处理】:
PART 04
误差分析及讨论
问题讨论及误差分析
误差分析:本实验中产生的误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实验方案一: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气垫导轨无法调到完全水平,使实验存在误差。 导轨存在一定的摩擦力,影响实验数据。 滑块质量测量不够精确。 光电门测量的是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不够精确。 计算时取有效数字造成误差。
实验方案二:研究斜槽末端小球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装置本身是否符合要求,即碰撞是否为一维碰撞。实验是否满足动量守恒条件。如斜槽末端切线方向是否水平。
偶然误差主要来源于质量和速度的测量。
减小偶然误差的做法:实验过程保证碰撞为一维碰撞,且尽量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少偶然误差
PART 05
实验的典型例题
【例题1】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光电门1、2与数字计时器相连并固定在气垫导轨上,两个滑块A、B(包含挡光片)质量分别为m1、m2。
(1)在调节装置时,启动充气机,经过调整
后,将滑块A轻放在气垫导轨上任何位置都
能_______,则气垫导轨已调至水平。
(2)本实验_______(“需要”或“不需要”)
测量遮光条的宽度。
(3)两滑块A、B从光电门1、2的外侧匀速相向运动,在两光电门中间发生碰撞,运动到气垫导轨一端时立刻被锁定。实验中光电门1记录挡光时间为Δt1,光电门2记录三次挡光时间依次为Δt2、Δt3、Δt4。已知两滑块上的遮光片宽度相同,若滑块A和B在碰撞的过程中动量守恒,则应该满足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用已知物理量和测量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实验的典型例题
静止
不需要
【例题2】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通过质量分别为mA,mB半径相同的
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三个落地点。
(1)找出各落地点的平均位置,并在如图中读出OP=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mA>mB,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则由图可以判断出R是________球的落地点,P是________球的落地点。
(3)用题中的字母写出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的典型例题
13.0cm(12.8cm 13.2cm)
B
A
mA OQ=mA OP+mB OR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