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物学高考备考教案第五章 基因的传递规律课时1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师尊享·命题分析课标要求 核心考点 五年考情 核心素养对接1.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2.模拟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 基因的分离定律 2022:浙江6月T9和 、全国卷甲 、 浙江1月T10; 2021:湖北T4和T18、全国卷甲 、北京 、浙江1月T19; 2020:海南T20、全国卷Ⅰ 、浙江7月T18和 、浙江1月T18、江苏T7; 2019:海南T18、全国卷Ⅱ 、全国卷Ⅲ 和T32; 2018:浙江4月T5、天津T6、江苏T6、浙江11月T15 1.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基因的分离定律。 2.科学思维——归纳与演绎:解释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总结分离定律的实质。 3.科学探究——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分析: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分析杂交实验命题分析预测 1.本部分内容是高考的核心考点之一,主要考查考生运用分离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性状显隐性的判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基因型和表型的判断、遗传实验设计等。 2.预测2024年高考可能将本部分内容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变异等结合,通过设置新情境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知识导图 教材读薄教材帮 读透教材 融会贯通知识整合 教材读厚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杂交操作流程[必修2 P2“相关信息”](1)玉米为雌雄同株且为单性花,既可以进行自交,也可以进行杂交。玉米为单性花,故授粉前一般不用去雄,只需套袋(此为玉米作为经典实验材料的优点)。(2)结合玉米花序与受粉方式模式图,当间行种植时,两种基因型玉米受粉的组合方式有四种,即♀ ♂ 、♀ ♂ 、♀ ♂ 、♀ ♂ 。(假设植株 基因型为 ,植株 基因型为 )(3)科学的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与交配方式有关的概念及其应用杂交 概念 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应用 ①将不同优良性状集于一体,获得新品种;②通过后代性状比,判断显隐性自交 概念 同一个体或基因型相同的个体间交配应用 ①不断提高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②用于植物纯合子和杂合子的鉴定测交 概念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应用 ①测定 的基因型,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②高等动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正交和反交 概念 正交和反交是一对相对概念,若正交为♂ (性状)×♀ (性状),则反交为♂ (性状)×♀ (性状),反之亦然应用 ①常用于判断待测性状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②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回交 概念 杂种子一代与两个亲本中的任一个进行交配应用 ①与隐性亲本回交,检测子一代基因型;②在育种中,加强杂种个体的某一亲本的性状表现自由交配 概念 又称随机交配,指群体中的个体随机进行交配,基因型相同和不同的个体之间都可进行交配应用3.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1)细胞学基础(如图所示):(2)解读基因类概念4.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实验原理: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 雌、雄生殖器官 ,甲、乙内的彩球分别代表 雌、雄配子 ,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 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2)实验注意问题:①要 随机 抓取,且抓完一次将小球放回原小桶并摇匀。②重复的次数足够多。两个小桶内的彩球数量可以不相等,但每个小桶内两种颜色的小球数量必须相等。(3)结果与结论: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 ,彩球代表的显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 。知识活用 教材读活情境应用本来开白花的花卉,偶然出现了开紫花(显性突变)的植株,怎样获得开紫花的纯种呢?提示 方法一:用紫花植株的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保留紫花的品种。方法二:让该紫花植株连续自交,直到后代不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深度思考1. 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出现了哪些交配类型?提示 进行的交配类型有杂交(如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交配)、自交( 与 交配)与测交( 与矮茎豌豆交配)。2. 为什么测交必须让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提示 因为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通过分析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即可推知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3. 杂合子 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吗?提示 基因型为 的杂合子产生的雌配子有两种 或产生的雄配子有两种 ,但一般情况下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远远多于雌配子数。4. 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 性状分离比的条件是什么?提示 (1)不同类型配子生活力相同。(2)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3)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同。(4)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为完全显性。(5)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6)性状表现不受特殊环境影响。5. “演绎推理”和“验证假说”中均涉及“测交”,二者有何不同?提示 “演绎推理”强调“设计”测交实验,即理论推导,而“验证假说”强调“实施”测交实验,即通过实验对演绎推理的结论进行验证。6. 番茄中红果(R)对黄果 为显性,甲番茄结红果,乙番茄结黄果。将甲 的花粉涂在乙 的雌蕊的柱头上,母本植株结出什么颜色的果实 这与孟德尔遗传规律是否矛盾 为什么 提示 黄色。不矛盾。母本乙(黄色 )番茄植株上所结番茄的种子的基因型为 ,但果皮是由母本乙的花中的子房壁发育而来的,它的基因型为 ,故果皮为黄色。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7. 若以小鼠为实验材料采用测交法验证分离定律,该小鼠生出两只颜色不同的后代,能否验证分离定律,为什么?提示 不能。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目太少,偶然性太大。8. 高茎 豌豆自交后代共收获16粒种子,前15粒表现为高茎,第16粒表现如何?为高茎的可能性是多少?提示 第16粒种子可能表现高茎,也可能表现矮茎。第16粒种子是高茎的可能性是 。基础自测1. 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 )2. 产生雌、雄配子的比例为 ,此比例为雌、雄配子的数量之比。( × )3. 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比为 属于观察现象阶段。( √ )4.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 )5. 的表型比例为 的结果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 )6. 基因分离定律中“分离”指的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 √ )7. 因为 出现了性状分离,所以该实验能否定融合遗传。( √ )8. 孟德尔首先提出假说,并据此开展豌豆杂交实验并设计测交实验进行演绎。( × )9.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若将甲小桶内的彩球上的标记改为 和 ,其余不变,乙小桶不做改变,此时分别从甲、乙两个小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进行组合可以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高考帮 研透高考 明确方向命题点1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1. [2022浙江1月]孟德尔杂交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选择了严格自花受粉的豌豆作为材料。自然条件下豌豆大多数是纯合子,主要原因是( D )A. 杂合子豌豆的繁殖能力低 B. 豌豆的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C. 豌豆的性状大多数是隐性性状 D. 豌豆连续自交,杂合子比例逐渐减小[解析] 自然条件下豌豆大多数是纯合子,原因是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和闭花受粉植物,受粉时没有外来花粉的干扰,便于形成纯种,因此杂合豌豆植株连续自交,纯合子所占比例逐渐增大,D符合题意。命题拓展[设问拓展型] (1) 选择用豌豆做实验材料是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 自然状态下豌豆既能自花传粉又能闭花受粉是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之一B. 孟德尔选用山柳菊进行杂交实验并没有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山柳菊有时进行无性生殖C. 豌豆和山柳菊都具有易于区分且可连续观察的相对性状D.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实验,而山柳菊花小,难以做人工杂交实验[解析] 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条件下只能进行自交,A正确;孟德尔选用山柳菊进行杂交实验并没有获得成功,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山柳菊有时进行有性生殖,有时进行无性生殖,而遗传规律只适用于有性生殖,B正确;山柳菊没有既容易区分又可以连续观察的相对性状,C错误;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实验,而山柳菊花小,难以做人工杂交实验,D正确。(2)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是自花传粉植物。袁隆平等人发现了花粉败育的野生稻,为杂交水稻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打开了突破口。雄性不育系做母本对培育杂交水稻的意义是水稻为两性花,进行杂交时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而水稻的花很多且比较小。如果用雄性不育的水稻做母本,就可以省掉去雄操作,提高了杂交育种的效率。2. [2022湖南二模]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 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是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B. 杂交实验时应去除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C. 进行测交实验是假说—演绎法的演绎推理过程D.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假说的内容[解析] 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是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A正确;杂交实验时应去除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B正确;进行测交实验是假说—演绎法的实验验证过程,C错误;“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假说的内容,D正确。命题点2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验证3. [2022郑州检测]水稻的非糯性(W)对糯性 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橙红色; 基因可用红色荧光标记, 基因可用绿色荧光标记。现将纯种非糯性与糯性水稻杂交,下列现象最能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 )A. 观察 未成熟花药中的细胞,发现2个红色荧光点和2个绿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B. 将 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发现蓝黑色花粉:橙红色花粉C. 对 植株进行测交,后代表现为糯性:非糯性D. 植株自交,后代表现为糯性:非糯性[解析] 纯种非糯性与糯性水稻杂交, 的基因型为 ,则未成熟花药中,发现2个红色荧光点和2个绿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是因为染色体已经发生了复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移向细胞两极。这是基因的分离定律最直接的证据,A正确。将 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发现蓝黑色花粉:橙红色花粉 ;对 植株进行测交,后代表现为糯性:非糯性 ; 植株自交,后代表现为糯性:非糯性 ,这些都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但都是间接证明,直接证明分离定律实质的现象应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这三项都不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B、C、D错误。4. [2019全国卷Ⅲ,9分]玉米是一种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可作为研究遗传规律的实验材料。玉米籽粒的饱满与凹陷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1) 在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中,杂合子通常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解析] 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通常情况下,这对等位基因具有完全显性关系,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2) 现有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一些饱满的玉米籽粒和一些凹陷的玉米籽粒,若要用这两种玉米籽粒为材料验证分离定律,写出两种验证思路及预期结果。[答案]①让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 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②让籽粒饱满的玉米和籽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 表现两种性状,且表型比例为 ,则可验证分离定律。(其他答案合理也可)[解析] 已知玉米籽粒的饱满与凹陷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要用饱满的玉米籽粒和凹陷的玉米籽粒为材料验证分离定律,可用自交、杂交或测交的方法,只要后代出现 或 的表型比例,则可验证分离定律。①让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 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②让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 自交,得到 ,若 中出现 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③让籽粒饱满的玉米和籽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 都表现一种性状,再用 自交,得到 ,若 中出现 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④让籽粒饱满的玉米和籽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 表现两种性状,且表型比例为 ,则可验证分离定律。通性通法 四法验证基因分离定律(1)自交法(2)测交法(3)花粉鉴定法(4)单倍体育种法命题点3 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5. [2018江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 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 C )A. 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B. 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C. 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D. 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解析] 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不满足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这一条件,则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 的性状分离比,C符合题意。6. [2023淮南模拟]小鼠的正常体型对矮小体型为显性,分别受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 、 控制。小鼠体型遗传过程中,有一种有趣的“基因印迹”现象,来自某一亲本的基因 被“印迹”而不能表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A. 正常体型小鼠和矮小体型小鼠均可能是杂合子B. 基因型为 的雌雄小鼠交配,子代性状分离比为C. 若亲本基因型均为 ,则可通过与基因型为 的小鼠交配,判断被“印迹”基因 来自哪个亲本D. 若“印迹”基因 来自母本,母本不一定是正常体型小鼠[解析] 若小鼠的基因型为 ,且来自某一亲本的基因 被“印迹”而不能表达,则表型为矮小体型,所以正常体型小鼠和矮小体型小鼠均可能是杂合子,A正确;基因型为 的雌雄小鼠交配,只有不发生“基因印迹”现象时,子代性状分离比才为 ,B错误;亲本基因型均为 时,可通过与基因型为 的小鼠交配,判断被“印迹”基因 来自哪个亲本,即交配后代都是矮小体型小鼠的那个亲本基因 被“印迹”,C正确;若“印迹”基因 来自母本,母本不一定是正常体型小鼠,也可能是矮小体型小鼠(基因型为 ),D正确。教师尊享·备课题组1. [2020海南]直翅果蝇经紫外线照射后出现一种突变体,表型为翻翅,已知直翅和翻翅这对相对性状为完全显性,其控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翻翅基因纯合致死(胚胎期)。选择翻翅个体进行交配, 中翻翅和直翅个体的数量比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A. 紫外线照射使果蝇的直翅基因结构发生了改变B. 果蝇的翻翅对直翅为显性C. 中翻翅基因频率为D. 果蝇自由交配, 中直翅个体所占比例为[解析] 紫外线照射使果蝇的直翅基因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新的等位基因,A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选择翻翅个体进行交配, 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翻翅为显性性状,直翅为隐性性状,B正确;假设控制果蝇翻翅、直翅的基因分别为 、 , 中 所占的比例为 , 所占的比例为 , 的基因频率为 ,C正确; 中 的基因频率为 , 的基因频率为 ,由于翻翅基因纯合致死(胚胎期),故 中直翅个体 所占的比例为 ,D错误。2. [2020浙江1月]若马的毛色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棕色马与白色马交配, 均为淡棕色马, 随机交配, 中棕色马 淡棕色马 白色马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 马的毛色性状中,棕色对白色为完全显性B. 中出现棕色、淡棕色和白色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 中相同毛色的雌雄马交配,其子代中雌性棕色马所占的比例为D. 中淡棕色马与棕色马交配,其子代基因型的比例与表型的比例相同[解析] 依据题意可知,马的毛色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棕色马与白色马交配, 均为淡棕色马,说明棕色对白色为不完全显性,A错误;马的毛色遗传仅涉及一对等位基因,不会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假设相关基因用 、 表示, 中相同毛色的雌雄马交配,即 、 、 ,其后代中棕色马 占 ,因此子代中雌性棕色马所占的比例为 ,C错误; 中淡棕色马 与棕色马 交配,其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表型及比例为棕色马 淡棕色马 ,D正确。3. [全国卷Ⅰ,12分]某种羊的性别决定为 型。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 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1) 公羊中基因型为 或 的表现为有角, 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 的表现为有角, 或 无角。若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则理论上,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型及其比例为 ;公羊的表型及其比例为 。[解析] 根据题中已知条件,交配的公羊和母羊均为杂合子,则子代的基因型为 ,已知母羊中基因型为 的表现为有角, 或 无角,则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型及比例为有角 无角 ;公羊中基因型为 或 的表现为有角, 无角,则子一代群体中公羊的表型及比例为有角 无角 。(2) 某同学为了确定 是位于 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 白毛 ,我们认为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 是位于 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若白毛个体全为雄性,则说明 是位于 染色体上;若白毛个体中雄性 雌性 ,则说明 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解析] 若 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白毛个体中雌雄比例为 ;若 位于 染色体上,则子二代的基因型为 、 、 、 ,其中白色个体均为雄性。(3) 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 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 )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3种;当其仅位于 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5种;当其位于 和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如图所示),基因型有7种。[解析] 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 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 )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其基因型有 、 、 种;当其仅位于 染色体上时,其基因型有 、 、 、 、 ,共5种;当其位于 和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其基因型有 、 、 、 、 、 、 ,共7种。作业帮 练透好题 精准分层基础过关1. 下列关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 豌豆是一种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B. 孟德尔研究的豌豆花是两性花,杂交时要去除雄蕊C. 孟德尔在豌豆花成熟后进行去雄和人工异花传粉,实现亲本的杂交D. 对豌豆花进行去雄和人工异花传粉处理后,均需要进行套袋处理[解析] 豌豆是一种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自花传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因此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A正确;孟德尔研究的豌豆花是两性花,杂交时要在花蕾期去除母本的雄蕊,待去雄花的雌蕊成熟后再进行人工异花传粉,实现亲本的杂交,B正确、C错误;为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对豌豆花去雄后需要进行套袋处理,人工异花传粉处理后,也需要进行套袋处理,D正确。2. [2023上饶模拟]如图为花的传粉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 由图可知,该花属于两性花B. 图中①②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C. 由③组成的花冠鲜艳美丽,是花的主要结构D. 图中所示的传粉方式属于异花传粉[解析] 由图可知,该花具有雄蕊和雌蕊,属于两性花,A正确;图中①是花药,含有雄配子,②为子房,内含卵细胞,二者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B正确;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C错误;图中所示的传粉方式属于异花传粉,D正确。3. [2023辽宁名校检测]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 在实验过程中,“ 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假说内容B. 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 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型,且比例接近 ”C. 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 的表型否定了融合遗传D. 大豆、果蝇、大肠杆菌的遗传可遵循分离定律[解析]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过程中,提出的假说的内容之一是: 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A正确;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如果假说是正确的, 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型,且比例接近 ,B正确;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 的表型与亲本之一相同,而不是介于两亲本之间,这否定了融合遗传,C正确;大豆和果蝇属于真核生物,可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因此可遵循分离定律,而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因此其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D错误。4. [2022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联考]豌豆和玉米是遗传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材料,下列有关它们共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 豌豆和玉米均为两性植物,进行杂交实验都要去雄→套袋→授粉→套袋B. 豌豆和玉米均具有一些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便于区分观察C. 豌豆和玉米的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D. 豌豆和玉米产生的后代数量多,统计更准确[解析] 玉米也是两性植物,但雌雄同株异花,故进行杂交实验一般不需要去雄,A错误;豌豆和玉米均具有一些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产生的后代数量多等特点,这些特点都有利于遗传统计和分析,B、C、D正确。5. 下列遗传实例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 C )A. 某非糯性水稻产生的花粉既有糯性的又有非糯性的B. 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子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C. 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正常的女儿和一个色盲的儿子D. 纯合红花植株和同种纯合白花植株杂交,所得 的花色表现为粉红花[解析] 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某非糯性水稻产生的花粉既有糯性的又有非糯性的,不属于性状分离现象,A错误;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子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不属于性状分离,B错误;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正常的女儿和一个色盲的儿子,亲本只有一种表型,后代出现不同的表型,这属于性状分离现象,C正确;纯合红花和纯合白花植株杂交,所得 的花色表现为粉红花,属于不完全显性,不属于性状分离,D错误。6. 下列关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 若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不完全显性, 自交子代将不出现等位基因分离B. 若 产生的两种雄配子存活率不同,则子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C. 测交子代表型及比例能反映 配子的种类和比例D. 将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间行种植,自然条件下即可完成杂交[解析] 若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不完全显性, 自交子代也会出现等位基因分离,A错误;若 产生的两种雄配子存活率不同,则子代也会出现性状分离,只是分离比会发生改变,B错误;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故将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间行种植,自然条件下只能自交,D错误。7. 下列有关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C )①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②基因型相同,表型一定相同 ③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④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等位基因 ⑤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相对性状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④⑤[解析]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才是显性性状,并不是纯合子杂交的后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如基因型均为 的个体杂交,子一代基因型为 ,子一代 表现出来的性状并不是显性性状,①错误;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相同,表型不一定相同,②错误。思维提升遗传学有关概念间的关系8. [2021浙江6月]某同学用红色豆子(代表基因 )和白色豆子(代表基因 )建立人群中某显性遗传病的遗传模型,向甲、乙两个容器均放入10颗红色豆子和40颗白色豆子,随机从每个容器内取出一颗豆子放在一起并记录,再将豆子放回各自的容器中并摇匀,重复100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 该实验模拟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B. 重复100次实验后, 组合约为C. 甲容器模拟的可能是该病占 的男性群体D. 乙容器中的豆子数模拟亲代的等位基因数[解析] 该实验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不能模拟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A错误;重复100次实验后, 组合的概率约为 ,B错误;根据甲容器中不同颜色豆子的数量可知 的基因频率为 , 的基因频率为 ,结合题中信息可知,健康男性 所占的比例为 ,则患病男性所占的比例为 ,即 ,C正确;乙容器中的豆子数模拟的是亲代产生的配子数,D错误。能力提升一、选择题9. [2023安阳检测]孟德尔利用纯种的高茎豌豆 和矮茎豌豆 进行杂交实验,提出了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 豌豆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不同不会影响后代的分离比B. 豌豆植株数量的多少会对分离比的统计结果产生影响C. 在进行测交实验时,雌雄个体都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D. 不能用显微镜观察 豌豆产生的含有 和 的两种花粉来验证分离定律[解析] 豌豆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不同,但每种配子的比例相同,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故不会影响后代的分离比,A正确;性状分离比是大量数据统计的结果,故 豌豆植株数量的多少会对分离比的统计结果产生影响,B正确;在进行测交实验时,有一个个体是隐性纯合子,不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C错误;含 、 的花粉没有明显的区别,故不能用显微镜观察 豌豆产生的含有 和 的两种花粉来验证分离定律,D正确。10. [2023济宁质检]控制果蝇复眼有无的基因 、 位于4号染色体。只含有一条4号染色体的果蝇(单体)可存活并产生后代。一只正常隐性无复眼果蝇与一只单体有复眼果蝇杂交。下列数量关系不符合 的是( A )A. 亲代果蝇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B. 子代中雌果蝇与雄果蝇的数量C. 子代中无复眼果蝇与有复眼果蝇的数量D. 子代中单体果蝇与正常果蝇的数量[解析] 亲代果蝇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符合 ,一般来说,雄配子的数量要远远大于雌配子的数量,A错误;子代中雌果蝇与雄果蝇的数量符合 ,B正确;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子代中无复眼果蝇与有复眼果蝇的数量符合 ,C正确;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单体果蝇与正常果蝇的数量符合 ,D正确。11. [2023河南名校联考]遗传学实验中常用到正反交的方法,指在某一杂交之后,把先前用作母本的作为父本,先前用作父本的作为母本来进行的杂交。下列具有不同性状的两个亲本正反交结果一定相同的是( C )A. 线粒体基因控制的性状B. 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基因控制的性状C. 豌豆的高茎与矮茎D. 果蝇的红眼、白眼性状[解析] 线粒体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时表现为母系遗传的特点,即后代表型与母本相同,故正反交结果一般不同,A错误;对于 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具有不同性状的两个亲本正反交结果不一定相同,如若显性性状个体为杂合子,正交: 、 、 、 ,反交: 、 ,可见该组正反交结果不一致,B错误;豌豆控制高茎与矮茎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正反交结果一致,C正确;果蝇控制红眼、白眼性状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正反交结果不一致,D错误。12. [2023成都联考]以植物为实验材料,在无致死现象且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下列关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其证明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B. 让 进行自交,若子代出现 的性状分离比,则能证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C. 让 进行测交,若子代出现 的表型比,则能证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D. 对所有植物而言,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都只能间接证明,不能直接观察证明[解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A正确; 自交,子代出现 的性状分离比,原因是 产生两种 的雌配子,两种 的雄配子,且随机结合,因而测交能证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B正确; 产生两种 的配子,隐性个体产生一种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因而测交能证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C正确;有些植物花粉可用碘液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D错误。13. 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种子和花粉中均含有淀粉,其中非糯性水稻的种子和花粉中含直链淀粉,直链淀粉遇碘液呈蓝黑色;糯性水稻的种子和花粉中含支链淀粉,支链淀粉遇碘液呈橙红色。现让纯合非糯性水稻和纯合糯性水稻杂交,获得 。下列做法和现象不能证明控制糯性和非糯性的基因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的是( D )A. 取 的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半数呈蓝黑色,半数呈橙红色B. 让 自交,所得种子用碘液染色,有 呈蓝黑色, 呈橙红色C. 让 作母本进行测交,所得种子用碘液染色,有半数呈蓝黑色,半数呈橙红色D. 对 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让得到的单倍体自交,再将获得的种子用碘液染色,有半数呈蓝黑色,半数呈橙红色[解析] 让纯合非糯性水稻和纯合糯性水稻杂交,获得的 为杂合子。取 的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半数呈蓝黑色,半数呈橙红色,说明杂合子能产生两种配子,可证明控制糯性和非糯性的基因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A正确。让 自交,所得种子用碘液染色,有 呈蓝黑色, 呈橙红色,性状分离比为 ,可证明控制糯性和非糯性的基因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B正确。让 作母本进行测交,所得种子用碘液染色,有半数呈蓝黑色,半数呈橙红色,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为 ,可证明控制糯性和非糯性的基因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C正确。对 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不能进行自交获得种子,D错误。二、非选择题14. [13分]水稻花为两性花,风媒传粉,花小,杂交育种工作量巨大。水稻的叶鞘颜色受一对遗传因子 、 控制,且A对 为完全显性。现有紫叶鞘(甲)和绿叶鞘(乙)两个纯系水稻品种,将甲、乙两种水稻间行种植。请回答:(1) 若要获得甲品种为父本、乙品种为母本的杂交种子,需对母本植株进行(人工)去雄并套袋(操作),待父本植株花粉成熟后人工传粉并进行套袋隔离。种子成熟后收获乙(填“甲”或“乙”)品种植株上结的种子即为杂交种子。播种这些种子所得的幼苗表型应只有1种,若某次实验的幼苗中出现了不同表型,原因可能是(不考虑可遗传变异)操作失误(如没有全部套袋隔离、母本去雄不彻底等),导致母本发生部分自交。[解析] 若要获得甲品种为父本、乙品种为母本的杂交种子,需对母本植株进行(人工)去雄并套袋隔离,待父本植株花粉成熟后人工传粉并进行套袋隔离。种子成熟后收获乙品种植株(母本)上结的种子即为杂交种子。播种这些种子所得的幼苗表型应只有1种,若某次实验的幼苗中出现了不同表型,原因可能是操作失误(如没有全部套袋隔离、母本去雄不彻底等),导致母本发生了部分自交。(2) 若间行种植后自然生长,待种子成熟后,收获乙品种植株上的种子播种,长出的幼苗出现紫叶鞘和绿叶鞘2种表型。[解析] 水稻花为两性花,风媒传粉,若间行种植后自然生长,则可发生自交,也可发生杂交。假设紫叶鞘为隐性性状,则种子成熟后,收获乙品种植株上的种子播种,长出的幼苗将只会出现绿叶鞘,与题意不符,故紫叶鞘不是隐性性状,而是显性性状,绿叶鞘幼苗是乙品种植株的自交后代。① 由上述可知,紫叶鞘; 绿叶鞘; 如图所示是显性性状, (性状)幼苗是乙品种植株的自交后代,请用遗传图解解释你的判断。② 由于甲、乙两品种各有一些不同的优良性状,研究者欲以此为基础培育优良杂种水稻。请你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案实现甲、乙两品种间的杂交,获得杂种植株。你的方案是:将甲、乙两品种间行种植,令其自然传粉,收获乙品种植株上的种子并种植,在苗期根据叶鞘颜色选苗,保留紫叶鞘幼苗即为杂种植株。微专题3 基因分离定律的重点题型专题帮 聚焦重难 专项突破题型1 性状显隐性的判断题型攻略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性状(1)根据 性状分离比(2)根据子一代性状2.实验法判断显隐性性状3.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显隐性性状题型训练1. [海南高考]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 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B. 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C. 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D. 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解析] 若黑色为隐性,黑色个体交配后代也均为黑色,A错误;在平衡种群中,子代性状与基因频率密切相关,何种性状的子代多由基因频率和显性性状共同决定,B错误;若显隐性基因频率相等,则隐性性状的基因型频率为 ,其他为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因此该种群栗色和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时,显隐性基因的频率不等,C正确;若这对栗色个体为显性纯合子,子代也全部为栗色,D错误。2. [2022洛阳一模]水稻的多粒和少粒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多粒植株甲和少粒植株乙,为了判断多粒和少粒的显隐性关系,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让甲和乙分别自交,方案二让甲与乙杂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 若方案一的子代有一方发生性状分离,则发生性状分离的亲本为显性性状B. 若方案一的子代均未发生性状分离,则让二者子代进行杂交可判断性状显隐性C. 若方案二的子代只出现一种表型,则出现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D. 若方案二的子代出现两种表型,则让子代两种个体继续杂交可判断性状显隐性[解析] 方案一甲与乙分别自交有一方发生性状分离,则出现性状分离的一方为杂合子,则该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A正确;方案一甲与乙分别自交,子代均未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甲乙均为纯合子,二者子代进行杂交,子二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B正确;方案二甲与乙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表型,说明甲与乙都是纯合子,则 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C正确;方案二甲与乙杂交后代出现两种表型,说明甲乙中有一方为杂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甲与乙的子代继续杂交依然无法判断显隐性,D错误。题型2 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题型攻略1.自交法:此法主要用于植物,而且是最简便的方法。2.测交法:若待测对象为显性雄性动物,注意让其与多个隐性雌性个体交配,以产生更多的后代,使结果更有说服力。3.单倍体育种法:此法只适用于植物。4.花粉鉴定法:适用于一些特殊的植物。题型训练3. [2019全国卷Ⅱ]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①让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B )A. ①或② B. ①或④ C. ②或③ D. ③或④[解析] 让全缘叶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植株甲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出的为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①正确;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说明双亲既可能是显性纯合子,也可能是隐性纯合子,或者是双亲均表现为显性性状,其中一个为杂合子,另一个为显性纯合子,因此不能判断植株甲为杂合子,②错误;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 ,只能说明一个亲本为杂合子,另一个亲本为隐性纯合子,但无法判断谁是杂合子、谁是纯合子,③错误;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 ,说明植株甲与另一全缘叶植株均为杂合子,④正确。综上分析,B正确。命题拓展[设问拓展型] 某种植物的全缘叶对羽裂叶为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同学用该植物进行了下列4组实验,其中能体现性状分离现象的是( D )A. 纯种全缘叶与纯种全缘叶杂交,后代均为全缘叶B. 纯种全缘叶与纯种羽裂叶杂交,后代均为全缘叶C. 杂种全缘叶与纯种羽裂叶杂交,后代出现全缘叶和羽裂叶D. 杂种全缘叶自交,后代同时出现全缘叶和羽裂叶[解析] 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纯种全缘叶与纯种全缘叶杂交,后代均为全缘叶,不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A不符合题意;纯种全缘叶与纯种羽裂叶杂交,后代只出现全缘叶,不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B不符合题意;杂种全缘叶与纯种羽裂叶杂交,后代出现全缘叶和羽裂叶,但不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C不符合题意;亲本是杂种全缘叶,自交后代既有全缘叶也有羽裂叶,符合性状分离概念,D符合题意。4. [2022浙江6月]番茄的紫茎对绿茎为完全显性。欲判断一株紫茎番茄是否为纯合子,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C )A. 让该紫茎番茄自交 B. 与绿茎番茄杂交C. 与纯合紫茎番茄杂交 D. 与杂合紫茎番茄杂交[解析] 纯合子自交子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子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可行。该紫茎番茄与绿茎番茄杂交,如果后代出现绿茎番茄,则该紫茎番茄为杂合子;如果后代都是紫茎番茄,则该紫茎番茄为纯合子, 可行。待测紫茎番茄不管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与纯合紫茎番茄杂交,子代都只有显性个体, 不可行。该紫茎番茄与杂合紫茎番茄杂交,如果后代出现绿茎番茄,则该紫茎番茄为杂合子;如果后代都是紫茎番茄,则该紫茎番茄为纯合子, 可行。题型3 基因型与表型的推断题型攻略1.已知亲代的基因型,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型亲本 子代基因型 子代表型全为显性全为显性全为显性显性:隐性显性:隐性全为隐性2.已知表型,推断基因型与表型(相关基因用 、 表示)(1)基因填充法:先根据亲代表型写出能确定的基因,如显性亲本的基因型可用 _来表示,那么隐性亲本的基因型只有一种 ,再根据子代中的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可推出亲代中未知的基因。(2)隐性纯合突破法:子代中存在的隐性个体往往是逆推过程的突破口,因为隐性个体是纯合子 ,所以亲本基因型中必然都有 基因,然后再根据亲本的表型进一步判断。(3)表型比例推断法:子代表型 亲本基因型组合 亲本表型全是显性 _ _ 亲本中一定有一个是显性纯合子全是隐性 双亲均为隐性纯合子显性:隐性 亲本一方为显性杂合子,一方为隐性纯合子显性:隐性 双亲均为显性杂合子题型训练5. [2021湖北]浅浅的小酒窝,笑起来像花儿一样美。酒窝是由人类常染色体的单基因所决定,属于显性遗传。甲、乙分别代表有、无酒窝的男性,丙、丁分别代表有、无酒窝的女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 若甲与丙结婚,生出的孩子一定都有酒窝B. 若乙与丁结婚,生出的所有孩子都无酒窝C. 若乙与丙结婚,生出的孩子有酒窝的概率为D. 若甲与丁结婚,生出一个无酒窝的男孩,则甲的基因型可能是纯合的[解析] 由题意可知,酒窝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甲、丙有酒窝,二者可能为显性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若甲与丙均为杂合子,二者婚配所生孩子有可能无酒窝,A错误。乙与丁都无酒窝,二者均为隐性纯合子,乙、丁婚配,所生孩子都无酒窝,B正确。由于丙的基因型不能确定,故乙与丙结婚,生出有酒窝孩子的概率无法确定,C错误。若甲与丁结婚,生出一个无酒窝的男孩,说明甲为杂合子,D错误。6. [2021浙江1月]某种小鼠的毛色受 (黄色)、 (鼠色)、 (黑色)3个基因控制,三者互为等位基因, 对 、 为完全显性,A对 为完全显性,并且基因型 胚胎致死(不计入个体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 若 个体与 个体杂交,则 有3种基因型B. 若 个体与 个体杂交,则 有3种表型C. 若1只黄色雄鼠与若干只黑色雌鼠杂交,则 可同时出现鼠色个体与黑色个体D. 若1只黄色雄鼠与若干只纯合鼠色雌鼠杂交,则 可同时出现黄色个体与鼠色个体[解析] 若 个体与 个体杂交, 的基因型有 、 、 种( 胚胎致死),A正确;若 个体与 个体杂交, 的表型为黄色 、鼠色 、黑色 ,共3种,B正确;若1只黄色雄鼠(基因型为 或 )与若干只黑色雌鼠(基因型为 )杂交, (黄色)、 (鼠色), (黄色)、 (黑色), 不会同时出现鼠色个体和黑色个体,C错误;若1只黄色雄鼠(基因型为 或 )和若干只纯合鼠色雌鼠(基因型为 )杂交, (黄色)、 (鼠色), (黄色)、 (鼠色),两种情况下 都会同时出现黄色个体和鼠色个体,D正确。7. [2022哈尔滨三中模拟]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 控制,狭叶由隐性基因 控制, 和 均位于 染色体上。基因 使雄配子致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其亲本基因型为 、B. 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植株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 、C. 若后代全为雄株,宽叶和狭叶个体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 、D. 若后代性别比例为 ,宽叶个体占 ,则其亲本基因型为 、[解析] 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雄性亲本只产生含 染色体的配子,结合基因 使雄配子致死,故雄性亲本的基因型为 ,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 ,A错误;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植株各半,则雄性亲本产生 和 的两种配子,又根据题意可知,基因 使雄配子致死,因此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 ,后代的雄性植株全是宽叶,雌性亲本只产生一种 的配子,因此雌性亲本的基因型是 ,B错误;若后代全为雄株,宽叶和狭叶个体各半,说明雄性亲本只能产生含有 染色体的配子,雌性亲本产生两种配子,则其亲本的基因型为 、 ,C错误;若后代性别比例为 ,则雄性亲本产生 和 的两种配子,又根据题意基因 使雄配子致死,因此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 ,后代宽叶与狭叶个体之比是 ,说明雌性亲本含有狭叶基因,因此雌性亲本的基因型是 ,D正确。题型4 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概率计算题型攻略1.基本方法2.自交与自由交配的相关计算(1)自交与自由交配的辨析①自交是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交配,一般适用于自花传粉和雌雄同株的植物。对动物及雌雄异株的植物,一般不说自交,但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交配相当于自交。②自由交配是指同种生物不同个体间的随机交配,个体基因型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即包括自交和杂交。单性花植物自然条件下的交配方式为自由交配。(2)两种交配类型的解题技巧①杂合子连续自交及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的概率计算②杂合子连续自由交配 代及连续自由交配 代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的概率计算a.杂合子连续自由交配 代及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的概率计算杂合子 显性纯合子 隐性纯合子不淘汰隐性个体淘汰隐性个体 /.自由交配问题的常用分析方法如某种生物的基因型 占 , 占 ,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求后代中某基因型或表型的概率。方法一:棋盘法第一步,列举所有的交配类型。第二步,计算各种组合后代中 所占的比例,并进行累加。基因型为 的个体所占的比例 。♀ ♀♂♂方法二:基因型及其概率为 、 、 ,表型及其概率为 _、 。方法三:遗传平衡法先根据“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纯合子基因型频率 杂合子基因型频率”推知,子代中 的基因频率 , 的基因频率。然后根据遗传平衡可知, 的基因型频率 的基因频率的平方 , 的基因型频率 的基因频率的平方 , 的基因型频率 的基因频率 的基因频率 。基因型及其概率为 _、 。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条件下,自交和自由交配都不改变基因频率,但连续自交能降低杂合子 的基因型频率,自由交配不改变各基因型的频率。题型训练8. [山东高考]用基因型为 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 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 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C )A. 曲线Ⅱ的 中 基因型频率为0.4B. 曲线Ⅲ的 中 基因型频率为0.4C. 曲线Ⅳ的 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D. 曲线Ⅰ和Ⅳ的各子代间 和 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解析] 对题目中提到四种交配方式逐一分析。①杂合子连续自交: 中 基因型频率为 ,图中曲线Ⅳ符合,连续自交得到的 中纯合子比例为 , 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二者之间的差值是 ,C错误。由于在杂合子的连续自交过程中没有选择,各代间 和 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故D项中关于曲线Ⅳ的描述正确。②杂合子随机交配:亲本中 的基因型频率为1,随机交配子一代中 的基因型频率为 ,继续随机交配基因型频率不受干扰, 和 的基因频率不改变, 的基因型频率也保持定值,曲线Ⅰ符合小麦的此种交配方式,同时D项中关于曲线Ⅰ的描述正确,D正确。③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亲本中 的基因型频率为1,自交一次并淘汰隐性个体后 的基因型频率为 ,第二次自交并淘汰隐性个体后 的基因型频率为 ,即0.4,第三次自交并淘汰隐性个体后 的基因型频率为 ,所以曲线Ⅲ为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B正确。④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基因型为 的亲本随机交配一次(可视为自交),产生的子一代淘汰隐性个体后 的基因型频率为 ,再随机交配产生子二代并淘汰隐性个体, 的基因频率为 , 的基因频率为 ,产生子三代中 的基因型频率为0.4,曲线Ⅱ符合,A正确。命题拓展[设问拓展型] 用基因型为 的小麦作为亲本分别进行①连续自交、②随机交配、③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④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D )A. ①方式中 基因型为 , ,B. ②方式中 基因型为 , ,C. ③方式中 基因型为 ,D. ④方式中 基因型为 ,[解析] ①方式中 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再自交一代,子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整理可得 、 、 ,A正确;②方式中 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再随机交配,子一代的配子种类及概率为 , ,子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 , ,B正确;③方式中 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淘汰其中的 个体后, 的比例变为 , 的比例为 ,如果自交则其后代是,整理可得: 、 、 ,去掉 ,则 占比为 , 占比 ,C正确;④方式中 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淘汰其中的 个体后, 的比例变为 , 的比例为 ,如果随机交配,子一代的配子种类及概率为, ,根据遗传平衡定律, 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 、 ,淘汰其中的 个体后, 和 各占 ,D错误。9. [8分]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某种马的平衡种群中,皮毛颜色(栗色和黑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控制,回答下列问题。(1) 在马的种群基因库中, 基因的频率是指 基因占 、 基因总数的比率。平衡种群保持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不改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种群非常大、所有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不产生突变、不发生自然选择。[解析] 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本题中 的等位基因只有 ,故A基因频率指 基因占 、 基因总数的比率;要保证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不变一般要满足以下五点:①种群非常大;②所有雌雄个体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③没有迁入和迁出;④不发生突变;⑤不发生自然选择。(2) 若该种马的平衡种群由 、 和 三种基因型的个体组成,且这三种基因型个体数量之比为 ,那么该种群中 基因的频率是 ,该平衡种群随机交配三代后获得 ,则 中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解析] 由题意可知, 占 , 占 ,根据公式: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 杂合子的频率, 的基因频率,则 的基因频率为 ;因为该马的种群为平衡种群且是随机交配,所以 、 的基因频率不变,显性纯合子 所占比例为 , 所占比例 ,故显性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作业帮 练透好题 精准分层一、选择题1. 下列各项中应采取的最佳交配方式分别是( D )①鉴别一只白兔是不是纯合子②鉴别一株小麦是不是纯合子③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④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A. 杂交、测交、自交、杂交 B.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C. 杂交、测交、自交、测交 D. 测交、自交、自交、杂交[解析] ①鉴别一只白兔是不是纯合子可以采用测交法;②鉴别一株小麦是不是纯合子可采用测交法或自交法,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③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采用自交法;④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适宜采用杂交法。2. [2023青海检测]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有一株高茎豌豆甲,要确定甲的基因型,最简便易行的办法是( C )A. 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中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B. 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若都表现为高茎,则甲为纯合子C. 让甲豌豆进行自花传粉,子代中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D. 让甲与多株高茎豌豆杂交,子代中若高、矮茎之比接近 ,则甲为杂合子[解析] 选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由于豌豆为自花传粉植物,要进行测交需要去雄与人工授粉等操作,该办法不是最简便易行的,A、B错误;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用待测的高茎豌豆进行自交,省去了人工去雄与授粉的麻烦,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说明是杂合子,否则为纯合子,C正确;选甲与多株高茎豌豆杂交,子代若高、矮茎之比接近 ,则甲为杂合子,但该办法也需要去雄与授粉,D错误。3. [2023沧州检测]水稻体细胞有12对染色体,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 和 基因控制。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 用纯种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得 , 自交得 ,取 花粉加碘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到蓝黑色花粉粒约B. 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必须用纯种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获得 , 自交,观察统计 的性状及比例C. 对水稻进行基因组测序时,需要测定13条染色体上的碱基排列顺序D. 若含有 基因的花粉 无受精能力,则杂合非糯性水稻自交后代中糯性水稻的比例为[解析] 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 是杂合子,产生的2种类型的配子的数量相等,自交获得的 产生的2种类型的配子数量仍然相等,所以取 花粉加碘液染色,蓝黑色花粉粒占 ,A错误;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可用纯种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获得 , 可产生含 、 基因的两种数量相等的花粉,然后取 的花粉用碘液染色,用显微镜观察到花粉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橙红色,即可验证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B错误;由于水稻为雌雄同株植物,所以对水稻进行基因组测序时,只需要测定12条染色体上的碱基排列顺序,C错误;若含有 基因的花粉 无受精能力,则杂合非糯性水稻 产生的雌配子 ,雄配子 ,自交后代中糯性水稻的比例为 ,D正确。4.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B )A. 具有不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有两种性状出现,则无法判断性状的显隐性B. 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与亲本相同的性状,则亲本及子代个体均为纯合子C. 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了与亲本不同的性状,则亲代均为杂合子D. 某亲本自交,子代出现了两种性状,且性状分离比为 ,则占 的子代个体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解析] 具有不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有两种性状出现,无法判断哪种性状是显性性状,哪种性状是隐性性状,A正确;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与亲本相同的性状,则亲本不可能都为杂合子,但不能肯定亲本均为纯合子(如 ),B错误;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了与亲本不同的性状,则与亲本不同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其隐性基因来自双亲,亲代均为杂合子,C正确;某亲本自交,子代出现了两种性状,且性状分离比为 ,则该亲本为杂合子,产生隐性配子的概率为 ,产生隐性性状子代的概率为 ,显性性状子代占 ,D正确。5. [2023江苏百校联考]安达卢西亚鸡的毛色有蓝色、黑色和白点三种,且由一对等位基因 控制。如表为相关遗传实验研究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组别1 黑色×蓝色 黑色:蓝色2 白点×蓝色 蓝色:白点3 黑色×白点 全为蓝色A. 蓝色安达卢西亚鸡的基因型为 ,黑色鸡的基因型为B. 蓝色的安达卢西亚鸡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有两种表型C. 黑色安达卢西亚鸡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无白点鸡D. 一只蓝色安达卢西亚母鸡,如不考虑基因重组和突变,则该鸡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的毛色基因组成为 或[解析] 根据第3组黑色鸡与白点鸡杂交后代都是蓝色鸡可知,蓝色安达卢西亚鸡的基因型为 ,则黑色鸡和白点鸡都是纯合子,故黑色鸡的基因型为 或 ,A错误;蓝色的安达卢西亚鸡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有三种基因型,分别为 、 、 ,表型有白点、蓝色和黑色三种,三者的比例为 ,B错误;黑色安达卢西亚鸡都是纯合子,让其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都是纯合子,只有黑色安达卢西亚鸡,C正确;一只蓝色安达卢西亚母鸡的基因型为 ,若不考虑基因重组和突变,则该鸡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的毛色基因组成为 或 ,D错误。6. [2023襄阳检测]某蝴蝶幼虫的体色有青色和浅灰色两种,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 、 控制。基因型 的个体表现为青色, 的个体表现为浅灰色, 个体雄性表现为青色,雌性表现为浅灰色。一个足够大的该蝴蝶种群中雌雄之比为 ,基因型 、 、 个体数之比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A. 该种群中 与 基因频率之比为B. 随机交配一代,子一代纯合青色个体占C. 该种群浅灰色个体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D. 该种群全部个体的全部 和 构成了种群基因库[解析] 根据基因型 ,可知 的基因频率为 , 的基因频率为 ,故A与 基因频率之比为 ,A错误; 的基因频率为 ,随机交配一代,子一代纯合青色个体 占 ,B错误;基因型 ,雌性中浅灰色为 , 占2份, 占1份,雄性中浅灰色为 ,占1份,因此该种群浅灰色个体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C正确;种群的基因库是指种群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包括各种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D错误。7.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在某玉米试验田中将等量的纯种糯性玉米与纯种非糯性玉米实行间行种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B )A.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植株只能进行异花传粉B. 若非糯性玉米的果穗上所结籽粒既有糯性又有非糯性,则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C. 若糯性玉米的果穗上所结籽粒全部是糯性,则糯性对非糯性为显性D. 若收获的籽粒中糯性多于非糯性,则糯性对非糯性为显性[解析] 由于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所以能判断玉米植株的传粉方式为异花传粉,A正确。若非糯性玉米的果穗上所结籽粒既有糯性又有非糯性,由于纯种的非糯性玉米自交后代均表现为非糯性,所以纯种的非糯性玉米与纯种的糯性玉米杂交,后代表现为糯性,即糯性对非糯性为显性,B错误。若糯性玉米的果穗上所结籽粒全部是糯性,则说明纯种的糯性玉米自交,以及纯种的糯性玉米与纯种的非糯性玉米杂交,后代都表现为糯性,即糯性对非糯性为显性,C正确。若收获的籽粒中糯性多于非糯性,则糯性对非糯性为显性;若收获的籽粒中非糯性多于糯性,则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D正确。8. 某植物可自交或自由交配,在不考虑生物变异和致死的情况下,下列哪种情况可使基因型为 的该植物连续交配3次后所得子三代中基因型为 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 D )A. 基因型为 的该植物连续自交3次B. 基因型为 的该植物连续自由交配3次C. 基因型为 的该植物连续自交3次,且每代子代中均去除 个体D. 基因型为 的该植物连续自由交配3次,且每代子代中均去除 个体[解析] 基因型为 的该植物连续自交3次,则子三代中 个体所占比例为。基因型为 的该植物连续自交3次,且每代子代中均去除 个体,子一代中 个体占 , 个体占 ;子二代中 个体占 , 个体占 ;子三代中 个体所占比例为 ,A、C不符合题意。基因型为 的该植物连续自由交配3次,则每一代产生的配子中 占 , 占 ,子三代中 个体所占比例为 。基因型为 的该植物连续自由交配3次,且每代子代中均去除 个体,子一代中 个体占 , 个体占 ,则子一代产生的配子中 占 , 占 ,故子二代中 个体占 , 个体占 , 个体占 ,去除 个体后, 个体占 , 个体占 ,此时子二代产生的配子中 占 , 占 ,则子三代中 个体所占比例为 ,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9. [10分]野生型果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 的腹部却生出长刚毛。研究者对果蝇 的突变进行了系列研究,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如图。(1)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长刚毛是显性性状。图中①、②基因型(相关基因用 和 表示)依次为 、 。[解析] 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作相对性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实验2得到的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可知,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控制长刚毛的基因为显性基因,长刚毛是显性性状。实验1属于测交类型,则①的基因型为 ,②的基因型为 。(2) 实验2结果显示:与野生型不同的表型有两种。③基因型为 ,在实验2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 。[解析] 实验2结果显示:野生型果蝇的表型是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实验2后代中表现出的腹部有长刚毛的子代又分为胸部有长刚毛和胸部无刚毛2种性状,都是与野生型不同的表型。由以上分析可知,实验2亲本的基因型均为 ,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则 _ 后代腹部有长刚毛,其中 胸部无刚毛,则图中③基因型为 ,占实验2后代的比例是 。(3) 根据果蝇③和果蝇 基因型的差异,解释导致前者胸部无刚毛,后者胸部有刚毛的原因:两个 基因抑制胸部长出刚毛,只有一个 基因时无此效应。[解析] ③的基因型为 ,而果蝇 的基因型为 ,即两个 基因抑制胸部长出刚毛,只有一个 基因时无此效应。(4) 实验2中出现的胸部无刚毛的性状不是由 新发生突变的基因控制的,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虽然胸部无刚毛是一个新出现的性状,但新的突变基因经过个体繁殖后传递到下一代中不可能出现比例高达 的该基因纯合子,说明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不是一个新突变的基因。[解析] 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即新的突变基因经过个体繁殖后传递到下一代中不可能出现比例高达 的该基因纯合子情况,所以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不是一个新突变的基因。10. [13分]玉米是遗传实验常用的材料。在自然状态下,花粉既可以落到同一植株的柱头上,也可以落到其他植株的柱头上(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 选择玉米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是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后代数目多,统计结果更准确(答案合理即可)(答出两点即可)。[解析] 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通常包括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后代数目多,统计结果更准确等。(2) 玉米的常态叶与皱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以自然种植多年后收获的一批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的种子为材料,通过实验判断该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甲同学的思路是随机选取等量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种子各若干粒,分别单独隔离种植,观察子一代性状:若子一代发生性状分离,则此亲本所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若子一代未发生性状分离,则需要让表现两种性状类型的亲本进行杂交,观察其后代叶片形状,后代表现出的叶形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叶形为隐性性状。乙同学的思路是随机选取等量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种子各若干粒,种植,杂交,观察子一代性状,请帮助其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结论:若后代只表现一种叶形,该叶形为显性性状,另一种为隐性性状;若后代既有常态叶又有皱叶,则不能作出显隐性判断。[解析] 表现同一性状类型的亲本之间相互交配,若子一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所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若子一代没有发生性状分离,则需要让表现两种性状类型的亲本进行杂交,通过杂交子代的性状表现进行判定,子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表现不同性状类型的亲本杂交,若后代只有一种性状类型,则后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若后代出现两种性状类型,则无法判断性状显隐性。(3) 玉米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为探究一纯合高茎玉米植株的果穗上所结籽粒全为纯合、全为杂合还是既有纯合又有杂合。请以该玉米果穗为实验材料,写出科学的实验思路: 。预期结果及结论:[答案]将该玉米果穗上的全部籽粒单独隔离种植后自交,观察记录并分别统计后代植株的高矮[解析] 想要判定植物种子的基因型,常用的方法是自交法,即取该玉米果穗上的全部籽粒单独隔离种植,让它们分别自交,观察并记录后代的性状表现类型(植株的高矮)及比例。若籽粒均为纯合,则自交后代全为高茎;若籽粒均为杂合,则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① 若后代全为高茎,说明该玉米果穗上的籽粒全是纯合;② 若各株自交后代中均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说明该玉米果穗上的籽粒全为杂合;③若一部分子一代全为高茎,另一部分子一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说明该玉米果穗上的籽粒既有纯合也有杂合。微专题4 基因分离定律的特例分析专题帮 聚焦重难 专项突破题型1 性状显隐性的相对性题型攻略辨析不完全显性与共显性项目 概念 遗传现象不完全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 表现为双亲性状的中间类型 紫茉莉开红花的纯系 与开白花的纯系 杂交, 植株 开粉红花,表现为双亲性状的中间类型。 自交后,在 植株中出现红花 、粉红花 和白花 种类型,其比例为共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 同时表现双亲的性状 在 血型遗传中, 血型个体的红细胞膜上存在 抗原,由基因 控制; 血型个体的红细胞膜上有 抗原,由基因 控制。若 血型个体 与 血型个体 婚配,所生子女的血型为 型 ,其红细胞膜上既有 抗原,也有 抗原题型训练1. [2020浙江7月]若某哺乳动物毛发颜色由基因 (褐色)、 (灰色)、 (白色)控制,其中 和 分别对 完全显性。毛发形状由基因 (卷毛)、 (直毛)控制。控制两种性状的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基因型为 和 的雌雄个体交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若 对 共显性、 对 完全显性,则 有6种表型B. 若 对 共显性、 对 不完全显性,则 有12种表型C. 若 对 不完全显性、 对 完全显性,则 有9种表型D. 若 对 完全显性、 对 不完全显性,则 有8种表型[解析] 基因型为 和 的雌雄个体交配,则毛发颜色基因型有 、 、 和 种,毛发形状基因型有 、 和 种。若 对 共显性,则表型有4种, 对 完全显性,则表型有2种,所以 有 种表型,A错误;若 对 共显性, 对 不完全显性,则毛发颜色表型有4种,毛发形状表型有3种,则 有 种表型,B正确;若 对 不完全显性, 对 完全显性,则毛发颜色表型有4种,毛发形状表型有2种,则 有 种表型,C错误;若 对 完全显性, 对 不完全显性,则毛发颜色表型有3种,毛发形状表型有3种,则 有 种表型,D错误。2. [2022北京模拟]某遗传学家研究异色瓢虫斑纹遗传特征时发现了“镶嵌显性”这一遗传现象,即双亲的性状在 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表现出来,形成镶嵌图式。如图表示异色瓢虫两种纯合子杂交实验的过程及结果,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B )A. 瓢虫鞘翅斑纹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B. 中表型与亲本相同的个体,其基因型也与亲本相同C. 除去 中的黑缘型,其他个体间随机交配, 中均色型占D. 新类型个体中, 在鞘翅前缘为显性, 在鞘翅后缘为显性[解析] 瓢虫鞘翅斑纹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A错误; 中个体自由交配, 中应出现3种基因型, ,由图中信息可知, 中表型与亲本相同的个体,其基因型也与亲本相同,B正确;除去 中的黑缘型,新类型和均色型个体比例为 ,个体间随机交配, 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 , 中均色型占 ,C错误; 表现为鞘翅的前缘和后缘均为黑色斑,说明 在鞘翅前缘为显性, 在鞘翅后缘为显性,D错误。题型2 从性遗传、限性遗传、母性效应和雄性不育题型攻略1.从性遗传(1)概念: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2)实例:如绵羊的有角和无角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角基因 为显性,无角基因 为隐性,在杂合子 中,公羊表现为有角,母羊表现为无角,其基因型与表型关系如表:基因型雄性 有角 无角雌性 有角 无角从性遗传 伴性遗传从性遗传和伴性遗传的表型都与性别有密切的联系,但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遗传方式:伴性遗传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而从性遗传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后者基因在传递时并不与性别相联系,这与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有本质区别。2.限性遗传(1)概念: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只在一种性别中表达,而在另一种性别中完全不表达的现象。(2)实例:如某甲虫的有角与无角,其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表:表型 有角 无角雄性 、雌性 、 、3.母性效应母性效用是指子代的某一表型不受自身基因型决定,而是由母本基因型决定,和母本的基因型所控制的表型一样,因此正反交所得结果不同,但不是细胞质遗传。这种遗传不是由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而是由核基因的表达并积累在卵细胞中的物质所决定的。4.雄性不育细胞核雄性不育 核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有显性核不育和隐性核不育,遗传方式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细胞质雄性不育 表现为母系遗传、花粉败育和雌穗正常。可以被显性核恢复基因恢复育性核质互作不育型 由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相互作用共同控制的雄性不育型题型训练3. “母性效应”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型由母体的核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椎实螺是一种雌雄同体的软体动物,一般通过异体受精繁殖,但若单独饲养,也可以进行自体受精,其螺壳的旋转方向有左旋和右旋的区分。旋转方向符合“母性效应”,遗传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A. 与螺壳旋转方向有关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 螺壳表现为左旋的个体和表现为右旋的个体的基因型均各有3种C. 让图示中 个体进行自交,其后代螺壳右旋:左旋D. 欲判断某左旋椎实螺的基因型,可用任意的右旋椎实螺作为父本进行交配[解析] 据图分析,左旋螺 作为母本,与右旋螺 作为父本杂交, 的基因型为 ,表型为左旋螺(与母本相同), 自交, 全部为右旋螺,且后代 ,说明 、 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螺壳表现为左旋,说明母本的基因型为 ,则表现为螺壳左旋的个体基因型有 、 两种;螺壳表现为右旋,根据 中表现为螺壳右旋的个体的基因型有 、 、 种,B错误。让图示 个体进行自交,基因型为 和 的个体自交的后代都是右旋螺,基因型为 的个体自交的后代是左旋螺,因此 自交后代中螺壳右旋:左旋 ,C正确。左旋螺的基因型为 或 ,鉴定某左旋螺的基因型,可以让该左旋螺作为母本,与任意的右旋螺父本进行交配,若后代都是左旋螺,则该左旋螺的基因型为 ,若后代都是右旋螺,则该左旋螺的基因型为 ,D正确。4. [多选]水稻存在雄性不育基因:其中 (雄性可育)对 (雄性不育)为显性,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一对等位基因; (雄性可育)与 (雄性不育)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基因;只有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为雄性不育基因时,个体才表现为雄性不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BD )A. 、 和 、 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 水稻种群中雄性可育植株共有6种基因型C. 母本 与父本 的杂交后代均为雄性不育D. 母本 与父本 的杂交后代均为雄性可育[解析] 遗传规律适用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细胞质中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由题干分析可知,只有 表现雄性不育,其他均为可育,即水稻种群中雄性可育植株共有5种基因型,B错误;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是所产生的后代细胞质基因均来自母本,而细胞核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因此母本 与父本 的杂交,后代细胞质基因为 ,细胞核基因为 ,即产生的后代均为雄性不育,C正确;母本 与父本 的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 、 ,即后代一半雄性可育,一半雄性不育,D错误。5. [10分]对于雌、雄异体的生物来说,有许多性状的遗传与性别密切关联。现提供三种遗传现象如表所示,请据表分析回答:遗传现象 相关基因的位置 遗传特点伴性遗传 性染色体 表型与性别总是相关联从性遗传 常染色体 通常杂合子的表型与性别相关联限性遗传 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 性状只在一种性别表达,而在另一种性别完全不表达(1) 某种哺乳动物的毛色有红褐色和红色,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表示红褐色基因, 表示红色基因),此等位基因的表达受性激素影响, 基因在雄性中为显性, 基因在雌性中为显性。若一对基因型相同但表型不同的亲本杂交,让其子代中红褐色雄性与红色雌性个体随机交配,子二代中红色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雄性中红褐色的基因型是 、 ,红色基因型是 ;雌性中红褐色的基因型是 ,红色基因型是 、 。亲本基因型相同但表型不同,所以亲本的基因型都是 ,杂交后代中红褐色雄性的基因型有和 ,红色雌性的基因型有 和 。所以子代中红褐色雄性产生的雄配子有 和 ,红色雌性个体产生的雌配子有 和 ,随机交配后,产生 个体的概率为: ,产生 个体的概率为: ,所以子二代中红色雌性个体(基因型为 和 )所占的比例为 。(2) 某种蝴蝶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黄色)和 (白色)控制着蝴蝶的体色:雄性可以有黄色和白色,而雌性只能表现白色(不考虑致死的情况)。现提供一种杂交组合,要求根据体色就可以判断亲本及产生的子一代的性别:若父本基因型为 ,则母本基因型为 ;若父本基因型为 ,则母本基因型应为 或 或 。[解析] 某种蝴蝶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黄色)和 (白色)控制着蝴蝶的体色:雄性可以有黄色( 或 )和白色 ,而雌性只能表现白色( 或 或 )。若父本基因型为 ,母本基因型应为 ,后代为 或 ,若为黄色,则是雄性,若为白色,则为雌性;若父本基因型为 ,母本基因型应为 或 或 ,后代为 _,若为黄色,则是雄性,若为白色,则为雌性。(3) 有同学认为处于性染色体 和 同源区段的等位基因 、 的遗传方式与性别不再关联。如果你想反驳他,你可以有4种不同基因型的杂交组合方式作为证据。你选取的亲本基因型最好是 、 或 、 ,这样子代中所有雄性均表现为一种性状,所有雌性均表现为另一种性状。[解析] 研究表明,性染色体 、 上既有同源区段,又有非同源区段。若要反驳“处于同源区段的等位基因 、 的遗传方式与性别不再关联”的观点,可以有4种杂交组合方式作为证据,即 、 或 、 或 、 、 、 或 、 、 、 ,最好是 、 (或 、 ),这样子代中所有的雄性个体均表现一种性状,所有的雌性个体均表现另一种性状。题型3 复等位基因题型攻略题型训练6. [2021湖北]人类的 血型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 、 和 (三者之间互为等位基因)决定的。 基因产物使得红细胞表面带有 抗原, 基因产物使得红细胞表面带有 抗原。 基因型个体红细胞表面有 抗原和 抗原, 基因型个体红细胞表面无 抗原和 抗原。现有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图),对家系中各成员的血型进行检测,结果如表,其中“+” 表示阳性反应,“-”表示阴性反应。个体 1 2 3 4 5 6 7抗原抗体 + + - + + - -抗原抗体 + - + + -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个体5基因型为 ,个体6基因型为B. 个体1基因型为 ,个体2基因型为 或C. 个体3基因型为 或 ,个体4基因型为D. 若个体5与个体6生第二个孩子,该孩子的基因型一定是[解析] A型血个体的红细胞表面带有 抗原,可以与 抗原抗体产生阳性反应, 型血个体的红细胞表面带有 抗原,可以与 抗原抗体产生阳性反应, 型血个体的红细胞表面带有 抗原、 抗原,可以与 抗原抗体和 抗原抗体产生阳性反应, 型血个体的红细胞表面无 抗原、 抗原,不能与 抗原抗体和 抗原抗体产生阳性反应。由此可判断个体7为 型血,基因型为 ;个体1、个体4为 型血,基因型均为 ;个体2、个体5为 型血,基因型为 ;个体3、个体6为 型血,基因型为 ,故A正确,B、C错误;若个体 与个体 生第二个孩子,该孩子的基因型可能是 、 、 或 ,D错误。7. [2022山东适应性考试]某哺乳动物的背部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 、 和 控制,且 、 和 之间为共显性(即 、 和 任何两个组合在一起时,各基因均能正常表达)。如图为基因对该动物背部皮毛颜色的控制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 基因型为 的个体背部皮毛颜色为白色B. 有关背部皮毛颜色的基因型有6种,背部皮毛颜色为褐色的个体均为杂合子C. 背部皮毛颜色为棕色或黑色的个体一定为杂合子D. 某背部皮毛颜色为白色的雄性个体与多个背部皮毛颜色为黑色的雌性个体交配,后代有三种表型,则该背部皮毛颜色为白色的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解析] 由题图可知,基因型为 的个体缺少酶1,背部皮毛颜色为白色,A正确。据题干信息“某哺乳动物 为共显性”可知,关于背部皮毛颜色的基因型共有6种,分别是 、 、 、 、 、 ,背部皮毛颜色为褐色的个体的基因型为 ,B错误。背部皮毛颜色为棕色的个体的基因型为 ,背部皮毛颜色为黑色的个体的基因型为 ,C正确。分析题图可知,背部皮毛颜色为黑色的个体的基因型为 ,背部皮毛颜色为白色的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 、 、 。若该背部皮毛颜色为白色的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其与多个背部皮毛颜色为黑色的雌性个体交配,后代中出现三种表型,即黑色 、棕色 、白色 ;若该背部皮毛颜色为白色的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其与多个背部皮毛颜色为黑色的雌性个体交配,后代中出现两种表型,即棕色 、白色 ;若该背部皮毛颜色为白色的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其与多个背部皮毛颜色为黑色的雌性个体交配,后代中出现两种表型,即黑色 、白色 ,D正确。题型4 分离定律中的致死现象题型攻略1.分离定律中4种致死问题(1)隐性致死和显性致死隐性致死 隐性基因存在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对个体有致死效应显性致死 显性基因具有致死效应。显性致死又分为显性纯合致死和显性杂合致死(2)配子致死和合子致死配子致死 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有活力的配子的现象合子致死 指致死基因在胚胎时期或幼体阶段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活的幼体或个体的现象2.致死现象遗传的解题步骤题型训练8. [2020江苏]有一观赏鱼品系体色为橘红带黑斑,野生型为橄榄绿带黄斑,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养殖者在繁殖橘红带黑斑品系时发现,后代中为橘红带黑斑, 为野生型性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 橘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品系为杂合子B. 突变形成的橘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C. 自然繁育条件下,橘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D. 通过多次回交,可获得性状不再分离的橘红带黑斑品系[解析] 亲本为橘红带黑斑品系,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橘红带黑斑:野生型 ,说明亲本品系为杂合子,A正确;后代中橘红带黑斑个体占 ,说明后代中无橘红带黑斑纯合个体,即橘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B正确;由橘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可知,橘红带黑斑基因逐渐被淘汰,故在自然选择作用下橘红带黑斑性状易被淘汰,C正确;橘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无法通过多次回交获得性状不再分离的纯合橘红带黑斑品系,D错误。命题拓展[设问拓展型] 在题干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野生型和橘红带黑斑鱼都可以稳定遗传B. 不同的橘红带黑斑鱼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是不同的C. 精子或卵细胞中含有橘红带黑斑基因时,该配子不能存活D. 橘红带黑斑雌鱼与野生型多代杂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相同[解析] 假设该种鱼体色由 、 基因控制,分析可知橘红带黑斑个体基因型均为 ,自由交配子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并不能稳定遗传,A错误;因橘红带黑斑个体纯合致死,故基因型只有 一种,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是相同的,B错误;基因型为 的橘红带黑斑个体死亡,为合子致死,精子或卵细胞中含有 基因时,配子正常,C错误;橘红带黑斑 雌鱼与野生型 多代杂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均为 ,D正确。9. [2022昆明三中模拟]若控制草原野兔某对相对性状的基因 、 位于 染色体上,其中某种基因型的雄性胚胎致死。现将捕捉到的一对雌雄草原野兔杂交, 雌雄野兔数量比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A. 若致死基因为 ,则 雌兔有两种基因型、一种表型B. 若致死基因为 ,则 草原野兔随机交配, 存活的个体中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占C. 若致死基因为 ,则 雌兔有两种基因型、两种表型D. 若致死基因为 ,则 草原野兔随机交配, 存活的个体中雌雄比例为[解析] 题干信息分析:由于控制野兔某性状的基因 、 位于 染色体上,其中某种基因型的雄性胚胎致死,若致死基因为 ,则雄兔的基因型只能为 ;同理,若致死基因为 ,则雄兔的基因型只能为 。结合题干所述杂交实验,绘制如下相关遗传图解:雌配子 雄配子(致死)则 存活的个体中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占 ,B正确。雌配子 雄配子(致死)则 存活的个体中雌雄比例为 ,D错误。10. [2022重庆检测]基因型为 的豌豆植株自交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则可能是显性纯合子死亡造成的B.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则可能是含隐性基因的花粉有 死亡造成的C.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则可能是隐性个体有 死亡造成的D.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则可能是含隐性基因的配子有 死亡造成的[解析] 若显性纯合子致死,则基因型为 的豌豆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A正确;若含隐性基因的花粉有 死亡,则基因型为 的豌豆植株产生的雌配子类型及比例为 ,产生的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 ,基因型为 的豌豆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B正确;若隐性个体有 死亡,则基因型为 的豌豆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C错误;若含隐性基因的配子有 死亡,则基因型为 的豌豆植株产生的雌配子类型及比例为 ,产生的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 ,基因型为 的豌豆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D正确。题型5 表型模拟现象题型攻略1.概念由于受环境影响,导致表型与基因型不符合的现象,叫表型模拟,即生物的表型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2.实例果蝇长翅(V)和残翅 的遗传受温度的影响,其表型、基因型与环境的关系如表所示:温度 表型 基因型 (正常温度)、 长翅 残翅残翅3.常考题型:设计实验判断隐性个体是“ ”的纯合子,还是“ ”的表型模拟。题型训练11. 某动物毛色的黑色与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用 、 表示。黑色为显性性状,白色为隐性性状。如图表示两种交配方案,亲代动物 、 、 、 均为纯合子,子代动物在不同环境下成长,其毛色表现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C )A. 动物 与动物 的表型不同,基因型相同B. 动物 与动物 交配得到子代,若子代在 环境中成长,表型最可能的比例是C. 动物 与动物 交配得到子代,若子代在 环境中成长,表型最可能的比例是D. 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解析] 动物 和动物 均为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 、 ,所以动物 和动物 的基因型均为 ,该基因型的动物在 环境中成长时毛色表现为黑色,在 环境中成长时毛色表现为白色,A正确。动物 和动物 的基因型均为 ,所以动物 和动物 的基因型均为 ,该基因型的动物在 和 环境中成长时毛色均表现为白色;动物 与动物 交配所得子代的基因型为 和 ,若子代在 环境中成长,则基因型为 的动物的表型为黑色,基因型为 的动物的表型为白色,比例是 ;若子代在 环境中成长,则基因型为 和 的动物的表型均为白色,B正确、C错误。综上分析可知,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命题拓展[设问拓展型] 在寒冷的自然环境中,黑色皮毛对该动物的生存更有好处,主要原因是有利于吸收热量保持体温。12. [2022马鞍山二中检测]某种两性花的植物,可以通过自花传粉或异花传粉繁殖后代。在 的条件下,基因型为 和 的植株都开红花,基因型为 的植株开白花,但在 的条件下,各种基因型的植株均开白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 不同温度条件下同一植株花色不同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的性状B. 若要探究一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在 条件下进行杂交实验C. 在 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红花植株D. 在 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在 条件下生长可能会出现红花植株[解析] 由题意可知,温度能影响植株的表型,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的性状,A正确;在 条件下,基因型所决定的表型能够真实地得到反映,因此,要探究一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需要在 条件下进行实验,但杂交实验操作复杂、工作量大,最简单的方法是进行自交,B错误;由题意可知,在 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此种基因型的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仍为 ,表现为白花,后代中不会出现红花植株,C正确;由题意可知,在 条件下各种基因型的植株均开白花,所以在 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基因型可能为 、 、 ,其在 条件下生长可能会出现红花植株,D正确。作业帮 练透好题 精准分层一、选择题1. 如果用纯种红牡丹与纯种白牡丹杂交, 的花色是粉红色。有人认为这符合融合遗传理论,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完全显性遗传的结果。为探究上述问题,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A. 用纯种红牡丹与纯种白牡丹再杂交一次,观察后代的花色B. 让 进行自交,观察后代的花色C. 对 进行测交,观察测交后代的花色D. 让 与纯种红牡丹杂交,观察后代的花色[解析]融合遗传(花色) 不完全显性遗传(花色)纯红×纯白 粉红 粉红自交 粉红 1红:2粉红:1白纯白 比粉红更浅 1粉红:1白纯红 介于纯红、粉红之间 1红:1粉红由表分析可知,只有A项无法区分这两种遗传,故选A。2. [2019全国卷Ⅲ]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 和 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 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 的该动物1 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 、 、 个体的数目依次为( A )A. 、 、 B. 、 、 C. 、 、 D. 、 、[解析] 由题意可知,1 000对基因型均为 的亲本交配,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若不考虑致死,一对基因型为 的亲本产生基因型为 、 、 的受精卵的概率分别为 、 、 , 对基因型均为 的亲本交配,产生基因型为 、 、 的受精卵的数目分别为250、 、 ,由于基因型为 的受精卵全部死亡,所以该群体的子一代中 、 、 个体的数目依次为250、 、 ,A项符合题意。3. [2023淮安检测]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由交配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 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C )A. 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B. 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C. 自由交配后代无尾猫中只有杂合子D. 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解析] 根据分析,猫的无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A错误;由分析可知,自由交配后代出现 有尾猫是显性纯合致死所致,B错误;由于显性纯合致死,所以自由交配后代无尾猫中只有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