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物学高考备考教案第八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时5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教师尊享·命题分析课标要求 核心考点 五年考情 核心素养对接1.举例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如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的调节等; 2.举例说明其他体液成分参与稳态的调节,如二氧化碳对呼吸运动的调节等 辨析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 2021:山东T23、河北T17; 2020:江苏 、全国卷Ⅲ ; 2019:全国卷Ⅰ 、全国卷Ⅱ ; 2018:江苏T20 1.科学思维——归纳与概括:由激素调节的实例,归纳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2.科学探究——实验与探究能力:能针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的现象提出探究的问题,并进行实验设计和合理解释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2022:浙江6月T14、湖北T8和T10、山东T18、辽宁T21、湖南T18、全国卷Ⅱ ; 2021:海南T16; 江苏 ; 2019:全国卷Ⅱ 、全国卷Ⅲ ; 2018:江苏T30、全国卷Ⅰ 、浙江11月T20命题分析预测 1.高考对本部分的考查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呈现,考查内容主要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体温调节、水盐调节等相关知识,有时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相关内容相结合进行考查。 2.预计2024年的高考试题仍会以生产生活实际,人体生理、病理和健康问题等为背景,以图表、曲线为载体,以实验为切入点,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知识导图 教材读薄考点1 辨析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教材帮 读透教材 融会贯通知识整合 教材读厚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区别 概念 指通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激素、二氧化碳等化学物质,通过 体液传送 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 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形式调节方式 反射 主要是激素,还有其他化学物质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传递方式 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以神经递质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对象 效应器 靶器官、靶细胞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联系 ①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 中枢神经系统 的调节,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② 某些激素 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甲状腺激素知识活用 教材读活深度思考体液调节中的“体液”是调节因子吗?为什么?提示 不是。体液调节中的“体液”不是调节因子,而是传送调节因子的一些液体,这些液体主要是指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基础自测1. 在体液调节中起作用的物质只有激素。( × )2. 神经调节不受激素调节影响。( × )3. 除激素外, 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 √ )4.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是所有生物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 × )5. 体液调节作用范围比较广泛,因为激素可作用于各种组织细胞。( × )高考帮 研透高考 明确方向命题点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与特点分析1. [2022湖北联考]给奶牛挤奶时其乳头上的感受器会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能反射性地引起乳腺排乳;同时该兴奋还能传到下丘脑促使其合成催产素,催产素使乳腺腺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收缩进而促进乳腺排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 兴奋在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传递的B. 排乳过程中,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前者反应速度快,后者作用时间长C. 催产素是一种动物激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乳腺细胞D. 奶牛听到乳牛的叫声后也会排乳,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解析]通过脊髓的乳腺排乳过程为神经调节过程,通过催产素作用的乳腺排乳过程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传递的,A正确;乳腺排乳的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弧完成,反应速度较快,作用时间短,而体液调节通过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慢,作用时间长,B正确;催产素使乳腺腺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收缩,故催产素的作用细胞为肌上皮细胞,C错误;奶牛听到乳牛的叫声后也会排乳,此时奶牛在大脑皮层产生了听觉,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中枢,其会控制相关腺体引起排乳,体现了分级调节,D正确。命题拓展(1) [设问拓展型]上述排乳调节过程中,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通常在哺乳动物体内,这两种调节方式之间的关系是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2) [跨模块综合型]牛奶的主要成分有乳糖和蛋白质等,组成乳糖的2种单糖是葡萄糖和半乳糖。牛奶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细胞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2. [2022沈阳联考]研究人员发现,在给宠物猫观看狮、虎等凶猛动物玩偶时,宠物猫会产生恐惧、紧张的情绪,并且心率明显加快,已知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A. 宠物猫机体发生的该变化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B. 恐惧、紧张的情绪产生过程中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大脑皮层C. 肾上腺素产生后会通过血液运输弥散到心脏发挥作用D. 若长时间用相同玩偶刺激,宠物猫体内的突触数量可能会增加[解析]在给宠物猫观看狮、虎等凶猛动物玩偶时,宠物猫会产生恐惧、紧张的情绪,并且心率明显加快,该过程中既存在神经调节,也存在体液调节,A正确;恐惧、紧张的情绪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该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肾上腺素属于动物激素,产生后会通过血液运输弥散到心脏发挥作用,C正确;若长时间用相同玩偶刺激,宠物猫可能会产生长时记忆,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正确。考点2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教材帮 读透教材 融会贯知识整合 教材读厚1.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的热量来源、热量平衡、意义和相关结构(2)体温调节过程①体温调节方式为 神经—体液 调节。②寒冷条件下参与产热的激素有 肾上腺素 和 甲状腺激素 ,前者的分泌是由下丘脑的传出神经调节的,后者的分泌是由 下丘脑和垂体 分级调节的,两种激素之间表现为 协同 作用。[选必1 P58“旁栏思考”]婴幼儿在哭闹时,情绪激动、挣扎等活动,会使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增强,从而导致机体产热增加。如果此时测量体温,体温会偏高,因此需要等他们停止哭闹几分钟后,再给他们量体温。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1)水盐调节机制、相关结构和参与激素(2)水盐调节的过程①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细胞外液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②醛固酮参与的血钠平衡的调节(3)水盐平衡的意义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于维持人体的稳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 必要条件 。知识活用 教材读活情境应用1. 某人因感冒而发高热,此时他的产热量一定大于散热量吗?为什么?提示 不一定。若该病人的体温持续升高,则产热量大于散热量;若该病人的体温维持在一定的高温状态,则产热量等于散热量;若该病人处于退热期,则产热量小于散热量。2. 人在剧烈运动后为什么会出现“面红耳赤”现象 提示 剧烈运动使机体产热增多,为了维持体温恒定,机体散热也会增多,此时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速度加快,所以人会出现“面红耳赤”的现象。3. 一般情况下,冬天人的尿较多,夏天人的尿较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提示 这种说法是相对而言的。尿液的多少与水的产生和排出都有关系。冬天相比于夏天,汗液分泌减少,同时由于环境温度低,机体因代谢生成的水增多,会导致尿液增多。深度思考1. 人在寒冷环境中经常会打寒颤,其反射过程是什么?提示 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战栗。2. 某人一天要喝十几千克水,经检查发现他的垂体功能有问题,请分析此人多饮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提示 垂体功能出现问题,则不能释放由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尿量增加,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机体通过神经调节将信息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造成多饮。3. 为什么口渴的人在饮水后初期还是感觉口渴?提示 在水盐调节中,渴觉的产生在大脑皮层,此调节属于神经调节,而水盐调节的主要激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涉及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长,因此口渴的人在饮水后初期还会感觉到口渴。4. 若人体内水和无机盐都减少,但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机体能进行水盐平衡的调节吗?试说明理由。提示 不能。机体是靠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进行调节的,而不是直接感受水盐含量的变化。基础自测1. 体温升高或降低,对人体只有害而无益。( × )2. 在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中存在体液调节,不存在神经调节。( × )3. 和在 环境中相比,人在 环境中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多。( √ )4. 当人体失水过多时,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 × )5. 温度感受器感受的刺激是温度的变化,而非绝对温度。( √ )6.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细胞释放,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 )7. 不仅在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而且还具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兴奋等重要作用。( √ )8. 醛固酮具有促进吸钠排钾的作用。( √ )9. [2022山东,T18B、C]寒冷环境下,肾上腺皮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使代谢活动增强,产热增加;( × )炎热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增多,从而增加散热。( × )10. [2021全国卷甲,T4D]下丘脑能感受体温的变化;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 √ )高考帮 研透高考 明确方向命题点1 体温调节的过程分析1. [2022浙江6月]大雪纷飞的冬天,室外人员的体温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其体温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 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舒张以增加产热B. 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反射性地收缩以减少散热C. 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促进物质分解产热D. 寒冷环境中,体温受神经与体液的共同调节[解析]寒冷条件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收缩以增加产热,A错误。2. 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调定点为 ,某些病原体产生的致热原会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发热。如图为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 图中实线代表散热量,虚线代表产热量B. 阶段,人体在安静状态下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的活动提供热量C. 阶段,骨骼肌战栗、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使体温升高,进而达到新的体温调定点D. 阶段,对高热不退的病人,建议采用加盖棉被“捂汗”的方式来降低体温[解析]体温调定点上移过程中,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因此,图中虚线代表产热量,实线代表散热量,A正确。在安静状态下,人体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的活动提供热量;运动时骨骼肌成为主要的产热器官,B正确。 阶段,产热增加的方式之一是骨骼肌战栗;散热减少的途径包括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等,C正确。加盖棉被,不利于散热,因此,若对高热不退的病人加盖棉被“捂汗”,可能会加重发热症状,D错误。命题点2 水盐调节的过程分析3. 如图为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示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C )A. 当人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引起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渗透压感受器会将刺激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C. 剧烈运动或高温条件下工作时,应饮用大量纯净水D.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解析]剧烈运动或高温条件下工作时,应通过饮用大量淡盐水快速补充水分和无机盐,C错误。4. [2022菏泽检测]低钠血症是最常见的一种水盐平衡失调疾病,患者血液中钠离子浓度小于 ,表现为恶心、嗜睡、多尿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A. 低钠血症患者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比正常人低B. 低钠血症患者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偏高C. 低钠血症患者体内醛固酮分泌量较多D. 可通过静脉滴注适宜浓度氯化钠溶液对低钠血症进行治疗[解析]低钠血症患者多尿,则患者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比正常人低,对水的重吸收较少,A正确;低钠血症患者神经元钠离子内流减少,动作电位偏低,B错误;低钠血症患者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较多,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C正确;静脉滴注适宜浓度氯化钠溶液,补充细胞外液中的钠离子,达到对低钠血症进行治疗的效果,D正确。命题点3 结合实验考查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5. [2018全国卷Ⅰ,8分]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 ,记录尿量。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 葡萄糖溶液 ,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 该同学发现,与 相比, 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解析]垂体可以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二者重吸收水,从而使尿量减少。(2) 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增加。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解析]给总静脉注射 葡萄糖溶液后,实验兔的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实验兔的尿量会增加。斐林试剂可以用来检测还原糖的存在,若尿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3) 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了存在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减少。[解析]血浆渗透压升高,会刺激存在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经过一系列的调节活动,最终使尿量减少。6. [2022湖南,11分]当内外环境变化使体温波动时,皮肤及机体内部的温度感受器将信息传入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产热和散热反应,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回答下列问题:(1) 炎热环境下,机体通过体温调节增加散热。写出皮肤增加散热的两种方式:皮肤毛细血管舒张、皮肤汗腺分泌增加。[解析]在炎热环境下,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从而使皮肤散热增加。(2) 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时的温度即体温调定点,生理状态下人体调定点为 。病原体感染后,机体体温升高并稳定在 时,与正常状态相比,调定点上移(填“上移”“下移”或“不变”),机体产热增加(增多)。[解析]病原体感染后,机体体温升高并稳定在 时,与正常状态 相比,体温调定点上移,机体产热增加。(3) 若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损毁,机体体温不能维持稳定。已知药物 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现获得 的结构类似物 ,为探究 是否也具有解热作用并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将 、 分别用生理盐水溶解后,用发热家兔模型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结论。分组 处理方式 结果甲 发热家兔模型+生理盐水 发热乙 发热家兔模型 溶液 退热丙 发热家兔模型 溶液 退热丁 ①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损毁的发热家兔模型 溶液 发热②由甲、乙、丙三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与药物 都具有解热作用。③由甲、乙、丙、丁四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具有解热作用并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解析]由甲、乙、丙三组实验结果可知, 与药物 都具有解热作用。要探究 是否具有解热作用并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丁组处理方式应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损毁的发热家兔模型 溶液。丁组用 溶液处理后仍发热,结合甲、乙、丙组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 是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的。教师尊享·备课题组1. [2021河北,多选]高盐饮食后一段时间内,虽然通过调节饮水和泌尿可以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 摄入前的水平,但机体依旧处于正钠平衡(总 摄入多于排泄)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D )A. 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 和B. 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与主动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有关C. 细胞内液不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D. 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但机体处于正钠平衡时,细胞外液总量和体液总量均增多[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以上来源于 和 ,A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机体产生渴觉并主动饮水,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B正确;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之间可进行物质交换,细胞内液也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C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但机体处于正钠平衡时,体内的水量增加,细胞外液总量和体液总量均增多,D正确。2. [2022山东,不定项]人体通过多种调节机制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寒冷环境下,参与体温调节的传出神经中既有躯体运动神经,也有内脏运动神经B. 寒冷环境下,肾上腺皮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使代谢活动增强,产热增加C. 炎热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增多,从而增加散热D. 炎热环境下,若呼吸运动频率和幅度增加过高且持续过久,可导致内环境 上升[解析]寒冷环境下,骨骼肌战栗,使机体产热增加,同时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含量会增多,使肝及其他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增加产热,故参与体温调节的传出神经中既有躯体运动神经,也有内脏运动神经,A正确;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一种激素,B错误;炎热环境下,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多,从而增加散热,C错误;人体内环境中含有缓冲物质,能维持 相对稳定,炎热环境下,若呼吸运动频率和幅度增加过高且持续过久,内环境 也不会上升,D错误。3. [2021海南]一些人中暑后会出现体温升高、大量出汗、头疼等症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A.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参与体温恒定和水盐平衡的调节B. 体温升高时,人体可通过排汗散热降低体温C. 为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应给中暑者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D. 大量出汗时,垂体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解析]体温恒定过程中既有下丘脑参与的神经调节过程,也有甲状腺激素等参与的体液调节过程;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既有下丘脑参与的神经调节,也有抗利尿激素参与的体液调节,A正确。人体体温升高时,汗腺分泌增加,散热增加,以降低体温,B正确。中暑者会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为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在给中暑者补充水分的同时,也应适当补充无机盐,C正确。大量出汗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并通过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使人体主动饮水,D错误。4. [2022辽宁,12分]小熊猫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主要分布区年气温一般在 之间。测定小熊猫在不同环境温度下静止时的体温、皮肤温度(图1),以及代谢率(即产热速率,图2)。回答下列问题:(1) 由图1可见,在环境温度 范围内,小熊猫的体温相对稳定,皮肤温度随环境温度降低而降低,这是在神经—体液调节方式下,平衡产热与散热的结果。皮肤散热的主要方式包括辐射、传导、对流、蒸发(答出两点即可)。[解析]皮肤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皮肤散热主要通过传导、辐射、对流和蒸发的方式进行。(2) 图2中,在环境温度由 降至 的过程中,小熊猫代谢率下降,其中散热的神经调节路径是: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受到环境低温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递到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使支配血管的交感神经(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外周血管收缩,皮肤和四肢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解析]环境温度降低时,机体散热的神经调节路径是:位于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使支配血管的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量减少。(3) 图2中,当环境温度下降到 以下时,从激素调节角度分析小熊猫产热剧增的原因是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其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又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增加产热。[解析]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增加产热。当环境温度较低时,机体会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以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稳定。(4) 通常通过检测尿液中类固醇类激素皮质醇的含量,评估动物园圈养小熊猫的福利情况。皮质醇的分泌是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调节的。使用尿液而不用血液检测皮质醇,是因为血液中的皮质醇可以通过肾脏进入尿液,而且也能避免取血对小熊猫的伤害。[解析]皮质醇的分泌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调节的。血液中的皮质醇可以通过肾脏进入尿液。5. [2021山东,9分]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不仅会导致毛囊细胞数量减少引起脱发,也会导致黑色素细胞减少引起头发变白。利用黑毛小鼠进行研究得出的相关调节机制如图所示。(1) 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肾上腺分泌 的体液调节方式为分级调节。[解析]由图可知,过度紧张、焦虑刺激下丘脑,通过垂体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其分泌糖皮质激素,由下丘脑—垂体—相应腺体产生相应激素的体液调节方式属于分级调节。(2) 研究发现, 主要通过过程②影响 ,过程①作用很小。两过程中, 作用于 效果不同的原因可能是两过程 的作用方式不同(或 分别作为激素和神经递质起作用)、两过程 的浓度不同、两过程 运输到 的时间不同。(答出3种原因即可)[解析]由图可知, 作用于 有两条重要途径,途径一为神经调节,脑和脊髓通过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 作用于 ,使 异常增殖分化;途径二为神经—体液调节,脑和脊髓通过传出神经支配肾上腺髓质,使其释放激素 , 作用于 ,使 异常增殖分化。在 作用于 的两条途径中, 主要通过过程②影响 ,过程①作用很小,原因可能是两过程 起作用的方式不同、靶细胞上的受体分布不同、两过程 运输到 的时间不同、两过程 的活性、浓度不同等。(3) 已知长期束缚会引起小鼠过度紧张、焦虑。请设计实验验证上述调节机制中长期束缚及肾上腺对黑毛小鼠体毛的影响。实验思路:取生理状况相同的黑毛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 、 、 、 四组。 组不处理; 组切除肾上腺; 组束缚; 组切除肾上腺并束缚,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饲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小鼠体毛数量(生长情况)和颜色的变化。实验现象:A组小鼠的体毛无明显变化; 组小鼠的体毛增多(生长旺盛)、不变白; 组小鼠脱毛且体毛变白; 组小鼠体毛增多(生长旺盛)、变白(注:上述处理中 组做假手术处理, 组做假手术并束缚也可)。[解析]实验的目的为验证题述调节机制中长期束缚及肾上腺对黑毛小鼠体毛的影响。实验类型为验证性实验,自变量为长期束缚、肾上腺,因变量为黑毛小鼠的体毛,观察指标为黑毛小鼠体毛的数量和颜色。按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可将实验目的分解为两个:①设计实验验证题述调节机制中长期束缚对黑毛小鼠体毛的影响,则实验设计时分为不处理组和长期束缚组;②设计实验验证题述调节机制中肾上腺对黑毛小鼠体毛的影响,则实验设计时分为不处理组和切除肾上腺组。实验思路:取生理状况相同的黑毛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 、 、 、 四组。 组不作处理; 组切除肾上腺; 组束缚; 组切除肾上腺并束缚,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饲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小鼠体毛数量(生长情况)和颜色的变化。实验现象: 组小鼠的体毛无明显变化; 组小鼠的体毛增多(生长旺盛)、不变白; 组小鼠脱毛且体毛变白; 组小鼠体毛增多(生长旺盛)、变白。作业帮 练透好题 精准分层基础过关一、选择题1. [2022成都检测]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 单细胞动物和某些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B. 两者的作用途径和反应时间均不相同C. 两者的调节过程未必需要受体的参与D. 人体水盐平衡是两者相互协调的结果[解析]单细胞动物和某些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A正确;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比较长,B正确;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信息分子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C错误;人体水盐平衡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的结果,D正确。2. 可乐和橙汁等都是青少年喜欢的饮料,夏季口渴后饮用饮料不仅没达到解渴的效果,反而觉得更渴。大量饮用高糖的可乐和橙汁后( C )A.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尿量将增加B. 下丘脑可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并产生渴觉C. 感觉更渴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得更高所致D. 下丘脑通过神经递质与垂体建立联系[解析]大量饮用高糖的可乐和橙汁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将会减少,A错误;渴觉在大脑皮层产生,B错误;饮用高糖的可乐和橙汁,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感觉更渴,C正确;题述过程中下丘脑通过抗利尿激素与垂体建立联系,D错误。3. [2022济南一中检测]如图是恒温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健康人走出温暖房间进入非常寒冷的环境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 进入寒冷环境后,机体通过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等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B. 血液中①和③分泌量会增加,①③作用的靶器官是甲状腺C. 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分别为促进、抑制D. 骨骼肌受有关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使机体产热量多于散热量[解析]分析题图,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表示甲状腺激素,③表示促甲状腺激素。人进入寒冷环境后,机体通过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等途径减少散热,寒冷环境与炎热环境中,产热量与散热量都处于动态平衡,但寒冷环境中散热量大于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A错误;处于寒冷环境时,血液中①和③分泌量会增加,①作用的靶器官是垂体,③作用的靶器官是甲状腺,B错误;①对垂体的作用为促进,当②分泌过多时,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正确;处于寒冷环境时,骨骼肌受下丘脑有关神经的支配,不自主战栗,从而增加产热,但产热量和散热量维持动态平衡,体温相对稳定,D错误。4. [2022长沙适应性考试]舞龙运动是一项具有浓厚民族文化气息的传统体育项目。如表是40位学生在12次八字舞龙的运动强度下的体温和心率监测数据。项目 运动前 运动后 运动后 运动后 运动后体温 36.37 36.54 36.53 36.45 36.45心率(次 ) 79.08 105.20 101.65 97.00 92.25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 )A. 运动后体温略有上升,因为运动时肝脏是主要产热器官B. 运动后心率加快,促进血液为肌肉细胞运输糖类和氧气C. 运动过程中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维持正常体温D. 休息一段时间后,学生的体温和心率可恢复至运动前状态[解析]运动时,主要是骨骼肌代谢产热,A错误;运动后心率加快,促进血液为肌肉细胞运输糖类和氧气,使肌肉细胞有氧呼吸增强,B正确;运动过程中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共同维持正常体温,C正确;休息一段时间后,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学生的体温和心率可恢复至运动前的状态,D正确。5. [2022恩施州检测]如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D )A. 图中的甲是进食糖类食物过多、饮水过多B. 图中所示水盐调节的过程有体液调节,没有神经调节C. 渴觉在大脑皮层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中D. 乙、丁、戊分别是下丘脑、垂体、肾小管与集合管[解析]图中的甲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故甲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吃的糖类食物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等,A错误;水平衡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B错误;渴觉在大脑皮层产生,水盐调节中枢在下丘脑,C错误;分析图示可知,乙、丁、戊分别是下丘脑、垂体、肾小管和集合管,D正确。6. [2022武汉武昌区质检]尿崩症分两种:抗利尿激素 缺乏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 和肾脏对 不敏感引起的肾性尿崩症 ,临床上可通过禁水加压素(禁止饮水 后补充 )试验进行确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D )A. 患者体内 的含量比正常人多B. 患者的尿液渗透压明显低于血浆渗透压C. 禁水加压素试验后, 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将升高D. 禁水加压素试验后, 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将降低[解析] 是由肾脏对 不敏感引起的, 患者的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弱,血浆渗透压高,刺激机体进一步分泌 ,即 患者体内 的含量比正常人多,A正确; 患者的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弱,尿液渗透压明显低于血浆渗透压,B正确; 由抗利尿激素缺乏引起, 患者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含量低,禁水加压素试验后,由于补充了 ,机体的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增强,尿液渗透压将升高,C正确; 患者的肾脏对 不敏感,禁水加压素试验后,补充的 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因此患者的尿液渗透压不会降低,D错误。7. [2023惠州一调]因鉴定出了辣椒素的受体 ,朱利叶斯获得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是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的简称,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大约有28种,其中 能被 以上的温度激活,允许细胞膜外阳离子(如 、 等)进入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 激活的 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转运 、B. 皮肤、黏膜上的温度感受器上有 分布C. 机体接受辣椒素刺激后,在大脑皮层形成相应的感觉D. 辣椒素与适度高温均能激活 ,可解释“辣热同感”[解析] 属于离子通道,激活的 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转运 、 ,A错误;据题意知, 能被 以上的温度激活,可推知,皮肤、黏膜上的温度感受器有 分布,B正确;感觉在大脑皮层产生,C正确;辣椒素、 以上的温度均能激活 ,可解释“辣热同感”,D正确。8. 寒冷条件下,布氏田鼠褐色脂肪组织细胞有氧呼吸分解脂肪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此时,线粒体内膜上 与 正常结合形成水,但ATP合成受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A. 过程②存在分级调节,需要垂体的参与B. 过程④发挥作用的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C. 布氏田鼠主要通过过程①②③快速地适应低温环境D. 该过程ATP合成受阻有助于布氏田鼠维持体温稳定[解析]过程②属于体液调节,其存在分级调节,即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A正确;过程④属于神经调节,神经元之间信号的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完成的,在突触处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正确;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快,布氏田鼠主要通过过程①④(神经调节)快速地适应低温环境,C错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释放大量能量,场所是线粒体内膜,呼吸作用过程释放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ATP中,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如无法合成ATP,则可使能量更多地以热能形式散失,来维持体温稳定,D正确。9. [2022张家口模拟]抗利尿激素与靶细胞膜表面的 蛋白结合后可促进靶细胞对水的重吸收。某患者由于 蛋白基因发生突变使得 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靶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出现障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分泌抗利尿激素的细胞还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够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B. 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人体内只有这些细胞中含有 蛋白基因C. 该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较高,且具有多饮、多尿的症状D. 可通过对该患者注射抗利尿激素进行治疗[解析]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细胞分泌,A错误。人体内几乎所有细胞中都含有 蛋白基因,B错误。该患者 蛋白基因发生突变使得 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靶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出现障碍,使过多的水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即多尿;此外,患者因多尿,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进一步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部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觉,机体主动饮水,出现多饮,C正确。据题干信息可知,该患者的抗利尿激素不能被靶细胞识别,但患者体内并不缺乏抗利尿激素,因此不能通过注射抗利尿激素对患者进行治疗,D错误。二、非选择题10. [2022马鞍山质监,7分]人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会引起细胞产生内生致热原 ,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正常人体的体温调定点为 左右,当体温偏离调定点时,机体能通过调节使体温回到调定点),机体从感染到康复一般会经历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 感染初期, 刺激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使低于(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新调定点的体温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冷觉,另一方面使机体产生的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答出1个即可)(填激素名称)增多,促进组织细胞产热,同时减少散热,使体温升高。[解析]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调定点”上移后,低于新调定点的体温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冷觉,在寒冷刺激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促进组织细胞代谢增强,从而增加产热。(2) 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等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此时期人体一般会表现为食欲不振,其原因是体温较高,使消化酶的活性降低,导致消化不良。[解析]高温持续期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此时由于体温较高,体内消化酶的活性降低引起消化不良,故人会表现为食欲不振。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1. [2023定远模拟]下丘脑热敏神经元感受阈的高低决定体温高低,这个阈值称为体温调定点(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为 左右)。体温上升的主要调节机制是致热原(如体外的细菌、病毒等,炎症反应分泌的细胞因子等)作用于宿主细胞,使之产生并释放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细胞因子,体温调定点上移,体温调节中枢整合信息并发出冲动,作用于效应器,使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升高。若某病原体侵入人体内环境,使体温调定点升高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 体温调节中枢和温度感受器均分布于下丘脑中B. 体温调定点上移后,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C. 体温持续在 两个小时内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D. 体温调定点上移后,神经冲动作用于骨骼肌、肝脏等效应器增加产热[解析]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体温维持稳定的机制是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动态平衡;温度感受器分布于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A错误。体温调定点上移后,机体可通过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而增加产热,B错误。体温持续在某一个数值(如 )时,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错误。体温调定点上移后,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神经冲动作用于骨骼肌、肝脏等效应器增加产热,D正确。12. [2022德州三模]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室旁核 存在大量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了 在感染引起的体温改变过程中的作用,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注:注射药物 后,突变体小鼠的 被抑制,正常小鼠的 不受影响; 为大肠杆菌的膜成分,可模拟细菌感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实验一和实验二的自变量是注射 和 的顺序B. 由实验一可知,未感染时抑制 对体温变化有明显影响C. 感染引起的体温调节过程只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关D. 在 引起的体温变化过程中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解析]本实验自变量除注射 和 的顺序外,还有小鼠的类型,A错误。实验一中两组小鼠感染前体温变化没有明显区别,即未感染时抑制 对体温变化没有明显影响,B错误。感染引起的体温变化一定会涉及免疫调节,C错误。由题干信息“注射药物 后,突变体小鼠的 被抑制,正常小鼠的 不受影响”及实验二所示结果可知,突变体小鼠不能正常调节体温,而正常小鼠能正常调节体温,可推测, 在 引起的体温变化过程中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D正确。13. [2022广东联考]人体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的部分调节机制如图所示,其中幽门黏膜 细胞能合成并分泌胃泌素(一种激素),胃泌素可促进胃黏膜壁细胞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B )A. 调节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的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B. 胃泌素分泌后进入血浆,通过血液循环定向运输至胃黏膜壁细胞C. 迷走神经发出的兴奋既能作用于幽门黏膜 细胞,也能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D. 若幽门黏膜 细胞受损,则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均可能受到影响[解析]结合图示可知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既受神经调节的作用,还受胃泌素的调节作用,可见调节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的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A正确。胃泌素作为一种激素,分泌后进入体液,随着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B错误。结合图示可以看出,迷走神经发出的兴奋既能作用于幽门黏膜 细胞,也能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最终都会对胃黏膜壁细胞的分泌活动作出调节,C正确。若幽门黏膜 细胞受损,则由其合成并分泌的胃泌素受到影响,此种情况下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均可能受到影响,D正确。14. [2022山东第一次质检,多选]急性感染、创伤、手术等应激刺激均会导致抗利尿激素 分泌异常增多,进而引起细胞外液水分过多,渗透压降低,超过机体特别是肾的调节能力,引发一系列症状,该现象称为水中毒。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B )A. 正常机体能够通过正反馈调节的方式调节水盐平衡B. 创伤、手术等应激刺激可能会使垂体合成更多的C. 异常增多,可能使患者肾小管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增多D. 利用药物抑制 与其特异性受体的结合,有利于缓解患者水中毒症状[解析]正常机体如出现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等情况时,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等方式,减少 的分泌,从而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提高细胞外液渗透压,维持水盐平衡,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A错误。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由垂体后叶释放的,B错误。 与肾小管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可能激活细胞内一系列反应,从而增加肾小管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促进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C正确。利用药物抑制 与其特异性受体的结合,减少肾小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有利于缓解患者水中毒症状,D正确。15. [2022沈阳质监,多选]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某些患者的发病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动有关,其发病机理如图所示。沙坦类降压药通过阻断动脉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降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CD )A. 过程①发生在内环境中B. 结构甲为下丘脑,结构乙为垂体C. 图中 代表 ,结构丙代表肾小管和集合管D. 沙坦类降压药可能是血管紧张素Ⅱ的受体抑制剂[解析]过程①是指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的作用下转变成血管紧张素Ⅰ,血浆属于内环境,因此过程①发生在内环境中,A正确。结构甲能产生渴觉,为大脑皮层;结构乙能分泌抗利尿激素,为下丘脑,B错误。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因此图中 代表 ,结构丙代表肾小管和集合管,C正确。由图可知,血管紧张素Ⅱ能促进血管收缩,使循环血量增多,从而使血压升高,再结合题中信息“沙坦类降压药通过阻断动脉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降低”,推测沙坦类降压药可能是血管紧张素Ⅱ的受体抑制剂,D正确。二、非选择题16. [2022河南名校大联考,9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发扬传统美德时也要注意科学规范,小明同学因吃了隔夜饭菜,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被医生诊断为细菌性痢疾,常规检查的部分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生理指标 测定值 正常值腋下体温 38.9白细胞计数/(个· )血钠浓度 180(1) 小明生病时,体温维持在 , 此时他的产热量等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解析]小明的体温维持在 ,因此他的产热量和散热量是平衡的。(2) 小明血钠浓度升高的原因是小明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导致机体大量失水,在此情况下,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填“升高”或“降低”),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进而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使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的作用加强。[解析]小明出现腹泻和呕吐等症状,导致机体大量失水,造成血钠浓度升高,在此情况下,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进而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3) 已知药物 可通过灌胃方式给药。为验证药物 是通过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来影响排尿量的,某研究小组将若干实验小白鼠灌胃适量药物 溶液,一段时间后检测小白鼠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及排尿量。请判断该实验方案是否合理,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及解决方案:不合理,缺少对照实验,应增加一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的小白鼠作为对照,相同时间后检测并比较两组小白鼠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和排尿量差异(或在实验前检测实验小白鼠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及排尿量,合理即可)。[解析]由于缺少对照实验,所以实验方案不合理,应增加一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的小白鼠作为对照,相同时间后检测并比较两组小白鼠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和排尿量。第八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微专题12 以下丘脑为核心构建生命活动调节的知识模型专题帮 聚焦重难 专项突破题型1 下丘脑在稳态中的作用模型题型攻略下丘脑在神经—体液调节中的调节模型(1)作为感受器:下丘脑中存在渗透压感受器。(2)传导功能:下丘脑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感。(3)作为神经中枢: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等。(4)作为效应器: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神经递质等。题型训练1. [2022沈阳检测]如图为下丘脑参与的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有关器官或细胞,数字代表有关激素。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下丘脑既参与了神经调节,又参与了激素调节B. 激素②③之间和激素④⑦之间均具有协同作用C. 表示胰岛 细胞, 、 分别表示垂体和肾脏D. 寒冷条件下,激素④⑦分泌增多,激素①⑤⑥分泌减少[解析]协同作用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有相同的作用,相抗衡作用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有相反的作用,激素②胰岛素降低血糖、③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两者之间为相抗衡作用,激素④肾上腺素、⑦甲状腺激素都可以提高细胞代谢,两者之间为协同作用,B错误。 为胰岛 细胞, 为肾上腺细胞, 表示垂体, 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C错误。寒冷条件下,激素④肾上腺素、⑦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提高代谢,增加产热;寒冷条件下,汗腺分泌减少,尿量增加,①抗利尿激素减少,⑤(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⑥(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多,D错误。2. [2022济南黄河双语实验学校检测]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神经中枢。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 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B. 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接受刺激产生兴奋C. 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活动D. 刺激下丘脑前部,动物有出汗现象;刺激下丘脑后部,动物有寒颤现象,说明产热中枢在下丘脑后部[解析]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A错误。分析题意可知,刺激下丘脑前部,动物有出汗现象,有利于散热;刺激下丘脑后部,动物有寒颤现象,有利于增加产热,可推断产热中枢在下丘脑后部,D正确。题型2 生命活动调节方式的基本模型题型攻略构建模型细化生命活动调节的典型途径题型训练3. [2022湖南名校联考]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 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刺激 效应器”,使手缩回B. 寒冷环境下,可以通过“刺激 靶器官”,使汗液分泌减少C. 饥饿状态下,可以通过“刺激 ”促进胰岛素的分泌D. 饮水不足时,可以通过“刺激 ”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解析]当人的手被针刺时,通过神经调节使手缩回,该过程为“针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A正确。寒冷环境下,通过刺激→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腺,使汗液分泌减少,B正确。饥饿状态下,可以通过神经系统使胰岛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途径为“刺激 ”,C错误。饮水不足时,可以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进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途径可为“刺激 ”,D正确。4. [2022淮南一中检测]如图为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 若 表示胰岛 细胞,①代表高血糖,则②③可分别代表糖原合成和葡萄糖氧化分解B. 若 表示下丘脑,①代表寒冷刺激,则②③可代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C. 若 表示神经递质,①代表神经元兴奋,则②③分别代表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 若 表示浆细胞,①代表抗原,②③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 细胞[解析]B细胞可以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 细胞,浆细胞不能增殖分化,D错误。作业帮 练透好题 精准分层一、选择题1. [2022天津静海一中检测]如图为人体血糖、体温和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A. 途径①属于血糖调节,胰岛 细胞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B. 途径②属于体温调节,激素 是促甲状腺激素C. 途径③属于水盐平衡调节,激素 是由垂体合成和释放的D. 激素 、 、 都能定向运输到靶细胞和靶器官起作用[解析]途径①是血糖升高时,通过相关神经作用于胰岛 细胞,使其合成并分泌胰岛素,参与血糖调节过程,神经元②的轴突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 细胞膜上的受体,A正确;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进一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错误;抗利尿激素(D)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参与水盐平衡调节,C错误;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不能定向运输到靶器官或靶细胞,只能定向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D错误。2. [2023河北检测]瘦素是人体内与脂肪代谢密切相关的一种激素,有关作用过程如图所示(其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D )A. 瘦素能抑制肝糖原分解,从而减少糖类物质转化为脂肪B. 瘦素分泌量减少或瘦素受体缺乏都可能引起发胖C. 瘦素分泌减少或神经调节紊乱都可能引发暴饮暴食D. 在畜牧业养殖中可以大量使用瘦素,以提高瘦肉量[解析]由图可知,瘦素能够抑制肝糖原分解,A正确;瘦素能促进脂肪分解,所以其分泌量减少或瘦素受体缺乏都可能使体内脂肪积累,从而引起发胖,B正确;瘦素作用于下丘脑,能抑制食欲,所以瘦素分泌减少或神经调节紊乱都可能引发食欲升高,导致暴饮暴食,C正确。3. [2022济宁检测,多选]如图表示某概念模型,下列相关叙述与该模型所示相符的是( AC )A. 若该模型表示血糖调节, 代表下丘脑,则 、 可分别代表胰岛和肾上腺B. 若该模型表示体液免疫, 代表人体 淋巴细胞,则 、 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细胞毒性 细胞C. 若该模型表示水盐调节,且 表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 可代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性增强, 、 可分别代表垂体和大脑皮层D. 若该模型表示体温调节,且 代表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则 可表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可代表汗腺分泌减少, 可代表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解析]胰岛中的胰岛 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胰岛中的胰岛 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肾上腺能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若该模型表示血糖调节, 代表血糖浓度降低, 代表下丘脑的血糖调节中枢,则 、 可分别代表胰岛和肾上腺,A正确。 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能分泌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若该图表示体液免疫,则 表示抗原刺激, 代表人体 淋巴细胞, 、 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错误。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产生的兴奋能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从而主动饮水。产生的兴奋也能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从而使尿量减少。若该模型表示水盐调节,且 表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 可代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性增强, 、 可分别代表垂体和大脑皮层,C正确。当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引起产热增加,故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均增多,引起汗腺分泌减少,从而减少散热。若该模型表示体温调节,且 代表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则 可表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可代表汗腺分泌减少, 可代表肾上腺素分泌增多,D错误。二、非选择题4. [2022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检测,12分]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的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 机体维持体温稳定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当腺体 分泌的激素以垂体为靶细胞时,体现了激素的反馈调节。[解析]机体在寒冷环境中可以通过神经调节维持体温,也可通过产生甲状腺激素等来增加产热,故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体温调节中腺体 分泌的激素以垂体为靶细胞时,体现了激素的(负)反馈调节,如腺体 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较多时,会反过来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2) 据图可知,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一方面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另一方面会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尿量减少。[解析]水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一方面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另一方面会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该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故尿量会减少。(3) 当正常人血钠含量降低或血钾含量升高时,肾上腺皮质会增加分泌醛固酮以维持血钠和血钾的平衡。[解析]若人体血液中血钠含量降低或血钾含量上升,则肾上腺皮质会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和钾离子的分泌,从而维持血钠和血钾含量的平衡。(4) 若图中刺激是血糖浓度降低,则胰岛分泌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其作用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含量上升。该信号除了刺激下丘脑外,还可以直接刺激胰岛 细胞,该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肝脏细胞。[解析]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其作用机理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含量上升。除了刺激下丘脑外,该信号还可以直接刺激胰岛 细胞,由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理可知,其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肝脏细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