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高考备考学案:10-1 种群的数量特征(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生物学高考备考学案:10-1 种群的数量特征(含答案)

资源简介

生物学高考备考教案
第十章 生物与环境
课时1 种群的数量特征
教师尊享·命题分析
课标要求 核心考点 五年考情 核心素养对接
列举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 2022:河北T13和 、山东T12、全国卷乙T31、全国卷甲 、湖南 、浙江6月 、浙江1月T22; 2021:河北 、辽宁 、福建T10、浙江1月T21; 2020:山东 ; 2019:江苏 ; 2018:浙江11月T13 1.生命观念——掌握种群各种数量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认同种群的各种数量特征是种群自身的特性。 2.科学探究——制订并实施方案: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命题分析预测 1.本部分内容是高考的常考内容,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为核心,考查对概念的理解;二是通过设置新情境,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预计2024年高考可能以文字或表格等形式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结合一定情境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相关计算,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的选择依然是考查的热点
知识导图 教材读薄
教材帮 读透教材 融会贯通
知识整合 教材读厚
1.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1)种群密度:种群在 单位面积 或 单位体积 中的个体数。
种群数量≠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强调“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即种群数量多,种群密度不一定大。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项目 样方法 标记重捕法
适用范围 植物(如蒲公英)、个体较小且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昆虫卵、蚜虫、跳蝻等;一般不选丛生或蔓生的 单子叶 草本植物 活动 能力强 、活动 范围大 的动物
调查程序
注意事项 ①随机取样,按“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②样方大小 适中 :乔木 、灌木 、草本 ;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①调查期间没有较大的迁入、迁出、出生和死亡;②标记物不能过大、不能影响被标记动物的正常活动、不易脱落等
2.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
知识活用 教材读活
情境应用
农业生产中常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进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其依据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了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导致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降低了害虫种群的出生率,从而使种群密度降低。
深度思考
1. 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
提示 不一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结构,还受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且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2. 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为什么一般不选择单子叶草本植物进行调查?
提示 因为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
3. 取样时为何强调随机取样呢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都规定了取样的特点,这种做法是否符合随机取样原则
提示 随机取样是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能更接近真实情况。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就是保证了样方的平均分布,而不是相对集中分布,是对随机取样的具体操作,符合随机取样原则。
4. 样方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提示 会。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但是,样方数量太多,整体取样花费的时间、精力就越多。从统计学上看,适宜数量的样方即可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基础自测
1. 可以用每平方米草坪上杂草的数量来表示种群密度。( × )
2. 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逐个计数。( √ )
3.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来估算它们的种群密度。( √ )
4. 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只能采用标记重捕法。( × )
5. 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 )
6. 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 )
7.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都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 )
8. 调查道路两边梧桐树数量时,取样方要用五点取样法。( × )
9. [2022全国卷甲,T31(2)]若要调查林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若要调查某种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
高考帮 研透高考 明确方向
命题点1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分析
1. [2021山东]调查1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结果取整数)( B )
A. 只/公顷 B. 只/公顷 C. 只/公顷 D. 只/公顷
[解析]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并且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相当于第一次标记的鼠有 (只),由此可以计算出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 (只/公顷),B符合题意。
2. [2022全国卷乙,8分]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
(1) 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确定样方的多少、确定样方面积的大小、做到随机取样(答出3点即可)。
[解析]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应根据调查动物的分布状况和活动范围等,确定样方的多少、样方大小。选取样方时,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2) 已知调查区域总面积为 ,样方面积为 ,样方内平均个体数为 ,则该区域的种群数量为 。
[解析]样方内的种群密度是调查区域中的种群密度的估算值;该区域的种群数量=样方内的种群密度×区域总面积 ,即 。
(3) 与标记重捕法相比,上述调查方法的优势有不需要捕捉并标记调查动物,操作更便捷;调查周期短(合理即可)(答出2点即可)。
[解析]与标记重捕法相比,题述调查方法不需要捕捉并标记调查动物,操作更便捷;调查周期短。
通性通法
三看法选择合适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命题点2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分析
3. [2022浙江1月]经调查统计,某物种群体的年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B )
A. 因年龄结构异常不能构成种群 B. 可能是处于增长状态的某昆虫种群
C. 可能是处于增长状态的某果树种群 D. 可能是受到性引诱剂诱杀后的种群
[解析]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无论何种年龄结构,都能构成种群, 不合理;据图可知,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可能是处于增长状态的某昆虫种群, 合理;图中种群在生长一周后进入生殖期,而果树在生长一周后不可能进入生殖期, 不合理;性引诱剂一般诱杀生殖期的雄性个体,而图中处于生殖期的雄性个体数量较多,不可能是受到性引诱剂诱杀后的种群, 不合理。
4. 下列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C )
图1
图2
A. 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B. 图1中的 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 种群数量越多,种群密度就越大
D. 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解析]图1中的 是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A正确;图1中的 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正确;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种群数量越多,种群密度才越大,C错误;图2中的丙为性别比例,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D正确。
教师尊享·备课题组
1. [2022山东]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若在某封闭鱼塘中捕获了1 000条鱼售卖,第2天用相同方法捕获了950条鱼。假设鱼始终保持均匀分布,则该鱼塘中鱼的初始数量约为( A )
A. 条 B. 条 C. 条 D. 条
[解析]题干信息显示“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假设该鱼塘中鱼的初始数量为 条,则有 ,计算得出 ,A正确。
2. [2022河北]20世纪70年代褐家鼠由外地进入新疆,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研究发现,新疆某地褐家鼠种群的周限增长率为1.247 ( 年与 年种群数量的比值),种群年龄结构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 该种群老年个体占比较低,属于衰退型种群
B. 依据其年龄结构和周限增长率推测,该种群很难被去除
C. 该种群扩大过程中,当地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提高,食物网更复杂
D. 作为近缘物种,褐家鼠与当地的鼠类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能力
[解析]该种群老年个体占比较低,幼年个体占比较高,属于增长型种群,A错误;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周限增长率为1.247( 年与 年种群数量的比值),种群数量增长较快,推测该种群很难被去除,B正确;褐家鼠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在该种群扩大过程中,当地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降低,食物网变简单,C错误;作为近缘物种,褐家鼠由外地进入新疆后,从周限增长率来看,其种群增长能力强,由于不知道当地鼠类的增长情况,故不能判断褐家鼠的种群增长能力是否强于当地的鼠类,D错误。
3. [2021福建]生境破碎指因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生物的生存环境被隔断成碎片。隔断后的碎片称为生境碎片。为研究生境破碎对濒危植物景东翅子树种群数量的影响,2019年科研人员对某地不同类型生境碎片进行了相关调查,设置的样地总面积均为 ,调查结果如表所示。
生境碎片类型 植株数(株)
幼树 小树 成树 合计
5公顷碎片 21 9 3 33
15公顷碎片 57 8 17 82
连续森林 39 22 26 87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 应是设置的多块调查样地面积之和
B. 生境碎片的面积与其维持的种群数量呈正相关
C. 生境破碎有利于景东翅子树种群的生存和发展
D. 不同树龄植株的数量比例反映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解析] 应是设置的多块调查样地面积之和,A正确;据表可知,随生境碎片面积的增加,其维持的种群数量增加,二者呈正相关,B正确;据表可知,生境碎片面积越小,景东翅子树种群的数量越少,表明生境破碎不利于景东翅子树种群的生存和发展,C错误;不同树龄植株的数量比例反映该种群的年龄结构,D正确。
作业帮 练透好题 精准分层
基础过关
一、选择题
1. [2022巴中检测]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①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种群
②稻田中蝗虫的种群密度调查适合采用样方法
③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
④种群密度大小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A. ①③④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③④
[解析]种群是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故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种群,①正确;蝗虫的活动能力较强,故调查稻田中蝗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记重捕法,②错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③正确;种群密度大小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④正确,综上,A符合题意。
2. [2022南京模拟]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 有趋光性的昆虫,可用黑光灯诱捕估算它们的种群密度
B. 样方法调查对象数量过少时,可适当扩大样方面积
C. 可采用等距取样法调查河流沿岸的蒲公英数量
D. 标记物脱落会使标记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结果偏小
[解析]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会导致重捕个体中被标记个体变少,计算结果偏大,D错误。
3. [2023河南名校模拟]如图为种群特征及关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 当某种群数量达到 值时, 应等于
B. 图中 的含义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 通过直接作用于种群密度而影响种群数量
D. 若要调查某区域浣熊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记重捕法
[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当某种群数量达到 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A正确;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B正确; (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进而影响种群数量,C错误;对活动能力比较强、活动范围比较广的动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可采用标记重捕法,D正确。
4. [2022酒泉检测]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鹂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捕获结果统计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分类 捕获总鸟数 麻雀 黄鹂
第一次捕获 100 46(标记后放生) 43(标记后放生)
第二次捕获 102 42(其中6只被标记) 36(其中9只被标记)
A. 该区域麻雀的种群数量大约是322只
B. 为了保证结果可靠,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活习性不能有影响
C. 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鹂分别构成一个种群
D. 若麻雀被捕后警惕性提高,则计算的结果偏小
[解析]该区域麻雀的种群数量大约是 只,A正确;若麻雀被捕后警惕性提高,其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计算的结果应偏大,D错误。
5. 某科研团队找到了推算雪豹种群密度的方法——照片重复取样法。在祁连山某区域内布设了6台红外相机,这些相机在海拔 的深山中连续拍摄了3个多月,研究人员确定研究区域约有20只雪豹。根据数学模型推算,估测研究区域内每 生活有3只雪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 调查雪豹的种群密度有助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它们进行保护
B. 照片重复取样法可用于调查一些大型稀少野生动物的种群密度
C. 若研究区域有120只雪豹,则估测该区域雪豹的种群密度是16只
D. 调查后该科研团队预测该区域雪豹的数量会逐渐减少,其依据可能是年龄结构
[解析]种群密度的调查研究对濒危动物的保护有重要意义,A正确;一些大型稀少野生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可采用照片重复取样法,B正确;若研究区域有120只雪豹,设该区域内每 生活有 只雪豹,根据数学比例推算,即 ,则 (只),因此该区域内雪豹的种群密度应为
18只 ,C错误;根据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调查后该科研团队预测该区域雪豹的数量会逐渐减少,其依据可能是年龄结构,D正确。
6. [2022太原三模]种群密度是进行农林害虫监测、确定渔业捕捞强度等的一项重要指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种群密度可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由此可确定渔业捕捞的强度
B. 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捉的间隔时间越长统计结果越准确
C.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若先滴培养液后盖盖玻片会使估算的种群密度结果偏小
D. 在调查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或濒危物种的种群密度时,可采用逐个计数法
[解析]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仅靠这一特征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错误;两次捕捉间隔时间太长会导致部分标记物脱落等,导致调查结果不准确,B错误;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盖盖玻片后滴培养液,先滴加培养液后盖盖玻片会使计算结果偏大,C错误。
7. [2022衡水实验中学检测]种群是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 利用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计数时应注意“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B. 利用标记重捕法对 区域内某种鼠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估算这种鼠的种群密度为88.4只
C. 对一支试管中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计数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等工具进行计数
D. 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大
[解析]利用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时,计数时应计样方内的和位于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A正确;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 第二次捕获的带标记个体数,种群密度 (只 ),B错误;对一支试管中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计数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等工具进行计数,C正确;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大,因为种群密度还受气候、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D正确。
8. [2022遂宁检测]如表为我国两次人口普查的部分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项目 年龄结构 性别比例 城乡结构
0~14岁 15~59岁 岁 女性 男性 城镇 乡村
第六次(2010年)
第七次(2020年)
A. 年龄结构为稳定型时,人口数量在近期也不一定能保持稳定
B. 从年龄结构可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在减缓
C. 全国人口普查时常采用样方法调查人口基本情况
D. 乡村人口密度由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直接决定
[解析]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人口数量还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所以当年龄结构为稳定型时,人口数量在近期也不一定保持稳定,A正确;分析表格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老年人口比例增多,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在加深,B错误;我国进行全国人口普查采用的是全面调查的方法,而不是样方法,C错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D错误。
9. [2022绍兴检测]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的个体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 若总标记个体数为 ,回收率为 ,则斜纹夜蛾的种群数量为
B. 随释放标记斜纹夜蛾离灯距离的加大,被标记个体数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
C. 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高度无关
D. 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的年龄结构
[解析]种群数量=重新捕获数×释放总数 重捕标记个体数,即重新捕获数 ,A错误。由题图可知,随释放标记斜纹夜蛾离灯距离的加大,被标记个体数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下降,B错误。从题图来看,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高度有关,C错误。诱杀成虫能降低其出生率,使幼虫减少,从而改变种群的年龄结构,D正确。
10. [2022山东模拟]《说文》云:“鹬知天将雨则鸣,故知天文者冠鹬。”滨鹬是一种中小型涉禽,生活于湿地生态系统,食性较杂。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的面积及滨鹬的数量均稳步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 滨鹬数量增加说明滨鹬的种群密度增大
B. 滨鹬数量增加最可能是因为滨鹬的出生率高于死亡率
C. 可用标记重捕法估算滨鹬的种群数量
D. 滨鹬种群的年龄结构最可能是增长型
[解析]虽然滨鹬的数量增加,但由于湿地生态系统的面积也在增加,故不能确定滨鹬的种群密度是否增大,A错误;由于人们环保意识增强,滨鹬数量增加最可能是因为滨鹬的出生率高于死亡率,B正确;滨鹬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用标记重捕法估算滨鹬的种群数量,C正确;由题干信息“滨鹬的数量均稳步增加”可知,滨鹬种群的年龄结构最可能是增长型,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 [6分]某校生物小组的同学分为两个小组进行野外调查。
(一) 甲组同学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 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捕获了32只田鼠,将捕获的田鼠标记后在原地放归。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带标记的个体有10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若该调查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 ,则 D只。
A. B. C. D.
[解析]由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可知,种群总个体数=(初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
数×重捕到的总个体数) 重捕到的标记的个体数 (只),D正确。
(2) 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时,以下条件必须满足的有BC(多选)。
A. 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 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解析]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时,在调查期间应该保证没有个体迁入和迁出;没有较多个体出生和死亡,B、C正确。
(3) 、 两草原田鼠的月龄构成如图1所示。据图分析, (填“ ”或“ ”)草原的田鼠种群数量将会快速增长,还可能引起严重鼠害,因此,必须做好防治工作。
图1
[解析]由图可知 种群中幼年个体占的比例最大,种群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种群数量将会快速增长。
(二) 乙组同学进行双子叶植物苦丁菜种群密度的调查。
(1) 为了保证调查的随机性,本小组同学结合地块的地形采取了如图2所示的取样方法,该方法称为五点取样法。
图2 图3
[解析]图2所示的取样方法称为五点取样法。
(2) 如图3是调查时确定的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
如图所示(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在样方内的个体应全部计数,对于方形样方,需要统计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原则为“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详见答案。
能力提升
12. [2023河南名校联考]如图为种群相关知识的概念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①大于③时种群密度就会增大
B. 不同种群⑤的类型可能不同,但都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密度产生影响
C. ⑥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对种群密度产生影响,但并非所有种群都有此特征
D. 采用⑦时两次捕获时间不宜间隔过短,⑧也适用于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
[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其大小直接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①大于③时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大,A错误;⑤(年龄结构)的类型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不同种群⑤的类型可能不同,但都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B正确;⑥为性别比例,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但并非所有种群都有此特征,如雌雄同株的植物没有性别比例这一特征,C正确;⑦为标记重捕法,采用标记重捕法时两次捕获时间不宜间隔过短,要保证标记的个体与其他个体混合均匀后再重捕,⑧为样方法,该方法也适用于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蚜虫、昆虫的卵等),D正确。
13. 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分为图示 、 、 三种类型,据图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D )
A. 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 类型
B. 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成为 类型
C. 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 类型
D. 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三个孩子,不利于减缓我国老龄化程度
[解析]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的鱼主要为幼年个体,年龄结构可能为 类型(增长型),A正确;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会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成为 类型(衰退型),B正确;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 类型(稳定型),C正确;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三个孩子,可以提高人口的出生率,这是我国防止人口老龄化过度严重的重要政策,D错误。
14. [2022唐山三模]青海沙蜥是一种小型爬行动物,它们的种群数量和洞穴数量成正比,可以通过计数青海沙蜥洞穴的数量来估计其种群密度。我国科研人员利用样方法调查若尔盖草原荒漠中两块各 样地中青海沙蜥洞穴密度的差异,以下调查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D )
A. 在每块样地中各设置1个 的大样方,将整个样地中的青海沙蜥洞穴都清点一遍,然后比较两者的差异
B. 在每块样地中各设置1个 的样方,比较2个样方中的青海沙蜥洞穴数量差异以代表两块样地中青海沙蜥洞穴数量的差异
C. 在每块样地中各设置2个 的样方,分别求出每块样地中2个样方里的青海沙蜥洞穴数量的平均数,从而比较两块样地中青海沙蜥洞穴数量的差异
D. 在每块样地中各设置5个 的样方,分别求出每块样地中5个样方里的青海沙蜥洞穴数量的平均数,从而比较两块样地中青海沙蜥洞穴数量的差异
[解析] 的样方面积太大,将整个样方中青海沙蜥的洞穴都清点一遍,需要消耗较多的人力、物力,A错误;每个样地设置1或2个样方,样方数量太少会导致调查结果不准确,不能准确体现两样地青海沙蜥洞穴数量的差异,B、C错误;在每块样地中各设置5个 的样方,样方数量相对较多,取平均值后可以比较两块样地中青海沙蜥洞穴数量的差异,D正确。
15. [2022河池检测]用标记重捕法对一池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第一次用大网眼渔网捕捞并标记了60尾草鱼,第二次用小网眼的渔网捕捞到120尾草鱼和100尾鲫鱼,其中草鱼有6尾带有标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 标记物易脱落会影响调查结果
B. 调查计算得到的草鱼种群数量将偏小
C. 第二次只统计带标记的草鱼数也能估算草鱼的种群数量
D. 第三次继续用小网眼渔网捕捞鲫鱼就能估算鲫鱼的种群数量
[解析]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物易脱落会影响调查结果,将导致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变少,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A正确;重捕时的渔网换为小网眼,使得重捕的草鱼数量和被标记的草鱼数量均增加,只要混合均匀,理论上对计算得到的草鱼种群数量无影响,B错误;第二次捕获后需要统计草鱼总数和被标记的草鱼数,第二次只统计带标记的草鱼数不能估算草鱼的种群数量,C错误;第三次继续用小网眼渔网捕捞鲫鱼不能估算鲫鱼的种群数量,还需要在第二次捕获时,对捕获的鲫鱼进行标记,D错误。
创新应用
16. [新情境/模拟标记重捕法][2022浙江百校模拟]某兴趣小组在“模拟用标记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的活动中,从混装了若干黄豆、绿豆、红豆、豌豆的大广口瓶中随机取出1勺豆,分别统计其中每种豆的数量,然后做上标记后,放回瓶中摇匀。再次从瓶中随机取出1勺豆,分别统计其中每种豆的数量及带标记的豆的数量,估算出每种豆的数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 每种豆模拟的是一个种群,四种豆模拟的是一个群落
B. 将做好标记的豆放回后摇匀可使各种豆数量的估算结果更准确
C. 四种豆之间大小、颜色的差异性对估算结果的准确性影响较大
D. 如果已知一种豆的数量,仅取样一次也能完成对其他豆的数量的估算
[解析]群落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因此四种豆模拟的是四个种群,可以模拟一个群落,A正确。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将捕获的动物做好标记后放回环境中,由于动物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被放回后会融入动物种群中,因此模拟实验中将做好标记的豆放回瓶中后摇匀会使估算结果更准确,B正确。四种豆的数量是单独估算的,因此四种豆之间大小、颜色的差异对估算结果的准确性影响不大,C错误。如果已知一种豆的数量,可将其视为已标记个体,仅取样一次便能完成对其他豆的数量的估算,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