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高考备考学案:12-6 设计实验方案,书写实验思路(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生物学高考备考学案:12-6 设计实验方案,书写实验思路(含答案)

资源简介

生物学高考备考教案
第十二章 实验与探究
实验6 设计实验方案,书写实验思路
实验突破
1.辨析实验思路和实验步骤
项目 实验思路 实验步骤
不同点 主要特点 实验思路是“想法”,是较为“粗线条”的思考过程,其要求“言简意赅” 步骤是“做法”,是更为“细节化”的操作流程,其要求“精准细致”
书写技巧 必须体现“对照思想”,显示“自变量”和“因变量”,对“无关变量”表述时注意体现“相同且适宜” 必须体现“自变量”如何设置、“因变量”如何检测、“无关变量”如何保证相同且适宜,最后,步骤流程必须科学,否则功亏一篑
相同点 都要分析实验目的,从实验目的中分析出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而设计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确定检测指标
2.牢记实验设计思路的一般书写模式
实验设计思路的书写模式一般为“分组+施加自变量+检测因变量”,题目中涉及的无关变量必写,若题目未涉及的可略写或简写,具体如下:
强化训练
14. [2023怀化第一次联考,14分]如图1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图2为某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 图1中③是糖蛋白,它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答两点)等功能有密切关系。
[解析] 图1中③是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有关系。
(2) 不同的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存在差异,图2中 、 排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判断依据是这两种离子的浓度都是细胞外大于细胞内,二者均逆浓度梯度排出细胞,此运输方式需要图1中①(填序号)的协助。
[解析] 图2中 、 在细胞内浓度低,细胞外浓度高,二者排出细胞均是从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①)的协助。
(3) 温度对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都有影响,结合题图分析原因:温度影响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运动速率,进而影响膜的流动性;另外温度也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能量的供应(答两点)。
[解析] 温度影响细胞膜上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运动速率,进而影响膜的流动性,从而影响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能量,温度也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能量的供应。
(4) 植物根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无机盐离子(如 )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请设计实验验证该结论,写出实验思路。
[答案]取甲、乙两组生长状态基本相同的植物幼苗,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 的培养液中,甲组给予正常的细胞呼吸条件,乙组培养液中加入细胞呼吸抑制剂,一段时间后检测甲、乙两组培养液中 的含量。
[解析] 实验中要保证单一变量,本实验的目的是证实植物根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无机盐离子(如 )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因此,是否进行细胞呼吸为自变量。实验思路:取甲、乙两组生长状态基本相同的植物幼苗,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 的培养液中,甲组给予正常的细胞呼吸条件,乙组培养液中加入细胞呼吸抑制剂(抑制细胞呼吸,不能提供能量),一段时间后检测甲、乙两组培养液中 的含量。如果甲组培养液中 的含量降低,乙组培养液中 的含量不变,则证实植物根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无机盐离子(如 )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
15. [2023湖北名校第一次联考,15分]普通小麦有6个染色体组 ,分别来自三个不同的物种,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仅来自同一物种的同源染色体联会。普通小麦既能自花传粉也能异花传粉,但人工杂交十分困难。我国科学家从太谷核不育小麦中精准定位了雄性不育基因 ,该基因相对于可育基因为显性且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含该基因的花粉不育。回答下列问题:
(1) 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发现为人工杂交省去(人工)去雄的步骤,杂交过程中太谷核不育小麦可作为母本(填“父本”或“母本”)。
[解析] 太谷核不育小麦花粉不育,为人工杂交省去去雄步骤,在杂交过程中,太谷核不育小麦可作为母本。
(2) 若将一个 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培育成植株,那么该植株与正常的植株杂交, 的所有植株随机受粉,则 表型及数量比为雄性可育 雄性不育 ,预测 的所有植株随机受粉, 中 基因的基因频率将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将两个 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培育成植株,其产生的花粉中可育花粉的比例可能为 或0或 。
[解析] 若将一个 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培育成植株,那么该植株为杂合子,该植株与正常的植株杂交,获得的 中 为杂合子, 为可育纯合子, 的所有植株随机受粉,雌配子中可育基因 不可育基因 ,雄配子全为可育,则 表型及比例为雄性可育 雄性不育 。若 的所有植株随机受粉,雌配子中可育基因 不可育基因 ,雄配子全为可育, 中 基因的基因频率将减小。将两个 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培育成植株,如果两个基因导入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其产生的花粉中可育花粉的比例为 ;如果两个基因分别导入同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上,则其产生的花粉中可育花粉的比例为0;如果两个基因分别导入非同源染色体上,则其产生的花粉中可育花粉的比例为 。
(3) 科学家发现一株纯合野生可育小麦表现为抗白粉病,且该性状是由隐性基因 决定的,现有纯合不抗白粉病太谷核不育小麦若干,请设计实验探究抗白粉病基因 与 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不考虑互换),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思路:纯合野生抗白粉病可育小麦作父本,纯合不抗白粉病太谷核不育小麦作母本,二者杂交获得 ,让 中不抗白粉病不育小麦与抗白粉病可育小麦杂交,统计 表型及数量比。
实验结果及结论:若 中不抗白粉病不育小麦 抗白粉病可育小麦 ,则说明抗白粉病基因 与 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若 中不抗白粉病不育小麦 不抗白粉病可育小麦 抗白粉病不育小麦 抗白粉病可育小麦 ,则说明抗白粉病基因 与 基因不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解析] 探究抗白粉病基因 与 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可利用测交法,观察后代表型及数量比即可判断。用纯合野生抗白粉病可育小麦作父本,纯合不抗白粉病太谷核不育小麦作母本,二者杂交获得 ,让 中不抗白粉病不育小麦与抗白粉病可育小麦杂交,统计 表型及数量比。若 中不抗白粉病不育小麦 抗白粉病可育小麦 ,则说明抗白粉病基因 与 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产生的雌配子中可育抗白粉病 不育不抗白粉病 ;若 中不抗白粉病不育小麦 不抗白粉病可育小麦 抗白粉病不育小麦 抗白粉病可育小麦 ,则说明抗白粉病基因 与 基因不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产生的雌配子中不抗白粉病不育 不抗白粉病可育 抗白粉病不育 抗白粉病可育 。
第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