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高考备考学案:12-7 根据实验要求,补充实验步骤(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生物学高考备考学案:12-7 根据实验要求,补充实验步骤(含答案)

资源简介

生物学高考备考教案
第十二章 实验与探究
实验7 根据实验要求,补充实验步骤
实验突破
“四步法”规范书写实验步骤
强化训练
16. [2022长治质检,7分]帕金森病的症状之一为静止性震颤。研究表明,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缺乏是帕金森病的病因,科学家找到了“多巴”作为缓解该病的有效药物。目前已知“多巴”可以在人体内转化成多巴胺,而一种名为“利血平”的药物可耗竭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为了验证多巴胺缺乏是引起静止性震颤的原因,请依据所给的材料补充和完善实验设计中的方法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主要实验材料:小鼠、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多巴”溶液等。
(1) 实验步骤:
① 把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分为数量相等的 、 两组。
② 组注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 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随后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运动状况。
③ 一定时间后, 组注射一定浓度的“多巴”溶液, 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解析]
(2) 预测实验结果: 组小鼠注射“利血平”溶液后出现静止性震颤现象,注射“多巴”溶液后恢复正常; 组小鼠实验过程中不出现静止性震颤现象。
实验结论:多巴胺缺乏是引起静止性震颤的原因。
[解析] 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结论,可得出实验结果: 组小鼠注射“利血平”溶液后出现静止性震颤现象,注射“多巴”溶液后恢复正常; 组小鼠实验过程中不出现静止性震颤现象。
17. [2022淮安模拟,12分]微囊藻是水华爆发过程中常见的一种蓝细菌,会分泌藻毒素,危害渔业生产,为了了解微囊藻的发生和治理,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 经研究发现,部分细菌能抑制蓝细菌生长甚至杀死蓝细菌,称为溶藻菌。科学家筛选出了溶藻菌菌株 ,将不同浓度 培养液加入微囊藻培养液中,观察培养液叶绿素 含量变化(与微囊藻数量变化呈正相关),结果如图所示。若要有效抑制微囊藻生长,所需 最小浓度是 。
[解析] 由图中曲线可知,加入 和 浓度 培养液时,微囊藻叶绿素 含量低,能有效抑制微囊藻生长,故所需 最小浓度是 。
(2) 溶藻菌的溶藻方式有直接溶藻(在溶藻过程中活菌直接进攻蓝细菌)和间接溶藻(通过分泌某种代谢产物溶解蓝细菌)两种,为验证“溶藻菌 通过间接方式溶藻”,设计如表所示实验,请完善实验设计表: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要点
取材与分组 取生长状况良好(或生理状况相似)的微囊藻培养液,随机均分为 、 、 三组
实验处理 组加入适量含溶藻菌 的培养液; 组加入等量溶藻菌 培养液的无菌过滤液; 组加入等量无菌培养液(或等量未培养过 的培养液)
藻类培养 将 、 、 三组培养液,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
测定相关数值 测定 、 、 三组培养液中微囊藻种群密度(或叶绿素 含量)
实验结果预测: 、 两组微囊藻种群密度(或叶绿素 )均明显低于 组(答案必须体现出不同组之间的比较)。
[解析] 完善实验步骤,需要依托实验目的来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 除溶藻菌外,还可以通过在水华多发水域中种植挺水植物、投放(滤食性)鱼类(合理即可)(写出两类)等,达到利用生物治理水华的效果。
[解析] 除溶藻菌外,还可以通过在水华多发水域中种植芦苇等挺水植物,可以与浮游生物竞争阳光等资源,制约浮游生物的数量;投放(滤食性)鱼类如鲢鱼、鳙鱼等可以捕食浮游生物,制约浮游生物的数量。
第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