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高分作文系列:神舟十七号奔赴苍穹——凌空飞天征寰宇,星辰大海伴梦行(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语文高分作文系列:神舟十七号奔赴苍穹——凌空飞天征寰宇,星辰大海伴梦行(素材)

资源简介

凌空飞天征寰宇,星辰大海伴梦行
神舟十七号奔赴苍穹
新闻速递: 神舟十七号乘组首次公开亮相 中国空间站将迎最年轻乘组
中新社酒泉10月25日电 (记者 马帅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与记者见面会2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神舟十七号乘组首次公开亮相。该乘组是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
据悉,执行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组成,汤洪波担任指令长。其中,汤洪波参加过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唐胜杰和江新林都是首次飞行。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构成仍然采用以老带新的策略,由3名航天驾驶员组成,包括1名第二批航天员和2名第三批航天员,其中指令长由第二批航天员担任,这是首次由第二批航天员带领第三批新航天员执行任务。
2021年,汤洪波作为首批执行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成员,亲历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历史时刻。时隔2年,他将成为重返“天宫”第一人,同时也将成为目前为止执行两次飞行任务间隔最短的中国航天员。
官方当天公布了三名航天员的简历。资料显示,汤洪波,籍贯湖南湘潭,1975年10月出生,2010年5月入选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2021年6月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同年11月被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唐胜杰,籍贯甘肃定西,1989年12月出生,2020年9月入选为中国第三批航天员。江新林,籍贯河南杞县,1988年2月出生,2020年9月入选为中国第三批航天员。
在发射前的准备工作中,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各系统已经完成了相关功能检查,并做好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这次合练中,航天员乘组与地面系统进行了密切的配合和协调,以确保发射任务能够顺利进行。
对于三名航天员来说,他们已经从身体、心理、技术上为飞行做好充分准备。他们经历了长时间的训练和选拔,对航天飞行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据了解,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建造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这次任务如果成功将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带来新的突破和发展,也将进一步巩固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江新林(左)、汤洪波(中)、唐胜杰(右)
神舟系列飞船
神舟飞船(Shenzhou Crewed Spacecraft)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空间载人飞船。
神舟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结构,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由13个分系统组成。神舟飞船与国际第三代飞船(美国:阿波罗号;苏联:联盟号)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在内蒙古中部的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和东风着陆场。
01.神舟一号
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一艘飞船。1999年11月20日发射升空。
02.神舟二号
是中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2001年1月10日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
03.神舟三号
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2002年3月25日发射升空。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04.神舟四号
2002年12月30日发射升空。神舟四号轨道舱在半年运行中,初步探明飞船运行轨道的空间环境状况,为中国下一步载人飞船的安全出行成功绘制了“安全路况图”。
05.神舟五号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发射升空。神舟五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06神舟六号
是中国的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航天任务的飞船。于2005年10月12日发射升空。航天员是费俊龙、聂海胜。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工程第二步任务实现顺利开局。
07神舟七号
是中国首次进行出舱作业的飞船。2008年9月25日发射升空。航天员为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2008年9月27日进行出舱活动,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
08神舟八号
是中国首次进行交会对接航天飞行任务,也是中国“三步走”空间发展战略中建造空间站的重要前提。于2011年11月1日发射升空;于2011年11月3日与天宫一号完成刚性连接,形成了组合体,完成对接任务。
09神舟九号
是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也是载人航天飞船首次在夏季发射。航天员是景海鹏、刘旺、刘洋(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2012年6月16日发射升空;2012年6月18日与天宫一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工作。
10神舟十号
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2013年6月11日发射升空。航天员是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11神舟十一号
2016年10月17日发射升空,航天员是景海鹏、陈冬。是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过渡,为中国空间站建造运营和航天员长期驻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神舟十二号
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2021年6月17日发射升空。航天员是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神舟十二号实现了五个首次:一是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二是首次实施绕飞空间站并与空间站径向交会;三是首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四是首次拥有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场的能力;五是实现了与航天员中心的远程测试。
13神舟十三号
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六次飞行,也是该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2021年10月16日发射升空,航天员是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王亚平成为首个进驻中国空间站的女宇航员。神舟十三号实现了三个首次:一是首次与49吨级的三舱空间站组合体自主快速径向交会对接;二是首次在轨飞行6个月,实现4个载人航天器形成组合体长期在轨飞行:三是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
14神舟十四号
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第二次飞行任务,也是该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2022年6月5日发射升空。航天员是陈冬、刘洋、蔡旭哲。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生活6个月,任务主要目的为:配合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和转位,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进行日常维护维修等相关工作。
15神舟十五号
神舟十五号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2022年11月29日发射升空。神舟十五号任务主要为:验证空间站支持乘组轮换能力,实现航天员乘组首次在轨轮换;开展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安装与调试,进行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进行空间站日常维护维修;验证空间站三舱组合体常态化运行模式。参与发射任务的航天员有费俊龙、邓清明、张陆。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目前,中国空间站进入建造期,其生产线也发生了重大提升,从神舟十二号开始,4艘飞船同时并行批产,而神舟十六号起则6艘飞船并行批产,这意味着我国飞船生产已经进入“流水线批量生产”时代。不仅如此,神舟十六号还迎来重大升级,让其保持国际先进性。研制30年,一直在升级,这是载人航天高效安全的“秘密”。
16神舟十六号
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十六乘组奔赴苍穹。
神舟十六号乘组是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迎来的首个飞行乘组,首次包含了“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3种航天员类型。飞行乘组由1名首批航天员和2名第三批航天员组成:航天驾驶员景海鹏和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来自航天员大队,主要负责直接操纵、管理航天器以及开展相关技术试验。载荷专家桂海潮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教授,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在科学、航天工程等领域受过专业训练且具有丰富操作经验。
筋骨句
1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
2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3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
4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
5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高分语言
1担负使命,承载梦想。
2遨游浩瀚,逐梦九天。
3探索未知,延续传奇。
4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5中国梦连着科技梦,科技梦助推中国梦。
6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7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8遨游浩瀚,探索未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热点素材
解读航天精神
1.航天精神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
2.航天精神是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3.航天精神是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
4.航天精神是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5.航天精神是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6.航天精神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钻研精神。
7.航天精神是坚守初心、创造奇迹的追梦精神。
适用话题
1.团结协作 赓续奋斗
2.强国复兴 开拓创新
3.家国情怀 初心使命
4.科技文明 创新超越
5.咬定目标 追梦圆梦
6.命运与共 和平发展
7.中国高度 中国奇迹
高分标题
1.弘扬航天精神 拥抱星辰大海
2.凌空飞天征寰宇 我辈正是掌舵人
3.“神舟十六”问天,续写复兴新篇
4.仰望星空,逐梦前行
5.探索浩瀚太空,攀登科技高峰
6.用赓续奋斗书写中国梦
7.植梦天宫, 翱翔苍穹
8.天空浩瀚无边,探索永不止步
9.逐梦太空是科技强国的生动注脚
10.向科技自立自强奋进
11.神舟凯旋催奋进,星辰大海伴梦行
12.探索未知,挑战自我
13.打破技术壁垒 实现科技自强
14.中国梦牵引航天梦,航天梦助力中国梦
15.薪火相传逐梦天宫 赓续奋斗再探苍穹
16.守住初心,圆梦天宫
17.心有凌云志,手可摘星辰
航天员汤洪波
汤洪波(1975年10月-),男,汉族,籍贯湖南湘潭,中共党员,硕士学位。2010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16年5月,入选神州十一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2019年12月,入选神州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2021年6月16日,入选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
素材关键词·农村读书不易;安静地读书;走出农村
1975年10月,汤洪波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读书的时候,班里的男孩子都很淘气,但他比较安静。当时农村的孩子想要坚持读书很不容易,但他的父母不仅努力供他读书,而且对他要求很严格。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中等偏上,平时话不多,但总在默默努力,骨子里有着一股韧劲,励志走出农村。小学的时候,他特别喜欢看课外书,因为怕父母知道,每天都是在外面偷偷地看,看完再回到家里。
素材关键词·招飞入伍;“教科书式的飞行”;最爱学习
高三那年,他第一次向父亲吐露了自己的理想:招飞入伍。凭借出色的身体素质,他顺利通过了中国空军的招飞测试,当了一名飞行员。在飞行学院他飞行成绩经常获得满分,被评价为“教科书式的飞行”。入伍以后,他一般每隔两年回家一次,每次回家都带很多书,除了陪家人聊天,其余时间都躲在房间读书学习。
素材关键词·从零开始;向上生长,先要向下扎根
2010年,35岁的汤洪波成功入选航天员。到了航天员中心以后,他抱着从零开始重新学习的决心,坚持从难从严训练,比如坐转椅、沙漠野外生存、72小时狭小环境剥夺睡眠训练等。从走进航天员中心,到实现自己的“飛天梦”,这一坚持就是整整11年。他常说:“要想向上生长,先要向下扎根。”
中考角度:爱国 奋斗 合作
写作角度:
1. 逐梦太空,见证科技自立自强 。
2. 成就不凡的中国航天,起关键支撑作用的是科技创新 。
3.航天人勠力同心,“千人一枚箭,万人一杆枪”。
4.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攻关任重道远,航天精神薪火相传 。
原创试题
1.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4月最后一周的星期六是“蓉漂人才日”。4月14日,已随神舟十三号在太空“出差”半年、即将回家的成都籍航天员叶光富,在太空为家乡送上了一份特别的祝福。
视频中,叶光富说道:“大家好,我是来自四川成都的航天员叶光富,蓉漂人才日,成都人才的节日,在此祝愿家乡成都越来越美,广大人才欣欣向‘蓉’,更好的成都,成就更好的你。”
家是最小国,国事最大家。读了航天英雄叶光富的祝福,你对国和家的关系有什么样的思考,请结合实际写一篇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精彩标题:《爱国爱家 不负韶华》《有国才有家 百川东入海》
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航天员杨利伟是这样形容航天员大队生活的。他说:“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体会过就不知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拥有过就不知其中的真谛。”
艰辛和快乐,是平面上永不相交的平行线,韩非子笔下的矛和盾,还是烈火烹油的人间美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请结合杨利伟的事例,写一篇表达自己观点的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精彩标题:《有一种快乐叫战胜艰辛》《战胜艰辛 享受快乐》
精彩时评
1. 探索浩瀚宇宙,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矢志不渝的追求,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梦想。仰望星空,航天事业神圣而光荣,但也充满坎坷与艰辛,我们必须坚持精神引领,用好精神力量。无论条件如何变化,无论前进到哪一阶段,都要把航天精神传承好、弘扬好、发展好。
现在,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新时代航天人的手中,建设航天强国使命在肩,弘扬航天精神薪火相传。在新的征程上,我愿与大家一起继续前进。我坚信,有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支持,有伟大航天精神的激励,我们中国航天人继续奋斗,一定能够实现航天强国的梦想,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适用话题:爱国情怀 航天精神 梦想追求 奋斗实干)
2.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人类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是渺小的,但勇于挑战、自强不息的探索精神是伟大的。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凝结着一代代航天人的聪明智慧、满腔热血和赤胆忠心,培育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充分彰显了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航天精神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航天战线上的具体体现,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航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航天事业取得成功的不竭动力和重要法宝,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我们继续迎难而上、勇攀新的高峰。(适用话题:航天精神 宇宙探索 自强不息 忠诚爱国 中国自信)
在这些年轻人看来,中国过去在航天领域取得的种种成绩,“是祖国强盛的证明”,而航天梦作为中国梦的一个缩影,足以激励一代代青年奋发向上。(适用话题:航天精神 中国梦想 青春风采 科技自信)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63年前,第一代东风人凭借着革命加拼命的精神,住帐篷、睡地窝、饮苦水、吃干菜,顶风冒沙,战天斗地,在茫茫大漠深处创建发射场。这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新时代的东风人身上依然清晰可见。63年来,千千万万有志儿女从祖国各地奔赴西北戈壁,在大漠献青春、献终身,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绚烂绽放。(适用话题:航天精神 爱国情怀 自强不息 青春风采)
5. 人类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是渺小的,但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伟大的。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广大航天人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培育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广大航天人始终以发展航天事业为崇高使命,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广大航天人知难而进、勇于创新,攻克了一系列国际宇航界公认的尖端课题,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要求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创造了对大型工程建设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宝贵经验;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广大航天人始终坚持把确保成功作为最高原则,坚持把质量建设作为生命工程,以提高工程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中心,依靠科学、尊重规律,精心组织、精心指挥、精心实施,创造了一流的工作业绩;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全国数千个单位、十几万科技大军自觉服从大局、保证大局,有困难共同克服,有难题共同解决,有风险共同承担,凝聚成一股气势磅礴的强大合力;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广大航天人不计个人得失,不求名利地位,以苦为乐,无怨无悔,用自己的青春、智慧、热血和生命铺就了通往太空的成功之路。领导人在会见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和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指出:“我们培养造就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培育铸就了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广大航天人展现出了坚定的理想信念、高昂的爱国热情、强烈的责任担当、良好的精神风貌,你们不愧是思想过硬、技术过硬、作风过硬的英雄团队。”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彰显了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了强大精神力量。(适用话题:爱国 使命 团结 创新 )
模拟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仰望苍穹绮梦多,人情自古寄星河。自人类文明伊始,就伴随着对浩瀚宇宙的遥想。嫦娥奔月的神话,仕女飞天的壁画,屈原《天问》的哲思……无不寄托着中华儿女探索宇宙的愿景。
九天揽月书传奇,星河璀璨任遨游。自1956年迈出航天事业第一步开始,中国航天人在长达65年的探索历程中从未停下前行的脚步。习近平主席说,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的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一代代航天英雄支撑起中华民族的坚挺身躯,一座座航天丰碑镌刻着中华民族的斗历程。作为新一代青年,你如何理解“航天精神”的内涵以及自身肩负的使命 请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主题鲜明,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④不少于600字。
【审题立意】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从上古时代写起,点明了中国航天的历史渊源:中华儿女探索宇宙的愿景。
第二段则回顾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并在指出一系列航天成就的同时,总结出其中体现的航天精神。这种精神,既是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也是超越自我、永不懈怠。自力更生,既是中国航天史的心酸过往,也是我们得以取得如此巨大成功的根基。自主创新,既体现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科技实力,也蕴含了一代代航天人牺牲自我、不懈研究的精神。超越自我,就是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挖掘自己最大的潜能,克服自身弱点,提升自身能力,不躺在功劳簿上过日子,而是不断跨越一个个新的起点。永不懈怠,是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持续努力。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中国航天才能不断为民族赢得尊严和自豪。这种精神的意义还在于能够激励青年不断前行。“航天精神”会激励我们在人生的征程上劈波斩浪、不断向前。
材料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存在两个层次的对比关系,考生在审题时要挖掘出其中的内在逻辑关系,才能凸显文章的逻辑性。
(1)同向对比,明确从“古”至“今”的连贯性。材料第一段通过古代多种文学艺术形式体现出探索太空的愿望在我国由来已久,这就与材料第二段中“积淀”“深厚博大”相呼应,体现出中华民族执着坚定的精神特质。
(2)反向对比,领悟由“想”到“做”的差异性。材料第一段中的“寄托”“愿景”与材料第二段中“从未停下”“接续奋斗”形成反差,引导考生要揭示出实干、拼搏精神的价值。
写作时,可以从“精神挖掘”角度立意。从航天精神的内涵起笔挖掘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然后将这种精神与各行各业的奉献者、创造者相关联,进而以点带面地揭示出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也可以从“辩证思维”角度立意。从“寄梦星河”与“遨游太空”的古今对比中,分析出“梦想”与“实干”的辩证关系,即梦想是实干的动力,实干是实现梦想的必由之路,最终将立意落在通过“拼搏实干”实现“中国梦”这一中心上。还可以从“精神传承”角度立意。从“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得出“精神传承”是取得成功的不竭动力这一结论,进而从社会各行各业的实例中印证这种精神传承的价值,最终将论述引向对“新一代青年”的责任使命的论述。
热点素材
载人航天精神
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
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
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
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中考角度:爱国 奋斗 奉献 团结
中国航天“三大精神”
航天传统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
“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3)载人航天精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