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课件(共25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课件(共25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胡萝卜、胡荽(香菜)
胡椒、胡瓜(黄瓜)

番茄、番薯、番椒
番石榴、番豆(花生)

洋椒、洋芋
洋葱、洋白菜
中国外来食物命名
中国古代食物的交流经历从陆路到海路的转变,并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导入新课】
历史学者艾弗瑞·克罗斯比在他1972年的著作《哥伦布大交换》中,首先提出了“哥伦布大交换”概念。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这是世纪性大规模航海,也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这是一场东、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它是人类历史上的跨越种族的、关于生态学、农业、文化等许多项目的一件重要历史事件。
这是恐龙灭绝以来生命史上最重要的事件。
——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有哪些?影响如何?
2
【课程标准】
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美洲物种的外传
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目录
CONTENTS
第 部分

美洲物种的外传
原因(推动因素)
外传概况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河西走廊
长安
今新疆地区
西亚、中亚
欧洲
西域与中原之间的交流示意图
内容:
1.前6000年左右,西亚的物种小麦、大麦等进入了欧洲;
2.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间,通过丝绸之路,葡萄、苜蓿等传到中国,樱桃、杏等从亚洲传到罗马。
新航路开辟前物种交流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材料:(大宛)有蒲陶酒。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
——司马迁《大宛列传》
名称 传入时间 引入地
蒲陶、苜蓿、胡桃、 西汉 西域
胡瓜(黄瓜)、胡麻(芝麻) 南北朝 印度/西亚
番石榴、番木瓜 宋元 由“番舶”带入
注:凡是名称前冠以“胡”字的植物,大多为两汉两晋时由西北引入;凡冠以“番”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引入。
——农史学家石声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新航路开辟前物种交流的特点、原因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1.特点:
①交流范围有限:各大洲内部,亚欧之间;
②物种种类少,存在少量跨洲的食物交流;
③主要是陆路。
它(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进程。 ——马世力《世界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新航路开辟前物种交流的特点、原因
2.原因:
①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低下;
②交通运输业的落后;
③食物保鲜技术的落后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一)原因(推动因素)
1.新航路的开辟,美洲的发现; 2.欧洲早期殖民扩张;
3.世界市场的出现及逐渐扩展。 4.美洲作物(玉米、甘薯)自身的优势。
哥伦布大交换
(二)外传概况
同学们自主梳理:物种外传的时间、种类、传播途径。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下列食物物种来那一地区?这些物种又是怎样向外传播的?
1.物种: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南瓜等来自美洲。
2.传播路径: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由西班牙和葡萄牙人从美洲带到欧洲,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
(二)外传概况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类型 物种 传入欧洲 传入中国
粮食作物 玉米
马铃薯
甘薯
蔬菜作物 番茄
辣椒
庭院种植→推广南欧 →传遍欧洲
16世纪中叶起 17世纪
供观赏 主粮和饲料 仅次于小麦
的粮食作物
16世纪末,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
甘薯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
传播途径: 明朝时传入(三路并进)
丘陵山地→平原地区
清朝前期,各地多有种植;乾隆、嘉庆年间,大规模推广;鸦片战争前夕,遍布全国
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被“穿越”的玉米
玉米什么时候
传入中国?
观赏→食用栽培→农艺家改良品质
①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
②16世纪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
明万历年间引入,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
清光绪年间,开始作为食用蔬菜种植
明朝时,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
(二)外传概况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材料一 番薯种出海外吕宋(菲律宾)。明万历间,闽(福建)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
——【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
材料二 万历庚辰,客有泛舟之安南(越南)者,公偕往。比至,酋长延礼宾馆,每宴会,辄飨土产曰薯者,味甘美。公觊其种,贿于酋奴,获之。……未几伺间遁归。……壬午夏,乃抵家焉。……初,公至自安南也,以薯非等闲物,栽植花坞,冤白日,实已蕃滋,掘啖益美,念来自酋,因名“番薯”云。
——《(广东东莞)凤冈陈氏族谱》
路径:明朝万历年间,通过菲律宾和越南传入中国。
原因:①新航路开辟;②耐旱、高产,可有效缓解饥荒;③华侨华人的积极引入和推广。
谈谈甘薯是如何传入中国的(路径和原因)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材料: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食粮,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食粮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
——摘编自许倬云著《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原因:①明朝人地矛盾突出,粮食产量需求高;②玉米、甘蔗具有耐旱耐瘠特点,适应不同土壤的环境。③人民自发种植与政府重视推广,对气候环境较强的适应性。
思考:为什么玉米、甘薯能够在明代广泛种植?新粮食作物的引入产生了哪些影响?
影响:①农作物种类增多,粮食产量提高,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②促进了农业产品的商品化;③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等。④中国陷入人口增长和耕地不断开发的恶性循环。
第 部分

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概况
农作物的推广
禽类的推广
非洲物种的传播
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1.概况
美洲作物向外传播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其中,小麦和水稻对美洲人的社会生活影响最大。
相关史料
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类别 物种
粮食类
水果类
蔬菜类
经济类
①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最初仅供富人享用,后来被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
②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
小麦、大麦、水稻
苹果、葡萄、甜橙、柠檬
黄瓜、甜瓜、豌豆
甘蔗等
3.禽类的推广
用途 物种 影响
用于役畜 牛、驴、马 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用于食用 猪、羊、鸡
2.农作物的推广
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历史纵横:咖啡和咖啡馆。
阅读教材P10,谈谈你对咖啡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形成特有的咖啡文化的认识。
1.改变了欧美等地的社会生活;
2.不同肤色的人们在咖啡馆休闲聊天,咖啡馆成了社会的重要场所,形成了各地特有的咖啡文化。
3.一粒粒咖啡豆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丰富,还有“合同一家”的世界文化交融。
4.非洲物种的传播
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材料: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来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特点:
①范围具有全球性;②交流方向具有双向互补性;③欧洲具有主导性;
④内容具有丰富性;⑤结果具有双重性(积极性与消极性并存);
⑥时间具有长期性;
探究学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有哪些特点?
第 部分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1、提高全球粮食产量,促进了全球人口的增长
——据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统计
2、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表现:
①不同种类的玉米使干旱缺水的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源。
②玉米、甘薯引入中国,丰富了粮食种类。
③马铃薯提高了欧洲人的抗饥荒能力。
表现:
①马铃薯在欧洲的种植改变了当地食物结构;
②小麦在北美的推广,丰富了北美的饮食种类;
③玉米、马铃薯、甘薯除了供人类食用外,也用作饲料,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3、推动世界及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表现:
①水稻在北美的推广,除供应当地消费外,大量出口,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②玉米、马铃薯、甘薯增加了中国粮食供应总量,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4、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表现:
①食草的马、牛、羊在美洲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承载能力;
②殖民者大量种植农作物,导致茂密的原始森林被滥伐,美洲地表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③中国明清时期引进推广耐旱高产的玉米、甘薯等美洲作物,扩大了耕地面积。但是过度垦荒造田,也导致了水土流失。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商品交流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拓展】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②改变了当地的食物结构,丰富了食品的来源。
③推动了当地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④促进了家禽畜牧业的发展。
(2)消极影响
①高产农作物的大量种植,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导致水土流失。
②物种的全球流动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
③有害物种引入后,对当地的生物群体造成了物种入侵,危及当地生态平衡。
④高产农作物带来的人口急剧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治理提出新的挑战,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产生。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世界是在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中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
本课小结
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甘薯)
美洲物种的外传
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经济作物(番茄、辣椒)
农作物(粮食、水果、蔬菜等)
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禽畜(鸡、牛、驴、马、猪、羊)
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推动当地经济贸易的发展
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积极
消极
新航路开辟后的
食物物种交流
哥伦布
大交换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