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与世界深度互动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与世界深度互动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九 年级 下 册教案
备课序号:第 6 节
主备教师 备课组长
执行教学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3.2与世界深度互动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知道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影响;认识到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
2.能够用国际视野了解中国对世界的影响,积极兼收并蓄,在发展过程中交流借鉴各国的文明成果;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当今社会。
3.懂得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以开放的心态迎接世界,同时增强风险意识;初步培养学生树立与世界深度互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到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树立与世界深度互动的意识。
教学模式 “一心二导三力”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 教材、ppt
教 学 过 程 个性思考
【故事导入】——故事提兴趣,学习更有趣 故事导学:元首外交|习近平主席的出访故事 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出访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预设:中国与世界深度互动,与世界紧相连。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今天的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声音、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传遍世界 今天,我们就这一话题,展开学习----《与世界深度互动》。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学习更有效 1.了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知道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影响。 2.认识到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 必备知识清单 1.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2.文明为什么要兼收并蓄、交流互鉴 3.我们应如何对待其他文明? (怎样做到文明兼收并蓄、交流互鉴?) 【教学故事一】——故事呈案例,快乐好学习 中国的影响 故事研学:老外的中国年|玛丽雅眼中的中国春节 春节是秘鲁姑娘玛丽雅(María Osterloh Mejía)最喜欢的中国节日。在中国留学的岁月里,她见识并体验了中国丰富多彩的庆贺新春的活动,并由此深深爱上了承载着中国丰厚传统底蕴的春节。在她眼中,中国新年是不一样的烟火,独特、迷人且有安全感。2016年,28岁的玛丽雅远渡重洋来中国求学,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热爱东方文化的她,一开始体验便爱上了中国的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拜年、舞龙、舞狮……各种庆贺活动让玛丽雅感到新奇且有趣。 外国人有更多的机会、更强烈的意愿,接触、体验和认识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 ①文化方面: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故事研学: 共建“一带一路” 2013 - 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欧班列已经成为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贸易线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动脉。截至2022年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6.5万列、运输货物超600万标箱、货值3000亿美元,已开通运行82条线路,联通欧洲24个国家200多个城市,基本形成对亚欧地区全覆盖的交通物流网络,有效打通了跨国贸易的堵点,激活了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已经成为建设亚欧大陆桥上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对周围国家的经济形成了巨大的辐射效应。 ②经济方面: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 中国向世界其他国家出口物美价廉、丰富多样的日常生活用品;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提供更多更好的技术和设备;向国外投资,帮助急需发展资金的国家把握发展机遇…… 故事研学: 《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 2023年10月18日上午,习近平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强调,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共建“一带一路”注重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崇尚的是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践行的是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不搞意识形态对立,不搞地缘政治博弈,也不搞集团政治对抗,反对单边制裁,反对经济胁迫,也反对“脱钩断链”。 中国秉持“和而不同”的思想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使世界向着公平公正、多元共治、包容有序的格局发展。 ③世界格局(政治)方面: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正以新的发展理念、务实的行动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故事研学:《关于全球治理变革和建设的中国方案》发布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不断加重,人类前途命运再次来到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同时,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持续演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讲团结、促合作、求进步仍然是人心所向。 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周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主席立足中国,胸怀世界,创造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为应对共同挑战提供方案。十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中国呼吁国际社会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发展完善,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闻来源:齐鲁壹点2023-09-13 ④全球治理方面:中国关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为人类思考与建设未来提供了新的路径,得到广泛认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共同行动,这将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研学总结:1.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化方面: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文化有魅力) 经济方面: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人新的活力,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经济有活力) 政治方面: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有魄力) 世界格局(政治)方面:为全球治理提供新路径,得到广泛认同,广泛参与。(国际上感召力) 【教学故事二】——故事呈案例,快乐好学习 兼收并蓄 交流互鉴 故事研学:伟大文明 兼收并蓄 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上,很多观众都为《国风雅韵》这个篇章感到惊艳。伴着优美的旋律,舞蹈演员们翩翩起舞,中式风雅氤氲,江南美学飘逸,宋韵文化流淌,画在景中走,人在画中游。其中最亮眼的要属领舞演员一身“水天碧”的长裙,算得上是这场美学盛宴的分析之笔。 北京服装学院新时代中国美研究院教授、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国风雅韵”篇服装设计师楚艳:“(我们)给它命名叫‘水天碧’,因为整身有各种深深浅浅不同的青碧色系,这都是中国美学色彩。同时她身上的水纹、梅花的枝条,包括裙摆上还嵌入了立体打印的亭台楼阁、山水松木的纹样。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山水绘画当中的一些视觉元素,美学意象非常中国。” 楚艳:“整个创作过程中,我们在款式、色彩,包括纹样的创新设计,借鉴了一些西式裁剪的结构工艺。国风雅韵的设计,非常充分地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既要坚守我们的文化精神、美学精神,同时又相互借鉴、相互融合,能够达到最终美美与共、和合共生的美学生态。” 让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实现美美与共,这是中华文明历来就有的宽阔胸襟和包容性,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也体现了这一点。中国传统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其款式、颜色、图案和材质都在不断变化,而这正是根据时代需要,吸纳了不同文化而产生的。 【小组合作】——互帮又互学,小组力量大 活动要求:全班同学一起阅读材料,认真思考并参与小组交流分享, 合作讨论达成共识后在班级中分享展示。 研学探究1:文明为什么要兼收并蓄、交流互鉴 研学总结: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 不仅有助于自身文明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其他文明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问题。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研学探究2:我们应如何对待其他文明? 进行文明相互学习借鉴,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不是囫囵吞枣、莫衷一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问:中国美学色彩、中国传统山水绘画、美学意象非常中国体现了什么? ①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事例:张骞两次从陆路出使西域;中国学习欧美汽车文明; 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我国借鉴德国、加拿大等国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经验。 ③对其他文明的学习,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欣赏物件的精美,更应该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世界各国应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研学总结:3.我们应如何对待其他文明? (怎样做到文明兼收并蓄、交流互鉴?) ①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②积极主动与世界各国交往,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 ③对其他文明的学习,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欣赏物件的精美,更应该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④世界各国应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知识梳理】——学会思维法,知识全概括 【课堂训练】——掌握怎么样,我来试一试 1.(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和重大国际合作平台。十年里,倡议拉动近万亿美元规模投资,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使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这说明我国( B ) ①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 ②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是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主导经济全球化的新格局 ④为世界经济注入新活力,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和稳定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3年3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时发表讲话强调,中俄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中方坚持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原则基础上巩固和发展双边关系,面对动荡变革的世界,中方愿继续同俄方一道,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此次访问( C ) ①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有助于实现睦邻友好 ②体现中国致力于维护和平,主导世界发展 ③树立了国家交往的典范,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 ④表明中国始终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展现了大国担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3.(2023·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我国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商内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我国成为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这表明( A ) ①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②我国谋求互利共赢,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我国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④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间要加强合作,避免竞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2023年3月15 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提到:“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中华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 (2)材料启示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在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时要坚持什么? (3)中学生应该怎样做好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答案:(1)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2)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3)①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②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各国文化一律平等。③借助网络、技术和知识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