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点与线的魅力”教案一:教案背景学 科:初中美术 课 题:点与线的魅力课 型:设计与应用二:教学课题:教学理念:在运用启发式教学将音乐学科与美术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学科整合以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素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讲授、讨论、实践训练、评价的基本环节,让学生在教学的互动中完成对新知识的认识,对已有的知识进行不断思考及反省,从而掌握新知识。 教材分析: 《点与线的魅力》是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进行的一堂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教学活动,主要是在“欣赏·评述”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生活中的点与线的例子来培养学生懂得去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并学会在自然事物中去总结、概括点、线的性格、特征及构成规律。在教学中利用对图片和实物的赏评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本课同样也是一个探索活动课,是跨学科的课程,在课堂中不但要体现美术学科专业素养的学习,还要进行延伸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综合运用,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了解点、线元素的特点,理解点、线的构成法则。 2、能够运用点、线的表现方法绘制新奇的视觉形象。 3、能够运用点、线构成的艺术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 4、激发学生参与生活中的美感体验,培养热爱生活、创造艺术的人文情感。 5、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信息,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解答探究式的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世界大师的作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教学难点: 从生活中出发,通过自己的感受去激发创作灵感。综合运用点、线造型要素比较准确地表达音乐的旋律。 教学准备: 1、老师活动:生活中各种蕴涵点、线的照片,老师搜集的点、线构成示范作品和不同旋律的音乐作品。以及提示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调查与收集素材,电子教学课件、学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2、学生活动:对周边环境进行调查,认识并在网上收集身边可利用的资源并进行速写和文字记录。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引起学生对点、线构成的注意。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点线游戏听音乐(里姆斯基《钢琴-野蜂飞舞》)引导学生用点线表达。(1)、老师活动:聆听音乐,分析他们的不同,如果用点或线来描述应该如何?、学生活动:①分析音乐作品如何用线条来巧妙的进行创作;音乐之中都蕴涵线条说明生活中处处体现美。(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参与到“欣赏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来。 (二)、课堂发展: 活动一、1、老师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抢答点线元素的特点、点线构成的法则等相关原理。2、学生活动:小组抢答(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合作性,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加强对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培养。活动二、大师作品欣赏,引导同学们体会色彩、造型的节奏与旋律。让学生分析讨论谈论感受,畅所欲言。活动三、1、老师活动: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最后提出一个活动计划,给学生一组材料,让学生来组成一幅作品。2、学生活动: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设计,然后一起完成操作。3、老师负责观察和指导。(设计意图)通过现场的讨论和交流设计使学生对点与线的认识达到了最高境界。活动四、1、老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作品评价,展示。2、学生活动:每个小组派代表说出自己组的作品的特点或者对其他组作品的评价。3、老师小结: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做引导评价,并展示不同线条和点组成的画面有什么不同之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应用准确的美术术语,培养学生的欣赏与评价能力,在评价别人的作品的同时也对自己的作品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得出不同的线给人不同的感觉线的不同构成能产生不同的美感。四、课后反思当然这节课也给我带来了两点思考: 思考1:美术课程改革已蓬勃展开,美术教学活动应该是多样的,开放的。传统美术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我们应该在教学方式上追求多样性,让学生在多方面得以发展。 思考2:现在的单元教学系列感强,很紧凑,可以向与不同学科结合的方向发展,应结合学校条件和学生实际,以教材为出发点,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传授知识,开放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加强不同学科间尤其是不同艺术学科间的融合,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会学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