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上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知识提纲姓名: 班级:1.【社会生活】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①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社会关系的主要类型(会判断):①血缘关系;②地缘关系;③业缘关系。2.个人成长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是什么?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②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2.【亲社会行为】3.【为什么/意义】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②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③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④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怎么做】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②要主动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③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④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3.【网络生活】(利弊+做法)5. 【积极意义/作用】(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往变得更加便捷。②网路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人际交往。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6.【消极作用、影响】网络的弊端有哪些?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存在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大量冗余信息干扰人们的选择;碎片化信息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沉迷虚拟交往容易疏离现实的人际关系②沉迷网络,会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7.【怎么做】如何合理利用网络?(1)理性参与网络生活:①提高媒介素养,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学会“信息节食”。③学会辨别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2)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⑤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⑥在网上传播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8.在网络平台建言献策的意义①个人: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②政府: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科学9.【怎么做】如何辨别网络谣言?①注意信息出处; ②关注官方信息; ③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 ④辨识信息内容;⑤向他人求助4.【社会规则】1.社会秩序的作用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2.社会规则对社会秩序有什么作用?(关系)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3.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③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4.如何自觉遵守规则: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②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行动准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5.怎样维护规则?①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②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6.如何积极改进规则?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②原有的规则不合理,需要废除。③原有的规则不能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5.【道德】1.为什么要尊重他人①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②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③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2.如何尊重他人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②平等对待他人。 ③学会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学会欣赏他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3.文明有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4.文明有礼的意义: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使人优雅可亲,赢得尊重和认可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友好交往,促进团结友爱③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5.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①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③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6.诚信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诚实守信?①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②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③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④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传统美德,也是一项民法原则。7.如何践行诚信①树立诚信意识。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 勇于承认错误,主动承担责任②运用诚信智慧。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做到既恪守诚实,又尊重他人隐私。③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6.【法律】1.含义: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2.分类: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类: ①民事违法行为; ②行政违法行为 ; ③刑事违法行为 根据危害社会的程度分类:①一般违法行为 ;②严重违法行为(犯罪)3.如何遵章守法?①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③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4.※犯罪的基本特征: ①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 ②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③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 (关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它们共同构成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5.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明辨是非,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③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自觉守法。④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6.遇到非法侵害,怎样依法求助?①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③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时)★国家的法律救济: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进行控告、举报,必要时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 含义、地位、分类(1)含义: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2)地位: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3)分类: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民告官)、刑事诉讼。8.青少年如何应对违法犯罪?如何与犯罪行为作斗争? ①当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②要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③要积极弘扬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9.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常见方法?①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者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②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③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④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⑤保护好作案现场。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违法 民法典 治安管理处罚法 刑法举例 ①侵权行为:欠债不还 ②违约行为:违反合同 民事权利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人身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 谎报险情、 破坏铁路封闭网 故意杀人、持刀抢劫,殴打他人致人重伤或死亡法律 后果 承担民事责任: 赔偿、支付违约金、赔礼道歉... 行政制裁 ①行政处罚:拘留、罚款、警告... ②行政处分:开除、记过、警告... 刑罚\刑事处罚 ①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②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性质 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犯罪)启示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7.【责任】1.责任的含义: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 责任的来源:对他人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等2.责任与角色的关系?①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②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3.负责的表现①对自己负责:小到按时完成作业,为自己的一次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承诺、认真做事②对他人负责:要学会感恩,主动关心、帮助和服务他人4.承担责任的意义?①对自己负责的意义:只有对自己负责,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承担时代和国家赋予的使命②对他人负责的意义:只有人人具有责任心,自觉履行责任,才能共享幸福美好的生活5.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①代价: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意味着做的不好受到责备甚至处罚; ②回报: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等 6.如何承担责任?/如何做负责任的人①面对可以选择的责任:要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正确的评估,作出合理的选择,并义无反顾地承担。②面对不可选择的责任:要改变自己的态度,把它们当做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不抱怨、不懈怠、全身心投入,做到“我承担、我无悔”。③承担责任不计代价与回报,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8.【奉献社会】1. 为什么要关爱他人?①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桥梁;②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③关爱他人,收获幸福,关爱他人也是关爱和善待自己;④关爱他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2.如何关爱他人? ①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在道义上给予支持、物质上给予帮助、精神上给予关怀 ②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 ③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A.帮助他人时,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能伤害他人的自尊心;B.面对复杂情形时,要善于作出明智的判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动3.为什么要服务社会?①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②服务社会促进我们全面发展;③服务社会,让我们的视野不断拓展,知识不断丰富;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不断提升;道德境界不断提高4.如何服务和奉献社会?①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青年担当责任;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功立业②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从实际出发,讲求实际效果③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努力学习,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5.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形式 ①环境保护、社区服务;②在社区、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纠正不文明行为;③到科技馆、博物馆做志愿者(注意事项: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际效果)※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性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2)作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带领青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3)使命与责任:在新时代,共青团要组织青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功立业。(4)两个一百年目标:①建党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实现) ②新中国成立一百年: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9.【国家利益】1.国家的核心利益: 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 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2.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①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②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③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④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⑤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利益是广大人民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3.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的关系①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②国家利益是整体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局部利益。整体利益照顾大多数人民的长远需求,符合大多数群体的利益;③在根本上,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一致的,有时,三者难免发生矛盾。如何维护国家利益?意识+行动4.如何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如何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意识上)①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②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③努力学习,提高素质,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5.如何处理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人民利益的关系?(行动上)①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②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③要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10.【国家利益——国家安全】6. 为什么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今天,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丰富 , 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复杂7. 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安全道路?①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②必须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士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③构建涵盖诸多领域的国家安全体系。(政治、军事、国土、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8. 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安全?(为什么说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①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②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9.如何维护国家安全?(人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国家:①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 ②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拓展)具体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打击和制裁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提供法律依据; 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和制裁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社会:加大国家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维护国家安全的氛围。(拓展)公民:(1)增强维护国家安全意识,树立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思想上) (2)通过各种方式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行动上) 具体方式:①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便利和协助;②为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建言献策;③检举、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④监督和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⑤认真学习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⑥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核心观点: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任务: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重要性:人民军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柱石,党对人民军队的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做法: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目标: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11.【国家发展】1. 国家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各列举2-3项)(1)社会生活各方面:高铁列车方便人们的出行;演出展览丰富了文化生活;听证会的召开和新闻发布制度让政府决策更加透明;衣食住行条件更加充分...(2)祖国的伟大成就:①经济增长成就显著,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②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得到切实保障;③文化建设让中华文明焕发蓬勃生机;④科技创新成就斐然;⑤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陆续出台;⑥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⑦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⑧综合国力显著提升...2.发展中面临的问题?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世界排名还不高;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③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④部分群众生活面临一些困难3.怎样看待国家的发展?①成就:祖国的伟大成就令世界瞩目,让我们倍感自豪。如: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②不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世界排名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 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面临一些困难③措施:国家采取积极措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我们对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4.劳动的意义?(为什么要劳动?)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②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③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5.为什么要尊敬和学习劳动者?①每个人所处的岗位不同,从事不同的劳动,但都在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②无数劳动者兢兢业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成就了今天的美好生活;③无论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都有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尊敬和学习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青少年怎样承担起历史重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①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勇做时代前列的学习中、劳动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的重任。②发扬实干精神,用劳动创造新的辉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