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大学语文》第二篇 吟·风骨雅韵——明清文学内容提纲明代文学概述壹清代文学概述贰文选叁作业布置肆《大学语文》第二篇 吟·风骨雅韵——明清文学明代文学概述壹明清文学《大学语文》第二篇 吟·风骨雅韵——明代文学概述01明初诗坛最有影响的是以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和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茶陵诗派,但他们的实际成就并不高。“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在反对台阁体的空廓、浮泛和八股文的恶劣影响方面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其“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学主张实质上仍然是一种形式主义。唐顺之、归有光为首的唐宋派首先起来反对复古派,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首的公安派更给复古派以沉重打击。明诗概况明代文学概述01《西游记》是历来西游故事的总结,同时又是吴承恩的天才创造,是我国杰出的浪漫主义的神话小说。它构想的情节中交织着深刻的现实内容。《西游记》之后,出现了第一部文人独创的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金瓶梅》。虽然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存在着严重的缺点,但它对当时社会上自最高的统治者、王侯贵族、文武官员,下至地主、恶霸、市井无赖的种种罪恶和腐朽淫荡的生活有着比较全面深刻的揭露。短篇小说的代表则是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明代小说概况明代文学概述01明杂剧中,徐渭的作品《四声猿》通过历史题材猛烈地抨击了当时社会的丑恶和阴暗,蔑视传统的封建礼教,并表现了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思想,代表了明代杂剧创作的成就。明杂剧概况明代文学概述01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和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优秀的浪漫主义作品。它热情地歌颂了反叛封建礼教、追求爱情幸福的社会理想,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明传奇概况清代文学概述贰明清文学《大学语文》第二篇 吟·风骨雅韵——清代文学概述011644年,明朝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覆灭。清王朝强化了君主专制,并对思想文化严加控制。在严密的禁锢下,不少文人选择治学之途,使清代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极其兴盛。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社会受到外来力量的强烈冲击而发生了剧变。清代文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的。清代文学概述071清前期成就最高的诗人应推吴伟业和王士祯。他们的作品注重真实情感的抒发,关怀个人在社会中的命运,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同时又讲究诗歌的艺术性和声调韵律的美感。2到了乾隆时代,出现了沈德潜倡导的以“温柔敦厚”为准则的“格调说”,翁方纲倡导的重学问、重义理的“肌理说”和袁枚所倡导的“性灵说”。赵翼、黄景仁也是当时很有个性的诗人,他们强调诗中有“我”,重视诗歌艺术的独创性。3嘉庆、道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兼诗人龚自珍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用以抗击社会的沉闷与压抑。清诗概况4清代后期,出现了以黄遵宪为代表的具有变革意义的“新派诗”,他提出了“我手写我口”的创作主张。其后,梁启超提出了“诗界革命”的口号。清代文学概述011.清初散文,侯方域、魏禧、汪琬被称为三大家,三人的散文都富有时代特色和现实针对性,各人的风格则有不同。侯文以才气见长,富有激情,纵横恣肆,人称“才子之文”。2.直到桐城派出现,清代正统古文的阵营才算真正建立。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由方苞始创于康熙朝,一直绵延至清末。创始人方苞、刘大槐和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故得名。该派文学主张近宗明代的唐宋派,远接唐宋八大家,以“义法”为中心,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了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清代散文概况清代文学概述011.明末清初,最著名的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2.到了清中期,小说作品以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为代表,他反对《聊斋志异》中的虚构情节与细致的描绘,而以平实的笔记体为中国小说的正宗。3.清代长篇小说的创作始终很兴旺。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开晚清讽刺小说之先河——曹雪芹的《红楼梦》。4.清代后期,小说是最为兴盛的文学形式,其数量呈现急速的增长。清代小说概况清代文学概述01康熙年间,先后出现了清代的两大名剧: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前者取材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传统故事,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歌颂感天动地的人间至情,场面壮阔,情节曲折,曲词清丽,有很浓的抒彩。《桃花扇》则是一部以儿女之情反映朝代兴亡的历史剧,在同类题材的创作上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清后期的戏曲演出十分繁盛,但大都沿袭或改编旧有剧目。清代戏剧概况清代文学概述01从清代前期到中期,以词名世的文人很多,影响较大的有陈维崧、纳兰性德,以及浙西词派的朱彝尊、厉鹗和常州词派的张惠言、周济等。清代词概况清代文学概述01骈文在清代也受到了重视。乾隆、嘉庆时期,骈文尤盛,形成与桐城派古文相抗的局面。但骈文作为一种古雅而拘谨的文体,毕竟缺乏锐气和活力。清代骈文概况文选叁明清文学《大学语文》第二篇 吟·风骨雅韵——文选011.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他广泛搜求了有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以史实为基础,融合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和虚构,创作了“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罗贯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愤怒的抨击,提出了自己鲜明的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使全书具有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曹操和刘备两个艺术形象鲜明对比、互相衬托,以强烈谴责暴政,热烈颂扬仁政。罗贯中的主要作品有小说《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青梅煮酒论英雄》[元末明初]罗贯中文选012.作品简介《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由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末期开始描写,至西晋初期国家重归统一结束,以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演变、矛盾斗争为主线,最后三家归晋,国家重归统一。小说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军事、政治、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三国演义》用一种比较成熟的演义体小说语言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形象,描写了近百年的历史进程,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小说体裁,这不仅使当时的读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也激发了文士和书商们继续编写和出版同类小说的热情。本文取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题目为编者所加。《青梅煮酒论英雄》[元末明初]罗贯中文选013.话题讨论刘备失箸是有意还是无意?《青梅煮酒论英雄》[元末明初]罗贯中文选011.作者简介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颙之子(一说曹 之子)。曹雪芹在艰苦的环境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巨著《红楼梦》。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他陷入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后因贫病无医而逝。一般认为现存《红楼梦》一百二十回中,前八十回为曹雪芹原作,后四十回为他人续作。《探春理家》[清]曹雪芹文选012.作品简介《探春理家》节选自《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时宝钗小惠全大体”一回(题目为编者所加),实际上讲的是贾探春、李纨和薛宝钗三个人共同管理荣国府。王夫人知道王熙凤病了不能够理事,只好派李纨出来处理家务,李纨又太软弱,王夫人就叫贾探春出来帮助管理,然后又请上了薛宝钗。探春理家,正在荣国府经济陷入困境之际。贾府仆妇素昔眼空无人,以为探春是个“未出闺阁的青年小姐,且素日也最平和恬淡”,因此办事懈怠不说,还试图刁难她。探春刚坐上议事厅,就碰上一件棘手的事情。她的生母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即她血统上的舅舅,其实际身份是贾环的跟班)死了,需要发赏银。围绕这件小事,出现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而处于冲突中心的探春以其魄力和才干排除了各种力量的干扰,坚持秉公办理,赢得了贾府上下的畏惧与尊重。《探春理家》[清]曹雪芹文选013.话题讨论如何认识《探春理家》中贾探春、李纨和薛宝钗三人的表现?《探春理家》[清]曹雪芹文选011.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他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此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为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应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0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他创作出了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阿宝》[清]蒲松龄文选012.作品简介《聊斋志异》将近500篇,综合六朝志怪与唐传奇之长,借谈鬼说狐,曲折地批判社会,表达理想,是中国古代短篇文言小说的顶峰之作。《阿宝》是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中的一篇。《阿宝》[清]蒲松龄文选013.话题讨论如何认识阿宝这个人物?《阿宝》[清]蒲松龄作业布置肆明清文学《大学语文》第二篇 吟·风骨雅韵——作业布置011.刘备为什么不说曹操是英雄?2.你认为探春理家有何局限性?3.《阿宝》具备什么样的社会意义?感谢聆听明清文学《大学语文》第二篇 吟·风骨雅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