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质量、密度、物态变化,统统都拿下第四单元复习提纲第一节:物质的构成1、定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很小, 看不见。2、分子理论:(1)分子之间存在 。一般同种物质,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 ,液体分子次之,固体分子间隙最 。(2)分子不停的做 。①物体的温度越 ,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②扩散现象是分子在不停 的 表现。③黄豆与芝麻实验属于 实验, 验证分子之间有间隙(填“能”或“不能”)。(3)分子之间有 和 。分子之间有 的例子:①两个底部 的铅柱紧压在一起后,很难把他们 。②固体很难被拉伸。③用细线把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变 。分子之间有 的例子:①固体很难被 。②打气筒打气,打了多少次后难再打进。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蒸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和冰并不容易压缩::21教育名师】第二节:质量的测量1. 定义:物体所含 ,符号: 。单位:国际上质量的国际单位是 ,单位符号是 。其他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06毫克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 ,成人:50kg—60kg, 大象6t; 一只公鸡 。一个铅球的质量约为4 。2.属性:质量不随 、 、 、 的变化而改变。 21cnjy.com3. 测量质量的仪器-----托盘天平(1)基本构造: 、指针、托盘、横梁、标尺、 、砝码、底座、 。(2)天平的使用:①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 桌面上。②调平:将游码拨至“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或 ,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当指针偏左时:把左端的平衡螺母或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移。③测量a.加砝码时,先估测,用镊子由 到 加 ,并调节游码直至 。b.测量过程中,指针偏左,说明左盘重,此时要向 盘加 或 ,指针偏右,则反之。注意: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上(可在两盘中都放上大小质量相同的 或玻璃器皿)。21④读数:左盘物体质量= +(游码以左端刻度线为准,注意每一小格代表多少g)(3)误差分析:①砝码磨损:测量值比真实值偏 。②砝码生锈:测量值比真实值偏 。③游码未归零:测量值比真实值偏 。④天平未调平:左偏 ,右偏 。⑤物码放反:未移游码: ,移动游码,测量值偏 ,此时实际质量为, 。(4)天平应用:①要称量10.6g的食盐,天平放平调平后,在左右两盘放上称量纸后,先用镊子 和 ,后放 。若天平偏左则 直至天平平衡,若偏右则 直至天平平衡,第三节:物质的密度1、定义: 的某种物质的 。①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 、 无关。②同一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 物体的 与 成正。③如水变成冰,物体的 改变,密度改变。2、公式: (公式变形:m=ρV V=m/ρ,)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 V表示体积3、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立方米,它所表示的意义是4、单位:(1)常用密度的单位: 或 (质量单位/体积单位)(2)两者的关系: 1 g/cm3= kg/m3 (3) 水的密度: kg/m3或 g/cm3(4)单位转化: 1毫升 = 立方厘米 = 立方米 1吨=1000千克= 克1毫升 = 升 1升= 立方米5、密度测量(1)测量原理:ρ=m/V测量不规则形状固体密度 测量液体密度① ; ① ;② ; ② ;③ ;④计算ρ=m/v ④计算液体密度ρ=·c6、密度的应用(1)同瓶装水酒, 相同,密度越大, 越大。(2)瓶中耗氧气, 减少,体积 ,密度 。第四节:物质的比热1、比热容(比热)符号:单位 的某种物质, 升高(降低)1℃时所吸收(放出), 多少。①比热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放热的多少 。②同一种物质 改变,比热不同。2、单位: 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3、意义①水的比热:c= ,表示的意义是: 。4、探究物质种类对吸收热量的影响①自变量:物质种类②因变量:相同时间,不同物质升高的温度③无关变量:质量、初始温度、给予的热量(相同酒精灯,加热相同时间)用到的实验方法: 、 。5、比热的应用①水的比热大,升温慢,降温也慢,可以做作 、 。 Comment by 慧 青: 保温剂 小 大 Comment by 慧 青: 冷却剂②沿海地区昼夜气温变化 ,内陆气温的变化 。第五节:物态变化1、物质的存在状态通常有三种:气态、液态、固态。2、物态变化(1)吸热与放热吸收热量的是: 、 、 ;放出热量的是: 、 、 。(2)晶体和非晶体①晶体: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其熔化温度为 。②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看T-t的图像中有没有一段平行于横轴的等温图像。晶体:金属、冰、水、海波等 非晶体:松香、石蜡、玻璃、塑料、橡胶等。③熔化图像与凝固图像比较海波熔化图像中AB,CD段:可知物质的比热与 有关,且固体海波的比热比液体的要 。(3)汽化两种方式: 和①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进行的发生在液体 的汽化现象;a蒸发的微观解释: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要离开液面的过程,温度越高, 越剧烈,越容易离开液面。:2常温蒸发 加热蒸发b应用:夏天地面洒水,蒸发 ,使温度 。②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沸腾 沸腾 (选填“前”或“后”)a沸腾特点:液体达在一定温度( )时,液体持续 热量,温度 。b沸腾的条件:(同时具备)a液体的温度达到 ;b持续 。项目 蒸发 沸腾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收热量。不同点 1.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2.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1.同时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 2.只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发生影响因素 液体表面气压大小 (气压低,沸点低)(4)液化的方法: 、 。电冰箱就是利用低沸点的冷凝剂在汽化时,从冷冻室 ,又利用压缩机将气体 ,向外放热,而将从冰箱的冷冻室“搬”到冰箱外面的。21·世纪*教育网 Comment by 慧 青: 吸热 液化 汽化 液化热管温控技术,管内工作的液体在高端 吸热,在低端 放热。(选物态变化)(5)升华与凝华的现象:升华现象:樟脑丸变 ,干冰消失,冬季结冰的衣服变 ,白炽灯用久了变细。凝华现象:针状雾凇(人造雪景)、冰棍外的“白粉”、发黑的灯泡、霜的形成。云,水蒸气上升至高空温度降低后液化成小水滴,小水滴聚集成云。雨,云中小水滴变大降落到地面。雪,空中温度较低,小水珠 成雪。露,夜间空气中水蒸气在气温较低时 在植物体和其他物体的表面形成露。 Comment by 慧: 液化:雨雾露白气凝华:冰雪霜雾凇雾,无风时,暖湿气流(水气)在地面附近遇冷 成小水珠,形成雾。霜,寒冷的冬天,水蒸气在夜间遇到温度很低的地表物体和植物时, 成霜。第六节:物理与化学性质1、物理与化学变化区别:没有生成新物质变化是 变化;有生成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 变化。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①不需要通过 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包括: 、 、 、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②只能在 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3、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区别与联系:①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变化,而变化又决定性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②性质通常用“易”、“能”、“可以”“会”、“难”等词来描述。2第四单元复习提纲第一节:物质的构成1、肉眼2、(1)间隙 大 小(2)无规则运动 高 无规则运动 宏观 模拟 不能(3)引力 斥力引力 紧密接触 分开 大斥力 压缩3、水蒸气、水和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但水分子之间间隙差别较大,水蒸气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而水和冰的水分子之间间隙很小,所以水蒸气易被压缩,而水和冰不易被压缩。第二节:质量的测量1、物质的多少 m 千克 kg50g 200g 2Kg Kg2、温度 、 位置 、 形状 、 状态 om3、天平的使用:①水平②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 右③大 小 砝码 天平平衡右 砝码 向右移动游码 称量纸教砝码质量 游码指示质量值大 小 大 大 小 没有误差 大 砝码质量-游码指示质量放 10g 砝码,向右移动游码至 0.6g 食盐减少少量食盐 增加少量食盐第三节:物质的密度1、单位体积 质量体积 质量不变 质量 体积状态2、 ρ=m/V3、1 立方的水银的质量是 13.6×103千克,4、单位:(1)kg/m3或 g/cm3(2)1000(3) 1×103 1(4)单位转化: 1 毫升 = 1 立方厘米 = 1×10-6立方米 1 吨=1000 千克=1×106方克1 毫升 = 1×10-3方升 1 升=10-3立方米5、密度测量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m;3往量筒中导入适量的水,测量体积为 V1将物体放入量筒中,测量水和物体体积为 V2将一定量液体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总质量为 m1将部分液体到入量筒中,并测量体积为 V用天平测量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为 m2;(m1- m2)/V21·cn·jy·com6、密度的应用(1)体积 质量(2)质量 不变 变小第四节:物质的比热1、 c 质量 温度 热量无关 状态2、J/(kg·℃)3、1kg 的水温度升高 1℃时,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4.2×103焦。4、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5、冷却剂 保温剂 小 大第五节:熔化与凝固2、(1)熔化 汽化 升华 凝固 液化 凝华(2)熔点状态 大(3)蒸发 沸腾分子运动吸热 降低表面 内部前 后4沸点 吸收 不变沸点 吸热液体温度高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通快慢、液体种类(4)降低温度 、 压缩体积。(5)小 干凝固 液化 液化 凝华第六节:物理与化学性质1、物理 化学2、化学变化 颜色、状态、气味、化学变化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上 复习 四单元 提纲填空 答案 .pdf 七上 第四单元 复习提纲 填空.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