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全国卷理综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7.B【解析】海水的酸性不强,对设备的腐蚀属于吸氧腐蚀,A错误;水煤气法制氢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提高氢气的产率,B正确: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C错误:诚性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OH向负极移动,D错误。8.D【解析】b点仍处于从正反应建立平衡的过程中,则b点处的逆反应速率小于b点处的正反应速率,b点处SO2和O2的浓度大于a点处的,则a点处的逆反应速率小于b点处的逆反应速率,所以a点处的逆反应速率小于b点处的正反应速率,A正确;0~10min内,O,的平均反应速率v(0,)=2($0)=10.3×2mol2×2LX10-0)mim0.015mol·L1·min-1,B正确;其他条件不变,若在恒压条件下发生反应,等效于减压使平衡右移,则平衡时SO的体积分数减小,C正确;列“三段式”:2S03(g)==O2(g)+2S0,(g)起始浓度/(mol·L-1)100转化浓度/(mol·L-1)0.50.250.5平衡浓度/(mol·L-1)0.50.250.5则K=c(0)·c2(S02)_0.25×0.5c(SO)0.52=0.25;60min后,保持温度不变,向该容器中再通入0.5molO2和1molS0,则Q=c(0:)·c(S0)_(0.25+0.25)×0.5c'(SO)(0.5+0.5)2=0.1259B【解析】横坐标由左向右表示温度降低,纵坐标由下到上表示平衡常数增大,由图可知,随温度降低,平衡常数减小,说明该反应的平衡逆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H>0,A错误:温度为2000K时,横坐标为5,对应纵坐标为一2,则-1gK=一2,则K=100,由题给化学方程式知K=c2(C0),所以c(C0)=10mol·L-1,B正确;M点不是平衡点,由题图知此时QC错误;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所以扩大容器容积,CO的浓度不变,D错误。10.D【解析】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单质,二氧化硫中硫的价态降低,表现氧化性,A正确:氨气转化为一氧化氯的化学方程式为4NH,十5O,能化剂4NO十6H,O,B正确:通入氯化钡溶液是为了使SO,(F)形成难溶的BaSO,沉淀,而SO2(C)不能与Ba+反应生成沉淀,因此可以检验SO3,再通人品红溶液,如果品红溶液褪色,能证明气体中存在二氧化硫,C正确;设产生x mol NO2、y mol NO,结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和得失电子守恒,可得x+y=0.5、x+3y=6432×2,解得x=0.25、y=0.25,则混合气体中一氧化氮的体积为5.6L,D错误。11.C【解析】由中间产物I转化为P1,有极性键C一N的断裂和N一N非极性键的生成,A正确;由物质2到TS2一P2的能垒最高,是生成P2的决速步骤,B正确;中间产物1的能量比2的大,产物2更稳定,C错误;生成的两种产物的能量都比反应物N与CH的能量低,反应过程为放热反应,D正确。一轮复习联考(三)全国卷理综化学答案第1页(共5页)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全国卷理综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1.C【解析】由于相邻的两个磷酸基团都带有负电荷而相互排斥,使末端的磷酸基团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A正确:在细胞中,ATP、GTP、CTP、UTP等都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B正确:图二所示的生成蛋白质-Pi和生成蛋白质的两个反应,需要不同的酶催化,不属于可逆反应,C错误: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使蛋白质分子磷酸化,蛋白质被磷酸化后,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活性也被改变,D正确。2.B【解析】聋蛾具有“消音”的鳞片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缎纹蛾前翅尖端奇怪的波纹和折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不是定向突变的结果,B错误:蝙蝠与飞蛾在捕食与被捕食的过程中共同进化,C正确:聋娥与缎纹蛾是两个物种,不同物种间存在着生殖隔离,两者的基因库不同,D正确。3.B【解析】1、2两条染色体相应位置上的基因种类不同,该两条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A错误;由图可知,非同源染色体间的片段发生了交换,为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基因断裂并发生交换导致产生了新的基因,B正确:图中的变异只会引起基因种类和排序的变化,基因数目未变,C错误:观察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变异的最佳时期为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D错误。4.C【解析】当体温高于37℃时,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大,启动散热机制,使机体温度维持在37℃,因此散热量大于产热量,A正确:在致热源作用下,体温调定点升高到39℃附近,因此在37℃时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大于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机体会有冷的感觉,B正确:由图可知,在致热源作用下,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一直低于正常情况下的放电频率,C错误;在正常情况和致热源作用下机体产热和散热都能达到动态平衡,D正确。5.C【解析】脊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位于脊柱内,含有大量神经元,A错误:病毒侵入人体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会发生,B错误:疫苗能够预防疾病,与机体内保留有记忆细胞有关,C正确:并不是所有的传染性疾病都有相应的疫苗,D错误。6D【解析】单体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A、B正确:将水稻(2N)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均是单倍体植株(N),C正确: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的后代中,子代中单体占5%,正常二倍体占95%,说明N-1型配子的雄配子育性很低,D错误。29.(8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1)种群基因库(2)白天主要选择在低开阔地栖息,夜间主要选择在开阔地栖息(2分)自然选择(3)突变和基因重组动物甲的祖先种群中的个体奔跑能力存在差异,在生存斗争的过程中,跑得慢的个体被天敌捕食淘汰,跑得快的个体得以生存并将这种基因遗传给后代,使后代种群中跑得快的个体所占比例逐渐增多,从而逐渐进化为现在的动物甲种群(2分,合理即可得分)【解析】(1)该地草食动物甲的全部个体称为种群,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基因库。(2)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动物甲白天主要选择在低开阔地栖息,夜间主要选择在开阔地栖息,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3)研究发现,动物甲的种群相对于其祖先种群奔跑能力更强,在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动物甲的祖先种群中的个体奔跑能力存在差异,在生存斗争的过程中,跑得慢的个体被天敌捕食淘汰,跑得快的个体得以生存并将这种基因遗传给后代,使后代种群中跑得快的个体所占比例逐渐增多,从而逐渐进化为现在的动物甲种群。一轮复习联考(三)全国卷理综生物答案第1页(共3页)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全国卷理综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14.D【解析】实线所表示的过程初始电流较小,故接入的电阻应该为大的电阻,即R,,此时充电时间较长,即电容器充电越慢,A、B错误;根据公式q=It知I一t图像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电荷量,充电结束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CE两次相等,所以实线与横轴所围面积等于虚线与横轴所围面积,C错误,D正确。15.B【解折】在星球表面,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有GM发”=G1,GM”=G,又V=专RV,=号R、RRp1=M地_M火,联立解得一=、D,B正确。V:V:16,B【解析】负点电荷在电势越低的地方,电势能越大,电子在x1处的电势能最大,A错误;9一x图像斜率绝对值表示电场强度大小,由图可知电子在x1处受到的电场力为0,由牛顿第二定律知电子在x1处的加速度为0,B正确:x处的斜率不为0,所以x:处的电场强度不为0,C错误;电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动能和电势能总和保持不变,电子在x2处的电势能大于在x处的电势能,所以在x2处的动能小于在x处的动能,D错误。17.C【解析】设正方体棱长为1,通电导线中的电流大小为1,则A点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巨及}A'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2k18.C【解析】电子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应为Q·P,A错误;由左手定则知,电子向M表面偏转,M表面电势低于N表面电势,B错误;稳定时,洛仑兹力与电场力平衡,有eB三e解得Um=BL1,C正确;电IB流I=neuS=nedL1,联立解得nednD错误。19.BC【解析】滑片P向下滑动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电路中总电阻减小,干路电流增大,即电流表A,示数增大,路端电压减小,电压表V示数减小,电阻R,分压增大,并联支路电压减小,即电压表V示数减小,通过电阻R,的电流减小,即电流表A2示数减小,总电流等于通过电流表A2、A的电流之和,所以电流表A,示数增大,A错误,B正确:由于电流表A,示数增大,A,示数减小,A示数增大,有△I,=△I一△I2,C正确:由闭合电路欧湖定律可得汇→光r+R,则有<,D错误)△I,=r△1120.BC【解析】设两极板间的距离为21,极板长度为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偏转位移相同,有《=2a,a=9,由于电场强度和电荷量都相同,所以1 √m,则粒子引H、H、H在两板间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2:3,A错误,B正确:由1=L,知v】,粒子H,H,H进入电场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6:尽:2,根据√/mp=mv可知,三种粒子入射时的动量大小之比为1:√2:√3,C正确,D错误。21.BD【解析】质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一,要使质子每次经过电场都被加速,需交流电源的周期与质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相同,A错误:设质子第1次经过狭缝后的速度为1,圆周运动的半1 4mU径为r,有Umi四B=m解得2心同理,质子第2次经过狭缝后的半径r:日则r,:,=2:1,B正确:设质子到出口处被加速了m次,则mU=2mw,qB=mR,质子在加速器中的运动时间1一兰T.联立解得1=M-紧C辑误D正确2CJ三一轮复习联考(三)全国卷理综物理答案第1页(共4页)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全国卷C图中的变异会引起基因数目、种类和排序发生改变D.观察染色体变异一般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理科综合试题4.动物实验表明,在下丘脑中分布着许多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经元,当局部温度升高时放电频率增加的神经元称为热敏神经元,当局部温度下降时放电频率增加的神经元称为冷敏神经注意事项:元。如图是不同温度条件下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叙述错误的是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1.d冷神经元一正常情况下种独元坡巾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热敏神欲元致热源桥:用下神经元放电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300分SS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0-16F-19Na-23S-32C1-35.5Ca-40Mn-55Fe-56Ni-59Cu-640药3名37383剪40一下正脑混度T: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注:放电频率即单位时问产生的兴布次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A.正常人体温高于37℃时,机体的散热量大于产热量1.非活性蛋白质和活性蛋白质的构象转换是通过磷酸基团的共价修饰实现的。ATP的结构简B.在致热源作用下,机体体温在37℃时会有冷的感觉式如图一所示,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过程如图二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C,在致热源作用下,热敏神经元对温度变化的反应比正常情况增强NID.在正常情况和致热源作用下,机体产热和散热都能达到动态平衡5.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染性很强,侵染脊髓使儿童患小儿麻痹症,现在尚无特异性治疗小儿麻ATP乐白款牌ADP痹症的药物,对该病的控制主要依赖于疫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0-P0-P-0-P-0-C120蛋质一雀白质P1A脊髓位于脊柱椎管内,含有少量神经元山,0B.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只会发生细胞免疫蛋白磷滚晦C.疫苗能够预防疾病与机体内保留有记忆细胞有关OHOH图图二D.传染性的疾病都可以通过疫苗进行预防A.a、B和Y三个位置上磷酸基团中,Y位的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6.水稻(2N)中,有时会发现单体植株(2N一1),例如缺少一条6号染色体的个体,称为6号单体B.细胞中生命活动消耗的能量并不都由ATP直接提供植株。利用6号单体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C.图二所示的生成蛋白质一P和生成蛋白质的两个反应属于可逆反应杂交亲本实验结果D,蛋白质磷酸化后,其空间结构和活性都发生改变6号单体(牟)×正常二倍体(个)子代中单体占50%,正常二倍体占50%2.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猎杀飞蛾。科学家发现,缎纹蛾前翅尖端有奇怪的波纹和折叠,能强烈地正常二倍体(♀)×6号单体()子代中单体占5%,正常二倍体占95%反射声音,从而躲避蝙蝠的捕食;聋蛾则没有这样的能力,但其身上具有“消音”的鳞片,使蝙蝠难以发现。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6号单体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变异A聋蛾具有“消音”的鳞片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该变异类型可以作为进化的原材料B.缎纹蛾前翅尖端奇怪的波纹和折叠是定向突变所致C.将水稻(2N)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均是单倍体植株C.蝙蝠与飞蛾在捕食与被捕食的过程中共同进化D.由表中数据可知,染色体数目异常的雕配子有较高的致死率D,聋蛾与缎纹蛾两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两者的基因库不同7氢能作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受到全球范围的高度重视。有关氢能下列说法3.下图为某生物细胞中1、2两条染色体断裂并交换后发正确的是生的变化,染色体上的不同字母表示不同的基因。下列名新裂斗交换A利用海水制氢,海水对金属设备的腐蚀属于析氢腐蚀D V分析正确的是B.水煤气法制氢,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氢气的产率A.1、2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1GA,0DC.新型催化剂能降低水光解产生氢气的焓变B图中的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产生了新基因D.碱性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OH一向正极移动一轮复习联考(三)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第1页(共16页)一轮复习联考(三)全国卷理科综合试题第2页(共1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化学答案.pdf 物理答案.pdf 理综.pdf 生物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