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导学案(含答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导学案(含答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学习目标】
了解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理解中华民族精神作用、内涵
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课前预习】
知识点1: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要求
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2.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
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知识点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作用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①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②作用、意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
——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4)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①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知识点3: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既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2)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
3. 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课内探究】
民俗是社会群体在现实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历经代代传承而生生不息。丰富的民俗文化,反映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传统和人文品格。根植于乡土的民俗文化已经深深嵌入乡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出助力现代乡村治理的独特功能。
在传统社会中,以血缘关系聚居的瑶族群众采用“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加之依山而建的木质结构居所,极易发生火灾。历史上,为了保护家园,瑶族群众纷纷自发组织开展灭火行动,这一习俗延续至今。今天,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替代了“刀耕火种”,但瑶族群众居住空间的特性仍使得火灾隐患较大,成为乡村治理的一个难题。为此,瑶族群众发起成立民间志愿消防队,吸纳更多瑶族同胞共同开展火灾扑救。他们还联合当地消防部门组建了说瑶话、唱瑶歌的“瑶族乡村消防宣传队”,将灭火场景等内容,用歌舞、剪纸、刺绣等民俗文化体现出来,走乡入户传播消防常识,取得了良好效果。
据此有人认为,民俗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助力现代乡村治理需要守好民俗文化。请结合材料,运用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课后训练】
1.目前中国顶尖设计师都倾向于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起来,既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又弘扬了现代设计理念,这说明 ( )
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才有文化的积累与发展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时代精神
③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④发展先进文化必须摆脱传统文化的羁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习近平总书记善于引用中华文化之经典,并创造性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美融合于治国理政方略之中,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自信、思考和传承。这启示我们要( )
①运用经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就在于指导我们治国理政
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③善于全面继承传统文化,使之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④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下列诗句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是 ( )
①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②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人玉门关
③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④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2022年2月6日,中国女足3-2逆转战胜韩国,时隔16年再度获得亚洲杯冠军。16年后再登亚洲之巅:“铿锵玫瑰”再度怒放。人民日报等发表评论:我们可以永远相信中国女足!史诗逆转、梦幻绝杀。重回亚洲巅峰,中国女足的姑娘们,你们值得一切赞美!关于女足精神,理解正确的有 ( )
①女足精神源自于女足人为国争光的信念
②女足精神具有凝心聚力的强大感召力
③女足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象征,为女足人所特有
④女足精神形成于女足人为国添彩的努力奋斗实践中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5. 从1994年北斗一号工程立项,到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历时20多年,经过400多家参研参建单位30余万名科研人员的奋战,孕育了“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 ( )
①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质的宝贵精神财富
②能凝聚起亿万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③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突出表现
④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探寻中国人民历磨难而不屈、中华民族经考验而不衰的内在密码,伟大民族精神熠熠生辉。“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在全国抗击新越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生动诠释、深情礼赞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 ( )
①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②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③是中华民族历经考验而不衰的内在密码 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从我国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从古希腊神话、罗马史诗到欧洲中世纪的十四行诗、文艺复兴时期的名作,以及18世纪、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作品,都体现着一种不断创新的精神。这启示我们 ( )
①对中华传统文化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②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
③必须弘扬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
④必须彻底改变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原有的表现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 央视网持续丰富《动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形式,根据青少年网友多使用移动端上网的特点,对《孔融让梨》《精忠报国》等部分优秀片目进行二次剪辑、精加工,推出时长4分钟以内的动画小短片。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 ( )
①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③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④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 从“一条大河波浪宽”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从“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到“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这些歌曲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重要原因在于它们 ( )
①表达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②以生动的艺术形式抒发了人们对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③以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表现了深沉饱满的爱国主义情怀
④以特殊的音乐形式展现了民族精神的不同内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奋斗者、追梦人,是新时代中国人民的荣耀身份。奋斗者、追梦人是一群“勇毅而笃行”的人。下列与“勇毅而笃行”体现的民族精神一致的是 ( )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②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
③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 )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操 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④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诗经》中的“夙夜在公”到《尚书》中的“以公灭私”,从西汉贾谊《治安策》中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到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清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贯穿其中的传统美德是 ( )
A.强调知行合一,注重躬行实践 B.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C.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D.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13. “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钟南山院士的一句话,道出了一线医务工作者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这些精神 ( )
①蕴含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是伟大创造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的生动体现
③是每个中国人的思想品格 ④有利于激励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热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22年3月23日下午,全世界“最有高度”的课程“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在最“高”处授课,于最深处“播种”。“天宫课堂”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载人航天精神的充分体现。载人航天精神无形,却能激发出无穷的力量,激励人负重前行、成就梦想。我们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是基于 ( )
①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②充分彰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③具有民族性,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讴歌改革开放,为改革开放提供智力支持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参考答案:
【课内探究】
该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
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能够提升民族文明素养,守护好民俗文化,深刻理解民俗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有利于发挥文化教化育人,提高综合素质、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
②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挥民俗文化在现代乡村治理中的独特功能,必须对民俗文化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予以继承。
③发挥民俗文化在现代乡村治理中的独特功能,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与发展,对传统优秀民俗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课后训练】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A C B D A A A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 C A B C B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