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教联体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教联体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B C B A A B B C D B D A A B
二、非选择题(32分)
15.(8分)
(1)贡献: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或: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建立早期共产党组织等。(任答两条,2分)
(2)表现:知识分子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去,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2分)
(3)特点:运动范围广泛,有群众基础(各界群众的联合斗争)(1分)。
意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领导中国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任答一条,1分)
(4)意义: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等。(任答两条,2分)
16.(10分)
(1)运动:洋务运动;派别:洋务派;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或近代化的开端)(3分)
(2)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2分)
(3)理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斗争:辛亥革命。 践行:为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同北洋军阀政府展开了不懈斗争,先后发动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3分)
(4)事件:新文化运动;分别指:民主与科学。(2分)
17.(14分)
(1)人物:林则徐;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2分)
(2)战争: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言之有理即可)(4分)
(3)费正清的观点:中国走向近代是西方推动;
徐中约的观点:中国走向近代是主动求变。(2分)
(4)范文(6分):
观点1:中国走向近代是西方推动的。论述: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入我国,刺激了中国近代民族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开始沦为半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人代社会转型是西方推动的。
观点2:中国走向近代是主动求变的。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为挽救危局,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员,主张习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建立了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开办新式学校,建立新式海陆军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这次运动是清政府内部一些先进人士主动开展的,对我国近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第1页(共2页)
2 0 2 3 - 2 0 2 4 学 年 度 上 学 期 期 中 考 试 30、(10分)
八 年 级 道 德 与 法 治 、 历 史 答 题 卡
姓名 准考证号9位(从左至右顺序书写和填涂) (1)(4分)
书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
1.答题卡歪斜、破损等请报告监考老师处理;
写 2.姓名和准考证号用黑色墨水笔书写;
填 3.准考证号涂点和选择题涂点用2B铅笔填涂;
4.按题号顺序填涂选择题,要涂满、涂实、涂均匀,涂点不要超出涂
涂 点方框,被擦除的涂点必须擦除干净;
要 5.不要弄脏、折叠、撕破答题卡。
求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缺考违纪考生禁止填涂!由监考老师填涂。 缺考 违纪
一、选择题(1-14道法,每小题2分,共28分;15-28历史,每小题2分,共28分)
(2)(3分)
1 11 21
2 12 22
3 13 23
4 14 24
5 15 25
6 16 26
7 17 27
(3)(3分)
8 18 28
9 19
10 20
道德与法治部分
29、(10分) 31、(12分)
(1)(4分) (1)(4分)
(2)(4分)
(2)(4分)
(3)(4分)
(3)(2分)
孔老师智能阅卷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023年11月12日设计
{#{QQABLQAAggAgABIAABhCQQnKCkIQkBGCACoGgEAMoAAAQBNABAA=}#}
第2页(共2页)
历 史 部 分
32、(8分)
(1)(2分)
在此区域内作答一律无效
(2)(2分)
(3)(2分)
34、(14分)
(1)(2分)
(4)(2分)
(2)(4分)
33、(10分)
(1)(3分)
(3)(2分)
(2)(2分)
(4)(6分)
(3)(3分)
(4)(2分)
孔老师智能阅卷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023年11月12日设计
{#{QQABLQAAggAgABIAABhCQQnKCkIQkBGCACoGgEAMoAAAQBNABAA=}#}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
道德与法治 历史综合试题
一、选择题(1-14道法,每小题2分,共28分;15-28历史,每小题2分,共28分)
1. 在八年级第一课的学习心得中,小芸写道:“在学校,我是踏实认真的好学生;在家里,我是爸爸妈妈的暖心‘小棉袄’;将来走上社会,我将成为一名医生,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由此可见( )
A. 人的身份是多变的,无法确定
B. 社会关系要从不同的角度、依据相同的标准来划分
C. 孝亲敬长、服务社会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务
D.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北京、河北两地共有2.4万余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他们的行为体现了( )
A. 我们应把国家责任放在第一位,不必考虑个人得失
B. 只要融入社会,每个人都会得到健康成长和充分发展
C. 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
D. 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
3. 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下列情境中属于地缘关系的是( )
A. 小惠和朋友在天文馆观测 B. 小江和同学们一起看电影《万里归途》
C. 小莉爸爸与邻居张爷爷下五子棋 D. 小玉和爷爷在生态公园徒步
4. 从图中可以看出( )
①网络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③网络扩大了公民的监督权
④网络拓宽了民主互动渠道
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5. 下图漫画告诫我们中学生( )
A. 不要沉迷于网络,以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B. 要尽情享受丰富多彩的网络生活
C. 互联网上信息无限,我们的精力也是无限的
D. 要学会保护个人隐私,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6. 《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第二条规定: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哗吵闹。排队遵守秩序,不并行挡道,不在公共场所高声交谈。之所以要求公民维护社会秩序,是因为( )
A. 社会秩序是靠强制命令来维持的
B. 违背了社会秩序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C. 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
D. 维护了秩序才能提高公民的个人修养
7. 关于自由和规则的关系:行星说:自由就是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火车说,自由就是在铁轨上来回奔跑;鱼儿说,自由就是在河水里欢快地嬉戏;风筝说,自由就是系着一根长线在空中飞舞;汽车司机说,自由就是握好方向盘,按交通规则行驶。这说明( )
A. 自由和规则毫无关系 B. 规则是对自由的束缚
C. 自由和规则相互冲突 D. 规则是对自由的保障
8. 下列属于遵守规则的行为是( )
①考场内,同学们在老师的监督下,认真、仔细地答卷
②小强在网吧门口听同学说这里不看身份证,就开心地进去了
③小华走到路口时,红灯亮了。路上一个人、一辆车也没有,他犹豫了一下,走过马路
④考试中,小红被一道题难住了。同桌示意她看自己做好的答案,但小红摇了摇头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9. 《荀子》中提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我国是礼仪之邦,待人以礼、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某中学准备开展一次以“行有礼,至千里”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下列成语与主题相符的是( )
①程门立雪 ②法不责众 ③三顾茅庐 ④孟母三迁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0. “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的这句名言启示我们应该( )
A. 恃才自傲,特立独行 B. 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C. 敬业乐群,公而忘私 D. 坚持已见,绝不妥协
11. 下列案例与违法类别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案例 违法类别
① 小刚爸爸心存侥幸醉酒驾驶机动车上路,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三个月。 行政违法
② 小东寒假在家无聊,于是拨打110谎报险情,被公安机关拘留五日 刑事违法
③ 某照相馆未经小兰同意,将其艺术照片展出以招来顾客,被判赔偿500元。 民事违法
④ 小凡伙同他人利用手机实施电信诈骗,数额较大,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刑事违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2. 图示法是表示概念之间关系的直观方法。如图表示的是规则与法律的关系。下列各组概念之间关系与如图所示关系一致的是( )
A. 主刑与附加刑 B. 罚款与罚金
C. 刑罚与刑事处分 D. 违法与犯罪
13.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句俗话告诉我们( )
A. 不良行为就是违法,违法就是犯罪
B. 小错必然铸成大错,违法必然走向犯罪
C. 勿以恶小而为之,远离不良行为,塑造良好品行
D. 偷针和偷金都具有相同的社会危害性
14.最近,浙江学生屡获警方表扬:继两名学生发现有人非法种植罂粟向公安机关举报后,又有三名学生发现“笑气”瓶果断报警。由于他们慧眼识毒立功,被授予“禁毒小卫士”称号。由此可知( )
A.民事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B.青少年要敢于并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C.学生已成为我国禁毒工作的主力军
D.学校应当不断加大行政执法的力度
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这是后来蚕食中国大部分主权的长长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第一个。“第一个”是指( )
A.中日《马关条约》 B.中英《南京条约》
C.中美《望厦条约》 D.中法《黄埔条约》
16.“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外来军事的挑战下开始向近代社会艰难转型。”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
A.外来侵略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 B.鸦片战争促使清政府瓦解
C.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鸦片战争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17.圆明园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华,举世闻名。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然后纵火烧毁。英法联军这一暴行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18.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采取了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办民用企业进行近代海防建设、举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措施。该运动的口号是( )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扶清灭洋” D.“振兴中华”
19.1853年,太平天国为了巩固政权,建立一个理想的地上“天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颁布(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猛回头》 D《警世钟》
20.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个被认为是外资兴业的时代。此前帝国主义在华投资总共不过2-3亿美元,此后到1902年,各国对华投资总额达到15亿美元。据此判断,当时( )
A.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B.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C.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美国和日本成为侵华的主要国家
21.义和团宣称:“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义和团运动的历史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A.推翻清朝统治 B.反抗外来侵略 C.发展资本主义 D.追求民主政治
22.近代以来列强通过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是( )
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2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历史事件中与孙中山有直接关系的是( )
①成立兴中会 ②领导萍浏醴起义 ③发动护法运动 ④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4.与下列言论相关的探索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②“探源之策在于自强”
③“国人……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和人权并重”
④“建立中华民国,同胞无所差池”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
25.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仅仅靠移植西方政治制度难以挽救中国,要从本上改造中国,还要有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基于这一认识( )
A.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B.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C.孙中山组建同盟会 D.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26.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下列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和平建国,反对内战”
27.“中国历史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日子,放射出中国革命最初的曙光。鲜红的党旗自从在十三个人身后飘起时,中国命运的希望一日比一日红火。”下列史实与“这个特别的日子”相关的是( )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B.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C.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局书记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8.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充分展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我们称这一精神为( )
A.五四精神 B.红船精神 C.井冈山精神 D.长征精神
第II卷 非选择题
道德与法治部分(32分)
29. 今天,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加绚丽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加丰富多样。网络是把双刃剑,互联网也带来一些问题。所以我们要遵守网络基本准则,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做网络生活的主人。
(1)网络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但另一方面网络的弊端也显而易见,请你分别说说。(每方面各答两点)(4分)
(2)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应如何做网络生活的主人?(4分)
(3)为传播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2分)
30.社会生活讲道德,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我们要努力做社会主义道德的践行者, 共同创造文明的社会生活。
材料一 很多人都会自以为是地认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于是他们越来越不尊重别人, 渐渐地,他们也就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了。后来,他们终于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
材料二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我国自古就重视对青少年的礼仪教育,强调“为人子,方少时;亲师 友,习礼仪”。
材料三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中国的建设需要你我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及自身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尊重他人?(4分)
(2)材料二强调:“为人子, 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当如何“习礼仪”?(3分)
(3)诚信无价,诚信有什么重要意义? (3分)
31. 案例一 八年级学生克某,放学路上骑车经过红灯路口,他看到过往车辆较少就骑了过去,结果被交警逮了个正着。交警批评他时,他反驳道:“反正没有车辆通过,再说我又没出什么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案例二 克某原本品学兼优,后来结识了几个社会上游手好闲的“朋友”,受其影响,经常旷课、夜不归宿。后来更放纵自己并因打架斗殴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但他仍不悔改,为了得到去网吧玩游戏的钱,还与两个“朋友”拦路持刀抢劫,最终,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克某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一千元。
(1)结合案例一,运用规则相关知识,请你对克某行为进行评析。(4分)
(2)根据案例二,克某拦路持刀抢劫属于什么违法行为?说说你的判断理由(4分)
(3)克某由好变坏,最终受到了法律制裁,给我们加强自我防范什么警示?(4分)
历史部分(32分)
3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并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领导建立北京的早期共产党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
——摘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大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出了哪些贡献?(2分)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哪些新表现?(2分)
材料三 五四爱国运动遍及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在运动中,各地组织了学生、教职员、工商界、 妇女界等群众,共同组成各界联合会。随着五四运动的发展……由于各界群众的联合行动,这场运动获得了胜利。
[选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归纳五四运动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里程碑意义?(2分)
材料四 历史证明,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蓝本”无法在中国“复制”。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张乾元《中国共产党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4)根据材料四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2分)
33.(10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学习西方的过程,充满了坎坷,许多中国人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学习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史上的哪一运动 这些“比较开明的官员”被称为什么派别 该运动有何地位 (3分)
材料二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我皇上赫然发愤,排群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2)根据材料二分析“变法自强”运动的背景。(2分)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最大的特点是热爱祖国,一生追求实现民族独立和发展振兴的理想,并且矢志不移、无比坚定。孙中山先生说:“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 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他总是以“爱国若命”“一息尚存,不忘救国”等鞭策自己。
(3)材料三中孙中山一生追求的理想被他阐发为什么 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通过哪一斗争推翻了清朝统治 此后孙中山又是怎样践行“一息尚存,不忘救国”的信念 (3分)
材料四 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2分)
34.(14分)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民族抗争史。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受命于钦差大臣,后赴广东禁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摘自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 虎门销烟有何历史意义 。(2分)
材料二 三幅漫画
(2)材料二中的三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三次列强侵华事件 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4分)
材料三 中国是怎样进入近代的,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近代中国”。费正清在《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一书中认为:西方是中国近代转型的推动者。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冲击”几乎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走向与中国的思想主题……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认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将一个古老帝国改造成一个近代民族国家。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关于中国向近代转型,费正清与徐中约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2分)
(4)选取其中一个观点,用史实加以论述,写成一篇小短文。(要求:80字左右;史论结合;语句通顺,行文流畅;表述完整,逻辑清楚)(6分)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
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D D C C A C D A A B D D C B
二、非选择题(共3题,32分)
15. (1)网络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网络的弊端:①网络存在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每方面任答两点得4分)
①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学会“信息节食”。③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4分)
例如:网络无边,青春有限,珍惜时间,文明上网。
传播网络正能量,你我共同参与。
传播网络正能量,践行核心价值观。(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16.(1)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②平等对待他人。③学会换位思考。④学会欣赏他人。(4分)
(2)①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②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③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3分)
(3)①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②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③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3分)
17. (1)克某的行为是错误的,自由与规则不可分。(1分)
理由: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②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③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克某违法法律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会受到相应的处罚。④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⑤遵守规则需要我们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任答3点得3分)
(2)刑事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犯罪行为。(1分)
①克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②具有刑事违法性;③应受刑罚处罚性。(3分)
(3)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等。(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