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望海潮》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望海潮》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4.1《望海潮》练习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柳永的《望海潮》和下面这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西湖怀古
陈德武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注】①天吴:古代中国神话故事中的水神。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词上片描写杭州风光与繁华,下片描写西湖,展现杭州的生活景象。
B.柳词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白描式地勾勒出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C.陈词上片先写西湖的“佳丽”,结以“都忘却,平生志”,以美景映哀情。
D.陈词下片通过重重幻想,层层转折,将充满郁愤的爱国哀思表达得委婉深刻。
2.“十里荷花”和“三秋桂子”在这两首词中的作用一样吗?请结合两首词的词意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海潮
秦观①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②俊游,铜驼巷陌③,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④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注】①元佑年间(1086年—1094年),秦观先后于朝廷供职达五年之久,常参与公卿名流的文酒期会。绍圣元年(1094年)政局大变,秦观坐党籍被贬,即将遣离汴京,重游其地,有感而作此词。②金谷:即金谷园。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花园,在洛阳西北。③铜驼巷陌:古洛阳宫门南四会道口,有二铜驼相对,后称铜驼陌。④西园:宋时洛阳的董氏西园为著名的园林,后世泛指风景优美的园林。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起头三句,写暮春景物:梅花渐渐稀疏,结冰的水流已经溶解,东风煦拂之中,春天悄然而至。
B.下片“碍”和“妨”,不但显出月朗花繁,而且显出灯多而交映、车众而并驰的盛况。
C.“兰苑”二句,暗中转折,逼出“重来是事堪嗟”,点明心中情感,呼应上片“柳下桃蹊”。
D.这首词上片先写今后写昔,下片先承上写昔后再写今,忆昔部分贯通上下两片,以今衬昔。
4.本词与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问题。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首“形胜”“繁华”四字是点睛之笔,一开头便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自“烟柳”开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和“繁华”。
B.上片用“怒涛、霜雪、天堑”等色彩鲜明有气势的词,展现大潮劈面奔涌而来的气势;下片用“清嘉”等优美舒缓的词语,突出西湖清幽的美景。
C.作者善于运用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千骑拥高牙”,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表现了柳永词婉约的特点。
D.本词全篇构思匠心独运,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形容得体,极力铺叙描写,体现了柳永词慢词的特点。
(2)“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忆江南(其二)
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6.下列对《望海潮》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一开篇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点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B.“云树”三句,说到郊外,“天堑”这里形容钱塘江,只见钱塘江堤上,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C.“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整,互文见义,描写出湖上的盛景,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D.杭州的富庶与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他要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准备日后回京时向京城里的人们夸耀。
7.有人评价两首词画横线的句子表达各有千秋,各得其妙,请比较分析画线句写法的妙处。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海潮·东南形胜
(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水龙吟·西湖怀古
(宋)陈德武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①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注释:①天吴:古代中国神话故事中的水神。
8.下列对这两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词上片描写杭州风光与繁华,下片描写西湖,展现杭州宁静的生活情景。
B.柳词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白描式地勾勒出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C.陈词开头两句从大处着墨,概述西湖的非凡气象,接着对景物作了具体描述。
D.陈词下片通过重重幻想,层层转折,将充满郁愤的爱国哀思表达得委婉深刻。
9.“十里荷花”和“三秋桂子”在这两首词中的作用一样吗?请结合两首词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各题。
水龙吟·西湖怀古
【宋】陈德武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1)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注释:(1)天吴:古代中国神话故事中的水神。
望海潮·东南形胜
【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0.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词上片先写西湖的“佳丽”,以“都忘却,平生志”收束,为美景映哀情。
B.陈词下片通过重重幻想,层层转折,将充满郁愤的爱国哀思表达得委婉深刻。
C.柳词上片描写杭州风光与繁华,下片描写西湖,展现杭州宁静的生活景象。
D.柳词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白描式地勾勒出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11.“词有点有染”(刘熙载《艺概》)是说词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下列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
A.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令》
B.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C.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柳永《望海潮》
D.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摸鱼儿》
12.结合词意分析“十里荷花”“三秋桂子”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清早便点燃沉香消溽暑,隐隐透出自昨宵夜雨以来内心的烦乱。
B.“呼”“窥”二字以拟人手法赋予鸟雀人的情态,写出其欢快状态。
C.词人自问还记不记得家乡当年的渔民朋友,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旧。
D.尾句描写泛舟家乡荷塘的梦境,使全词虚实相生,给人无限的遐想。
14.本词与柳永的词作《望海潮(东南形胜)》都写到了荷花,其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海潮·东南形胜
(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水龙吟·西湖怀古
(宋)陈德武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1)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注释:(1)天吴:古代中国神话故事中的水神。
15.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词上片先写西湖的“佳丽”,结以“都忘却,平生志”,以美景映哀情。
B.陈词下片通过重重幻想,层层转折,将充满郁愤的爱国哀思表达得委婉深刻。
C.柳词上片描写杭州风光与繁华,下片描写西湖,展现杭州宁静的生活景象。
D.柳词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白描式地勾勒出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16.清刘熙载《艺概》说“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下列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
A.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令》
B.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C.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柳永《望海潮》
D.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摸鱼儿》
17.“十里荷花”和“三秋桂子”在这两首词中的作用一样吗?请结合两首词的词意简要分析。
二、情景默写
18.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白处。
(1)《望海潮》开篇就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 , ”,点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2)《望海潮》中“ , , ”几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都市户口的繁庶,描写了杭州繁华热闹的景象。
(3)《望海潮》中“ , , ”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钱塘江就像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
(4)《望海潮》中“ , , ”三句,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了。同时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5)《望海潮》中“ , , ”几句,描写了杭州的典型景物:圆若宝镜的湖面、重叠的山岭、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词人以工整的对联,高度凝练的语句,把西湖乃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了,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6)《望海潮》中“ , , ”几句,写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作者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7)《望海潮》中“ , , ”几句,写达官贵人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煊赫声势。
三、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柳永是开一代词风的宋词名家。如果说苏轼通过“以诗为词”的途径,建立了豪迈词风,从而使作为“艳科”的词提高了文学地位,并与传统文学___________,那么,柳永则通过“以赋为词”的方式,使慢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在柳永生活的那个年代,慢词只在市井艺人口中传唱,柳永勇于摒弃传统的偏见,创作、填写大量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___________,齐头并进。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后来的苏轼、辛弃疾等人或许只能在小令世界里左冲右突,而难以创造出像《念奴娇·赤壁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那样辉煌的慢词篇章。( )。
凡有井水处,皆能颂柳词,柳永在市井中的声望连帝王将相都___________。他的词多反映青楼女子的内心世界和下层人民的悲欢离合,笔法细腻,感情深挚,雅俗共赏,每每流传甚广。在柳永之前以及同时代的同类题材词作中,爱情缺失的深闺女性一般只是___________,逆来顺受,内心的愿望含而不露。而柳永词作中的世俗女子,则是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在词史上,柳永也许是将笔端第一次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柳永还把词的题材朝着自我化的方向进行了拓展。晚唐五代词,除韦庄、李煜后期词作以外,大多表现离愁别恨、男欢女爱等类型化情感,柳永词则注重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并驾齐驱 各有千秋 望其项背 妄自菲薄
B.双管齐下 各有千秋 望尘莫及 自怨自艾
C.并驾齐驱 平分秋色 望尘莫及 自怨自艾
D.双管齐下 平分秋色 望其项背 妄自菲薄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的
B.柳永于词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
C.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可以说如柳永于词的贡献一样
D.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柳永于词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柳永也许是第一次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
B.柳永也许是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第一次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
C.柳永也许是将笔端第一次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
D.柳永也许是第一次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
22.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请以词人柳永为描述对象,写一段话。要求:①结合其词作内容;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表达对词人或词作的评价;④不少于120个字。
四、语言表达
23.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请以词人柳永为描述对象,写一段话。
要求:①结合其词作内容;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表达对词人或词作的评价;④不少于120个字。
五、选择题
2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B.卷起千堆雪
C.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D.连峰去天不盈尺
25.下列句子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B.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C.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D.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树绕堤沙 云:像云一样茂密的
B.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盈:到处是
C.异日图将好景 图:描绘
D.天堑无涯 天堑:天然壕沟,这里指钱塘江。
27.下面是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东南形胜 形胜: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
B.嬉嬉钓叟莲娃 钓叟:钓鱼的老翁
C.有三秋桂子 三秋:三年。
D.异日图将好景 将:助词,用在动词后,无实义。
六、选择类
2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指三个年头) B.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指美丽的自然风景)
C.东南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D.重湖叠 清嘉。(清秀美丽)
2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珠玑:珠宝
B.难赋深情 赋:写作
C.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秋:三个秋天
D.杜郎俊赏 俊赏:出色的鉴赏能力
七、小阅读-课内
30.“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问题。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2.下面对词句品评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这是柳永《望海潮》中的词句,它落笔开阔,写景壮美,声调激越,与“杨柳岸,晓风残月”风格迥异,显现出豪放之风。
B.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是柳永《雨霖铃》中的词句,交代了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寒蝉凄切”,点明是深秋时节;“对长亭晚”,点明时间和地点:“骤雨初歇”,点明气候。这些景物描写烘托出一种凄冷沉郁的气氛。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词句,作者在这里使用了以动写静和以静写动的手法来描绘赤壁风景的壮美,其中“乱石穿空”是以动写静,“卷起千堆雪”是以静写动。
D.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李清照《醉花阴》中的词句。其中“人比黄花瘦”是词人的独创,词人为情所伤,日渐憔悴,故以黄花来喻人。此处的“黄花”与《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中的黄花含义及作用相同。
参考答案:
1.B 2.不一样。柳词中,它以“有”字带起,用铺陈的手法,表现湖山之间美丽的景色;而陈词中在突出湖山景色之美、展现西湖的“佳丽”外,更以乐衬哀,表达了对豪杰们沉溺享乐、消磨志气、不图奋进的悲慨与沉痛。
3.B 4.柳词:①对当地人民的美好生活和官员政绩的赞美之情;②希望获得赏识与重用。
秦词:①年华逝去的惆怅之情。“絮翻蝶舞”“柳下桃蹊,乱分春色”,美丽的春色引起词人“芳思交加”的惆怅之情;“东风暗换年华”道出词人心中又是一年春来到的光阴流逝之感。②怀旧之情。“金谷俊游”以下几句写的都是旧游时的欢愉之情。③仕途失意的无奈。“重来”“兰苑”旧地而“是事堪嗟”,且又“时见栖鸦”,词人的“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表明词人对仕途的失意感慨至深。
5.(1)C
(2)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艳羡的思想感情。
6.D 7.①意象运用上,柳词中不同季节的两种花,高度凝练,把西湖以至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白居易词意象更为丰富,且除了丰富的意象之外,还写了置身其间的词人的活动。②意象内部关系上,“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秋”侧重于时间,“十里”侧重于空间,点出了时空跨度之广,展现了杭州美景层现迭出。白居易词中山、寺、月影、桂子等意象写出了幽美的环境,“郡亭枕上看潮头”,写出惊涛骇浪的景色,与上句“山寺月中寻桂子”的静谧而朦胧的境界形成鲜明的对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8.B 9.不一样。柳词中,它以“有”字带起,用铺陈的手法,表现湖山之间美丽的景色;而陈词在突出湖山景色之美、展现西湖的“佳丽”外,更以乐衬哀,表达了对豪杰们沉溺享乐、消磨志气、不图奋进的悲慨与沉痛。
10.D 11.A 12.柳词中它以“有”字带起,用铺陈的手法表现湖山之间美丽的景色;而陈词中在突出湖山景色之美、展现西湖的“佳丽”外,更以乐衬哀,表达了对豪杰们沉溺享乐、消磨志气、不图奋进的悲慨与沉痛。
13.C 14.①本词突出荷花临风挺立的柔美,营造了和谐明媚的境界,熟悉的景物和画面引起了对家乡的怀念,表达了思乡之情。②《望海潮》突出荷花的多广,表现了居住环境之美,表达城市繁荣富庶、政通人和美好。
15.D 16.A 17.不一样。柳词中,它以“有”字带起,用铺陈的手法,表现湖山之间美丽的景色;而本词中在突出湖山景色之美、展现西湖的“佳丽”外,更以乐衬哀,表达了对豪杰们沉溺享乐、消磨志气、不图奋进的悲慨与沉痛。
18.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竞豪奢 重湖叠 清嘉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
19.C 20.A 21.D 22.柳永,仕途抛弃了他,他也抛弃了仕途。他的生活,在偎红倚翠中;他的乐趣,在浅斟低唱里。他的笔,尽写街头巷陌的笙箫歌舞;他的歌,唱出对长亭晩的哀情;他的词,溢出的是青春娇女沉甸甸的泪水;他的心,饱含的是对生活的挚爱柔情。
23.柳永,仕途抛弃了他,他也抛弃了仕途。他的生活,在偎红倚翠中;他的乐趣,在浅斟低唱里。他的笔,尽写街头巷陌的笙箫歌舞;他的歌,唱出对长亭晩的哀情;他的词,溢出的是青春娇女沉甸甸的泪水;他的心,饱含的是对生活的挚爱柔情。
24.A
25.D
26.A
27.C
28.A
29.C
30.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艳羡的思想感情。
31.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艳羡的思想感情。
32.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