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械制图第四版5、基本体三视图(2)电子教案(表格式)工信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职)机械制图第四版5、基本体三视图(2)电子教案(表格式)工信版

资源简介

课 题 基本体三视图(二)
授课时间 授课时数 2 课 型 讲授
教学目的 要 求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引导分析使学生掌握六棱柱三视图绘制方法。 2、掌握正四棱锥的三视图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本堂重点是通过三视图相关投影特点分析出六棱柱三视图的表达。
教学难点 本堂难点是通过三视图相关投影特点分析出正四棱锥三视图的表达方式。
学情分析 由三视图投影特点,结合书中立体图,再已学习四棱柱三视图绘制方法以及正投影规律之后,层层深入使学生掌握六棱柱与正四棱锥三视图投影方式。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讲解,引导分析,设问法。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讲要求,准备课堂用具,清点学生人数(3′) 复习:正投影基本特性是什么?(5′) (过渡):请大家回忆下一次课我们学习了四棱柱三视图,然后思考如何绘制六棱柱三视图? 学生思考看书,预习P9:六棱柱三视图分析(3′)。 新授: 一.六棱柱 1.主视图 设问:六棱柱的主视图应该反映哪些部分? 由三个长方形线框反映前、后面的实形; 左、右两个窄长方形线框分别为其余四个侧面的投影, (不反映实形。) 顶、底面的投影积聚为两条直线。 2.俯视图 设问:那么俯视图反映了哪些部分? 俯视图为一正六边形,反映顶、底面的实形。 学生唱歌,准备上课用具 2.学生复习并回答: (1).真实性 (2).积聚性 (3).类似性 3、在观察P9六棱柱之后引导学生回答。 4. 1、课前准备,提高学生精神。 2、以提问方式检查上堂课知识学生落实情况。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预习的习惯 4、以设问形式促使学生进行思考,总结,并提升其积极性。
六个侧面垂直于水平面,投影都积聚在正六边形的六条边上。 3.左视图 左视图由两个长方形线框组成。 这两个长方形线框是六棱柱左边两侧面的投影,且遮住了右边两个侧面。由于两侧面与侧投影面倾斜,因此投影不反映实形。六棱柱的前、后面在左视图上的投影有积聚性,积聚为右边和左边两条直线;上、下两条水平线是六棱柱顶面和底面的投影,积聚为直线。 4.绘制三视图 A:抽一名学生,按三视图投影规律,结合刚才的分析,绘制三视图。 B:(教师巡视课堂)引导学生判断黑板上绘制的六棱柱三视图是 否正确。 二.正四棱锥 (学生可观察图形,或我校文化长廊顶部,校门右侧方尖柱) 1主视图 四棱锥的底面与左、右两侧面都垂直于V面,所以四棱锥的主视图是一个三角形线框。 设问:主视图(三角形)是否反映了真实形状?为什么? 分析:三角形的各边分别是底面与左、右两侧面的积聚性投影。 整个三角形线框同时也反映了四棱锥前面和后面在正面上的投影,但并不反映它们的实形。 2俯视图 四棱锥的底面平行于水平面,因而它的俯视图反映实形,是一个 正方形。 设问:为什么它的俯视图都反映了哪些部位? 分析:四个侧面都与水平面倾斜,它们的俯视图应为四个不显实形 在分析六棱柱主视图之后,抽一名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引导其余学生判断。 5.在已经分析了主,俯视图的基础上思考分析左视图形状。 6.抽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绘制六棱柱三视图,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绘制。 7.观察正四棱锥图形,思考其三视图。 8.抽一名学生回答,正四棱锥的主视图是什么? 9.抽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正投影积聚性的掌握情况。) 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判断,分析 6、检查学生对三视图投影规律是否理解以及熟练掌握。 7.在学习新知识同时,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 8、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在四棱柱三视图分析后,引导学生总结正投影的基本特性。并为下一堂课的六棱柱三视图打下基础。
的三角形线框,它们的四个底边正好是正方形的四条边线,所以俯视图是由四个三角形组成的外形为正方形的线框。 3左视图 左视图也是一个三角形线框 整个三角形线框是左、右两侧面的投影,不反应实形 设问:正四棱锥主视图和左视图类似,它反映的同一个部份吗? 分析:三角形两条斜边是四棱锥的前、后两侧面的积聚性投影。 4.绘制正四棱锥三视图。 (师在黑板上绘制,学生观察) 10.学生思考之后,在教师引导之下分析。 11.抽学生回答,其余学生判断。 9.通过设问分析使学生清楚四棱锥主左视图分别反映的部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判断的能力。
小 结 1.教师引导总结六棱柱三视图所反映的部位。 2.抽学生总结正四棱锥三视图所反映的部位。
课后作业 1.思考:如何绘制正三棱锥的三视图? 2.完成习题集
教 后 记
板书设计 基本体三视图 一.六棱柱 二. 正四棱锥 1.主视图 1.主视图 2.俯视图 2.俯视图 3.左视图 3.左视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