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透 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凸透镜、凹透镜。2.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3.知道什么是透镜的焦点和焦距。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2.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飞跃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2.鼓励学生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服务于人类的意识。3.鼓励学生用毅力去战胜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惑、障碍、艰辛等阻力,逐步超越自我。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难点:从复杂的物理实验情景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展示生活中的仪器,他们的镜头都是透镜。从而引入课题。(二)新课讲解自主阅读教材P90~91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如图所示是一些透镜的截面图,在这些透镜中,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包括凸透镜,它们是A、D,其共同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另一类包括B、C、E,它们是凹透镜,其共同特点是中间薄,边缘厚。 2.透镜镜片的两个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如图所示,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CC′叫做主光轴;在这个直线上有一个特殊的点叫做光心,凡是通过该点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自主阅读教材P91~92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3.如图,使用两支激光灯,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向凸透镜照射,发现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将会聚。4.如图,使用两支激光灯,平行于凹透镜的主光轴向凹透镜照射,发现通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将发散。5.(多选)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BD )自主阅读教材P92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6.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凸透镜有实(选填“虚”或“实”)焦点,凹透镜有虚(选填“虚”或“实”)焦点。7.如图所示是太阳光经过虚框内某光学组件后将纸烧焦的现象,由此可知该组件是凸透镜,最先烧焦的这一点一定在它的焦点处,该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8.三条特殊光线:平行过焦点,过焦点平行,过光心不变.(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课堂练习:见课件(五)布置作业:P93 1、3、4(六)板书设计:第一节 透 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焦点和焦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