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哈尔滨市重点中学2023—2024七上11月学情知识竞赛语文学科试题
时长:120分钟 满分:120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6题各3分,7题每空一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匿笑(nì) 坍(tān)塌 嗔怪(chēng) 突兀(wù)
B.狡黠(xiá) 高邈(miǎo) 贮蓄(chǔ) 抽噎(yē)
C.搓捻(niǎn) 菜畦(qí) 一缕(lǚ) 附和(hé)
D.羞怯(qiè) 顷刻(qǐng) 惩戒(chéng) 怂恿(sǒng)
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感慨 和蔼 混为一谈 大相径庭
B.遮蔽 安祥 震耳欲聋 见异思迁
B.烂漫 化妆 神采奕奕 刨跟问底
D.派遣 写照 陌不关心 怪诞不经
3.(3分)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物理课上,老师引导我们解决并分析了这个问题。
将“解决”与“分析”互换位置。
B.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让许多学生都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
删掉“通过”。
C.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把“学习成绩的提高”改为“提高学习成绩”。
D.《水游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在句末加“的过程”。
4.(3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一项是( )
A.《聊斋志异》的作者是明代文学家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
B.《朝花夕拾》收录了十篇回忆性散文,曾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狂人日记》就是其中一篇。
C.《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为赞扬和纪念美国共产党员、医生白求恩而写的一篇文章。
D.《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所著,小说围绕师徒四人前往西天求取真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
5.(3分)下面语境中,说话人谦、敬辞使用合理的一项是( )
A.某访谈节目:当主持人得知对方的母亲因病刚刚去世,立即语气沉痛地说:“我代表观众对令尊的过世表示哀悼,请节哀顺变。”
B.超市大门上写着八个大字:“物美价廉,欢迎惠顾。”
C.初二某班拟召开期末测试动员班会,想请校长作个讲话,班长对校长说:“这次班会我们诚挚邀请您来讲话,想必您也会感到十分荣幸的。”
D.刘娟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中,采访抗日女英雄时问:“老奶奶,请问您芳龄?”
6.(3分)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好的散文家是旅人,他只是如实地记下自己的人生境遇和感触。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__________,__________。
A.这境遇也许很平凡 这感触也许很普通 他舍不得丢失 这是他自己的
B.这感触也许很普遍 这境遇也许很平凡 这是他自己的 他舍不得丢失
C.这境遇也许很平凡 这感触也许很普通 这是他自己的 他舍不得丢失
D.这感触也许很普通 这境遇也许很平凡 他舍不得丢去 这是他自己的
7.(7分)按照课文原文填空。
(1)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岐王宅里寻常见,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6)《论语》十二章中,与今人“举一反三”意思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狼》,回答8—10题(10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狠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3分)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缀行甚远____________ (2)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____
(3)屠暴起____________
9.(4分)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0.(3分)《狼》这篇讲述了一个屠户回家途中遇狼、________、御狼,最后________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二)阅读《猫》回答11—15(12分)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街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1.(2分)概括选段中“我”情感的变化过程,完成下列填空(限填两字词语)。
愤怒→__________→无奈→__________
12.(3分)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13.(3分)“我们”断定猫咬死鸟的根据和这只猫遭受冤屈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4.(2分)为什么“我”明明不甚喜欢第三只猫,却在它亡失之后“更难过得多”?
15.(2分)从文段中“我”的身上,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至少写两点)
(三)阅读《人类体温普遍降低意味着什么?》回答16—19题(10分)
①最近,因为疫情的关系,每天都要测三次体温,却发现每次测量结果都在36.3℃左右,夜晚略高。记得小时候生物课上讲过,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但为什么现在身边所有人的体温都不到37℃呢?
②2020年1月7日,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朱莉·帕森内特和她的团队刚刚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发现自19世纪以来,成年人的平均体温在持续下降,从37℃降到36.6℃。近年来,许多科学家也认为,人类体温在不断下降,37℃已成为历史。但体温下降并非好事,研究显示,体温每降低1℃,免疫力就会下降30%以上;体温每升高1℃,免疫力就会提升5—6倍。
③众所周知,体温是和基础代谢率挂钩的。体温每上升1℃,基础代谢会提高13%;反之,基础代谢率低。体温下降,血液流速放缓,白细胞的工作效率也随之变低。慢慢悠悠的白细胞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异物,即使发现了,也很难迅速召集其他白细胞来消灭异物,导致机体容易感染细菌和病毒,引发疾病。
④科学家分析,人类体温在170年间下降了0.4℃,近20年的下降幅度尤其大,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运动。在离我们并不遥远的50年前,人们每天都要做很多运动:农民要种庄稼或者放牧,城市人群也会每天手洗衣服、做饭、清扫房间,出门会优先考虑步行或自行车,闲暇时靠户外运动打发时间。
⑤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好像越来越“懒”了——吃饭靠外卖,出门就打车,洗衣服有洗衣机,洗碗有洗碗机,扫地有机器人,随时可以躺在床上打游戏,男生打篮球、女生踢毽子的校园场景已一去不复返。
⑥每个人的基础代谢与任何外在活动无关,是他在什么都不干的时候的自然消耗,而肌肉是人体内最大的发热器官。一个肌肉含量高的人,即使什么也不做也仍然在消耗能量。现代人运动量的减少,导致肌肉含量普遍下降。
⑦空调导致的出汗困难也是现代人体温下降的一大原因。人们长期在空调屋工作和生活,大脑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失去了接收刺激的机会,久而久之,体温调节中枢对外界温度不再敏感,从而导致体温降低。
⑧此外,越来越复杂的人际关系、财务问题和家庭问题等生活压力,也和体温降低有关。在压力状态下,人体处于应激状态,身体会分泌一种叫“皮质醇”的激素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皮质醇是一种分解代谢激素,不仅会分解肌肉,还会促进脂肪储存,优先把脂肪存储于内脏。生活压力导致皮质醇长期过量分泌,体温也就随之降低。
⑨目前,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变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细节,适当提高体温。
16.(3分)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③段解释了体温降低导致免疫力下降的原因。
B.第④—⑧段介绍了近年来人类体温下降的原因。
C.人体基础代谢率降低就是因为缺乏体育锻炼。
D.提升体温的关键在于提高人体的基础代谢率。
17.(2分)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研究显示,体温每降低1℃,免疫力就会下降30%以上;体温每升高1℃,免疫力就会提升5—6倍。( ) ( )
18.(2分)第⑨段加点词“适当”不宜删除,理由是什么?
19.(3分)近年来人类体温下降的原因有哪些?
(四)阅读《世间最贵的书》回答20—24(13分)
①五六岁的时候,父亲教我认识了200多个汉字,还把他用过的第一册语文教材送给了我。母亲找出哥哥用旧了的蓝粗布书包,仔细地缝上了两个新补丁,又帮我把语文课本里的粉笔末儿抖搂干净,装进书包里。
②我如获至宝。跟着父亲去学校的时候,他的学生们在教室里大声读书,我坐在门槛上,捧着书小声咕哝。跟着母亲下地干活的时候,我背着书包,坐在细瘦的田埂上,读书给花听。碰到不认识的字,就飞快地跑到母亲身边求教。哥哥在大槐树下写作业的时候,我也找根小树枝,在平整的地面上歪歪扭扭地写字。在菜园子里忙活的父亲看着我笑,在大槐树下的柴灶边做饭的母亲也看着我__________笑。
③自从有了自己的书,我就知道我不是个笨孩子,在父亲母亲不断的表扬里,我简直是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读书,也不知道怎么就那么可爱呢,竟然让我爱到无法自拔。这本父亲送给我的旧书,一直翻来覆去地读了多少遍,我毫无察觉直到上了小学一年级,老师给我发了新课本,我才把它放进了母亲的大木箱里。
④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去县城里培训学习的父亲,用一天的饭钱,给我换回来一本旧书——《在人间》。为了让我能够真正地读懂这本书,父亲给我讲了高尔基的故事。
⑤童年的高尔基,可怜又坚强的阿廖沙,都让我心疼不已。许多个安静的夜晚,躺在温暖的土炕上,我常常在心里对自己说:你有父慈母爱,可以无忧无虑地上学读书,真的是很幸福很快乐,你必须努力上学,好好读书。可是初中二年级第二学期刚刚开始,因为家里有些变故,一心想着考中专考大学的我无奈辍学了。
⑥在玉米拔节抽穗的初夏,我背着一个大编织袋,踏上了去城里的路。临行的前一天晚上,母亲连夜为我缝制了一个新书包,父亲把我刚发的语文、数学和英语课本装进书包,又把那本《在人间》也装进了书包。在轰隆隆的火车上,我的耳边一直回响着父亲的话:“兰,想家的时候,就读书吧!”
⑦在外打工的日子里,我一直牢记着父亲的话。累了,读书;苦了,读书;想家了,读书。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梦想,开始练习写作。16岁那年,我写了两篇文章投了出去。一个多月以后,我收到了编辑老师手写的退稿信。文章虽然被退稿了,我却因为那封退稿信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我把编辑老师的嘱咐和鼓励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不再投稿,而是踏踏实实地读书学习。只读书不投稿的日子,我一直坚持了30年。
⑧2016年底,我重新拾起最初的梦想,刚刚开始投稿的时候,屡次碰壁,但我没有放弃努力,当我的文章一篇篇在报刊上发表时,我开心得像个没有长大的孩子。
⑨当我捧着刚刚收到的、崭新的山东省作协会员证给父亲看时,满眶泪水的父亲,在卧室的床头柜里,拿出一本用红绸布包着的旧书,颤抖着双手递给了我。红绸布里包着的,是我只学到了第8页的“初中第四册历史课本”。课本的封面上,有我认认真真,一笔一划写下的名字。
⑩这本父亲精心保存了36年的旧书,定价虽然只有3角8分钱,可是在我的心里,却是这个世间最贵的书。
20.(2分)阅读第④—⑩段,请依次概括父亲为我做的事情(不超过30字)
21.(2分)第③段中加点词“它”具体指什么?
22.(4分)揣摩下列语句,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回答问题。
(1)在大槐树下的柴灶边做饭的母亲也看着我__________地笑了。(在横线上补充形容母亲“笑”的神态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2)自从有了自己的书,我就知道我不是个笨孩子。在父亲母亲不断的表扬里,我简直是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读书。(体会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23.(2分)第⑧段画线句“我开心得像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中“开心”的原因是什么?
24.(3分)根据上下文,揣摩退稿信的内容,以编辑的口吻把他最想说的话写出来。(不少于40字)
三、作文(50分)
25.命题作文
也许,你在家里,父亲一个欣赏的眼神,母亲一声关切的叮咛,慈爱的阳光就会充满你的心房;也许,你在老师的办公室里,倾听着老师的柔柔絮语,关爱的阳光就会驱散你心灵的迷茫;也许,你站在教室窗台边,捧着书本,读着名著,吟诵唐诗宋词,文学的阳光就会照亮你成长的路途;也许……
请以“心中那道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