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7.2欧姆定律 教案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①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②在实验探究中,用图象法分析实验数据和对实验结果的评估。2.科学思维通过探究过程,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方法。3.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总结、归纳的能力。4.科学态度与责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在实验探究中,用图象法分析实验数据和对实验结果的评估。三、教学分析《欧姆定律》是反映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的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这一节的知识不仅是整个初中电学的核心内容,而且是今后在高中学习全电路欧姆定律必备的基础知识。本节内容由“分析理解欧姆定律内容及表达式”和“欧姆定律简单计算”两部分构成。通过完成上一节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任务,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即欧姆定律,这样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材通过科学世界“酒精浓度检测仪”增强学生熟练应用欧姆定律的公式进行分析解释有关现象。四、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有关知识,刚刚步入电学的大门,今天我们一起搭乘电学专列,继续前行,一起发现电学路上的美丽风景。出发之前,让我们先检查一下,我们的装备是否准备充分。现在我们一起回顾学过的内容,看看大家掌握的怎么样。请大家观察给出的图像,从该图像中,你都能获得哪些信息?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给予肯定和补充。重点强调得出的结论: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再给出第二个,让学生观察,谈谈自己获得的信息,并进行肯定和补充,重点强调得出的结论: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PPT展示,上述结论,增强学生的理解。实际上早在19世纪20年代时,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就对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上面的规律是成立的。并归纳得出了《欧姆定律》。二、新课教学。讲解说明该定律是描述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关系的物理量,同时板书欧姆定律内容。1、定律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公式:I=U/R变形公式:U=IR,R=U/I(电阻的计算式)讲解对R=U/I的理解,它是电阻的计算式,电阻与电压电流无关,电阻只受到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的影响。强调电压、电流、电阻这三个量,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都可以求出第三个量。注意:①该公式只针对于纯电阻电路。②该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电路中的同一个部分、同一个时刻时物理量。(同一性、同时性)③该公式中三个量的单位要统一。电压---伏特(V)、电阻---欧姆( )、电流---安培(A)接下来我们通过例题和练习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运用。例1、一辆汽车的车灯接在12V的电源两端,灯丝电阻为30 ,求通过灯丝的电流。解:由题可知,灯两端电压U=12V,灯的电阻R=30 ,根据欧姆定律,流过灯的电流I=U/R=12V/30 =0.4A师提问:如何理解定律中“一段”和“这段”?欧姆定律中“一段”和 “这段”强调欧姆定律的应用必须符合“同一性”和“同时性”,即对同一导体在同一时刻电流与电压和电阻才有以上规律。利用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I=U/R 还可以得到两个变形式是 U=IR 和 R=U/I。学以致用:某电熨斗在 220V 电压下工作时,其电热丝的电阻是 96.8Ω。试问通过该电热丝的电流是多大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