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简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知道物距和像距
(2)理解凸透镜成像时的规律。
2.科学思维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是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得出规律的过程是难点
三、教学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的的第三节,本章是光学部分的重点章和难点章,而本节课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又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是在光的折射、透镜、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经历并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本节课我以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u)像距v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能主动获取知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解
1.新课导入
通过介绍济南地标性建筑绿地中心展现出了济南人民对于济南的热爱,老师展示袖珍版的绿地中心,学生利用手中的凸透镜,让绿地中心出现在手中的光屏上。
学生描述像的特点:缩小倒立的实像。老师总结描述像的特点时的三个维度:大小、倒正和虚实,为后面观察像做铺垫。随机老师利用凸透镜为学生展示放大倒立的实像,同时像学生提出疑问:同样的凸透镜和光源,为什么会出现不同效果的像。
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凸透镜成像特点和物体距凸透镜之间有什么关系?
2.新课教授师:通过展示PPT向学生介绍三个基本概念:
焦距、物距和像距。要解决要探究的问题,首先让学生明确两个步骤:
1.要找到清晰地像
2.需要测量出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此时通过实验向学生演示如何找到“清晰的像”,同时向学生介绍实验仪器。
3.实验探究
(1)老师给出16个不同的物距,将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分别测量前、中、后三组物距下像的位置和特点。
(2)大家在操作中按要求固定好凸透镜的位置,按照表格中数据要求将光源调节到相应位置,再调节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记录此时像的位置与像的特点,并找出此时与像大小相同的胶片。
(3)最先完成的组将每次实验中光源和像的位置用记号笔在黑板上对应标注出来,并将胶片贴在对应的像位置上。
4.数据分析
根据学生汇报的实验结果和贴在黑板上的F的像的展示图,与学生一起分析不同物距范围内像的特点,同时找到三个特殊的物距点,找到三个分界点,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通过分析数据,进一步发现,物体越靠近凸透镜时,像越来越远,且在逐渐变大.
5.拓展应用借助清代诗人刘凤诰的诗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让学生感受济南的美丽,同时让学生利用凸透镜实现美丽荷花图的展示。
6.总结济南不仅有绿地中心、有荷花,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光学知识,将更多济南美丽的景色向五湖宾客展示。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