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5.5望远镜和显微镜 教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5.5望远镜和显微镜 教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资源简介

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和宇宙结构的历程。
2.科学思维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三、教学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还不具备很好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要求不能太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对于凸透镜成像有了一点点的了解,但是对于具体的显微镜和望远镜学生还很模糊。所以这节课应多鼓励学生勇敢的进行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解
一、复习提问
近视眼是如何形成的?如何矫正?远视眼是如何形成的?如何矫正?眼镜的度数如何计算
二、引入新课
放大镜可以使我们看到较小的物体,但是太小的物体像细胞,用放大镜却不能看到。为了能看到细小的物体,人们制成了显微镜。为了看清远处的物体,人们又制成了望远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
三、新授课
(一)显微镜
学生阅读课本103页显微镜一、二自然段,了解显微镜的结构、作用和有理。
1.作用:用来观察细微物体或物体细微部分。
2.原理:先用一个接近物体的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个接近眼睛的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
离物体近的这个透镜叫物镜,其焦距较短;离眼睛近的这个透镜叫目镜,其焦距比物镜稍大。两镜间的距离可以调节。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放大倍数和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和宽的倍数
③物镜、目镜的焦距越短,放大率越高。
(二)望远镜
学生阅读课本103至104页望远镜的相关内容,理解望远镜的结构、作用和有理,了解视角概念。
1.作用:利用望远镜能看清远处的(大)物体。
2.组成:有一种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物体的叫物镜,焦距较长;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焦距较短。物镜的第二焦点与目镜的第一焦点重合。
3.原理: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4.视觉效果:望远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但是由于“视角”增大,人感觉物体被放大了。望远镜的直径比我们的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明亮。还有一种望远镜用凸透镜作物镜,用凹透镜作目镜(伽利略望远镜)。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作物镜。注意:望远镜成的是倒立的像,而日常及军用望远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像,是因为安装了正像系统。
四、课堂练习
1、动手动脑学物理
2、同步轻松练习册P93页跟踪练习。
五、板书设计
5、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显微镜
1.作用:用来观察细微物体或物体细微部分。
2.结构:由两组凸透镜组成。
3.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二、望远镜
1.作用:利用望远镜能看清远处的(大)物体。
2.视觉效果:望远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由于“视角”增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