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说课课件(共33张PPT+2个内嵌视频)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说课课件(共33张PPT+2个内嵌视频)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3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统编版 高中思想政治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课 第一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各种政治力量
(说课课件)
C


ONTENTS
1 课程标准
2 教材分析
3 学情分析
4 学习目标
5 评价设计
6 教学过程
8 教学反思
7 板书设计
课程标准
01
1.课程标准
1.1 引述宪法序言,说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阐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然性。
1.课程标准
有信仰
有思想
有尊严
有担当
教材分析
02
2.教材分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根本保证
坚实基础
基本方式
逻辑起点
教材了然于心,课堂教学才能游刃有余
2.教材分析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内容分析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4.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各种政治力量
5.坚持党
的领导
党的领导
6.巩固党的
执政地位
单元内容结构
回答“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
回答“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党、中国共产党员是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怎样坚持领导”的问题
2.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03
3.学情分析
教师的“教”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学”的起点之上,体现教学评一致性原则。
生活经验
知识储备
学科能力
通过一定学情前测,分析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和学科能力,从而了解学生的已知、未知和困惑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情境设计和问题导学,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和能力。
困惑点
未知
已知
学习目标
04
4.学习目标
难点
重点
依课标+析教材+明学情
学 习 目 标 1.通过观看视频《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西方》,结合教材进行自主学习,阐述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2.通过搜集史料并参与情景剧展演,进行小组合作分析比较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方案是唯一正确的选择,落实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
3.通过搜集资料和观看视频,阐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斗争和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感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参与“三行情书”活动,致敬党的百年华诞、献礼党的二十大。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完成本节课的情感升华。达成政治认同素养,增强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提升公共参与能力。
评价设计
05
5.评价设计
评价任务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镶嵌在教学活动之中,与学习目标相匹配,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而开展。教师的任务就是观察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表现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评价任务的设置,从学生角度出发:知道自己学得怎样。从老师角度出发:检测学生的达成情况,学会了没有、学到什么程度、还有没有不足的地方,作为是否进行下一步教学的依据。
任务设置
5.评价设计
评价任务 1.观看视频《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西方》,全班学生能结合教材进行自主学习,能准确描述出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对应目标1)
2.结合史料和情景剧,绝大部分学生能分析比较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方案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对应目标2)
3.搜集资料和观看视频,能阐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斗争和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感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三行情书”活动,致敬党的百年华诞、献礼党的二十大。(对应目标3)
教学评一致性
教学过程
06
教法
1.自主探究法
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梳理,课后进行总结与反思。
2.小组合作学习法
组织学生课堂进行分小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1.议题式教学法
围绕总议题,针对分议题,让学生围绕探究问题进行探究。
2.情境教学法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驱动探究。
学法
教法学法
整体设计思路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体现“大单元教学”和“教学评”一致性原则
环节1:
近代乱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环节2:
不懈努力——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环节3:
革命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总结提升
课堂练习
总议题:创业:中国共产党能什么?
(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要到那里去?)
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这百年中国怎样走来》视频播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体会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征程,也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这百年 中国怎样走来》
一、视频导入 明确目标(约3分钟)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引述宪法序言,说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阐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然性。
1.通过观看视频《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西方》,结合教材进行自主学习,阐述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2.通过搜集史料并参与情景剧展演,进行小组合作分析比较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方案是唯一正确的选择,落实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
3.通过搜集资料和观看视频,阐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斗争和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感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参与“三行情书”活动,致敬党的百年华诞、献礼党的二十大。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完成本节课的情感升华。达成政治认同素养,增强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提升公共参与能力。
设计意图:从总体上把握单元知识,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指向性。
单元框架
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反馈释疑(约5分钟)
设计意图:在问题引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发现问题,从而更加专注课堂学习。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2-8页:
思考: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 历史任务是什么?
2.新中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是什么?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环节 1 近代乱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议学情境:播放视频《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西方》
议学问题: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是什么?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要肩负起怎样的历史使命?
三、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约30分钟)
形成性评价 等级(3、2、1) 维度 自评 互评 师评
认真阅读教材,有勾画和思考。
认真观看视频,主动参与小组讨论,代表小组展示讨论成果。
能准确描述出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并作展示交流。
全程积极参与课堂,无游离课堂行为。
三、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约30分钟)
1.通过观看视频《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西方》,结合教材进行自主学习,阐明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观看视频《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西方》,全班学生能结合教材进行自主学习,能准确描述出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对应目标1)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设计意图:此活动的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阐明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达成学习目标1)
形成性评价 等级(3、2、1) 维度 自评 互评 师评
认真阅读教材,有勾画和思考。
主动参与搜集史料,代表小组展演情景剧。
认真观看视频,主动参与小组讨论,代表小组展示讨论成果。
全程积极参与课堂,无游离课堂行为。
环节2:不懈努力——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议学情境:学生搜集史料并参与情景剧展演
议学问题:近代中国先后有哪些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对时代的声音分别作出了怎样的回应?
三、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约30分钟)
设计意图:此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方案是唯一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达成学习目标2)
环节 3 革命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议学任务:任务1:观看视频,说说你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理解。
任务2:参与“三行情书”活动,致敬党的百年华诞、献礼党的二十大。
每小组选派 1 名同学作为发言代表,诵读本组创作的“三行情书”,最后由班级同学投票选出你心中最美的“情书”。
三、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约30分钟)
形成性评价 等级(3、2、1) 维度 自评 互评 师评
认真阅读教材,有勾画和思考。
认真观看视频,主动参与小组讨论,代表小组展示讨论成果。
主动参与“三行情书”活动,并作展示交流。
全程积极参与课堂,无游离课堂行为。
三、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约30分钟)
3.通过搜集资料和观看视频,阐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斗争和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感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参与“三行情书”活动,致敬党的百年华诞、献礼党的二十大。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完成本节课的情感升华。达成政治认同素养,增强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提升公共参与能力。
3.搜集资料和观看视频,能阐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斗争和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感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三行情书”活动,致敬党的百年华诞、献礼党的二十大。 (对应目标3)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设计意图:此活动设计,可以培养学生政治参与意识,促进本节课的情感升华。
(达成学习目标3)
设计意图:此设计可以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注意对应学习目标,进行学习评价,巩固所学,同时采取学生讲解的方式,生生互动,既提高学习效率,同时锻炼了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课堂小结 达标检测(约7分钟)
对应目标1
对应目标1、2
课后实践创新作业:观看影视剧《觉醒年代》或影片《建党伟业》,深化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认识。(对应目标1.2.3)
板书设计
07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主要是搭建框架,知识点清晰明了,利于学生对本课进行复习和回顾。
教学反思
08
反思及改进
坚持了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坚持了知识性与活动性的统一;
坚持了教学评一致性的统一。
亮点:
改进:
对选用的教学素材再进一步精细化处理;
注意课堂教学各环节时间要更精准把控;
课下把小组学习任务进行精心分工。
感谢聆听
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