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3.11《大家排好队》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年级上册3.11《大家排好队》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还是排队好 》教学设计
一、课题版本
教育部统编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第3课《大家排好队》第1主题。位于教材第42页至第43页。
二、确立目标
(一)课标分析
根据2011版《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确定目标:
1.有关的“课程目标”:
情感与态度:爱亲敬长。
行为与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
知识与技能:掌握自身生活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社会常识。
过程与方法:初步体验提出问题、探究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
“课程目标”部分提出的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也旗帜鲜明地指出:“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即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必须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遵循生活的规律,力求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儿童生活为主要教育源泉,在生活情境中实施教育。所以,课程目标的达成,要融于生活,以生活为载体,进行教育学习。
教师授课,设定达成目标时,要谨遵“课程目标”要求,考虑二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自觉养成习惯,初步掌握知识技能。
2.有关的“课程内容”:
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三条主线”和“四个方面”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
本课的主线是:儿童与社会。新编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发展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为己任,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加深他们对自我、他人、社会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课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是第③个方面: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其中,在“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一个板块中,明确要求学生:懂礼貌,守秩序,爱护公物,行为文明。分别从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角度,贯穿对学生的道德培养。
(二)课题分析
本单元主题为“我们在公共场所”。包括“这些是大家的”、“我们不乱扔”、“大家排好队”、“我们小点儿声”四个课题。由学校这一孩子们共处的范围较小的公共场所延伸到社会这个复杂广阔的大的公共场所,体现了德育教育的系统性:全程全方位的德育教育,不再局限在校园内,让孩子也知道如何在社会中生活。
第3课“大家排好队”包括“还是排队好”、“哪些地方要排队”和“怎样排队好”三个主题。这三个主题内容环环相扣。先认识到排队的必要性,再梳理出需要排队的地方,最后总结出在这些需要排队的地方,如何排队。一篇小小的绘本故事,解析了排队中遇到的特殊情况,让孩子们学会守规则的同时又注意变通,灵活应对突发事件。紧紧围绕“排队”这一主线,层层递进,同时又突出重点,精彩纷呈,让学生多方位的领悟日常生活中的排队问题。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受年龄的限制,他们的规则意识不强,遇事多从自己的直接感受和小功利心出发。而这可能与我们的和谐社会相悖。和谐社会需要全体人民共同接受规则的束缚,遵守秩序。所以,我们教师肩负着教育引导的重任,让学生从内心接受和认同遵守规则,自觉排队的意义,虽然这个过程会有反复,也会有突发情况的发生,但老师都要引导学生理性处理,坚持按规则办事。
(四)图文说明
教材42页呈现的是教室里发新作业本的两个情境,43页是4位同学讨论不排队危害的画面。多角度的让同学们感受排队的意义。
第一幅:地点——教室。
小主持人首先提出了问题:“生活中总有些地方要排队。这是为什么呢?”
接着呈现的是教室里发新作业本的两个情境:一个是一堆同学没秩序,乱哄哄地抢夺作业本;一个是同学们排着队,有秩序地到讲台上领作业本。
这个栏目通过体验,引导学生从内心认同排队的重要性和意义,超越自我,上升到更大的整体格局。小主持人的话语鲜明地提出了此环节的核心问题:“为什么要排队”。
看完教室内两种截然不同的发作业的情境,学生亲身体会、比较感受到了规则带来的良好秩序。小主持人“你喜欢哪一种发作业本的方式”的问话,让教师注意把握活动的目的:让学生体会到排队的必要性,谈一谈自己真实的感受。
第二幅:地点——校园与社会。
四个同学在热烈讨论不排队的危害,既有真实的案例又有直观呈现的图片,让学生多角度地感受了不排队的危害。
(五)课题德育资源
1.校内德育资源。校园内,遇到人多的地方,处处都要排队。上厕所;上放学;上下楼梯;上操;领作业;寄宿生领餐盘;回宿舍......通过学生亲身的经历,更能体会出排队的意义。
2.校外德育资源。公共场所,遇到人多的地方,也要排队。超市买东西,付款;公交车站上下公交车;图书室借书;买饭;买票......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需要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多维度进行教育,实践。
(六)课题德育点
1.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好习惯----自觉排队。
2.不但自己养成好的习惯,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和带动身边的人自觉排队。
3.升华排队的意义,明确规则与道德间互相补充、融合的关系---遇到特殊人群,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其关心关爱。
(七)教学目标
基于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树立文明礼仪的行为观念,体验与感受排队给校园和社会带来的良好氛围,从内心认同“产生好生活需要规则与秩序”的观点。
行为与习惯:参与并享受排队带来的良好生活氛围,为创建这样好的社会氛围尽自己的力量。
知识与技能:明确排队的意义,知道遇到特殊群体时应该怎样践行排队的行为,不但自己遵守规则,有序排队,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他人。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同桌合作讨论不排队的危害,观看视频,听真实案例播报,动手体验实验的方式感受不排队带来的巨大危害,进而树立自觉排队的意识,生活中自觉排队。
三、明确要点与准备
(一)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从内心认同“排队好”。
2.教学难点:无监管的情况下,自觉排队。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第一,视频多媒体课件。逃生游戏背景音乐;教室内学生们发作业本的视频;学生阐述不喜欢排队的录音;歌曲《排队歌》;上海跨年踩踏事件。
第二,图片多媒体课件。校园内、社会上自觉排队的照片;《中小学生守则》《弟子规》上引用的段落。
第三,文字多媒体课件。踩踏事件的文字播报。
第四,将呼啦圈模拟成门,密室逃脱时从其经过;气球,用以体验踩踏事故带来的危害;排队礼让花的制作材料。
  四、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玩游戏,导入新课。
活动:观看视频,体验逃生游戏。
将班级学生分成两个战队:战狼战队&飞鱼战队,玩密室逃脱游戏。
1、师:战狼战队!请起立!在我们的精诚合作下,我们战队所向披靡,一路过关斩将,眼见就成功逃出密室了!可是,一位队员误撞了机关!最后这扇门马上就要关闭了!我们只有10秒的逃脱时间!切记!兵贵神速!飞鱼队,我们一起来为他们倒计时好不好 游戏开始!
(预设失败)太遗憾了,你们没能在规定时间内逃脱,看着你们手忙脚乱的样子,老师真是爱莫能助!怎么就失败了呢。飞鱼战队,谁知道他们刚刚失败的原因啊!
飞鱼队总结战狼队失败的原因。
师小结:说的太棒了!你的分析十分精准!刚刚他们逃脱时没秩序!战狼队你们听明白了吗?如果你们能按照自己的座序有条不紊的排队通过的话,逃脱几率会大大提升的!
明白了吗?
下面,老师开启时光机,给没逃脱的队员们一次机会好不好?此次限时5秒,让我们一起为他们倒计时!5,4,。。。
小结:密室逃脱顺利完成!为自己鼓掌!请有秩序回到座位上!
(预设成功)战狼战队,果然名不虚传!你们太神勇了,谁想谈谈你们刚才成功密室逃脱的经验
飞鱼队体验逃生游戏
师:有了战狼的(前车之鉴)( 成功经验),你们再遇险情,知道怎么做了吗 。。。
看!你们的探险船马上沉入海底了。20秒逃生,明白吗?
小结:完美!飞鱼队员们风驰电掣一般,从沉船顺利逃生!为他们鼓掌!孩子们为你们点赞!
战狼与飞鱼的密室逃脱经历,告诉我们:危险时刻,镇静有序地排队,才能获胜!所以,还是排队好!(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并非一张白纸,多数学生已经自然形成了与其年龄基本相适应的生活态度,惊心动魄的故事,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产生了紧迫感,本能地去“逃生”,让老师清楚学生对排队的认知水平,便于教学中逐步引导,从内心认同排队的重要意义。】
第二环节:体验为什么要排队。
活动一:看视频,讨论不排队的坏处。
1、观看视频:学生哄抢作业纸,视频内容(生大喊,给我张,帮我捎一张,这是我的,撕破,踩到脚,碰到头...)
提问学生,他们这样领作业纸对吗?为什么呢?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发散思维训练:同桌合作,讨论合理发作业的方式。
师小结:总而言之,有前有后,有秩序,排队更好!
思想教育:
《中小学生守则》
请学生读《中小学生守则》涉及的内容:“第四条 明礼守法讲美德---自觉礼让排队”
师小结:每个人都要坚持践行《中小学生守则》的规范!
【设计意图:学生的生活是我们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础。以学生学校生活为基础的发作业视频,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学生可以积极投入到讨论当中,视频直观的表现形式也能让学生直接体会到不排队的危害,潜移默化中深化了对排队的道德认识。《中小学生守则》的引用,既让学生明确了作为学生应该遵守的规范,也有助于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活动二:看课本图片,完善不排队的危害。
校园里要守规则,去排队,校园外,遇到人多的情况,也要排队。
小组合作:读一读课本43页,小朋友们的观点;“看一看,图上画了什么;想一想,你对不排队的行为还有什么看法。”
1、第一位这位小女孩的观点:
“不排队,乱哄哄,不文明,很多人挤在一起,也容易发生危险”
(如果读的原文,师:你也是这样认为的吗 有没有经历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呢?谁有补充 老师听明白了!这么多不排队的经历,都在告诉我们不排队:不安全!不文明!)
(如果一上来就阐述自己的经历和观点,师:老师听明白了:第一个同学认为不排队不安全,不文明!)
不文明!不安全(板贴)!怎么就不安全! 怎么就易发生危险了呢?
①踩踏模拟实验,体会:不排队,拥挤时意外发生的踩踏事故的伤害到底有多大。找学生与老师合作做实验。
师:假如这是我们的胸腔,或者内脏的话,踩踏事件中,突然被压,力量极大!(压破)。(提溜起来,请同学们看)
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可以使信息不断地刺激脑细胞,促使思维活跃,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同时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动力。”课堂上用气球作为模拟踩踏事件的道具,不但有突然爆破的视觉冲击,还有“砰”的一声,听觉冲击,让学生随实验心情紧张起来,从而体会到不排队导致的踩踏事件到底有多可怕,进而树立自己自觉排队的决心。】
②文字与声音播报:某小学课间发生的踩踏事故。
③视频播报跨年夜,上海外滩陈毅广场的踩踏事故。
【设计意图:教学环节的设计必须关注儿童现实的生活,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有意义的内容。文字与声音相结合的某小学踩踏事件的播报,以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校园事件为例,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更能让他们理解排队的重要意义;上海外滩踩踏事故的视频直观地呈现了不排队导致的踩踏事故的危害,尤其是巨大的伤亡人数,进一步撼动了学生的内心,从内心意识到不排队的危害。】
第二位的观点:不排队没秩序(板书)
为什么呢?因为......
就像我们刚才观看的发作业纸的视频,他们就没秩序!
【设计意图:联系上文不排队领作业纸的视频,再回顾,加深对不排队危害的认识。】
第三位同学:不排队不公平(板书)
为什么呢?因为......
欣赏漫画,体会这种行为就是不公平!
学生观察插队者前后人的表情:前面鄙视,后面的人气愤。
学生模仿后面人对插队者的怒斥。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识读文字,理解文字的能力有限,先引导观察图片,能让学生获得最直观的感受,接下来被插队者的怒斥语言的体验模仿活动,更多地培养了学生道德的敏感性,在模仿体验活动中体会到了被插队者的愤怒心情,更加深了他们对不排队行为的厌恶,进而形成了他们在活动中发现道理与道德意义的敏感性和能力。】
第四位还有话说,谁想替他补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开阔思路,自己总结出不排队的危害,更具教育意义。】
5、老师为同学们举例了两个不排队的危害:请仔细看图,图上的小轿车在干吗
交警叔叔这样告诉我们:“不排队,乱变线,是最常见的交通违法行为!”既然如此,今后一定提醒大人开车时,谨遵交通法规,不插队,不乱变线。
师小结:孩子们,你们想过吗?有时看似很小的破坏秩序的举动,不光影响自己,还会影响集体,甚至会影响国家的形象。中国人在国外旅游行为黑榜中就这样几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购物、参观时插队加塞,排队等候时跨越黄线……看到享誉全世界的礼仪之邦,出现这些行为,不禁令人汗颜。有损我们中华民族的形象!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所以,我们要坚决对这些不排队的行为说“不”!排队时,我们主动做到:安全、有序、文明、公平!(板书)
【设计意图:马路上汽车插队的行为虽不违法,但一旦造成事故,那“插队车”就要承担全部法律责任。将不排队行为所造成的危害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也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并以此带动家长,做到不为了一己私利,破坏公共秩序,违反法律;国外旅游不排队行为的举例,为学生敲响了警钟:时刻关注自己的行为,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维护国家的形象和利益,使学生逐步成长为具有国家立场和民族担当的合格公民。】
活动三:排队歌
唱“排队歌”,歌声中放松。
师:请起立,与老师一起做动作唱歌吧!
【设计意图:童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教学内容。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课上有起来活动和唱儿歌的机会,更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得知识的学习事半功倍。】
活动四:“知心朋友”
经过我们的学习感受,我们都意识到排队的好处多。可是有位小朋友却觉得排队不好,大家当他的知心朋友开导开导他。
声音播报,小迪同学说:“排队太慢。耽误时间排队站久了多累啊。”
同学们开导他。
【设计意图: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或受自我为中心倾向的影响,及家长宠爱而导致的放纵,部分儿童规则意识淡薄,虽然经过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知道了遵守规则排队的重要性,但可能还没有内化成自己的行为意识。虚拟人物小迪的出现,激发了学生教育开导他人的兴趣,利用自己刚学到的知识开导小迪,不但巩固了知识也坚定了自己守规则排队的决心。】
师:百花齐放,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
2、经过我们的开导,小迪现在怎么说的。
师小结:排队好处多着呢!伸出你们的小手,让我们和小迪一起来读一读这首排队歌吧!“排排队,更安全,排排队,有秩序,排排队,更公平,排排队,更文明。”
真棒!为自己点个赞!大家都是守规则懂得排队礼让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一个规则只有从人的内心深处,感觉是需要的,才会有遵守规则的行为出现,运用所学开导完小迪后,通过小迪的回答,学生感受了小迪的内心想法,由教育小迪内化为自我教育,在主动建构中实现由规范向素质的转变。与小迪一起拍手唱“排队歌”巩固了本堂课总结出的排队的意义。】
第三环节:强化自觉排队意识,升华排队的涵义--主动礼让。
活动一:展示不同场景,分析文明排队的意义。
1、(图片展示不同场所文明排队的场景。)
图中的人没排队,发生了什么啊?他们这样做对吗?
排队主动礼让老人,
...
礼让老人做得真好。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自觉排队、文明礼让是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弟子规中教育学童:(谁想起来为大家朗读一下)“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解析弟子规的涵义。
2、新时代习爷爷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教导我们以“文明”的行为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
【设计意图:日常生活中,遵守排队规则与礼让特殊人群相结合,反映了规则与道德间的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礼让老人”的行为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生做到“礼让老人”,也能引领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中华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和发展者。】
活动二:文明手势礼点赞自觉排队行为。
理解排队日标志的含义
将每月的11日定为排队日,倡导排队,礼让,快乐。
受到别人的礼让,如何做
竖大拇指点赞
活动三:制作排队礼让花。
今天大家表现地这样棒,老师将送给你们每人一朵“排队礼让花”能猜到“排队礼让花”设计的含义吗?
自觉排队,主动礼让
师:请同学们到老师这领一下材料袋吧!你们刚才排队来领材料的,做的真好,你是怎么想的啊?
看来,“还是排队好”的意识已经印到了你们的心间!刚才是老师对大家的一个小小的考验。
(制作排队礼让花)
请把花骄傲地贴到我们胸前!同时,当我们遇到主动礼让的文明使者时,也可以轻轻摘下来,送给那位文明的使者。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是儿童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时代的需求。”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的排队礼让花,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与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亲手制作的排队礼让花的意义重大,佩戴时更是意义非凡。】
第四环节:小结
小结排队的好处。
2、今后让我们坚持践行自觉排队的行为。收拾好自己的学习用品,我们在歌声中排队有序离开教室吧。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提出,“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整节课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呈现,体会到了排队的意义所在,最后全班同学离开教室的行为,正是需要排队的一种情况,这个环节的设计,再次检验学生是否具备了自觉排队的意识。】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