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社团课程《二十四节气——立秋》小学延时服务 课件(共2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美术社团课程《二十四节气——立秋》小学延时服务 课件(共29张PPT)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立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二十四节气中立秋的相关习俗,了解立秋贴秋膘的习俗,并结合线描绘画的方式表现出。
过程与方法 了解立秋的相关知识,感受二十四节气的魅力,通过学习,了解立秋的相关习俗。了解立秋贴秋膘的习俗,并欣赏相关图片,结合立秋的其他元素运用线描的绘画方式进行绘画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创作力和感悟力,学生了解立秋的相关知识,了解生活常识,感受节气氛围。
教学重点 了解立秋贴秋膘的习俗,通过图文形式的学习了解其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贴秋膘的特点,通过线描绘画的方式展现贴秋膘。 同学们,你们知道二十四节气吗?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能准确反映自然节律变化,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际气象学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录。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都包括哪些节气呢?
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7或8日交节。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瑟成熟。
一起来了解下立秋吧~
立秋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还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节气。
我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夏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物候现象
我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我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我国医学也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物候现象
“立秋”不仅是重要的节气,还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在古代,民间在立秋收成之后,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一方面祭拜感谢上苍与祖先的庇佑,另一方面则尝试新收成的米谷,以庆祝辛勤换来的收获。民间有“立秋”这天“贴秋膘”、“咬秋”、“啃秋”等习俗。
立秋习俗:
一起来了解下吧~
这些习俗具体都干些什么呢?
祭祀土地神
啃秋瓜
晒秋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一直以来,在中国广大农村,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
为什么立秋要贴秋膘呢?
贴秋膘,肉是首选。不管是吃大肉饺子还是炖一锅肉,都是贴秋膘的方式。
立秋贴秋膘流传已久。过去人们生活没有如今这么富足,炎炎夏日没有空调没有电扇的日子,可以想象日子有多么难熬。
而且生活条件差,平时也难得吃一次肉,苦夏把人们身上仅有的一点皮下脂肪也搜刮了去,所以,到了立秋这天,代表着暑热渐退,人们的胃口会从这天起逐渐变好,人们选择在立秋这一天“以肉贴膘”,来弥补身体受到的损失。
在清朝,立秋这天还流行“悬秤称人”。那个时候,没有体脂率没有IBM这些指标,判断一个人健康与否,标准只是单纯的胖和瘦。立秋日,人要上秤,把体重与立夏时相比,看体重是少了还是多了,从而得知人们的健康状况。其实,在那个年代,基本没人在经历苦夏之后会胖,所以,贴秋膘也就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
好的孩子们,学习了这么多好玩的知识,接下来我们就发挥想象,并巧妙的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吧~
相关素材~
相关素材~
文学创作~
《立秋前一日览镜》[唐]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立秋》[南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立秋》
唐朝·刘言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立秋二首·对酒聊同楚人醉》
宋朝·张耒
对酒聊同楚人醉,哦诗惟听越吟声。洞庭北岸孤城下,落月西风听晓莺。
绘画步骤与范画参考
用铅笔起稿,画出桌面、茄子、四季豆,然后在白色卡纸上画一盘肉,并拼贴在画面中。
勾线笔勾线,用橡皮将铅笔痕迹擦去。
第一步
绘画步骤与范画参考
用马克笔初步上色,填充白色卡纸上盘子、肉、菜叶的颜色~
第二步
绘画步骤与范画参考
用马克笔深入刻画,加深暗部,画出盘子上的阴影。
第三步
绘画步骤与范画参考
用勾线笔,以线描的绘画方式进行深入刻画,并添加物体的阴影~
(随着物体的结构进行刻画)
第四步
绘画步骤与范画参考
用马克笔勾画出树干,并在上面添加些果实、树叶等,然后用高光笔点上高光。
马克笔给茄子切片、四季豆、桌子填充颜色。添加背景,丰富画面,调整细节,题字,装裱,完成。
第五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进而运用所学创作了一幅画面。
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立秋,进而我们了解了立秋的相关习俗。我们着重了解了立秋之中贴秋膘的习俗,并以此作为创作元素进行绘画设计。我们通过图文的形式了解贴秋膘,并从中了解了其特点,然后结合节气相关的其他元素,运用线描绘画的方式创作了一幅优秀的立秋作品。
同学们表现的都很棒哦~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