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梳理(文字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梳理(文字素材)

资源简介

8年级生物上册
重点知识梳理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知识点1 腔肠动物 
1.生活环境:大多数种类生活在海洋中,如水母、海蜇等;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2.腔肠动物的基本特征:
(1)体形:辐射对称。
(2)体壁:由内胚层和外胚层两层细胞构成。
(3)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4)外胚层有刺细胞,在触手处尤其多。
3.其他腔肠动物:
(1)海蜇经加工后可以食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2)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形成珊瑚礁。
4.主要特征:
(1)身体呈辐射对称,(2)体表有刺细胞,(3)有口无肛门。
知识点2 扁形动物 
1.生活环境:大多数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如华枝睾吸虫。少数营自由生活,如涡虫。
2.扁形动物的基本特征:
(1)外部形态:背腹扁平。
(2)食物在肠内消化,有口无肛门。
(3)体形:两侧对称,又称左右对称。
3.其他扁形动物:
(1)生活方式:大多数营寄生生活。
(2)常见种类: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等。
(3)寄生特点:消化器官很简单,生殖器官特别发达。
4.主要特征:
(1)身体呈两侧对称;(2)背腹扁平;(3)有口无肛门。
归纳综合:
①腔肠动物与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有口无肛门,食物残渣由口排出。腔肠动物体壁有两个胚层,扁形动物体壁有三个胚层。
②辐射对称:经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两侧对称:经过身体的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知识点1 线性动物 
1.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2.线形动物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
(1)体表有角质层,可防止消化液的侵蚀。
(2)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构成。
(3)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
(4)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地蠕动。
知识点2 环节动物 
1.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2.蚯蚓的身体分节(如下图),可以使运动更加灵活;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的配合可以完成运动;依靠湿润的体壁完成呼吸。
3.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沙蚕是鱼、虾、蟹的食饵。
(2)蛭的唾液可提取蛭素,生产抗血栓药物。
(3)蚯蚓可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
归纳综合:区别线形动物与环节动物的方法
项目 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
有无体节 无体节 有环状体节
体表特征 体表光滑,有角质层 体表有黏液,有刚毛或疣足
运动方式 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蠕动 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运动时身体有粗细与长短的变化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知识点1 软体动物 
1.双壳类:两片贝壳,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用足运动,用鳃呼吸。
2.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3.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有益的方面:
①食用:牡蛎、扇贝、鲍等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且脂肪含量低;
②药用: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蛸)、珍珠粉等;
③装饰品:螺壳和珍珠。
(2)有害的方面:如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与血吸虫的传播有关。
易错提醒:软体动物≠身体柔软的动物:身体柔软的动物有很多,如涡虫、蛔虫、蚯蚓等,但这都不是软体动物,软体动物最大的特点是身体不但柔软,且身体外面有外套膜,大多数有贝壳。
知识点2 节肢动物 
1.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数的80%以上。
2.昆虫的基本特征:一般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
3.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易错提醒:①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气门只是气体进出蝗虫体内的门户。
②消灭蝗虫的最佳时期是若虫期。
4.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有益的方面:提供动物蛋白,传播花粉,入药,经典的实验材料等。
(2)有害的方面:如蚊、蜱、螨等传播疾病。
归纳综合:软体动物的贝壳与节肢动物的外骨骼的区别
项目 软体动物的贝壳 节肢动物的外骨骼
生长 可以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 不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有蜕皮现象
是否辅 助运动 不能辅助运动 与内壁附着的肌肉配合,共同完成各种运动
相同点 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和保护内部柔软的器官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第四节 鱼
知识点1 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 
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为无脊椎动物,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为脊椎动物。
知识点2 鱼 
1.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2.鱼能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易错提醒:章鱼、鱿鱼、鲍鱼名称中都有“鱼”字,但它们不是鱼类,而是属于软体动物。
3.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4.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1)体形:鱼的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小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
(2)体色:鱼的背面灰黑色,腹面呈白色,其意义是避免被上面和下面的敌害发现。
(3)体表:它们的体表常常被有鳞片和黏液,有利于减小游泳时水的阻力。
(4)侧线:在身体的两侧有侧线,其作用是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5)运动:鱼鳍包括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和尾鳍五种,其中在游泳时能够维持身体平衡的是背鳍、胸鳍和腹鳍,控制鱼体前进方向的是尾鳍。
(6)呼吸:用鳃呼吸。鳃呈鲜红色,由许多鳃丝构成,内有大量的毛细血管。
5.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养殖业和捕捞业都是国家的重要产业。
(2)鱼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还深深融入了人类的文化。
(3)由于过度捕捞和水污染等原因,鱼类的生存面临严重的威胁。
(4)渔业法规定“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
(5)为了保护产卵期的亲鱼和肥育期的幼鱼,渔业法还规定“禁止在禁渔区、禁渔期进行捕捞”“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
  规律总结: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知识点1 两栖动物 
1.青蛙适于水陆两栖生活的特点
(1)适于水生生活的特点
①头部呈三角形;②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③后肢趾间有蹼等。
(2)适于陆生生活的特点
①有鼻孔,陆地上呼吸的通道;②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③有眼睛和鼓膜,感觉器官发达;④有四肢,适于陆地生活。
2.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易错提醒:误认为两栖动物是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两栖动物分为成体和幼体,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活动,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例如,乌龟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在陆地上生活,但它的一生都是这样,属于爬行动物。
3.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两栖动物是很多农田害虫的天敌,能有效减轻农作物和虫害。
(2)蟾蜍分泌的毒液能制成中药蟾酥。
知识点2 爬行动物 
1.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2.蜥蜴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
(1)头后有颈:头可以灵活转动,便于在陆地上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
(2)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3)肺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靠肺呼吸可满足对氧气的需求。
(4)陆地上产卵,卵外有坚韧的卵壳,生殖和发育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3.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可食用,入药,还有一些能捕食危害林木的昆虫等。
(2)毒蛇能伤人,但蛇毒也能治病。
归纳综合:爬行动物与两栖动物的对比
类别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身体分部 头、躯干、四肢 头、颈、躯干、四肢
生活环境 幼体水生,成体陆生或水生 陆生或水生
皮肤和 覆盖物 裸露、湿润、无覆盖物 体表有角质鳞片或甲,干燥
呼吸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 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用肺呼吸
生殖和发育 卵生,体外受精 体内受精,生殖过程脱离了水,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第六节 鸟
知识点 鸟 
1.鸟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2.鸟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
(1)体形: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2)体表:被覆羽毛。
(3)前肢:变成翼,是鸟的飞行器官,展开呈扇形。
(4)肌肉:胸部的肌肉发达,有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
(5)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可减少体重。胸骨上有发达的龙骨突,有利于附着胸肌。
(6)消化: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消化后的粪便及时排出体外。
(7)循环:心脏四腔,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大,心搏次数多。
(8)呼吸:双重呼吸。有发达的气囊与肺相通,每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提高了气体交换效率。
 
易错提醒:气囊只能暂时贮存气体,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3.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
(1)恒温动物: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动物。
(2)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动物。
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
  名师点拨:①鸟类的飞行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②鸟类的直肠很短,不利于储存粪便,消化后的食物残渣很快就会排出体外,这样可以减轻身体的体重,有利于飞行。
③恒温动物,都具有产热和散热平衡的特点。
4.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猫头鹰等猛禽是鼠类的天敌;大山雀、啄木鸟等捕食农林害虫;鸡、鸭、鹅等家禽是人类食物中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鸟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伙伴。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七节 哺乳动物
知识点 哺乳动物 
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归纳综合:家兔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
结构特点 适应功能
四肢和肌肉发达,前肢短小、后肢粗壮 快速运动、支撑身体、跳跃
口内有齿,齿有分化,有门齿和臼齿 切断和磨碎植物性食物
盲肠发达 有利于消化植物纤维
体表被毛 保温
有发达的大脑和神经 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
胎生、哺乳 提高后代成活率
2.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有益的方面:提供动物蛋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皮毛具有特定的经济价值;特殊的用途如导盲犬、警犬、军马等。
(2)有害的方面:如鼠类会对农林牧业造成危害,有时还会传播疾病等。
归纳综合: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比较
比较项目 鸟 哺乳动物
体表 羽毛 毛
体温 恒定 恒定
生殖发育 卵生,受精卵要经过孵化才能发育成雏鸟 胎生、哺乳
牙齿 有喙无齿 牙齿有了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
神经系统 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视觉特别发达 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知识点1 动物的运动方式 
1.表现: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如蚯蚓的蠕动,鱼的游泳,鸟和昆虫的飞行,哺乳动物的奔跑、爬行、跳跃等。
2.运动的基础: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知识点2 运动的形成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
2.关节:由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关节腔和关节软骨组成。
3.骨骼肌
(1)组成: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2)关节的牢固性:关节囊包绕整个关节,关节头在关节窝里;关节囊及里面和外面有韧带。
(3)关节的灵活性:关节头与关节窝表面覆盖关节软骨,可以减少运动时两骨间的摩擦;关节腔内有关节囊内表面分泌的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
(4)骨骼肌的特性: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5)运动的产生:骨骼肌受刺激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6)协作: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归纳综合:运动过程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配合
类别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屈肘 收缩 舒张
伸肘 舒张 收缩
两臂自然下垂 舒张 舒张
提重物 收缩 收缩
4.运动的配合
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5.运动的意义
哺乳动物靠四肢支撑起身体,骨在骨骼肌牵引下围绕着关节运动,使躯体完成各种动作,从而具有很强的运动能力,有利于觅食和避敌,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规律总结:运动不简单,配合是关键。有活一块干(收缩),没活一起玩(舒张)。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知识点1 动物的行为 
概念: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
知识点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行为分类: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2)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易错提醒:长大以后完成的行为不一定是学习行为。有些先天性行为是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但不是学习行为,如公鸡报晓、蜘蛛结网等。
(3)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4)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3.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
归纳综合: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形成的新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体内遗传物质控制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 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而获得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行为方式 简单 复杂
形成过程 基本生活的保证 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结果
行为意义 有一定的局限性 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
举例 蜘蛛织网 老马识途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节 社会行为
知识点1 社会行为 
1.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
2.白蚁群体成员的分工:
工蚁 蚁后 蚁王 兵蚁
觅食、筑巢、照料蚁后产下的卵、饲喂其他白蚁 专职的“产卵机器” 与蚁后交配 专司蚁巢的保卫
3.狒狒群体的等级划分:
易错提醒:①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不一定具有社会行为。例如:麻雀、鱼群等。
②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不一定具有首领。例如蚂蚁群体中的蚁后不具有“首领”的功能。
知识点2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1.信息交流是在同种动物之间进行的,而且当同类听到、看到、闻到同伴发出的信息时,能够引起一定的反应,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这样的才叫信息交流。
2.信息交流的方式:动作、声音、气味等。
3.动物的通讯
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通讯。
4.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在田间施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虫之间的信息交流,使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交配,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5.生物与环境的统一: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易错提醒:信息交流是在同种动物之间进行的,而且当同类听到、看到、闻到同伴发出的信息时,能够引起一定的反应,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否则不是信息交流。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知识点1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维持生态平衡。
(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一部分被植物自身利用,一部分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最终又通过呼吸作用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返回无机环境。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等被分解者分解后也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释放到无机环境中。这样就完成了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循环流动。
②动物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动物摄取的有机物有的参与构成动物的身体,有的在它们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动物的遗体、排出物等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产生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易错提醒:有些动物以落入土壤或水域的枯枝落叶、动物遗体或粪便为食,这种动物统称为食腐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
(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知识点2 动物与仿生 
1.概念:科学家通过对动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2.举例
常见仪器设备 模仿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宇航员抗荷服 长颈鹿的血液循环
冷光灯 萤火虫的发光原理
雷达 蝙蝠的回声定位
悉尼歌剧院(薄壳建筑) 乌龟的背甲
迷彩服 蝴蝶
防毒面具 猪鼻子
飞机 鸟类的形态特点
防震帽 啄木鸟头部的结构特点
电子蛙眼 青蛙眼睛只发现动的物体
蝇眼照相机 苍蝇的复眼
风暴预测仪 水母
知识点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以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这是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生物防治最大的优点是不污染环境,这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方法所不能比的。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知识点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2.菌落的特征
类别 大小 形态 颜色
细菌菌落 比较小 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呈黄、金黄、灰白、乳白、红、粉红等
霉菌菌落 比较大 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呈红、褐、绿、黑、黄等
3.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培养。
名师点拨:①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自身不能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各种有机物作为营养,称为异养。
②细菌和真菌的异养又分为寄生和腐生两种情况。
4.分布: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
5.生存条件
(1)都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有机物等。
(2)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些特定的生活条件,如:有的需要氧,而有的在有氧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
 易错提醒:①细菌和真菌的菌落与培养基的关系:细菌的菌落分布在培养基表面,真菌的菌落深入到培养基内部。
②不同的细菌和真菌对环境的要求是不同的。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第二节 细菌
知识点 细菌 
1.细菌的发现
发现人: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
2.细菌的发生:巴斯德证实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他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巴氏消毒法,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3.形态
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不同的形态。
4.生活:细菌是单细胞个体,虽然有些细菌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
5.结构
(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
(2)特殊结构:荚膜、鞭毛。
关键提醒:细菌和其他生物细胞结构相比,细菌最显著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6.营养:大多数为异养。
7.生殖:分裂生殖。
8.对环境的适应:有些细菌可形成芽孢。
归纳综合: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对比
项目 细菌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 有 有 无
细胞膜 有 有 有
细胞质(有无叶绿体) 无 有 无
细胞核(是否成形) 不成形 成形 成形
鞭毛 有的有鞭毛 无 无
荚膜 有的有荚膜 无 无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第三节 真菌
知识点 真菌 
1.既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2.酵母菌的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
3.青霉的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4.营养方式:细胞内无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为异养。
5.生殖:孢子生殖,有的可进行出芽生殖。
归纳综合:细菌和真菌的对比
项目 细菌 真菌
不 同 点 形态、大小 微小,球形、杆形、螺旋形 微小,丝状或大型个体
细胞组成 单细胞 单细胞或多细胞
细胞核 不成形 成形
特殊结构 有鞭毛、荚膜等 无
营养方式 多数异养 异养
生殖方式 分裂生殖 大多数孢子生殖
相同 点 ①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②都没有叶绿体;③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知识点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作用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对自然界中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寄生。
(3)与动植物共生。
2.腐生、寄生与共生
(1)腐生:是指靠分解动植物遗体,从中获取有机物和能量来维持生活的方式。
(2)寄生: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病。
(3)共生: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的现象。
归纳综合:共生和寄生的比较
名称 概念 与寄主关系 举例
共生 共同生活在一起 互惠互利 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
寄生 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 对寄主不利 结核杆菌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知识点1 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 
酵母菌——制作面包、馒头,酿酒;
乳酸菌——制作泡菜、酸奶;
醋酸菌——制醋;
霉菌——制酱;
青霉菌——提取青霉素(抗生素);
甲烷菌——生产沼气;
大肠杆菌——利用转基因技术可生产胰岛素;利用细菌净化污水等。
归纳综合:不同菌的应用及对应原理  
种类 应用 原理
曲霉 制酱等 淀粉转化为葡萄糖
酵母菌 发面等 葡萄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酒精
乳酸菌 酸奶等 葡萄糖转化为乳酸
醋酸菌 食醋等 葡萄糖转化为醋酸
知识点2  食品保存 
1.腐败原因:细菌、真菌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
2.保存原理:杀死或抑制细菌、真菌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
3.食品的保存方法及对应原理
食品 保存方法 原理
蘑菇 脱水法 除去水分,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腊肉 晒制与烟熏法
果脯 渗透保存法
咸鱼 腌制法
袋装牛奶、盒装牛奶 巴氏消毒法 高温灭菌
袋装肉肠 真空包装法 破坏需氧菌类的生存环境
肉类罐头 罐藏法 高温消毒和防止与细菌、真菌接触
速冻水饺 冷冻法、冷藏法 低温能抑制大部分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其他方法:例如添加防腐剂、紫外线杀菌等。
易错警示:冰箱中温度低,能抑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其繁殖速度变慢,数量少,不能充分分解食物,达到保鲜的目的。但低温不会杀死细菌、真菌。
知识点3 制作米酒 
1.步骤:浸泡→淘洗→蒸煮→降温→加曲→密封→酿制。
2.问题分析
(1)蒸熟后用凉开水冲淋,而不用自来水冲淋的原因:凉开水中无细菌等微生物,用凉开水冲淋降温,可避免杂菌侵染米饭,而自来水含有杂菌,会影响酿制。
(2)酒曲的主要成分是霉菌和酵母菌。
(3)米饭降温到30 ℃左右才接入酒曲,是为了防止热糯米把菌种杀死。
(4)把糯米饭压实又在中间挖一个凹坑的原因:把糯米饭压实的目的是为后期的酒精发酵提供无氧环境。酵母菌只有在无氧条件下,才能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在中间挖一凹坑可以增加米饭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利于发酵初期酵母菌的生长繁殖。
归纳综合: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项目 原理 举例
食品制作 发酵作用 面包、馒头、酱、醋、米酒等的制作
食品保存 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保存方法有晒干、风干、烟熏法、糖渍法、腌制法、冷冻法、罐藏法、巴斯德消毒法、防腐剂等
疾病防治 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抗生素,转基因细菌能生产药物 青霉菌产生青霉素,利用转基因工程菌——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
环境保护 细菌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细菌净化污水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五章 病毒
知识点 病毒 
1.分类: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又称“噬菌体”)。
(1)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人或动物细胞里的病毒,如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
(2)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
(3)细菌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
2.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3.生活特点: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4.繁殖: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5.与人类的关系
有利:制作疫苗,预防疾病等;有害:引起动植物和人类患病等。
易错提醒:①并不是所有的病毒都是有害的,人们可以利用病毒的某些特性来为人类造福,如人们可以根据噬菌体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特性,治疗一些细菌性疾病,还可以利用病毒制成疫苗来预防由这些病毒引起的疾病。
②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如甲烷菌可以净化污水、乳酸菌能够制作酸奶等;少数对人类是有害的,如有些细菌能使生物体致病,使物质腐败变质。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一章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知识点1 植物的分类 
1.植物分类的依据:形态结构特征。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花、果实和种子。
2.植物主要类群
分类 代表植物 生活环境 形态结构 与人类的关系
藻类 植物 衣藻、水绵 大多在水中,少数在陆地阴湿处 单细胞或者多细胞,无根、茎、叶分化,无输导组织 释放氧气,做鱼饵,制碘酒、褐藻胶、琼脂,食用等
苔藓 植物 苔藓、地钱 潮湿陆地 植株矮小;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无输导组织 作为空气污染指示植物等
蕨类 植物 卷柏、铁线蕨 潮湿陆地 有输导组织,具有真正的根、茎、叶,可以长得很高大 形成煤、药用、食用、作为绿肥和饲料等
裸子 植物 松、银杏 陆地 有较发达的输导组织,结构更复杂,具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 提供木材、防风、保水、食用等
被子 植物 玉米、花生 陆地等环境 具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
知识点2 动物的分类 
动物分类的主要依据: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知识点3 细菌、真菌的分类 
根据细菌的外部形态结构,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根据不同真菌形态结构的特征,将真菌分为酵母菌、霉菌等类群。
第一章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第二节 从种到界
知识点 生物的分类单位 
1.分类方法: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
2.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3.分类的意义:可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易错提醒:①一个物种≠一个生物体:物种是一个生物群体概念,一个物种是由多个同种生物体构成的。
②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反之,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
③分类单位越小,类群就越小,所含物种越少;反之,分类单位越大,类群就越大,所含物种就越丰富。
④同属于一个较小分类单位的生物,一定同属于一个较大的分类单位;同属于一个较大分类单位的生物,则不一定同属于一个较小的分类单位。
第二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知识点 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三个层面: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我国的生物种类多样性
(1)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种数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中国还有“裸子植物的故乡”的美誉。
(2)动物种类的多样性:我国脊椎动物中的鱼、鸟和哺乳动物的种数都位于世界的前列。
3.基因的多样性
(1)实质: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2)应用:基因多样性为动植物遗传育种提供宝贵的遗传资源。
4.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我国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国有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湖泊和海洋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归纳综合: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①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
②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知识点1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1.自然因素。
2.人为因素(主要因素)。
(1)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和减少,
(2)人类的乱捕滥杀,
(3)环境污染,
(4)外来物种入侵。
知识点2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措施
(1)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保护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棕头鸥等鸟类及其生存环境。
(2)迁地保护: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和植物园,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归纳综合: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区别与联系
保护措施 就地保护 迁地保护
保护对象 就地保护是将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生存的环境保护起来,以便保护其中生物的繁衍与进化 迁地保护只能对单一的物种进行保护,它主要适用于生存受到高度威胁的物种,对其进行紧急抢救,以避免该物种的灭绝
措施内容 以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的形式,在濒危动物的栖息地进行保护和管理 将生物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
联系 在进行就地保护的同时,还可以进行迁地保护
(3)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4)颁布法律法规。
2.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易错提醒:两种保护措施含义不同: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