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 案 首 页
授课日期
班 级
课题名称: 第五章 幼儿学习动机及其调动第一节、第二节 课时 2
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学习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2.掌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学习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2.掌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授课方法 小组讨论法、讲授法、拓展训练法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 PPT、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第五章 幼儿学习动机及其调动 第一节 幼儿学习动机概述 一、 动机与学习动机内涵 二、 动机的作用 三、 动机的种类 第二节幼儿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 学习任务的特点 重要他人的行为与态度 基本需要的满足状况 认知观念的合理性
教与学互动设计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时间
【课前】 职教云查看课前学习任务,完成课前学习 【课中】 一、情景创设、激情导入(课程导入) 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情境创设,通过观看幼儿活动,让学生思考幼儿学习动机是什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其课堂参与积极性,最终,激发起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课讲授) 第五章 幼儿学习动机及其调动 第一节 幼儿学习动机概述 一、 动机与学习动机内涵 动机是发动、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动力机制。 学习动机是促使个体从事学习活动动力机制。有人把动机比喻成汽车的方向盘,既能给活动以动力,又能对活动的方向予以调整,使活动朝向预期的目标。 动机的作用 动机作为促进活动的一种动力机制,其主要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 激活作用 指向作用 维持作用 投入作用 三、动机的种类 1.原始动机与习得动机 原始动机:是与生俱来的,它以人的本能需要为基础,通常主要是生理性的需要。 习得动机:是指通过后天的学习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各种动机,这些动机带有明显的社会文化特征。 2.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受内部动力驱使而去活动动的一种动机,由个体的内在需要而引起。 外部动机:指受外部刺激驱使而去活动的一种动机。 结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相互结合才能充分调动活动的积极性,但有幼儿有较强的内部动机的情况下,应该充分利用、深化和拓展这种内部动机。 第二节幼儿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 学习任务的特点 学习任务的难度水平 研究表明,过难或过易的学习任务都无助于学习动机的产生。过于简单或是幼儿非常熟悉的学习内容缺乏挑战性,即使完成了,幼儿也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会觉得厌倦无趣。但复杂的活动难度太大,与幼儿以前的经验距离太远,幼儿往往无法完成、半途而废,甚至产生挫败感或焦虑感。因此,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最有助于学习动机的调动。 学习任务的有趣性和新颖性 形象鲜明、生动具体、活动多变的事物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与注意。幼儿自愿、自主地花更多时间来探究有趣的内容,有助于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学习任务的明确性 学习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心中期待着一个好的成果,学习起来就觉得有目的、有意义,兴趣与投入感自然增加。反之,学习目标不明确,浑然不知要做什么,兴趣就很难维持。 重要他人的行为与态度 一是对学习活动而言,如果教师对某项学习内容表现也特别的兴趣,则这种兴趣也会影响幼儿,使幼儿学习起来倍加用心。 二是对幼儿而言,幼儿很看重教师的爱和尊重,如是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和尊重,幼儿便会有更强的动机去获得更大的成就,并且觉得自己有能力,有用处。 基本需要的满足状况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爱与归属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求知与理解需要 审美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决定理论 除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外,其他研究者也从基本需要的角度来探讨学习动机的问题,比如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瑞恩等提出了一种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学习动机的强度及性质取决于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情况:胜任需要、归属需要和自主需要。 认知观念的合理性 考虑两个因素:自我效能感和归因解释 三、练习与拓展 练一练:分析案例中教师对幼儿学习动机促进行为恰当吗?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重难点,归纳课程内容 五、布置作业 论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并举例说明 【课后】 复习本节课知识,完成课后作业。 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 学生阅读情境创设,谈谈从案例中所获得的启示,谈谈对“幼儿学习动机”的认识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加深理解,进一步消化所学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掌握学习的种类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加深理解,进一步消化所学内容。 学生通过阅读“看一看”,进一步消化所学内容。 学生通过阅读“信息栏”,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 学生登录职教云按照要求及时完成作业 5分 5分 15分 15分 20分 15分 3分 2分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