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 案 首 页授课日期班 级课题名称: 第十章幼儿活动的迁移规律及教学应用第三节 课时 2教学目标要求 1.掌握迁移规律来分析幼小衔接的必要性; 2.能够应用幼儿园小学的迁移衔接的措施。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迁移规律来分析幼小衔接的必要性; 2.能够应用幼儿园小学的迁移衔接的措施。授课方法 小组讨论法、讲授法、拓展训练法教学参考及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 PPT、视频、职教云授课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第十章幼儿活动的迁移规律及教学应用 第三节幼儿园一小学的迁移与衔接 一、幼儿园小学迁移与衔接的必要性及注意问题 二、促进幼儿园小学的迁移与衔接的措施教与学互动设计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时间【课前】 职教云查看课前学习任务,完成课前学习 【课中】 一、情景创设、激情导入(课程导入) 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情境创设,通过观看幼儿活动,让学生思考幼儿园与小学的关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其课堂参与积极性,最终,激发起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课讲授) 第十章幼儿活动的迁移规律及教学应用 第三节幼儿园一小学的迁移与衔接 幼儿园一小学之间存在着广泛迁移的可能性,如能充分考虑到二者之间的迁移与衔接关系,可以促进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活动,促进其心理发展。相反,忽视二者的迁移与衔接关系,有可能造成两阶段的脱节或机械重复,或产生负迁移,致使幼儿适应困难或小学再教育的困难。因此,应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迁移与衔接。 一、幼儿园小学迁移与衔接的必要性及注意问题 (一)必要性 儿童离开家庭走向幼儿园,走向集体生活称为儿童的第一次“社会性断奶”,将儿童进入小学,走向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新天地称为儿童的第二次“社会性断奶”儿童进入小学后,在社会角色,生活内容,生活场所以及与老师的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心理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二)应注意的问题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并非意味着幼儿园小学化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并非一时一事,而是长期的工作。 衔接应当从幼儿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方位地进行。 二、促进幼儿园小学的迁移与衔接的措施 幼儿能否适应新的学校生活,其关键在于这两个教育环节的有效迁移和恰当的衔接。如果幼儿在幼儿园里形成了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常出现小动作,总想游戏等不良的学习习惯,将给小学教育带来很多麻烦。 促进幼儿身体和动作的发展。 促进身体和动作的发展是幼儿进入小学学习和生活所必备的条件。为此,幼儿园每天应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以增强幼儿的体质;应要求幼儿遵守生活作息制度,以养成良好的进餐、睡眠、如厕、盥洗、保持个人清洁卫生的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还要通过各项活动教会幼儿正确的走、跑、坐、行的姿势。 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教师要有目的地将幼儿的好奇心转变成较为稳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能从学习中得到满足和快乐。以适应小学的学习需要。 培养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 儿童入学后社会性方面的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独立与自理、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人际交往以及入学意识等五个方面。因此,幼儿园教育要培养幼儿具备一定的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 培养幼儿对小学的感情和入学的欲望。 幼儿园大班老师应充分利用幼儿的这种入学愿望,通过向幼儿介绍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或者组织幼儿参观小学,来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使他们从思想和情感上做好入学的准备。 指导家长做好幼儿的入学准备。 带孩子到要上的学校走走,增加他们对学校的感性认识。更要培养和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指导遵守规则和学会与人相处。 (六)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要密切配合。 总之,迁移与衔接工作是一个涉及家长,教师,小学和幼儿园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各方面力量的相互配合。 三、练习与拓展 练一练:分析案例幼儿园教师行为的合理之处,不当之处,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重难点,归纳课程内容 五、布置作业 简述幼儿园与小学迁移与衔接的措施。 【课后】 复习本节课知识,完成课后作业。 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 学生阅读情境创设,谈谈从案例中所获得的启示,谈谈对“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认识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加深理解,进一步消化所学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掌握所学内容 学生通过阅读“看一看”,进一步消化所学内容。 学生通过阅读“信息栏”,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 学生登录职教云按照要求及时完成作业 5分 5分 25分 25分 15分 3分 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