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3 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 练习一、单选题1.如图表示寒冷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图中字母表示激素,甲、乙、丙表示腺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寒冷刺激直接作用于甲,使其产生冷觉,然后调控相应腺体分泌激素B.甲分泌的激素a通过血液直接运输到丙,并作用于其细胞膜上的受体C.丙为垂体,b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D.注射适量激素c或饲喂含适量激素c的饲料均会导致某种幼年动物发育加快2.机体内各种激素彼此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参与调节同一生理功能。下列对激素间相互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都对血糖的稳定起作用,二者为协同关系B.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二者为协同关系C.胰岛素可降低血糖,肾上腺素可使血糖升高,二者作用相抗衡D.生长激素可促进生长,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发育,二者作用相抗衡3.如图是下丘脑及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c中,c对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影响最小B.b与a两者的分泌物在某些生理效应上可表现为协同作用C.c不仅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而且有分泌功能D.a可产生促甲状腺激素促进b合成和分泌某激素4.如图是雌激素分泌及作用机制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据图可以看出,雌激素的受体在细胞质中B.神经垂体细胞有识别a激素的受体C.雌激素是进入细胞质发挥作用的D.雌激素是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来影响细胞代谢的5.甲状腺激素(TH)能使靶细胞代谢速率加快,耗氧量和产热量增加。下列关于甲状腺激素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所以甲状腺激素能运输到全身各处B.甲状腺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后,促进线粒体氧化分解葡萄糖,从而使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垂体分泌TSH可受到TRH和TH的调节,其结构基础是垂体细胞具有同时接受二者的同一种受体D.激素并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而是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6.碘摄入量过低、甲状腺激素合成酶缺陷等可导致增生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增生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可能是垂体分泌活动增强所致B.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上含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C.甲状腺激素合成酶缺陷患者可能会表现出畏寒的症状D.口服甲状腺激素制剂可以缓解增生性结节性甲状腺肿7.关于人体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激素是信息分子,成分是蛋白质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抗衡C.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D.有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机制8.下列与甲状腺激素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的调控②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的负反馈调节③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都增加④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⑤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⑥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A.②④⑤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9.下列与下丘脑作用无关的是( )A.对体温的恒定具有调节作用B.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C.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对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有调节作用10.如图表示甲和乙相对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与图示不符合的是( )A.若图表示刚进食一段时间内,则甲表示胰高血糖素,乙表示胰岛素B.若图表示进食过咸的食物后,则甲表示尿量,乙表示细胞外液渗透压C.若图表示垂体被破坏后,则甲表示甲状腺激素,乙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若图表示进入寒冷环境后动物的耗氧量的变化,则甲可表示小鼠,乙可表示蛇11.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有关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代表传入神经,⑦代表传出神经B.图中有分泌激素功能的结构只有垂体和内分泌腺C.当③激素增多时,④和⑤都将增多,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D.在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12.有关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是躯体感觉和内分泌调节的主要中枢B.下丘脑有冷觉和热觉的最高级中枢C.下丘脑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间接调节血糖平衡D.下丘脑分泌促激素,影响内分泌腺功能二、多选题13.甲状旁腺激素(PTH)和降钙素(CT)可通过调节骨细胞活动以维持血钙稳态,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钙含量的调节过程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B.甲状旁腺分泌的PTH能被运输到破骨细胞,因为破骨细胞上有PTH的受体C.血钙含量是影响肌肉功能的因素,血钙含量过高会导致抽搐现象D.甲亢患者甲状腺C细胞活动旺盛,往往会出现低血钙症状14.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分泌的多肽,生长激素和IGF-1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GH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所有细胞 B.可抽取血液检测GH和IGF-1的浓度C.IGF-1是催化软骨细胞生长的一种激素 D.GH与IGF-1对软骨细胞的生长具有协同作用15.褪黑素能缩短入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还能增加淋巴细胞数量。其分泌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白天分泌受抑制,晚上分泌活跃。下图为褪黑素分泌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褪黑素的合成和分泌存在分级和反馈调节B.长期熬夜玩手机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C.褪黑素定向运输到下丘脑对其产生抑制作用D.褪黑素合成并发挥作用需要神经一体液—免疫调节共同参与16.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或细胞间某些信息传递过程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当d被切断时,刺激b,机体仍然能够完成反射B.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则d过程只会发生于细胞核中C.如果该图表示激素调节过程,a为下丘脑,b为垂体,则c为胰岛A细胞D.如果该图表示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d、e为同一种物质,则a为上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的膜、b为突触间隙,c为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三、综合题17.除甲状腺细胞之外,机体的某些组织细胞在分化过程中,细胞内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基因也会表达,导致体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与该组织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即使结合也不产生甲状腺激素)后被灭活。实验小组研究了肥胖小鼠和正常小鼠体内脂肪细胞中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机体内能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的信息分子是由 分泌的。(2)人体内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是有限的,根据图示结果推测,肥胖患者体内输送到甲状腺细胞的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有所 (填“增多”或“减少”),原因是 。这种结果会进一步促进细胞内脂肪的积累,从而引起肥胖,其原因是 。(从相关激素与细胞内物质代谢的角度分析)。(3)研究过程中要对实验小鼠的甲状腺功能进行检测,以避免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根据你所学知识,请推测通过给小鼠服用放射性131I来检测甲状腺功能的依据:① ;②131I的放射性强度可被仪器测定。18.失眠严重影响人们的精神状态、损伤人们的身体健康。失眠者白天出现精神不振、疲乏、易困倦和抑郁等表现。褪黑素作为由松果体产生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其分泌昼少夜多,夜间褪黑激素分泌量比白天多5~10倍它能使人入睡时间明显缩短、睡眠持续时间延长,从而起到调整睡眠的作用。下图为褪黑素的分泌调节图,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1)光周期可影响褪黑素的分泌,这是一个反射过程,其结构基础为 。请完成褪黑素分泌的反射路径:光周期信号刺激→视网膜的感觉神经末梢产生 →传入神经→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传出神经→松果体细胞。(2)松果体细胞产生的褪黑素又可抑制SCN的兴奋,从而使褪黑素的分泌量维持稳定,此机制属于 调节。(3)褪黑素需经体液运输才能与SCN上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作用,而控制松果体细胞分泌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不需要经血液运输即可实现调节松果体的活动,因为 。(4)研究发现,不同波长的光对褪黑素的分泌量也有影响。H蛋白是褪黑素合成的关键酶,研究人员利用同等强度,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小鼠,得到以下结果:实验处理 H蛋白相对活性(对照) H蛋白相对活性(处理96h)紫外光 373 314蓝光 319 137绿光 323 76红光 325 326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5)长期熬夜的人褪黑素水平通常比正常人低,一些辅助睡眠的药物中含有褪黑素,但是褪黑素增多有可能引起季节性抑郁症,请综合上述分析,提出利用褪黑素调节睡眠的两条合理建议: 。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与光照周期也有着密切联系。下图表示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一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过程。(HPG轴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褪黑素为一种氨基酸衍生物)。请回答相关问题:(6)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10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其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松果体细胞B.与HPG轴相似的还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髓质轴C.下丘脑相关细胞上存在性激素、促性腺激素等的受体D.褪黑素分泌缺乏的病人可通过口服该激素来进行治疗(7)若要证明褪黑素对睾丸分泌雄激素具有促进作用,实验设计思路是:取发育状况相同的雄性成年小鼠20只,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切除松果体细胞,注射适量的褪黑素,乙组切除松果体细胞,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每天定时测量血液中雄激素含量。此实验过程 (能/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原因是 。(8)动物实验发现,褪黑素能抑制肿瘤细胞从培养液中吸收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还能诱导细胞中凋亡基因的高效表达。由此推测,褪黑素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是 。19.下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图中的TR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请据图回答:(1)图中TRH的靶器官是 ①表示的激素是 ,2代表的腺体是 。(2)腺体2合成甲状腺激素时需要碘离子,当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时②③的调节作用 (增强或减弱),TRH的分泌量(3)从调节方式来看,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反过来 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方式叫做 调节。(4)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激素调节特点的是________。A.微量和高效B.通过体液运输C.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D.供能和催化20.某激素的分泌及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图中甲、乙代表器官,①②③④代表物质,a、b、c、d、e、f代表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1)若在寒冷条件下激素①会增多,在此过程中其主要的生理作用是 。(2)图中的过程e、f分别表示 。(3)若可以通过延长光照来提高①的分泌量从而提高鸡的产卵量,则①是 激素,其分泌增多时引起a和b的分泌量改变的调节机制是 调节(4)若②中的某个碱基对改变了,则④的结构和功能是否改变? 。理由是 。21.2021年,我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证明针灸的现代化模式——电针刺小鼠后肢的足三里(ST36)穴位,可在细菌多糖(LPS)引起的炎症反应中发挥抗炎作用,其神经生理学机制如下:(1)低强度电针刺ST36通过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轴发挥抗炎作用,迷走神经是从脑干发出的可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属于神经系统中的 (填“传入”或“传出”)神经。穴位在被针刺时感到疼痛,但并不会缩回,这属于 (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2)科学家以LPS诱发的炎症小鼠为实验对象,实验组用适宜强度电针刺ST36,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检测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NA)和炎症因子(1L-6)的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电针刺ST36对抗LPS诱发的炎症的机理可能是 。(3)研究发现,位于ST36深层的P神经元可能是激活迷走神经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关键神经元。①科研人员通过遗传学手段获得在P神经元中特异性表达光敏蛋白C的小鼠,用蓝光光纤刺激ST36可激活该神经元。光敏蛋白C为光敏感离子通道蛋白,蓝光激活后阳离子 ,P神经元产生兴奋。②将①中的小鼠用LPS诱发炎症后作为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探究P神经元是否是激活迷走神经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关键神经元,请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若预期结果为 ,则证明P神经元是激活迷走神经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关键神经元。参考答案:1.D【分析】据图分析:图中甲表示下丘脑,乙表示甲状腺,丙表示垂体,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表示甲状腺激素。【详解】A、寒冷刺激体内的冷觉感受器,而不是甲,经过下丘脑传到大脑皮层产生冷觉,同时下丘脑调控相应腺体分泌激素,A错误;B、甲分泌的激素a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只作用于丙细胞膜上的受体,B错误;C、丙为垂体,b为促甲状腺激素,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C错误;D、激素c表示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其化学本质为氨基酸 衍生物,可以注射或者饲喂,注射或者饲喂均会导致某种幼年动物发育加快,D正确。故选D。【点睛】2.C【分析】1.胰岛分泌的主要物质是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其中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2.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卵巢,促使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当血液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雌激素和孕激素通过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详解】A、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水平,而胰高血糖素能使血糖水平升高,它们之间的作用相反,属于拮抗作用,A错误;B、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二者是分级调节的关系,不属于协同关系,B错误;C、胰岛素可降低血糖,肾上腺素可升高血糖,它们之间的作用相反,二者作用相抗衡,C正确;D、生长激素可促进生长,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发育,它们之间的作用相同,二者为协同关系,D错误。故选C。3.A【分析】由题图可知,a为下丘脑直接支配的腺体(垂体),b为下丘脑间接支配的腺体,c为下丘脑。【详解】A、c下丘脑是体温、血糖和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c对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影响最大,A错误;B、b可以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与a垂体产生的生长激素在促进生长上可表现为协同作用,B正确;C、c下丘脑不仅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还具有分泌功能,C正确;D、根据试题分析,a为垂体可产生促甲状腺激素促进b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D正确。故选A。【点睛】识记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以及反馈调节过程,依据题干准确判断图中各字母代表的腺体为解答该题的关键。4.D【分析】分析题图:该图是雌激素分泌机制模式图,所以C是卵巢,A是下丘脑,B是垂体,a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性腺激素。雌激素可通过反馈作用抑制下丘脑A和垂体B的分泌作用。图中①表示雌激素进入细胞,②表示转录过程,③表示翻译过程,④表示反馈调节。【详解】A、由图可以看出,雌激素的受体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A错误;B、腺垂体(B)细胞有识别a激素的受体,B错误;C、由题图可知雌激素与细胞质中的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核,再与细胞核中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C错误;D、雌激素与受体结合进入细胞核内调控基因的转录,进而调控基因的表达,所以雌激素是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来影响细胞代谢的,D正确。故选D。5.D【分析】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详解】A、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是因为几乎全身细胞上都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A错误;B、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后,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被分解,B错误;C、垂体分泌TSH(促甲状腺激素)可受到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TH(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其结构基础是垂体细胞具有接受二者的不同种受体,C错误;D、激素属于信息物质,并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而是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D正确。故选D。6.B【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如果外界条件寒冷,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机体既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详解】A、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发育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生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可能是由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A 正确;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是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B 错误;C、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氧化分解,促进机体产热,甲状腺激素合成酶缺陷的患者可能会表现出怕冷的症状,C 正确;D、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口服甲状腺激素可以缓解增生性结节性甲状腺肿,D正确。故选B。【点睛】7.A【分析】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不同激素的化学本质组成不同,但它们的作用方式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4)作为信使传递信息;激素只能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不参与生命活动。【详解】A、激素是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信息分子,其化学本质有固醇、氨基酸衍生物、蛋白质等,A错误;B、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浓度,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抗衡,B正确;C、激素是一种信息分子,激素发挥调节作用是能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但不直接参与生命活动,C正确;D、激素调节有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机制,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在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两级调控下分泌的,但甲状腺激素分泌到一定程度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进而抑制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D正确。故选A。8.C【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如果外界条件寒冷,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得机体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反馈调节:当一种激素分泌后,作用于靶细胞引起特异生理效应,而当血液中该激素的含量过高时又反过来抑制或促进这种激素的分泌,这一过程叫反馈调节。若这种反馈作用是促进原来激素的分泌称正反馈,若这种反馈作用是抑制原来激素的分泌称负反馈,其中以负反馈较为常见。【详解】①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作用于垂体,①正确;②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属于负反馈调节,②正确;③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都增加,③正确;④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④正确;⑤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负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⑤错误;⑥促甲状腺激素影响和调节甲状腺的分泌活动,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⑥正确。故选C。【点睛】9.B【分析】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又是植物性神经功能十分重要的中枢。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详解】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A错误;B、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与下丘脑无关,B正确;C、下丘脑能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错误;D、下丘脑能够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调节垂体分泌相关激素,D错误。故选B。10.D【分析】本题考查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血糖调节、水盐平衡的调节、体温调节机理和激素调节的特点等;据图分析,图中甲与乙的变化趋势表现为负相关,据此可以判断各选项中对应关系的正误。【详解】进食后一段时间内,由于消化道的吸收,血糖升高,机体调节的结果是胰高血糖素降低,胰岛素上升,A正确;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B正确;垂体被破坏后,促甲状腺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减少,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C正确;进入寒冷环境一段时间后,恒温动物小鼠的耗氧量增加,而变温动物蛇的耗氧量减少,D错误。11.D【分析】分析题图:图中A表示下丘脑,①表示传入神经,②表示传出神经,③表示由A(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④表示由垂体分泌的促激素,⑤表示相关激素,⑥表示反馈调节,⑦表示传出神经。【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A表示下丘脑,①表示传入神经,②表示传出神经,⑦表示传出神经,A错误;B、③表示由A(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④表示由垂体分泌的促激素,⑤表示相关激素,因此图中有分泌激素功能的结构有下丘脑、垂体和内分泌腺,B错误;C、当③激素增多时,④和⑤都将增多,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分级调节,⑥表示反馈调节,C错误;D、在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通过反射弧进行,D正确。故选D。12.C【分析】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相关激素,也能传导神经冲动。下丘脑是体温、血糖和水盐调节的中枢,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大脑皮层是温度感觉、渴觉等的中枢。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下丘脑可分泌抗利尿激素,储存在垂体,由垂体释放。【详解】躯体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A错误;冷觉和热觉的最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B错误;下丘脑是血糖平衡调节中枢,可通过某些神经作用于胰岛细胞间接调节血糖平衡,C正确;下丘脑可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影响某些内分泌腺(如甲状腺)的功能,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下丘脑在维持稳态过程中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识记层次的考查。13.ABC【分析】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神经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代谢水平,还可以促进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详解】A、血钙含量的调节过程不存在分级调节,A错误;B、甲状旁腺分泌的PTH能被运输到破骨细胞,因为随血液循环运输,B错误;C、血钙含量过高会引起肌无力,血钙含量过低会引起抽搐,C错误;D、甲亢患者甲状腺C细胞分泌增强,进而引起血钙降低,会出现低血钙症状,D正确。故选ABC。14.ABD【分析】据图分析,垂体分泌GH作用于软骨细胞和肝脏细胞,促进软骨细胞生长,促进肝脏细胞产生IGF-1,IGF-1促进软骨细胞生长同时负反馈调节垂体对GH的分泌过程。【详解】A、GH可用于调节生长发育,其靶细胞是几乎全身所有细胞,A正确;B、激素需要通过体液运输,可抽取血液检测GH和IGF-1的浓度,B正确;C、催化作用是酶的功能,IGF-1起促进软骨细胞生长的作用,属于激素,C错误;D、GH与IGF-1均作用于软骨细胞,具有协同作用,D正确。故选ABD。15.AC【分析】1、分析题意和题图可知:光周期信号通过“视网膜一松果体”途径对生物钟进行调控,该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某一区域、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为效应器。2、图中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能够通过体液运输反作用于下丘脑。3、褪黑素能缩短入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还能增加淋巴细胞数量,故在淋巴细胞中含有特异性褪黑素受体,褪黑素可以与相应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直接)作用于淋巴细胞,从而影响免疫力。【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褪黑素可以抑制下丘脑,体现了负反馈调节,但是图中没有体现分级调节,A错误;B、长期熬夜玩手机时光线抑制松果体细胞产生褪黑素,从而影响淋巴细胞的数量,故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B正确;C、褪黑素经体液运输,而非定向运输,C错误;D、生命活动的稳态维持是神经一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故褪黑素合成并发挥作用需要神经一体液—免疫调节共同参与,D正确。故选AC。16.ABC【分析】1、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也可发生在线粒体、叶绿体。3、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体受到刺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过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详解】A、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当d被切断时,反射弧不完整,刺激b,机体不能够完成反射,A错误;B、如果题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则d过程为转录,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也可发生在线粒体、叶绿体中,B错误;C、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不受垂体的调节,如果题图表示激素调节过程,a为下丘脑,b为垂体,则c不可能为胰岛A细胞,C错误;D、如果题图表示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d、e为同一种物质,可知d、e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则a为上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的膜,b为突触间隙,c为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D正确。故选ABC。17.(1)垂体(2) 减少 肥胖组小鼠脂肪细胞内TSHR基因表达活跃,体液中的部分促甲状腺激素与脂肪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被灭活 作用于甲状腺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细胞内糖类等能源物质氧化分解速率减慢,转化成脂肪(3)碘(I)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分析】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1)机体内能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的信息分子是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2)根据图示结果可知,肥胖组小鼠脂肪细胞中TSHR基因表达活跃,体液中的部分促甲状腺激素与脂肪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被灭活,从而导致输送到甲状腺细胞的促甲状腺激素的量减少,进而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物质氧化分解速率减慢,转化成脂肪。(3)研究过程中要对实验小鼠的甲状腺功能进行检测,由于I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131I的放射性强度可用仪器测定,因而可通过给小鼠服用放射性131I来检测甲状腺的功能。【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动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18.(1) 反射弧 兴奋(2)负反馈(3)去甲肾上腺素为神经递质,可直接通过突触结构控制松果体(4)绿光严重抑制酶H的活性,从而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蓝光其次,紫外光再次,红光对酶H活性几乎无影响,从而对褪黑素分泌无明显影响(或略微促进)(5) 远离手机,合理作息;闭灯睡觉;必要时可以服用含有褪黑素的药物,但是切勿长时间服用,服用剂量遵医嘱(6)ABC(7) 不能 不能排除下丘脑和垂体对睾丸分泌的影响(8)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分析】1、分析图解:光周期信号通过“视网膜一松果体”途径对生物钟的调控,该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或SCN)为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为效应器。2、图中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能够通过体液运输反作用于下丘脑。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详解】(1)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据分析可知,光周期可影响褪黑素的分泌的反射路径是:光周期信号刺激→视网膜的感觉神经末梢产生兴奋,传到神经中枢,最后到达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2) 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或SCN) 为神经中枢,把兴奋传递到松果体,松果体细胞产生的褪黑素又可抑制SCN的兴街,属于负反馈调节。(3)去甲肾上腺素为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即去甲肾上腺素可直接通过突触结构控制松果体,故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不需要经血液运输即可实现调节松果体的活动。(4)如表格所示:与对照组比较,除了红光组酶H的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H蛋白是褪黑素合成的关键酶,H蛋白活性降低,会导致褪黑素的合成、分泌量减少,故结论是:绿光严重抑制酶H的活性(蓝光其次,紫外光再次),从而抑制褪黑素的分泌,红光对酶H活性几乎无影响,从而对褪黑素分泌无明显影响(或略微促进)。(5)长期熬夜的人褪黑素水平通常比正常人低,故应避免熬夜,如:远离手机,合理作息,按时睡觉等;由于褪黑素的分泌与光周期有关,故应选择闭灯睡觉;必要时可以服用含有褪黑色素的药物,但是切勿长时间服用。避免由于褪黑素增多引起季节性抑郁症,服用剂量一定要谨遵医嘱。(6)A、图中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 效应器的概念是传出神经末梢以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故在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传出(运动)神经末档及其相连的松果体,A错误;B、与HPG轴相似的还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B错误;C、促性腺激素的受体在性腺,C错误;D、从题目信息可知,褪黑素为一种氨基酸衍生物,故褪黑素可以口服,D正确。故选ABC。(7) “证明褪黑素对睾丸分泌雄激素貝有促进作用”的实验中,自变量为褪黑素的有无,因变量为雄性激素的分泌量,从图中可知雄性激素的分泌受褪黑素和下丘脑与垂体的双重影响,不能排除下丘脑和垂体对睾丸分泌性激素的影响,故此实验过程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8)褪黑素能抑制肿瘤细胞从培养液中吸收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还能诱导细胞中凋亡基因的高效表达,推测褪黑素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为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19.(1) 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2) 减弱 增加(3) 抑制 反馈(4)D【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2、分析题图可知: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2表示甲状腺。【详解】(1)TR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靶器官(作用的器官)是垂体;由分析可知,图中①是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2是甲状腺。(2)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时需要的无机盐是碘离子。由于存在负反馈调节,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当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时对②③的抑制作用减弱,使得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增强,TRH和TSH(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多。(3)甲状腺激素到达一定的量,反过来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这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4)A、动物激素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A正确;B、动物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相应的细胞或组织或器官,B正确;C、动物激素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C正确;D、动物激素不能供能,也没有催化作用,D错误。故选D。20. 加快物质氧化分解,增加产热量 转录翻译 性(雌) (负)反馈 不一定改变 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或“改变的碱基对有可能位于非编码序列中”)【分析】分析图示可知,该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的分级调节,且作用的受体位于细胞质中。图中甲是下丘脑,丙是分泌该激素的器官(甲状腺或性腺),②为DNA分子,③为mRNA,④为蛋白质,e是转录的过程,f为翻译的过程。【详解】(1)若在寒冷条件下激素①会增多,则①为甲状腺激素,在寒冷条件下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加快物质氧化分解,增加产热量。(2)图中的过程e是转录过程、f表示翻译过程。(3)鸡的产卵量与性激素的分泌有关,则①是性激素,性激素分泌增多时会反过来抑制a和b的分泌,该过程的调节机制为(负)反馈调节。(4)若②DNA中的某个碱基对改变,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或改变的碱基对有可能位于非编码序列中,均不会改变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可能不变。【点睛】本题考查了激素的分级调节,以及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紧密,综合性较强,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能力。21.(1) 传出 条件(2)适宜强度电针刺ST36可促进NA的释放,降低IL-6的含量进而发挥抗炎作用(3) 内流 将小鼠均分为甲两组,甲组去除P神经元,乙组不去除,两组都用适宜强度的蓝光刺激ST36,相同时间后检测血清中NA和1L-6的含量 若甲组血清中NA含量低于乙组,1L-6含量高于乙组,则P神经元是激活迷走神经和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的关键神经元;若甲组血清中NA和1L-6含量与乙组接近,则P神经元不是激活迷走神经和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的关键神经元【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详解】(1)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外周神经系统,因此根据“迷走神经是从脑干发出的可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可知其属于外周神经系统中的传出神经。穴位在被针刺时感到疼痛,但并不会缩回,是大脑皮层控制的行为,属于条件反射。(2)由图可知,实验组小鼠血清中NA的含量多于对照组,而炎症因子(IL一6)的含量少于对照组;可推知电针刺ST36可促进NA的释放,降低IL-6的含量进而发挥抗炎作用。(3)①兴奋的产生是由静息状态的外正内负逆转为动作电位的外负内正,故蓝光激活光敏蛋白C后阳离子内流增加,P神经元产生兴奋;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神经元是否是激活迷走神经和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的关键神经元,可设计一组对照实验,即将小鼠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去除P神经元,乙组不去除,两组都用适宜强度的蓝光刺激ST36,相同时间后检测血清中NA和IL-6的含量。若甲组血清中NA含量低于乙组,IL一6含量高于乙组,则P神经元是激活迷走神经和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的关键神经元;若甲组血清中NA和1L-6含量与乙组接近,则P神经元不是激活迷走神经和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的关键神经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