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设计《2022年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知道平型关大捷、《论持久战》、敌后根据地的建设、百团大战等基本史实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共产党敌后战场抗战的过程,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运用图文史料分析评价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配合对抗战的重要意义,认识中国军民抵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优良传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教学重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教学难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通过课前调查获知,在知识的掌握上,虽然学生对抗日战争历史有了一些了解,但对敌后战场的抗战及如何抗战的却知之甚少。在思维能力上,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认知比较感性,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比较弱,因此对敌后抗战的历史作用理解会比较困难。在学习兴趣上,学生普遍学习热情高,能积极投入到未知知识的探究中并且发散性思维活跃。基于以上学情,对于本课重点内容,我尽量减少理论性的陈述,辅之以图片、视频、原始史料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看图、识图能力和史料实证分析的能力。运用时间轴、思维导图等工具,让学生对知识体系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与认识,设计开放性大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探索求知兴趣,借助小组合作,达到全员参与、互动生成的目的,使学生思辨能力在思维的碰撞中螺旋上升。【导入新课】《到敌人后方去》歌曲导入,并提问谁到敌人后方去?在敌人后方,取得了哪些战绩?引出共产党的敌后抗战导入本课。(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来进入本课。【整体感知】壹 敌后战场战役贰 《论持久战》叁 敌后根据地建设【解读课标 明确目标 培育素养】【新课教学】【壹】敌后战场战役问题探究:自主阅读课本102-105页大字部分,梳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战役事件 时间 人物 目标 意义平型关大捷 1937.9 ---------百团大战 1940年下半年(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梳理敌后战场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时间、人物、意义等),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问题探究:共产党敌后战场哪一战役令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设计意图)结合地图,所学知识,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过渡:但遗憾的是后部的胜利未能阻止日本侵略的步代过渡:在面临日本的步步紧逼,城池接连失守的情况下,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过渡:为了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贰】 《论持久战》问题探究:什么是《论持久战》?日本是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日本是个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个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日本的非正义战争失道寡助,中国的正义战争得道多助。——整理自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6(设计意图)史料分析,《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有:①中国不能速胜;②中国不会亡国;③经过长期抗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通过史料,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问题探究: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对时局来说有何积极意义?(设计意图)师生合作分析归纳《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提高学生分析阅读归纳问题能力,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过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目的)。到1940年,在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创建了有1亿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叁】 敌后根据地建设问题探究:在敌后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作战方式?(设计意图)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游击战争,通过图片了解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这些游击战术,通过分析解释,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问题探究:问题探究: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建设的?(设计意图)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出,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①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民主选举,精兵简政②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提高学生分析阅读归纳问题能力,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问题探究: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根据地的建设起到了那些作用?整个中国战场上,六年来的作战,实际上是被划分为正面与敌后两大战场,这两大战场的作用,是互相援助的,缺少ー个,在目前就不能制止法西斯野兽的奔窜,在将来就不能驱逐这个野兽出中国,因此必须增强这两个战场互相援助的作用。——中共中央为纪念抗战六周年宣言(设计意图)学生阅读柱状图分析出敌后力量的不断壮大,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出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中国抗战的整体,提高学生分析阅读归纳问题能力,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知识拓展:全面抗战时期两个战场的联系与区别区别/联系 国民党正面战场 中共敌后战场领导阶级作战方式作战路线联系(设计意图)学生分组讨论,梳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联系与区别,意识到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共同推动抗日战争的胜利,从而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历史核心素养。彭德怀在百团大战中取得辉煌战果,沉重打击日军嚣张气焰。毛泽东曾评价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请同学们课下搜集资料,说说彭德怀都有哪些显赫战绩?壹 敌后战场战役贰 《论持久战》叁 敌后根据地建设本课主要是陈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在本课的教导教学中,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的主题举行陈述,通过多种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的重要影响。通过启发式教学、小组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教导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其中,更加提防对困学生的引导和激励,通过问题的层次性的设置,巩固学生的自信仰和成就感。还有值得进一步提高的地方,譬如对历史史料的解读和运用、学识点之间的生动过渡等,在教导教学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才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